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自曝每天只睡4小时 年轻人都笑了:有病(组图)

Vista看天下 0

“沉寂”许久,搜狐Charles突然又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搜狐总裁张朝阳前几天在采访里称赞的“四小时睡眠法”,掀起了一波不留情面的群嘲。

他在采访节目中自称每天只睡四小时,而且这四小时还要分开来。

先睡两小时,下楼给自己做一杯果蔬汁、确保完全清醒,然后再睡两小时。

至于成效,他是这样说的:



想必人人都能看出来,张朝阳的“四小时”无非又是一次典型的企业家成功套路里的常见经验。

全世界大大小小的企业家都说过自己“睡得少工作得多”,可没想到,这次轮到张朝阳,网友们却纷纷不买账了。

大家一面翻出他n年前在会议上睡着的新闻图,嘲讽他睡得“真香”。



一面翻出了马云在采访中声称自己“最爱睡觉”,结果在会议上精神抖擞、认真做笔记的照片进行对照。



在网友们看来,这就好似上学时,揪出了一位号称自己从来不看书、其实学习贼认真的“好学生”,与一位宣扬自己勤奋认真却上课睡觉的“差生”。

对比在一起,显得荒诞又好笑。



不过,无论张朝阳是否真的每天只睡四小时,又或者这套作息是否真的为他带来了益处。

都影响不了这番言论被群嘲的结局。

有人乐意于用视频中张朝阳的“疲态”去反驳四小时说辞。



也有人开着玩笑分析,有钱人规划着睡四小时,和社畜们被逼到只睡四小时的境地可完全不一样。



还有人尝试着分析为何四小时会成为行业大佬们的通用睡眠数量,并将其归结于“这是最适合吹嘘的数字”。

“说三小时显得太少不真实,说五小时看起来也不够带劲,还是四小时最合适。”



让网友们吐槽欲更为旺盛的,无疑是张朝阳搜狐总裁的身份。

搜狐作为互联网里的“没落贵族”,如今总免不了“败者为寇”式的评价。

而张朝阳的四小时发言,却颇具“成功人士经验分享会”既视感。

在不少人眼中,这类“说出来等着人拍马屁”的话,不复辉煌的张朝阳好像已经“没有资格”说了。



发现没有,张朝阳们的成功经验,在当下尤为地不管用。

那些互联网大佬们为一场场会议、演讲准备的段子与金句,在当下“不信成功学”的舆论环境中,似乎已经被盖章为“成功人士自负的忽悠”。

不论首富们的励志故事再说的多么震撼人心,大家都只是神情微妙地笑笑,谁也不会当真。



在反成功学套路上,网友们从未如此默契,并心照不宣地达成了共识——

“大佬们叭叭得也不是没道理,可说这些,忽悠谁呢?”



其实张朝阳会招来奚落,想必一些“老网民”都不会意外。

在中国不到三十年的互联网历史上,张朝阳和他创办的搜狐向来是近七八年来被频繁嘲讽的一支。

因为搜狐的过往实在太辉煌,而张朝阳本人也“太不低调”。



注意脚

在当今网友的心里,搜狐这块招牌恐怕占不到半席之地,而且大概率会被归类为互联网大潮里被悄无声息碾碎的那一种。

对00后来说十分陌生的张朝阳与搜狐,当年是什么地位呢?

1998年2月,麻省理工毕业的张朝阳创立搜狐网时,谷歌公司都还没建立。



98年他去硅谷挖人,问一个人要不要回国做互联网,那个人回来了,是创办百度的李彦宏。

98年他给搜狐招了第一个高管,是创办优酷的古永锵。

99年他去深圳演讲,有个人十分受感染与鼓舞,那是创办腾讯的马化腾。

03年搜狐收购了一个房地产门户网站叫“焦点网”,并邀请网站的创立者来担任搜狐公司副总裁,那是创办爱奇艺的龚宇。

细数下来,如今主宰中国互联网的大头公司,得有一半被张朝阳串了起来。



当搜狐还是中国四大门户网站之一时,张朝阳日产“成功经验一万条”,天南海北的企业、组织与高校都在找他做演讲,说话很有分量。

“创新来自于日日夜夜、一点一滴的耕耘和积累,积累源自整个组织的效率。”

“一般才能的人不要搞互联网。”

……



这些话如今被斥为“狗血成功学”,看起来空泛无比、像是在忽悠人。

可当初,就是张朝阳那批企业家的励志故事,在“凌晨四点的洛杉矶”风靡全国之后,实打实地“喂饱”了一批年轻人。

1998年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元年,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阿里、京东、携程这些公司几乎全部诞生在1998年的二季度和1999年的四季度。

这批企业家的故事曾一度证明——“学历不决定未来”“努力就会有收获”。



hao123的创始人李兴平,学历只是初中。99年因为迷上了上网、在当地网吧找了份网吧管理员的工作。

同年9月,因为太烦别人上网时总是来问网址,决定创建一个集合诸多网址的网页,这就有了hao123导航网站。

后来他开发的4399小游戏,成为了95后00后的童年回忆。



2015年拿下全球增长第一的魅族手机,创始人黄章在高一时被学校开除,没上过大学。

16岁被父亲“赶出家门”后在深圳闯荡、接触到电子行业。2002年创建魅族。

美图秀秀的创始人蔡文胜不止一次地介绍过,他在少年时期捡过牛粪、种过地。高一时觉得做生意赚钱,索性不读书了。



这些故事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报刊亭的杂志里,学生们倘若要写个“世界有无限可能”“学历不等于一切”的作文,他们便是最好的范例。

出生普通家庭、87年以山西阳泉市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的百度李彦宏,家乡江西铅山、高考时漏考三道大题考入北京化工大学的滴滴程维,家境贫寒、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京东刘强东……

这套“寒门贵子”的故事,则一度成为无数“小镇做题家”的最佳强心剂。



马云声称无论工作多繁忙,自己都要抽时间打一段太极,并总结说:

“越学习太极越发现,其实我做企业,无论是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还是跟客户、跟竞争者的关系,几乎完全按照太极的宗旨”。



任正非则在华为18周年的一篇采访中提及,18年来公司高层干部几乎没有节假日,24小时不关手机随时工作。公司逐步走向全球化后因为时差,总是夜里开会。

2015年,万达官方的微博晒出了一张王健林的行程表,凌晨4点起床健身45分钟的,一天之内飞了海南北京两个城市。





这些商业大佬们的魔鬼作息故事,一度是“喜闻乐见”的。

王健林行程表被po出时,舆论主流还是在感慨“成功的人真的比我还忙”。



最常见的玩梗,也不过是装模作样地制作一张24小时无休版社畜版行程单,顺口调侃一番。



就像前面说的,其实在公共场合介绍自己“奋斗经”的商业大佬们不在少数,宣扬过高强度工作与奋斗精神的企业家也不在少数。

但大佬们或许没有想到,当下的舆论场已经不欢迎爱说“成功经验”的企业家了。



像张朝阳,其实一直是“少睡觉”派的拥护者。

在采访中发表过许多次“少睡觉才能睡得好”“压力不是工作造成的,不工作才有压力”之类的观点,此前也没掀起过什么轩然大波。



可现在,人们明显已经进入了对“奋斗经”审美疲劳的阶段。

这批在世纪初投入时代浪潮的企业家,大多在2010年后顺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个个地登上行业内的顶峰。

身为70后的他们,在二三十岁时遇上了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风口。

争相开拓业务,抢占近乎空白的中国互联网市场。



而等到这代企业家迎来辉煌、开始讲述励志经验,国内成功学故事呈现井喷态势时,听故事的人则大多是90后了。

也就是说,大佬们的成功故事,与听故事的年轻人错开了一个时代。他们开始在风口飘起来时,90后们还乳臭未干。

如果说几年前、大家还愿意听一听这些“虚头巴脑、天花乱坠的成功经验”,多半出于简单粗暴的慕强心理。



但当“996大潮”碾压过境,年轻人们已经明显慕不动了。

在如今的舆论场里,大佬们曾信奉的那套思维已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镇做题家们像丁磊一样每天奋斗16小时,最后加入了“985废物小组”。

大厂白领们像马云一样每天培养“太极思维”,也没因此少加一小时的班。

中专青年们看了看李兴平从小网吧起步创建hao123的经历,也只会嘲讽地摇一摇头。在学历焦虑愈发急迫的现在,相信“学历不是一切”的人寥寥无几吧。



张朝阳们的成功故事,属于世纪初的“黄金十年”。

人们不可能像当年听了演讲后投身互联网的马化腾一样,从这些故事里再获取什么真切的鼓舞,

被深夜加班折磨过的人,看见张朝阳认可“只睡四小时”的言论,大约只觉得可怕、担心加班时数会继续延长。

因此,相比于继续追捧大佬们谈笑风生聊事业,大家更倾向于戳破“忽悠”。



比如李国庆俞渝上演当当宫斗大战时,扒出李国庆当年抱着孩子工作的照片,笑这“营销太做作”。



其实人们没力气相信张朝阳们的“奋斗经”,倒不是不相信努力与奋斗本身。

而是在快节奏生活中为奔波疲惫时,承受不住催促式的鸡血口号。

“或许大佬们说的都有道理,我只是没闲心听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303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