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再次变异 张文宏:中国最差的时候过去了!(组图)

新民周刊/券商中国 0

日媒昨(8月8日)报道称,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6月以来在日本扩散的新冠病毒是变异后的、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与此同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再发预警——全球第一波疫情并没有结束。现在全球仍处于“最黑暗的时刻”,即“每天都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新发病例”。

01

日本发现变异新冠病毒,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日本疫情起起伏伏的原因。按照媒体披露的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说法,今年3月起日本疫情扩大,主要是由欧洲相关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导致,这波疫情在5月下旬已暂时平息。



7月底,日本岩手县首次发现新冠疫情

然而,6月中旬起,以东京为中心出现了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并向日本各地扩散。目前日本国内大量增加的确诊患者,大都属于这种变异后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并且,疫情还在日本各地蔓延。譬如此前一直没有发现确诊病例的岩手县,其盛冈市于7月底也发现了确诊病例。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累计确诊47464例,累计死亡1042例。东京都8日新增确诊病例429例,累计确诊15536例。当天新增确诊病例较多的还有大阪府178例、爱知县177例、福冈县150例、神奈川县128例。



日本全国知事会8月8日召开新型冠状病毒对策网络会议

昨天,日本各县知事召开网络会议,围绕盂兰盆节期间返乡等进行了讨论。知事们担心疫情再度扩大,纷纷要求采取措施谨慎应对。知事们汇总意见称,虽不要求民众避免返乡,但提出希望民众在返乡时定期测量体温并尽量减少多人聚餐和饮酒等,贯彻防疫措施。意见要求,出现发热症状或2周内曾到访感染风险较高地区的人避免返乡,通过电话或在线交流。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则表示,如果疫情进一步扩大,将不得不考虑再次宣布紧急状态。

02

同在8月8日,张文宏在一场高峰论坛上发出预警。他认为,全球第一波疫情没结束。好在,他还说道,“短期内这个事情也好不了,但是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中国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何为第一波疫情,何为第二波疫情?张文宏认为,所谓的秋冬的第二波疫情是以第一波结束为标志的,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还没有结束,那么何来的第二波呢?所以秋冬来讲是不是维持着疫情,或进展得更加快,现在还不知道。



张文宏

张文宏认为,中国以外疫情严重,并不必然导致中国的疫情风险很高。关键在于中国该继续依靠扩大检测、社区管控、精准防控等一系列策略。

03

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什么时候才能松口气?张文宏对群体免疫也给出了说法:“群体免疫不是一两年内可以完成的,可能要很多年才会完成。”为此,张文宏提醒,今年秋天开学季以后,要小心菜市场、学校、医院等地方。不能掉以轻心。如何应对秋冬季节疫情压力?



口罩必不可少

就个体层面来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近期将发起一项“口罩动员令”,鼓励全球各地的人们发送佩戴口罩的照片。换言之,此前总结出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仍是有效保护自身的手法。目前乐见的是,鉴于疫情反弹,法国、荷兰、希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城市已相继强制执行“口罩令”。就群体层面来说,新冠肺炎疫苗尚在紧锣密鼓研制过程之中。除此之外,为了应对秋冬季节防疫的复杂情况,亦有专家建议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不妨根据实际情况接种已有的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用来加强防护。今年6月,北京公布的一份202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则已提出“结合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控措施,提早部署实施流感疫苗采购与接种服务”。总之,在全世界范围来说,针对新冠肺炎,防疫、抗疫已是一场持久战。在管控疫情的情况下,更好工作、生活,是当下我们每一个人该追求的。

相关报道:警惕!新冠病毒已出现变异!这里连续两天新增超1500例,传染性是否更强?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统计,截至8日20时(北京时间8日19时),日本当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565例,连续两天单日新增病例超过1500例。另据日媒当天报道,该国最新研究发现,6月中旬以来日本出现了变异后的、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

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累计确诊47464例,累计死亡1042例。东京都8日新增确诊病例429例,累计确诊15536例。当天新增确诊病例较多的还有大阪府178例、爱知县177例、福冈县150例、神奈川县128例。

当天,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共有39个报告了新增确诊病例;冲绳驻日美军通报了7例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达310例。




日本东京银座商业街上行人稀少。新华社杜潇逸 摄

据《读卖新闻》当天报道,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6月以来在日本扩散的新冠病毒是变异后的、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

研究称,今年3月起日本疫情扩大,主要是由欧洲相关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导致,但在5月下旬已暂时平息。6月中旬起,以东京为中心出现了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并向全国各地扩散。目前日本国内大量增加的确诊患者大都属于这种变异后新冠病毒的感染者。



日本东京,人们戴口罩出行。新华社杜潇逸 摄

日本厚生劳动省8日统计显示,日本确诊病例中已有31307人出院或结束隔离,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式检测人数累计约98.6万,较前一日增加约2.4万人。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是否更具传染性?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7月中旬刊文称,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讨论这种病毒的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如何可能令病毒更具传染性。

此前,一篇预印本研究报告已经引发关注,它研究的是一种涉及新冠病毒病原体刺突蛋白的特定变异,该报告现已经过同行评审并发表在《细胞》双周刊上。这篇论文详述了新冠病毒中一种氨基酸的改变,这一改变可能令病毒更具传染性。但病毒学家远未就这种变异可能带来的影响达成共识。

这篇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中的一个天冬氨酸(D)变成了甘氨酸(G),这项氨基酸改变对于病原体的传染性十分关键。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计算生物学家、这篇新论文的主要作者贝特·克贝尔说:“这种刺突蛋白在病毒的生命机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克贝尔和同事在用多种方法对两种毒株进行研究后得出了这一结论。首先,他们进行了一项统计学分析,分析显示了常被称为“G毒株”的变异病毒是如何在多个大洲赶超与其同时存在的最早版本的新冠病毒“D毒株”,从而获得支配地位的。

然后,研究人员对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数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G毒株在人体内产生的病毒超过了D毒株。但G毒株并没有带来更高的住院率,这意味着它显然并没有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最后,研究团队成员将含有D或G氨基酸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植入了其他致病病毒,从而制造出了“假型”病原体。他们在一个实验室培养皿中用这些假型病毒感染了人体细胞,对这些病毒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携带G氨基酸的病毒更具传染性。

然而,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瑞士巴塞尔大学分子流行病学家埃玛·霍德克罗夫特说,在培养皿中研究细胞不同于用人体免疫系统对多种类型细胞进行试验。霍德克罗夫特说:“对于得出什么程度的结论,我们需要非常谨慎。”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

早在7月初,在世卫组织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曾表示,实验室研究发现,新冠病毒D614G变异可能导致病毒加速复制,意味着可能加强其传播性。但实验室结果同病毒在实际传播中发生的变化间,还有很大区别,科学家已对该变异进行监测。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其实2月份就已发现D614G变异,欧洲等地发现的早期病毒基因序列中就已出现该变异,有研究显示29%的新冠病毒样本都出现了该变异,但目前并无证据显示其会导致更严重的病情。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229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