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巴克图:非洲的黄金之城是如何被黄沙淹没的?(组图)

读懂本星球 0



前些年,人们总相信,诗意存在于远方,眼前总是生活的苟且。其实,古代的欧洲人也是这样认为。

遥远的西非有一片噬人的沙漠,名字叫做撒哈拉。遥望千年前的欧洲历史,无论是欧洲人还是北非人,他们的活动范围都不会超过这片沙漠。而在1375年的一本名为《加泰罗尼亚地图集》的书中,人们在沙漠的南端标记了一个显眼的名字——廷巴克图。



“在廷巴克图”这个词,即便是今天的英语中,也表示在遥远的地方,犹如汉语中的“天涯海角”,或者“香格里拉”(原意为“一个想像的、偏远的人间乐园”,这词本是个文学词汇,2001年云南省中甸县为推广旅游业,改名为香格里拉县)。

与文学上的“天涯海角”或者“香格里拉”不同,廷巴克图不仅真实存在,而且还是一个曾名震古代非洲、欧洲的黄金之城。



▲玩偶重现了马里帝国国王到廷巴克图的场景

这里曾是古撒哈拉商路最为重要的一环,但如今却已经被掩埋在黄沙之下了,现在让我们剥开这层黄沙,回到那个辉煌的时代,去见证廷巴克图的传说。



▲西撒哈拉商路,廷巴克图几乎位于商路中心

1.马里手中的廷巴克图——“黄金朝圣”带来的繁荣

1324年,尼罗河边的开罗城迎来了一位来自西非的客人。此人正是撒哈拉沙漠另一头那个庞大帝国的马里帝国国王——曼萨·穆萨。

早在曼萨·穆萨抵达开罗之前,他的传说就已经在北非各大城市传开了,而这传说并不是他的武装有多么强大,而是那在太阳照耀下闪光的黄金。

曼萨·穆萨此行有六万人跟随,每人携带将近四斤的金条,不仅如此,还有八十匹骆驼,每只携带有五十斤至三百斤不等的金粉。



▲手中拿着金币的曼萨·穆萨,这个名字已经与黄金紧紧的绑在了一起

然而这些黄金并不是全部用来在旅途上挥霍的,开罗也只不过是这位国王朝圣的一个落脚点,这位虔诚的穆斯林国王此行目的只是朝圣,沿路的穷苦人民都能受到曼萨·穆萨的救济,大量的黄金开始涌入开罗市场,一度使得金价下跌百分之二十,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有人直接控制地中海地区的黄金价格。

曼萨·穆萨就像是把一块巨大的黄金扔进了平静的池塘,无论是欧洲人还是阿拉伯人都无比震惊,这个不起眼的“土皇帝”哪里来的这么多黄金?商人们肯定不会忽视这巨大的商机,曼萨·穆萨也并没有藏着掖着,点明了一条商路,那就是跨越撒哈拉,终点在廷巴克图的这条沙海商路。



▲描绘廷巴克图商路的画作


部分史学家认为,曼萨·穆萨朝圣的目的并不单纯,就像是一辆载着大喇叭的广告车,拼命宣传着自己国家十分富裕,商机无限。同时大量的黄金差点崩溃开罗经济,通货膨胀下大量货物需要倾销,正好有一条新商路,导致非洲经济中心开始往西非偏移。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条商路的终点(同时也是商路最大的受益者)是廷巴克图。恰巧,在曼萨·穆萨回国时,廷巴克图和平并入了马里帝国。这要是说跟曼萨·穆萨的黄金朝圣无关,恐怕没几个人相信。



▲红色线内为曼萨·穆萨逝世时马里帝国地图


就这样,廷巴克图的命运被绑在了马里帝国这辆战车上,除了本来享受的经济福利和军事保护,虔诚的曼萨·穆萨国王还修缮了廷巴克图的桑科雷清真寺,使其成为最为著名的伊斯兰学校,成为了自亚历山大图书馆以来非洲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桑克雷清真寺学校,1327年曼萨·穆萨投产

此时的廷巴克图可以说是拥有一片光明的未来,但根据以往经验,在那个年代傍上帝国战车的城市或者地区,往往是福利与灾难并存,等待廷巴克图的,是“怀璧之罪”。



▲用阿拉伯语撰写的手稿,出自廷巴克图,内容涵盖诸多学科


2.桑海手中的廷巴克图——成为霸权帝国的“铸币厂”

1337年,曼萨·穆萨的人生走到了终点,他的儿子马格汉一世即位。马格汉一世这位富二代并没有他父亲那样的魄力,曼萨·穆萨时期拓展的疆土丢失大半。

1340年,因为马格汉一世的疏忽,桑海人(马里帝国的番属)的人质阿里·科伦出逃,回到加奥领导桑海人。看似仅仅是一件小事,但马里最大的敌人正由此而生。

历史上对于加奥如何并入马里并无定论,虽然作为廷巴克图的上游城市,但似乎并没有像廷巴克图那样享受红利,对于马里帝国来说,加奥那群桑海人不过是上游一群撑船的。早先倔强不安的桑海人一直渴望独立,以往一旦马里帝国中央出现了问题就搞事,这次也不例外。

出逃的阿里·科伦并没有急着独立,而是表示依然臣服于马里帝国,按理说马里帝国不会吃这一套缓兵之计,但无奈深陷内忧外患,不仅朝野内君主挥霍无度,连经济重心廷巴克图都看出来马里帝国正在衰落,逐渐想脱离控制自治,这让马里无心顾及闹事的桑海。

最终,在1433年,图阿雷格人(撒哈拉中的一个游牧民族,犹如中原王朝旁边的匈奴一样)占领了廷巴克图。马里帝国已经没有能力收复廷巴克图,而地处上游的桑海此时已经发展壮大,1465年,桑海国王桑尼·阿里抢在马里帝国收复廷巴克图之前先侵入廷巴克图,此地再次易手。

桑尼·阿里在位期间几乎征讨不断,马里帝国一直认为桑海人是来报仇的,甚至一度希望请求葡萄牙人来帮忙对抗桑海人,但实际上报仇只是桑海人的其中一个小目标,周围其它所有民族只要稍有不服,都会被列入桑海人的黑名单。

其实无论是桑海人还是图阿雷格人,廷巴克图只不过是一座源源不断可开采的金矿山,而矿山只需要稳定的产出黄金就可以了,无需思想文化上的繁荣。

桑尼·阿里控制廷巴克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压当地的学者,驱逐所有异己学派,以至于在部分学者留下的史料中,桑尼·阿里就像是“暴君”的代名词。

对于桑海帝国来说,针对文化的打压的确有利于加强对廷巴克图这座城市的控制,但对于廷巴克图来说,这加深了周围民族对于廷巴克图的“金矿”印象,使其成为群狼中的鲜肉,而廷巴克图所要经历的灾难,还远远不止。



▲1500年桑海帝国疆域,已经取代马里成为了西非霸主


3.摩洛哥人入侵后的廷巴克图——杀鸡取卵,为求金蛋杀死下金蛋的“鹅”

不可一世的桑尼·阿里最终在1492年远征颇尔人时,淹死在了尼日尔河。实际上桑尼·阿里并不是百战百胜的,不过一旦他在前线战败了,回头就会大肆压榨廷巴克图人,毕竟战争还是靠烧钱。



可每当敌人看到重振旗鼓的桑海人,不自觉的就会认为廷巴克图简直就是无尽的金矿,这也使得周围国家财政一空虚就会立刻出现“如果我们能占领廷巴克图那该多好。”这样的念头。

即便如此,廷巴克图的繁荣依然是在桑海帝国时期达到了顶峰,知名度与地位一直在不断提高,业务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十六世纪是属于欧洲人的世纪,越来越多进入西非市场的欧洲人无疑又让廷巴克图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加上庞大桑海帝国的加持,撒哈拉商路已经超脱撒哈拉地区,一度涉及到北方的摩洛哥,甚至影响到了距离摩洛哥边界很近的盐产地塔哈扎。

而接触摩洛哥是桑海帝国最大的错误,摩洛哥日后成为了分食桑海的领头狼。

1578年,位于非洲的摩洛哥与葡萄牙之间爆发战争,史称“三王之战”。其结果为摩洛哥大获全胜,惨败的葡萄牙甚至战死一位国王。当然摩洛哥并不是白白赢得战争的,足以打败发展航海近百年的葡萄牙,摩洛哥投入了一大笔钱。

国家的金库已耗尽,摩洛哥濒临破产边缘,为了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摩洛哥苏丹(国王)把目光瞄向了南边的桑海帝国。

一个穆斯林国家是不能向另一个穆斯林国家宣战的,这是当时阿拉伯世界的规矩。但南边的桑海帝国,尤其是廷巴克图贸易圈实在是太富有了。摩洛哥苏丹艾哈迈德·曼苏尔头疼为此不已。



▲摩洛哥苏丹


不过聪明的他想到了办法,让一位阿拉伯人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人混血儿朱达·帕夏领军,这样即使是日后受到其它穆斯林质询,也可以把锅全推给这个混血儿。

朱达·帕夏也并非是个草包,1590年第一次出征就占领了塔扎哈。然而他此行并不是为了领土,单纯只是为了钱,所以塔扎哈被彻底夷平了。

此举震惊了桑海帝国,直到1591年才匆忙集结完成军队,于是在当年3月两军对峙,战火一触即发。桑海的军队足足有四万人,相比之下摩洛哥的军队简直就是游击队,但结果很滑稽,摩洛哥军队大获全胜,因为桑海的军队并没有火药。就这样,桑海先是丢掉了首都加奥,接着丢掉了廷巴克图。

很快朱达·帕夏抵达了廷巴克图,摩洛哥的军队本就是掠夺来的,在占领这里后不仅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洗劫,还纵火焚烧建筑。前文提到的桑科雷图书馆付之一炬,这座亚历山大图书馆以来非洲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也遭受到了与亚历山大图书馆一样的命运,而这,只是让朱达·帕夏带回摩洛哥10万枚金币和1000个奴隶。

其实当初摩洛哥的目的是更南边的金矿,于是在廷巴克图这里,摩洛哥决定建立一个名为帕夏利克的“小国家”作为与桑海帝国作战的前哨战,廷巴克图则作为该国的首都。

但这仍然改变不了摩洛哥已经杀死了这个“下金蛋的鹅”这个事实。整个西非因桑海帝国的倒塌四分五裂,撒哈拉商路也已然不复存在。



▲白色虚线为摩洛哥建立的帕夏利克


4.黄沙中的废墟

如今的廷巴克图已经与其它西非城市无异,曾经无数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无数的知识在这里诞生明晰,但如今都被掩埋在黄沙之中了。

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中叶,这座沙漠边缘的城市人口就已经有10万之多,有两所大学和180多个学校;然而到2016年,这个城市只有6万多的人口。

这就是一个悖论,如果没有曼萨·穆萨的黄金,廷巴克图也无法成为经济文化并存的大都市,但也正是因为黄金,却招致桑尼·阿里和摩洛哥人这样的暴君,从而毁灭了廷巴克图。

阿拉伯世界有一句名言,“学者皆是先知的子嗣。先知并未在世间留下任何财富,而是将宝贵的知识传给后人。”侵略者只是看到了廷巴克图耀眼的黄金,而真正的财富,却永远被人忽视,终究毁于一旦,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1830年廷巴克图画作,已经不再是世界型都市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108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