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李登辉如何改变台湾?蔡英文:贡献无可取代(图)

RFA 0





推动台湾从威权走向民主的总统李登辉,7月30日晚间与世长辞,享耆寿98岁。

推动台湾从威权走向民主的总统李登辉,7月30日晚间与世长辞,享耆寿98岁。总统蔡英文表示,李前总统在台湾民主历程上的贡献无可取代,他的离世是国家的莫大损失,指示全力协助治丧。

“我们敬爱的李登辉前总统,于今天晚上19点24分,离开了我们。很荣幸担任李前总统的主治医师,174天以来,对李前总统的感想是,李前总统是一位生命的勇士,也是生命的奉献者。”

被誉为“民主先生”,支持者称为“台湾国父”的台湾第一位民选总统李登辉,7月30日晚间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临终前家人随侍在侧,享寿98岁。


由于两天前一度传出李登辉病危,大批国内外媒体守候在荣总大厅两天两夜。台北荣总副院长黄信彰出面说明情况。

2月入院即一度心脏衰竭 174天反复感染 主治团队:李登辉是生命斗士


“李登辉前总统是在今年2月8号在家里进食的时候,不慎呛到,因为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台北荣总。住院之后,发现有吸入性肺炎及心脏衰竭,后续合并两侧肺部肋膜积水及急性肾损伤,在2月17日李前总统乘坐轮椅,突发心因性休克,CPR急救后使用呼吸器。由于李前总统年事已高,又有多重慢性疾病、抵抗力弱,在他住院过程中,174天反复感染,最后发生败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虽然经过医疗团队全力救治,仍无法挽回,于7月30日晚间7点24分,与世长辞。”

李登辉夫人曾文惠女士,拖着94岁的年迈身躯,多次进出医院探视结缡71年的老伴。但是也有人在李登辉病逝消息发布后,在医院周边和宅邸放鞭炮。

总统府第一时间由秘书长苏嘉全透过书面表示,总统蔡英文表达最深哀悼与不舍,蔡总统认为李登辉在台湾民主历程上的贡献无可取代,他的离世是国家的莫大损失,已指示全力协助家属办理治丧事宜。  

苏嘉全表示,1988年李登辉继任总统后,即终止动员戡乱、废除临时条款、启动修宪、推动国会全面改选以及总统直接民选,逐步使政府体制合理化,并在1996年当选台湾第一位民选总统。在李登辉任内,台湾结束了威权体制、迈向民主转型,终成为亚洲民主典范。李登辉也因此被国际媒体誉为“民主先生”。 李登辉是大家永远的“阿辉伯”,相信台湾人民将永恒怀念他的贡献。



左图:李登辉1996年5月20日以“MR. DEMOCRACY(民主先生)”登上纽约《Newsweek(新闻周刊)》封面人物的照片。右图:蔡英文脸书追悼李登辉。(蔡英文脸书)

蔡英文脸书发出李登辉登上新闻周刊封面照片 感念李登辉引导年轻人追求“生为台湾人的幸福”

蔡英文随后在个人脸书po出李登辉1996年5月20日以“MR. DEMOCRACY(民主先生)”登上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封面人物的照片。蔡英文说,李前总统是时代的开创者。他带领台湾走过宁静革命,让台湾成为台湾人的台湾。

蔡英文说:“90年代,我曾经和李前总统共事,他对民主化理想的坚持,以及对国家主权的坚定态度,让我印象深刻。后来,我有幸担任总统,亲身感受领导国家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做决策时必须面对的艰难处境,也才能体会到,这位民主前辈当年在重重挑战中,带领台湾走向民主,是带着多么坚决的意志。有时我会向李前总统请益,他总能秉持长者风范,和我分享各种他从阅读中得到的新知,鼓励我在做决策时,保持一颗谦卑勇敢的智慧之心。”

蔡英文表示,李前总统并不忌讳谈论生死,因为意识到死亡的存在,才会思考活着的意义,他总是能够开朗面对人生必然的结局。“诚实自然”是他最喜欢的座右铭,这一生,他笃信力行,努力实践。他把民主和自由留给台湾,这样的精神,将会引领新时代的台湾人,勇敢面对下一阶段的考验,追求“生为台湾人的幸福”。



2018年元月陈水扁拜访李登辉并祝贺生日。(陈致中脸书)

陈水扁:像大山一样崇高伟大

前民进党籍总统陈水扁也发悼念文表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李前总统对台湾民主巩固与深化的推动,像大山一样崇高伟大,将受到台湾人民和国际社会永恒的敬仰。”

马英九:历史将有公评 连战:功过是非留待历史论断

前总统马英九办公室表示,对于李前总统辞世,马前总统感到不舍,并对家属致哀。他说,李前总统对台湾民主化有其贡献,值得国人肯定。虽然在卸任后,政治理念发生巨大转变,马前总统仍感念他对国家的付出,也相信历史将有公正客观评价。

陈水扁、马英九和蔡英文都受过李登辉提携,李登辉也曾在选战关键时刻牵起他们的手助选成功。李登辉任内从组建国家统一委员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到后来转为定调两岸是“国与国的关系”的“两国论”,之后更离开国民党,于2001年另组“台湾团结联盟”政党,延续推动台湾主体性的精神,因此被改称“台独教父”,蓝营对他看法两极。



台联党代理主席周倪安今年一月拜访李登辉,最后一次见面。(周倪安提供)

台联党主席:阿辉伯最大贡献是让台湾人都有一张选票选总统 令中国人民望尘莫及

台湾团结联盟党代理主席周倪安30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表示,最后一次见李前总统是在今年1月,周倪安提到李登辉对台湾的贡献:“李登辉前总统,他在我们台湾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让我们每一个台湾人心里面都要放着一块感谢,就是他用尽了心力,让我们台湾人民每一个人,都可以用一张选票来选举总统。”

周倪安提到,李前总统经常感到惋惜的是,台湾这二十年,太花心力于在自由民主开放上比台湾更落后的中国交往,却没有和日本发展更深入的关系,这使得台湾在走向更现代化和更文明的路上有所停滞,而执政党也没有多向他请益如何增进台日关系。



前中国天安门学运领袖王丹带脸书po出与李登辉的合照,并发追悼文。(王丹脸书)


王丹:李登辉一手主导的宁静革命 已成全球民主转型典范

前中国六四天安门学运领袖王丹,也在第一时间于脸书发出哀悼以及和李登辉过去的合照,王丹在脸书写道:“上次拜会李登辉先生,他对中国的民主化念兹在兹,非常关切,也提出很多问题和建议。言犹在耳,恍然间已经离我们而去,令人唏嘘。李登辉先生是真正的政治家,也是我见过的难得的手不释卷、喜欢阅读的政治家。他的政治生涯虽然跌宕起伏,充满争议,但是一手主导的宁静革命已经成为全球民主转型的典范,李登辉先生的贡献有目共睹,其历史定位已经确立。台湾的精彩,有李登辉先生的一部分。”

“民主先生”李登辉:他如何改变了台湾?




台湾的前总统李登辉7月30号因病在台北逝世,享耆寿98岁。


台湾的前总统李登辉7月30号因病在台北逝世,享耆寿98岁。被美国媒体称赞为“民主先生”的李登辉,从追求以民主、均富统一中国,到成为首位访问美国的台湾在任总统,并喊出“中华民国在台湾”,卸任前又抛出“两国论”...... 李登辉极大地改变了台湾本地以及台海两岸的政治格局。台湾前陆委会主委夏立言与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卜睿哲都有和李登辉共事的经历。他们追忆李登辉是位读书多、性格坚毅的基督徒,有魄力的成功政治人物。

“民之所欲、长在我心。”(I do it with the people in my heart)

1995年6月7日,作为台湾总统的李登辉重回母校美国康乃尔大学,发表题为《民之所欲、长在我心》(Always in my heart)的演说。他以浓重的日本腔英文、一字一句诚恳道来,说西太平洋上一个经济起飞后、从威权将转型为民主直选总统的国家,想和世界交朋友。

这位成长于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本省籍政治菁英,选择国际舞台,对国家定位做出新的表述:“这个世界终将了解,‘在台湾的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是个友善且有实力的伙伴。”李登辉说。



资料图片:台湾前总统李登辉2007年6月1日在日本东京接受颁奖(路透社)

李登辉当时提到“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在台湾”,至少17次,透过国际媒体向全世界传播。李登辉的这种说法在做主人的美国官方听来可能有些刺耳。其实,美国行政部门是一路反对李登辉访美,却不敌台湾成功运用美国国会与民间力量的外交工作,让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开绿灯,发签证给李登辉,引发中共强烈抗议,让美国行政部门成为夹心饼干、受气包。

李登辉康大演说 夏立言:代价巨大的访问


当时担任中华民国驻美代表处政治组组长的夏立言,是推动李登辉访美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外交官,他将美国官方态度忠实传达回台湾外交部,但台北仍然坚持让李登辉访美,在前线的他只能“逆势而为”。虽然最后圆满完成自认“最辛苦的案子”,但台湾外交工作后来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回忆往事,告诉自由亚洲电台:“美方行政部门对(李前总统的)康乃尔访问是持反对态度的。经过国会工作的努力,再加上公关公司卡西迪游说,到最后,白宫不得不让步。这对美国行政部门来说,是迎面一击,面子上挂不住。所以,后来当然就与我们的人员沟通发生很大困难与障碍,后来花了很多心力进行修补。”

夏立言回忆,当时在争取访问成行的过程中,和美国沟通的管道就受到严重限制;访问后,时任中华民国驻美代表鲁肇忠见不到任何美国官员,成为美国官方眼中“不太受欢迎的人物”。



2005年10月19日,在华盛顿国会山举行的招待会上,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与国会议员汤姆•坦克雷多(Tom Tancredo)。(路透社)

中华民国前外交部长钱复回忆录中也写到,李登辉人都到了美国土地上,但他的行程怎么安排,美方都还极力管制,保括取消原订演讲后的记者会。

当年居中协调的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白乐崎生前也曾在回忆录中说,对美国国务院而言,台湾是以伤害美国利益的方式,故意和克林顿政府唱反调。李登辉可说是台湾政治人物中,美国眼中首位的“麻烦制造者”。

李登辉访问康乃尔大学,是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首次全民直选的前一年,后来引发台海导弹危机,美方派出两艘航空母舰战斗群巡弋台海,还连带导致台湾长期在中共解放军内布建的情报人员、少将刘连昆曝光,被中共处死。

外交官出身的夏立言,在担任陆委会主委期间,成功安排前总统马英九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加坡“马习会”。他深知台湾在推动外交工作与两岸关系平衡上的艰难处境。他告诉记者,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曾说的话,他至今仍印象深刻:“他们说,没想到帮助台湾,会有这么大的后果与影响。”

卜睿哲忆老友 梳理访美导致台海骇浪的因果脉络

另一位前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是李登辉会直呼英文名Richard的美国友人。他告诉本台,李登辉访美是有前因后果的脉络,他也从民主与人性的角度看待这位老友。




2005年10月17日,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在访问华盛顿杰斐逊纪念堂时对记者讲话。(路透社)


卜睿哲说:“1994年,他(李登辉)过境夏威夷时,美国给了很多限制;后来,到了1995年,台湾即将民选总统的前一年,他作为一个台湾的政治人物,他要面对对手竞争,得回应民意,而扩展国际空间,是台湾政治中很重要的课题。他必须对民进党的主张有所呼应。在台湾的政治上来说,这样的访问可能是资产,但是,台美关系(在访问后)经历一段恶化期,后来不得不努力修补。而且,一些东亚国家曾好长一段时间都非常担忧,(区域)可能要发生战争了。”

1994年5月,李总统参加哥斯达黎加总统就职典礼,美国只安排他在夏威夷军用机场过境加油。面对矮化台湾的这种安排,李登辉气得不下机休息,更穿睡袍与拖鞋,在机上会见当时的美方代表白乐琦。

李登辉访美震撼美中关系 江泽民党内自我检讨

李登辉曾多次说过,成功访美是他个人一小步,却是中华民国的一大步。这一步,不仅让他成为中华民国到台湾后首位全民直选出的总统,台湾拓展国际空间的议题,至今仍是美、中、台三方不断拔河拉锯的纠结点。



2005年10月17日,李登辉在华盛顿杰佛逊纪念堂(Jefferson Memorial)。(路透社)


中国前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钱其琛有“中国外交教父”的称号。他在生前的回忆录中对李登辉访美感到愤愤不平。在钱其琛口中,美国时任国务卿克里斯托弗 (Warren Minor Christopher)保证不让李登辉访美的承诺没做到,是“言而无信”;他还透露,克林顿在李登辉抵达康奈尔大学当天,在白宫约见中国时任驻美大使李道豫,还特意安排两人合照。然而,李道豫连手都没握,北京后来也召他返国述职,表达不满。

李登辉抢在江泽民访美前、先行一步踏上美国,使得中共外交系统面临内部批评,还连带影响到江泽民。

时任台湾陆委会副主委的苏起在回忆录中透露,李登辉成功访美后,江泽民与钱其琛在中共扩大政治局会议上做自我检讨。当时的江泽民在“集体领导”下,权力并不稳固。

台湾认同深植民心 李登辉顺应民意催化民主

苏起认为,出访康乃尔让李登辉收割多年来台湾民主化与“务实外交”的丰硕果实,光环远盖过其他曾在这两大工程上奉献的人。

对李登辉享有“民主先生”与“台湾认同推手”的桂冠,卜睿哲的观察则是:“1984年,蒋经国选了李登辉当副总统,这已经是很清楚的讯号,也就是下一位中华民国总统,将由本省籍人士担任;而在1992年,(台湾的)立法院首次由全台湾人民直选出委员,当时,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民意,就只有26%......对台湾的认同,早就存在在台湾人民心中,包括李前总统和民进党,他们都承认这个早就存在的台湾认同,并运用到政治上。想有所表现的政治人物,都会这么做。”



资料图片:李登辉(右)在2012年台湾的总统大选投票前夕,为当时的民进党侯选人蔡英文站台。(法新社)

推出“两国论” 影响延续至今

放宽视野,如果把1990年代李登辉主政时的两岸关系与美国角色仔细梳理,则可发现李登辉总是在两岸关系累积些许进展后,转走国际路线。

1992年,两岸的海基会和海协会在香港举行会谈,催生后来的“九二共识”;1993年,时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的辜振甫与时任中国大陆海协会会长的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辜汪会谈”后,李登辉于1995年访美。

李登辉于1999年7月卸任总统前接受德国之声访问,说出两岸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简称:两国论),影响力至今仍在。

有关“两国论”的谈话前,两岸好不容易走出台海飞弹军演阴霾,由辜振甫于1998年访问上海与北京,举行第二次辜汪会谈,并会见江泽民。当时辜振甫访问大陆,是要为汪道涵1999年秋天回访台湾,创造条件与氛围。

李登辉的“两国论”谈话,让事先不知情的美国感到意外。时任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的卜睿哲亲自到台北沟通。回顾李登辉的决策思维时他说:“我的了解是,原本李登辉打算将‘特殊国与国关系’这个想法,在汪道涵访问台湾时,私下告知汪道涵。但后来,他选择公开陈述关于台湾的主权实体。(他的说法)其实不是新概念,然而,当时给美国带来一些困难,还好后来管控得宜。我想,李登辉是想在台湾法理地位上,有更清楚的论述。我认为,中国对台湾的法理地位有很清楚的认知,而台湾要和中国打交道,怎么能对自己的地位没有清楚论述呢?在这件事的准备工作上,李登辉做得是对的。”


由于美国的关切,李登辉卸任前没有再次推动修宪;因为“两国论”,汪道涵后来取消台湾行。



2012年1月13日,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在台湾新北市举的最后一次选举集会上,在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的旁边讲话。(美联社)

从希望逐鹿中原到台湾本土优先

对卜睿哲来说,李登辉这位与他父亲同月份出生的长者,曾给他的工作出过难题。但他仍认为,李登辉有着复杂的成长背景,包括在美国求学,到痛失挚子、成为虔诚的基督徒。他对老友的评价是,“性格坚毅的成功政治人物”,对打高尔夫球的这样休闲活动,也非常认真看待。

夏立言则说,李登辉是位日文比中文和台语都好的长者。他还记得,当年在康乃尔大学喊“口渴”要水喝时,外交部同事却听成可乐的英文Coke。他对李登辉的博学多闻也印象深刻:“他书读得很多。李前总统接见外宾,外宾几乎没有讲话的份,都要听李前总统讲话。还有,他也是个很有毅力的人,且有魄力,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做。”

刚接任总统、有逐鹿中原雄心的李登辉曾说,“民主、均富、统一,中国必须统一、也必将统一。但只有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两岸统一才有基础。”中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美去逝的消息传出后,李登辉指示拍发慰问电报致意。

练剑道的李登辉,也自诩有冷静头脑,为台湾的民主化完成“宁静革命”;面对日本作者司马辽太郎访问时,则以日文细数“身为台湾人的悲哀”。

李登辉晚年接受日本杂志《Voice》访问,评价中国的政治。他借用鲁迅的话“无聊的轮回大戏”下注解。他说,中国的共产革命,“不过是中国传统中的霸权主义复活,具有夸大妄想特质的皇帝制度的复辟”。

著有《文明的冲突》一书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曾评论说,“就算李登辉逝世,台湾的民主依然会留下”。

如今,随着李登辉辞世,他的历史定位与功过是非,将留予后人评说。

传李登辉将“国葬”五指山“特别功勋区”




有消息指,李登辉将会安葬在五指山军人公墓的"特勋区"。(资料图片)

  台湾(专题)前总统李登辉30日晚7时24分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终年97岁。知情人士指出,为李登辉治疗的台北荣民总医院不会设灵堂,总统府计划将追思会场设在台北宾馆,并展示李一生的事略、照片、影像让民众追思。至于择日"国葬"之后,李登辉将安葬在新北市五指山军人公墓的"特勋区",有台媒直击"特勋区"正在施工,李登辉若真的葬于此处,将和行政院前院长郝柏村、前总统严家淦当"邻居"。

  中央社指出,在李登辉离世后,总统府秘书长苏嘉全、副秘书长李俊俋等人第一时间赴台北荣总致意,并与家属沟通治丧事宜。知情人士透露,虽然当局有意在台北宾馆设置追思会场,让民众追思,不过具体安排,要等总统府今日召开治丧工作会议后,才会有更进一步细节。

  至于葬礼安排,报道指,李登辉与家属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葬礼、追思会等细节,当局都会尊重家属意愿。

  至于李登辉的墓地,有消息指他将安葬在五指山军人公墓的特勋区,消息人士指出,李登辉任总统时,曾经是三军统帅,以这个方向思考,李于军人公墓长眠亦是合理,但要等召开治丧会议后才会确定。联合新闻网的报道则指出,月前总统府已由秘书长苏嘉全召集军方参与国葬协调会,确认李登辉符合资格,安葬在五指山军人公墓特勋区。

  特勋区共有26个墓位,现仅剩5个可供安葬,且全部散落在最低处的第四排。郝柏村葬在上方的第三排,若李登辉真的葬在这5个空墓位的其中之一,便会成为郝柏村的"邻居"。不过,据了解,军方已允诺将在"特勋区"高处另寻可安葬李登辉的墓位。

  报道指,目前公墓特勋区的第一、二排间已有类似墓园的结构正在施工,虽然现场军官声称是临时获得经费的水土保护工程,但"一星期内就能完工",可能就是正在施工中的李登辉墓穴。

  特勋区整体墓位角度均是坐北向南,目前施工中的墓位,因位处高处,正面可俯视大台北地区,视野尽览天际群山,左侧可望北海,视野雄壮辽阔。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045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