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被社会“毒打” 从第一次独自去医院开始

Vista看天下 0

医院是个照妖镜,让所有“假装自理”的年轻人都露了原形。每个在医院里茫然无措、手忙脚乱的年轻人,都想不到自己昭昭英名,会有如此一败涂地的时刻——

有人窘迫地站在形似ATM的自助挂号机前一顿猛掏,寻找着医保卡就诊卡。



有人刚在分诊台问清楚科室方位,可一转头,立刻分不清东南西北。

还有人平时口若悬河,一面对医生的问询就磕磕绊绊。

……



在万千网友的独立看病经验里,你能看见这届“医院小白”自信、被最快击碎的模样。

因为看似慈祥温和的医院,永远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悄悄翘起小脚,把缺乏社会经验的少年少女们,毫不留情地绊倒。

01在医院闯关,你永远闯不过大爷

许多人,都是在大学或工作后,被一脚踹进医院排队大军的。

在这之前,普通小病只用去社区诊所,而去医院看病一般总有家人领着,只用跟在爸妈身后兜兜转转。

以至于有些朋友第一次上医院时甚至不清楚具体流程,只能忐忑地在手机搜索栏里打下“医院看病步骤”,试图掩饰自己的无知。





不少人还没进去,医院自带的神秘气场就已然让人晕头转向、心里犯怵。

觉得仿佛踏进门诊大厅一步,刚刚迈入都市丽人or职场型男的自己,就会遭受降维打击,因为毫无看病经验,成为在偌大医院中迷失的土鳖。



嘈杂的门诊大厅里,懦弱的社恐青年们甚至快进入大脑宕机状态,一切声音都成了遥远的呼声。



和那些经验丰富、携带证件齐全、能轻松找到各个科室的大爷大妈相比,“初入”医院的大家简直稚气十足。

有人在去医院出家门之前,内心的小鼓已经敲成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程度,手忙脚乱地往包里塞了一堆证和卡。

结果掏出来一看,港澳通行证。





试图用港澳通行证刷医保的憨憨网友↑↑↑

有人在窗口挂号后顺利找到对应科室,自以为触发了下一章剧情,坐在长椅上乖乖等待叫号。

干坐了一小时后,还是在大爷的好心提醒下,才知道原来挂号后要签到、这样才会被叫到。



不少朋友去医院前,都早早听说了“全面实行线上挂号,老年患者认为不方便”的新闻,并暗想走在潮流前沿的自己,绝对不会出现不会挂号的尴尬局面。

可被各式各样的“挂号系统”欺负过才知道,医院挂号,还是问楼下居委会大妈最可靠。



比如不同医院的挂号方式不同,放号时间也不同。

有的医院实行的是分批挂号机制,例如八点放专家号、十点放普通号;但换一家医院,时间点或许是七点和九点。

繁多而细碎的规则,能让第一次接触抢号这一行当的年轻人心里打颤,当场来一段“马冬梅”:

“咱们明早七点去挂专家号。”

“去干嘛?”“挂号。”

“挂什么号?”“专家号。”“几点?”“八点。”



有的医院挂号前必须得有专属的就诊卡,如果想挂上热门号,可能还需要提前一天办上就诊卡,第二天清晨才能冲锋在前。

有的医院挂号必须备上身份证银行卡现金,又或是社保卡医保卡。这让习惯了只带手机出门的网友们,挂号起跑线还没摸着,便已丧失了比赛资格。



在一些“医院攻略”里,你会发现相关指导甚至会细致到如何找地方停车:



这些苦口婆心的劝告,大多来源于“血的教训”。

根据经验,一些大医院附近的道路,无论几点,都会堵成鲜红一片,连公交车在这都寸步难行。



以为避开早高峰就能畅通无阻的“医院小白”们,被迫堵在车上,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点点消逝。

心焦地打开挂号平台一看:“今日剩余号数:0。”



02我怀疑医院的建筑师上辈子是修迷宫的

在医院迷路,是小白们的基本操作。

进错了一扇门、爬错了一道楼梯、上错了一趟电梯,都有可能会让你“穿越”到全新的国度,有时连原路返回也做不到。



尽管分诊台的护士姐姐们早已练就人肉GPS的功能,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清路线——

“在1号楼挂号,去2号楼面诊,去负一层拍片子得坐6号电梯,取药回到门诊楼。”

但离开分诊台、一个转身的瞬间,方向感不好的朋友们就能立刻迷失坐标。

然后站在门诊大厅的中央,像这只猫头鹰一般左顾右盼、万分迷茫。



这么多扇门,要走哪一个?

看病过程中,有时医生会要求先去拍个片子、做个检查。

殊不知,这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对于好不容易找到科室大门的医院小白来说,不亚于一次密室大逃脱。



不少人会在检查结束、推开检查室大门的那一刹那迷失来路,不知施主从哪来,也不知施主要往哪去。

正常人眼里的医院,长这样▽



医院小白眼里的医院,长这样▽



并且还要开始怀疑,这座医院是不是像《哈利波特》学生宿舍中随时变动的楼梯,又或者是《盗梦空间》《奇异博士》中随意变换的高楼,会趁自己不注意,偷偷改动结构。



不然这怎么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总有人在医院里找不到正确的出口。



某位网友甚至曾发文,说一家医院存在4楼=1楼、2楼=1楼、1楼=3楼的现象,听起来十分令人迷惑。

但看了看医院定位于重庆,这就一点也不令人困惑了呢。



在医院迷路的焦虑,甚至会衍生到某些朋友的潜意识中,做梦时都在为找不到窗口而急哭。



许多医院里,都有这样一个类似天井的建构设计。

天井中央,一般是“万能”的分诊台。



via @何小草

这个“兵家必争”的中心地带,就相当于医院迷宫的起点。

在它四周环绕着不同的门与电梯,最简单的指令“50米右转”,在这完全不起效。

因为在室内,人的方向感总是要大打折扣,既不知道50米是多远,也不知道那么多口,到底要在哪里右转。



因此在这前进时一定要选好适当的角度,不要偏移,因为相邻的两扇门可能通完不同的科室或住院楼。

靠谱的医院攻略会告诉你在其中转弯或推门的奥秘——

“顺着我箭头拐弯的弧度,精妙的弧度刚刚好,一定能把你送进急诊大楼。”



“拐弯的箭头刚刚好!” via @何小草

不只有看病次数少的年轻患者,会为医院迷路而忧愁。

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医生们也会因此烦恼,而更要命的是,穿着白大褂的他们,还会被当做问路对象。





这倒是能解释,为什么上面那位把看病玩成“密室逃脱”的朋友,会遇上指错方向的NPC。

每个在医院迷路的人都曾暗骂过建筑师,搞不懂为什么要设这么多去往不同楼层的电梯,以及分散在“天涯各地”的科室。

但其实医院建筑师们也很头疼,因为医院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事项实在太多。

比如有的医疗器械不仅平面不能相邻、垂直上不能相邻,甚至不能和跟电梯,或者地下车库的行车道相邻,因为会互相干扰。

在此基础上,还要同时考虑医务人员通道与患者通道的区分设计。

而每所医院的建立,都是慢慢扩建发展的过程。一些新设立的科室或检查设备,只能搬进偏远的房间。

03真正的社畜连去医院的时间都没有

挂不上号、不知道在哪缴费、在医院迷路……大家会如此迷糊,多半源于去医院的次数少,没什么经验。

而且每家医院都像是独立的游戏副本,一旦换个医院,就会出现新的迷路、新的乱七八糟。



因此,在医院闯关的年轻人,有时还真不如大爷大妈利索、熟悉流程。

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当下遇上的种种问题,终将“不算个事儿”。

但对于当代社畜来说,想增加医院经验值都是件难事——

因为实在挤不出时间。

为了全勤奖又或是单纯想着少扣点工资,不少人选择快刀斩乱麻,试图在上班前把病看了。

这可能需要清晨五六点就早早地向医院出发,争当医生的“开门红”,然后九点赶回公司。

但总有天不遂人愿,你永远猜不到,下一次阻拦你准时上班的,是堵车导致的挂不上号,还是因为人太多、预约不上当天检查。





工作日太忙、周末部分科室不开设门诊、需要等指定医生的上班时间……

闯过了这些影响挂号的难题,还有最玄学不定的检查在下一个路口等着,帮助你随时与全勤奖说拜拜。



不同项目的检查有时还相应有一些特殊要求,如果不符合条件,在当天把病看完的单纯企盼也基本凉凉。



说来辛酸的是,虽然这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人都知道,可对于社畜们来说,它要么是日常生活中抛诸脑后的空话,要么是生病时后悔的懊恼。

有时“没空看病”,不是为了追求全勤奖,或是源于工作单位的某些不人性规定。

而是在这个看似随时都在抛下落后者、碾碎淘汰者的高压快节奏生活里,许多人都在被迫地自我鞭策。



年轻的身体有时甚至不再是某种“资本”,而是让自己能继续留在社会高速齿轮上的最后筹码。

所以想要“多做一点”,不愿意请假去看所谓的“小病”。



这样一看,年轻人进医院“犯蠢”实在是太正常了:

早上六点出发去医院,脑子都还没醒;

去医院次数少,许多常识也的确不了解。

而许多看病时需要做的准备,比如有的医院必须要带病历本、有的医院需要提前办就诊卡、某个检查当天做不了、哪些检查需要提前预约,都是去了医院亲历后,才能知晓。



回过头来,“假装成熟”的各位,还是只能在被医院无数次打回原形的过程中,慢慢积累战斗值。

医院的楼道里,永远都不会缺年轻人迷茫而徘徊的身影。

在这个被誉为“人间世”的建筑里,他们正在通关成熟前最后的“新手村”。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099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