白人是最容易被晒死的人种,那黑人会被晒黑吗?(图)

SME科技故事 0




众所周知,人被晒就会黑。

那么,本来就黑的黑人呢?很多人以为黑人不怕晒黑,也没有被晒伤或者晒出皮肤癌的风险。但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解。

尽管深色皮肤的确比浅色皮肤能提供更多抵抗紫外线的保护,但没有人能免受阳光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所以跟我们一样,黑人也可能被晒得比原来更黑。



2017年夏季 这张河北华夏外援姆比亚在中国被晒黑的照片火爆网络


事实上,黑人(尤其是女孩们)对待“被晒黑”这件事上与浅肤色的人们并无二致。其中既有不喜欢被晒得更黑的群体,也有乐意在沙滩上长时间沐浴阳光以追求完美古铜色皮肤的人。

不管什么人被晒都会变黑,其中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皮肤上的黑色素会随阳光的照射而增加。

而肤色较深的人,包括黑人、西班牙裔、亚洲人、美洲原住民等,都会自然产生比白人更多的黑色素。黑色素不单单改变肤色,它还能吸收紫外线以保护我们不被晒伤。



理论上肤色越浅的人越容易被晒伤


对防晒霜稍有了解的人应该都听过SPF(Sun Protection Factor,防晒系数)。SPF是通过比较未受保护的白皙皮肤和涂抹了防晒霜之后的皮肤分别的被晒伤时间来计算的,举个例子:SPF15意味着它可以让人将被晒的“安全时间”延长十五倍。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皮肤在太阳下晒10分钟后会变红,那么涂抹了SPF15级别的防晒霜后,这个时间将延长到150分钟。

据计算,深肤色黑人自带的天然皮肤保护因子相当于13级SPF,能过滤掉两倍于浅肤色的紫外线辐射。



虽然黑人不容易被晒伤,但他们同样很容易受到阳光的伤害,比如产生晒斑和皱纹,甚至晒出皮肤癌。在美国皮肤病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来自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深色皮肤的人事实上比浅色皮肤的人更容易死于皮肤癌。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指出,人们普遍认为黑皮肤的人不会被晒伤或者得皮肤癌,这给了这些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导致黑人很少采取诸如涂防晒霜之类的保护措施,同样他们也很少有人会定期检查皮肤癌的迹象。

因此,当深色皮肤者被诊断出患有皮肤癌时,这种疾病往往已经到了晚期,治疗起来十分困难。所以虽然皮肤癌患者中深色肤色者较少,但深色肤色者患上皮肤癌的死亡率要高于浅色肤色者许多。

增强对防晒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及时对所有皮肤类型的人进行例行皮肤检查,是预防皮肤癌工作的最重要部分。



黑色素瘤(Melanoma)是20-30岁人群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人类的肤色会随纬度而变化:赤道附近的人肤色最深,而两极附近的人肤色最浅呢?

答案简而言之,就是因为深色皮肤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更有优势,而浅色皮肤在阳光较少的地方更有优势。



全球土著(原住民)肤色地图

不过事实上,人类的“肤色梯度”可能与防晒伤,甚至皮肤癌都几乎没有关系。相反,肤色的差异是由于对两种必须维生素的需求相冲突而形成的:叶酸和维生素D。叶酸会被太阳紫外线所破坏,而维生素D却需要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才能开始被生产。

因此人类如果想要保护叶酸的同时产生足量的维生素D,就需要适当剂量的阳光来同时满足这两者。虽然太阳紫外线的强度取决于地理位置,但实际穿透皮肤的紫外线量却取决于我们的色素沉着程度,即肤色。

这就是人类学家Nina Jablonski和George Chaplin于2000年提出的肤色分布基本解释。不过要分析完整的肤色变化历史,我们还必须从人类更远古的“毛绒时代”讲起。



人类学家Nina Jablonski(右)和George Chaplin(左)

几百万年前,我们祖先的肤色并不明显。因为早期人类披着深色的皮毛。但在皮毛之下,它们的肤色很可能是苍白的——我们的表亲黑猩猩和大猩猩都是如此。

我们的祖先最终褪去了皮毛,进而在皮肤中出现了色素。虽然确切的时间和原因还存在争议,但许多研究人员一致认为,人类褪去皮毛是为了帮助我们在阳光明媚、开阔的赤道非洲栖息地觅食时保持凉爽。

然而,这样做的代价是裸露的皮肤会常年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下。在这种情况下,大约在100万到200万年前,保持深色的皮肤更能让人类维持叶酸的储存。



叶酸常用于孕妇产前服用以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 有研究发现男性服用叶酸也可以提高精子质量

为什么叶酸如此重要?它作为一种营养物质在DNA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影响人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当人类孕妇叶酸不足时,很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神经管缺损等疾病,这对人类的生存繁衍是致命的影响。

在血浆和皮肤活检的实验中人们发现阳光会导致叶酸的分解。幸运的是深色皮肤会阻碍这一分解过程,因为它所含的更多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线,并且通过化学反应消除紫外线产生的有害副产品。



脊柱裂、无脑畸形、脑膨出都是缺乏叶酸导致的畸形儿常见表现


但是人类从不曾满足于只在阳光充沛的赤道附近建立聚居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分别向南北冒险探索,最终也都到达了阳光较少的高纬度地区。

在高纬度地区,人体维生素D的生产就成为了一个问题。维生素D的用途是促进对钙的吸收,对于人体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统是相当重要的。维生素D可以在皮肤中产生,但必须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来“启动”生产过程。

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远离热带地区的话皮肤细胞就接收不到足够的合适紫外线来促成维生素D的产生。1980年代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研究人员从波士顿的白人婴儿身上采集了足量的新鲜包皮样本并分成了两组。

随后,他们将一组暴露在正午的阳光下三小时,另一组放在黑暗中。从春天到秋天,暴露在阳光下的皮肤仍然会产生维生素D——就像活人的一样。然而,到了冬季这个合成反应就停止了。

因此,在像波士顿这样的高纬度地区,人们想要全年获得充足维生素D的话,就必须依靠在夏季增加储备,或者通过食物(如富含脂肪的鱼)来获取营养。但总之人的皮肤越黑,就越难保持足够的维生素D。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食物来补充维生素D

随着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聚居与传播,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种族的人出现了一系列的肤色变化。除了这些遗传的生物变化,我们还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来适应多变的日照环境。例如吃富含叶酸或维生素D的食物,还有建造居所、穿衣服、涂防晒霜等方式来阻挡紫外线。

肤色是人类最明显、也最肤浅的区别之一。不过这种差异背后的进化故事在科学看来是全人类统一共享的: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肤色由亮到暗,再到随着纬度变化呈梯度渐变的现状,受地理、基因和文化习惯等等因素的影响。

无论如何,适当接受日照的同时注意防晒,都是我们每个人保持健康身体的小诀窍。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307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