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暴涨 习近平敲警钟 中国粮食安全有何风险?

BBC/界面新闻/英国报姐 0

世界爆发50年最严重粮食危机!国际粮价暴涨,中国受影响吗?

话说,这几天在微博上,大家对粮食又担心了起来。首先是因为天灾。今年上半年因为受到疫情和南方洪水的原因,导致大家对我国今年粮食产量产生担忧。全球性危机爆发的时候,大家总有屯粮的冲动,导致粮食产量短时间内上涨。



8月1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统计数据:今年夏天主产区夏粮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算下来下降了17.9%。



而进入八月份以来,我们国家开始重提光盘行动,倡导大家节约粮食。武汉甚至提出了“N-1”的倡导,有N个人吃饭,就点N-1个菜来减少浪费。



除此之外,大胃王类的节目也开始被整顿,被要求停止浪费粮食的行为。



于是在微博上,很多人开始担心,是不是会有粮荒了,粮食价格会不会大幅度上涨。受这种舆论影响,今天粮食板块的股价也全线上涨,因为投资者认为粮价未来会持续上涨。



再加上月初有关中储粮粮食存放问题的新闻,引起了大家对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忧…



粮食安全,尤其在我们国家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史无前例的大饥荒,至今还有许多人有过直接的记忆。粮食安全关系到每个人最根本的生存权。

那么目前大家的担心是有依据的吗?

只能说,有些人太低估我们国家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了。



首先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过去几年一直是丰收。去年粮食产量达到了6.6亿吨。这个是纯粮食(小麦、水稻等),不包括蔬菜和肉类。



(图源:农业部)

而今年虽然有天灾影响,但夏粮产量依然是丰收,同比增长了0.9%。



那么前文提到的粮食收购量大量减少,说明的是农民贩卖的粮食减少了,而不是减产了。多出来的粮食被粮食生产者自行储存,打算在未来再出手。

从经济角度讲,这个屯粮的行为是符合逻辑的。目前国内国外受疫情影响,对粮食安全不抱有信心,都看好国际粮价在未来上涨。那么很自然地,产粮者选择囤积粮食等到粮价继续上涨再收购。



(图源:热备资讯)

而屯粮的行为反过来也导致大家担心粮食收购不够,进而导致粮价上涨。在这个情况下,国家的做法是释放一部分粮食储备,抑制粮价继续上涨。

01

保护机制

而我国的粮食储备,其实只是我国粮食产量的第一条防线而已。

大家可能不知道,粮食的用途,其实不止是给人吃。全世界各国的粮食产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来作为牲畜饲料的。让猪吃了变成猪肉再给人吃。



(图源:food navigator asia)

从能量角度来说,这样做其实很不划算,因为能量顺着食物链是递减的。大量粮食喂出的猪肉能供给的能量比它吃掉的粮食要少得多。

但耐不住猪肉好吃啊。所以中国有非常发达的牲畜养殖产业。

在极端时刻,我们国家就可以适当减少牲畜的饲料供给,从而增加粮食供给量。我们国家的肉类产业,就是面对饥荒的一个巨大缓冲带。



(图源:BC SPCA)

除了牲畜饲料,还有乙醇汽油。乙醇也就是工业酒精,可以当做燃料使用,也可以和汽油混合来当做汽车的燃料。我国近年来已经开始在多地推广乙醇汽油。



(图源:feuls market news)

而乙醇的制作原料,就是玉米等粮食作物,过程和酿酒的原理相同。也就是说,我国会把一部分粮食制作成汽油。这在和平时期是处理冗余粮食的一种方式,但这也保证了我国在非常时期能有另一个隐形的粮食储备可以使用。

02

主粮不依赖进口

今年疫情爆发以后,全世界各国都爆发了粮食危机,这是不可避免的。

一来疫情影响了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农场招不到人,影响各种农业物资如化肥、农药、种子的运输。



(图源:tesfa)

二来,疫情也影响了农产品出售。尤其是目前全世界各地的肉类加工厂和进口海鲜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导致农产品贸易受阻…



(图源:BBC)

再加上一些不可预见的灾难,比如黎巴嫩港口大爆炸炸毁了首都第二大的粮仓。



(图源:al araybia)

全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都开始收紧粮食出口,优先维持本国粮食供给,比如俄罗斯、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其后果,就是2020年国际粮食价格暴涨。

大家开始担心,下半年要是出现粮食短缺,我们国家是不是没有粮食可以购买了。尤其是我国大豆是非常依赖巴西和美国进口的。



(图源:新华社)

根据我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我国去年谷物(小麦玉米大米等)总进口为1791.8万吨,差不多是我国全年谷物产量的3%,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图源:pattaya)

这部分的进口量也不是因为我国产量不够,而只是部分高收入家庭对国外更优质谷物的需求,比如泰国香米之类的。

其他蔬果、肉类的进口也是同理。

中国最主要的进口农产品是大豆,2019年进口了8851.1万吨,比本土生产的大豆要多得多。



(图源:world grain)

大豆的主要用途是牲畜饲料,以及生产豆腐和酱油等食品。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就选择了优先保障主粮自给自足,相对比较安全的大豆则依赖国际市场。

如果下半年真的出现粮食危机,我国大豆进口受阻,那么蛋奶肉类产品可能会涨价。这是目前我们国家唯一比较受制于国际粮食危机的产业。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会重提节约食物。





总结一下的话,就是不论国外怎么样,让14亿人吃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大家也完全没有必要囤积大米或者面粉。

而要保障吃得好,甚至吃的像是美国人那样高蛋白,我们还有一定距离。国际大豆产业美国占主导权和定价权,成为了中美贸易谈判的一个主要筹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近年来想要多购买一些巴西大豆,分担风险。



但不论怎么样,“食物危机”在中国还属于一种经济问题,体现在农产品价格波动上,普通人并不需要过于担心。

而对于全世界很多受到疫情打击的国家来说,粮食危机,却是切切实实威胁到生存的一个大问题。

联合国早在几个月前就警告过,全世界正在面临一个50年一遇的粮食危机。



2020年将会是好几十年来第一次全球饥饿人口增长的一年。

由于疫情的影响,全世界今年可能有5000多万人会陷入极端贫困,五分之一的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



(图源:anadolu agency)

在拉丁美洲地区,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没有粮食安全的环境下面。在巴西这个新冠疫情的震中,粮食价格已经在飞速上涨。

但联合国的报告也提到,粮食危机的首要问题并不是生产问题。事实上,即便是疫情当中,全世界粮食产量也是比较稳定的。

最大的问题,是粮食没能被送到那些饥荒者的手中。世界的自由粮食贸易没能起到合理分配粮食的作用。

或者用更简单的话说:越来越多的人没钱购买粮食了。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和失业,导致贫穷地区人们失去了微薄的收入。



(图:欧美四大粮商)

而国际粮价依然由来自美国和欧洲的集团所控制,对于粮食贸易,他们首要的目的不是救人,而是赚钱。

依赖国际市场购买粮食,在平时或许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好方法:让那些最擅长生产粮食的国家生产。只有到粮食危机的时候,粮食自主的重要性才会显现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的原因。

BBC:中国粮食安全有什么风险 习近平高调反浪费的三大背景




习近平7月曾到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吉林松辽平原。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最近就粮食安全提出的警告,使“粮荒”再次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和网络搜索的热词。

习近平说,尽管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称中国的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官方新华社评论称,餐饮浪费现象,不只是个人消费习惯问题,更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大问题,“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挥霍”。

习近平对中国消费端的影响力无疑很大:2013年,刚刚接管中共党、政、军大权的习近平曾发起“反腐倡廉”运动,整顿官员的公款吃喝现象。这一运动虽被外界批评是借反腐名义肃清政敌,但在中国国内很多公款消费的场所也从此失去了老主顾。

这一次,为宣传习近平对餐饮浪费的批评,中国官方媒体点名批评走红了好几年的网络大胃王吃播,而各地餐饮协会出台各种被称为“光盘行动”的点餐节约倡议,成为民众的热议话题,其中“十个人点九个人的菜”点餐模式还在不少省市得到响应。

在习近平此次高调指示粮食安全之前的7月,他曾到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吉林松辽平原,期间表示: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

中国古语说:民以食为天;而现在的中国政府将粮食安全定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10月,中国国务院曾发表粮食安全《白皮书》,称中国“谷物供应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当时也表示,中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候。



中国新冠疫情之后出现洪灾,在长江流域重点产粮省份造成严重破坏。

时隔不到一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究竟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引起中国最高层如此重视?

疫情因素

搜索中国媒体近期对粮食供应的报道不难看到,粮食供给和储备非常充裕仍然是中国报道的主旋律。

就在习近平提倡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之后,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月12日公布了截止8月5日的小麦累计收购总数:4285万吨,同比减少938万吨,约两成。

中国2020年7月的海关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小麦进口335万吨,总量与上年相比增加了近一倍。

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今年6月刊登在中共党刊《求是》杂志上的文章承认:新冠疫情对中国的粮食加工、物流中转、终端配送等造成影响。同时,受个别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等因素影响,引发(中国)国内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和担忧,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多年未有的压力和考验”。

自然灾害因素

今年发生在中国南方的洪灾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目前尚没有官方数字,但普遍预计将会严重影响今年秋季的粮食产量。而中国的秋粮占全年产量的四分之三,其中包括大米和支撑肉类养殖的玉米和大豆。



中国1960年代与苏联关系恶化,曾提出“备战备荒”的口号。

8月13日,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周学文透露,今年的洪水导致6000千公顷农地受灾,其中1140千公顷绝收。不过他很乐观地表示:“今年的洪涝灾害对中国粮食安全不会有影响。”

最新公布的7月通胀数字显示,食品价格上涨13.2%,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近86%。

美国因素

新冠疫情自今年1月从武汉开始以来,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2019年年底中美贸易战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后的双边缓和关系,因为香港国安法、新疆维吾尔族人权问题、华为5G、关闭领事馆、封禁Tiktok等诸多问题变得更加对立。

为应对美国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多项措施,中国提出了“内循环”的主张。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如今的经济“内循环”与多年来每逢世界经济走低中国“刺激内需”的政策最大的不同在于与美国如今关系对立。

而且,有关美国对中国可能进一步实施更多脱钩政策,包括金融制裁的传言甚嚣尘上。

因此有分析认为,中国高层对粮食安全的重视颇有1960年代与苏联关系交恶时“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的意味。

专家对危机持不同看法

自由亚洲电台引述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前主任牛凤瑞称,习近平此时此刻作出指示,难免让人有所联想。但他认为,这是中国“居安思危的思维方式”。

牛凤瑞说,“疫情对农业农村的生产影响应该不大,远远低于对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的影响。水灾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局部的,对整个全局的影响并不大。这个时间节点比较敏感,所以形成了中国农业连年生产还会有粮食问题。”

中国学者胡星斗对此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受疫情、洪水及多地蝗灾等影响,中国下半年粮食生产仍面临不确定性。而习近平此时提出制止餐饮浪费,反映中国确实面临粮食安全问题。

胡星斗对香港《明报》表示,现在国际环境日益恶化,中国可能面临被海外断粮的风险。他说,“中美贸易战下,中国贸易顺差大减,外汇随之减少,还会有足够美元购买粮食吗?如果还有,人家是否还愿意卖给你?”

胡星斗还认为,即使转用人民币结算,也可能受经济影响而出现贬值,不一定能被市场接受。“恐怕中国未来还是需要依靠自给自足,提高自给率到90%、95%,”他说。目前中国粮食自给率在80%左右,仍是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

界面新闻:中央不断给吃饭问题敲警钟,透露了什么信号?


长期以来,中国人“好面子”、“摆阔气”的待客之道往往导致严重的餐饮浪费。最近,中央高层频频对此敲警钟,甚至提出要通过立法来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据新华社8月11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随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



餐饮浪费甚至引起了中纪委的重视。据中纪委国家监委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网站7月28日披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日前约谈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粮食交易协调中心等单位并提出,针对4月份以来国内稻谷收购价格上涨、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要精准果断作出应对处置,坚决打击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等违规违法行为,指导地方和有关企业做好应对。



近年来,中央如此密集地对“饭碗”问题表态非常罕见。而与此同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微博8月12日发布的一则消息又平添了几分紧张感。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消息中称,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其中:河北收购355.9万吨,同比减少93.5万吨;江苏收购1083.5万吨,同比减少10.8万吨;安徽收购592.9万吨,同比减少222.4万吨;山东收购661.4万吨,同比减少54.4万吨;河南收购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湖北收购139.0万吨,同比增加6.8万吨。主产区油菜籽累计收购70.6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界面新闻表示,高层提出餐饮浪费问题,甚至明确点出要有危机意识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认识。



“首先,节约、不浪费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从中国文化层面来看这是值得倡导和践行的。从国家层面来看,国际上不稳定因素在不断加剧,国际疫情仍存在不确定的影响,会对我国粮食的进口带来压力,再结合目前国内粮食生产来看,中央之前一直在讲春耕很重要,夏粮很重要,部委层面也在大力支持春耕和夏粮生产,这就意味着粮食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他在采访中说。



今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粮食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在“六保”目标中居于基础性、前提性地位。在疫情冲击之下,把老百姓的饭碗端稳端牢,把能源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官方多次表态,我国粮食供应是充足的、能源保障是有力的。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13277亿斤,实现了创纪录的“十六连丰”,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我国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这是保粮食安全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尽管如此,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下,对粮食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朱丹蓬指出,从生产上看,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我国的长期战略,但要注意的是,农业生产成本也在增加。从需求上看,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对于粮食的需求也会增加。再结合整个国际粮价受到世界范围内疫情影响呈走高趋势,未来一段时间,粮食生产和消费将继续处于“紧平衡”状态。



对于如何从根本上守住“饭碗”,习近平提出,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地方上,8月11日,武汉餐饮业协会向武汉所有的餐厅发出六条倡议,包括推行“N-1点餐”模式,也就是说10位进餐客人只能点9个人的菜,不够再增加菜品,确保顾客吃好的同时,从源头杜绝餐饮浪费;针对两三位客人进餐,餐厅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在节约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品种多样化的需求。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界面新闻表示,长远上看,保证粮食安全要“三步走”。首先,按照种粮成本上升的趋势,合理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二是考虑实施更为灵活的最低保护收购定价机制,三是长远来看还是有必要建立粮食进口储备机制。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306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