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院教授:无症状期病毒大量扩散或致疫情暴发

医师报 0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蔡增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新冠肺炎感染类型包括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五种。统计显示,新冠患者中10%-20%为重型,60%为轻型和普通型,20%为无症状感染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表示,“新冠肺炎是否遵循常见传染病的规律,显性感染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尚无直接证据。”



瞿介明教授作大会报告

目前的研究与报道主要局限于有症状的个体以及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研究发现,在无症状的个体体内同样存在新冠病毒。瞿介明教授指出,“疫情暴发的可能原因之一在于无症状期病毒大量扩散。”

无症状感染者包括隐性感染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两类。瞿介明教授表示,“隐性感染无症状感染者自始至终都不发病,因此判断无症状感染者是隐性感染者还是潜伏期患者,动态观察至关重要。”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发现,的确存在新冠病毒隐性感染者,但相关数据相对缺乏。

目前,新冠肺炎诊断方法主要为RT-PCR,由于此方法受样本收集、运输以及储存时间影响较大,具有一定假阴性的可能。就目前的诊断标准来看,难以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有效甄别。

研究显示,隐性感染者和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排出病毒时间类似,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病毒载量方面,与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相比,隐性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稍低,是否具有传染性仍需大规模的深入研究。

在筛查隐性感染者方面,目前推荐核酸检测联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这可能有助于筛查人群中的隐性感染者。

在隐性感染者管理方面,目前的防控措施对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归国或来华人员等重点人员进行集中隔离,但在隔离观察过程中,由于核酸取样等问题,核酸检测可能存在假阴性,导致一定的漏诊率。对此,瞿介明教授指出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进行筛查和核酸检测。

“隐性感染者还有许多问题尚待明确,虽然是小切口,但是大问题。” 瞿介明教授强调,如何早发现、早识别隐性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隐性感染者的诊疗方案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968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