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熬过2020年的中国老板,都是超人!都太惨了(组图)

浪潮工作室 0



老板,一直是大家眼里最光鲜的职业。每天打开新闻,总是少不了马云、马化腾等大公司CEO的身影。打开B站,朱一旦有钱且枯燥的生活期期都有上百万流量。

然而2020年已经过去了大半,老板们实在是不好过。

疫情压力下,赚钱已经成了奢望,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务。为了能生存下来,老板们借遍七大姑八大姨,如果早放开地摊经济,恐怕他们早就去摆摊了。

有的员工要加班加点,有的员工要降薪,甚至有些人会被辞退。说服员工将心比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良老板的锅,背上就放不下。

当老板难,当新冠之后继续营业的老板,更难。

真正考验老板的时候来了

2020年前半年,对很多老板来说,真的是“度日如年”。进入6月,生产生活刚要逐步进入正轨,疫情又有复发苗头。

等了好几个月,7月20日开始影院终于复工了[1]。根据猫眼的估测,20号当天,全国电影票预售收入就超过了一百万。大家欢天喜地看电影的同时,可能也会发现,自己身边的小影院有一些已经悄悄消失了。

 





2020年5月12日,江苏扬州一影院,暂停营业告示

在电影行业外,资金快速周转的餐饮行业,同样需要大量租金和人力成本。

疫情之下,五星级酒店的大厨们,也开始做起外卖:成都市民们发现,在美团上可以买到希尔顿的咖喱牛肉套餐、洲际大饭店的汉堡[2]。





2020年2月12日,广州,客村某大型海鲜酒家把煮好熟食,半成品,新鲜蔬菜等摆在店门口,进行外卖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容易。困难时期,再有牌面的企业,也得放低身段,被迫营业。

董明珠做客央视财经时表示,2月、3月格力空调销售几乎为零,往年的销售数据都是一两百亿[3]。为此,她不得不亲自直播带货。

大企业的日子不比从前,今年都勒紧了裤腰带,但至少还能活着、撑着,而更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直接被疫情这股大浪卷走,连个水花都没有。

浙江杭州,因为员工无法复工,快递网点的老板一人干16人的活,7天派出了4千个包裹,员工们不在,老板只能亲自上阵[4]。





2020年3月4日,上海闵行一EMS邮政速递网点,快递包裹接近爆仓

除此之外,生产服装的中小企业也很难熬,以一家毛纺织企业为例,往年4月底前的订单就能占到全年的80%,而如今除了加拿大的少量订单外,美国、欧洲的订单几乎全部取消[6]。 

当一个老板,实在太难了。

没有现金流的老板

到底有多难受

不少人觉得,一个企业开不开得下去,取决于赚不赚钱。

但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

突发的意外也好,初创的艰辛也罢,能否度过风浪才是真正事关企业存亡的大事,就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授苏锡嘉所说的:

利润是人的长相,现金流是血液,人要死的时候长相不重要[7]。

要是没有现金流,企业就真的是死路一条。如果不幸赶上了黑天鹅时期,面临的考验就更加严峻。 

调研显示,如果没有进账,85.01%的企业靠手头的现金最多能维持3个月,只有不到一成的企业能维持半年以上[8]。

企业面对的现金流困境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企业有生意,东西卖出去了,但钱没收回来,被账期拖垮。

大企业们或许还能靠以往的积累,勉强维持一阵,而没有现金流支撑的小企业,很快就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口。

比如参建了武汉雷神山医院的亚厦控股,是国内建筑装饰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疫情的影响下,建设需求旺盛,很快复工。





2020年2月4日,武汉,实拍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

然而,他们的上游企业却遇到了资金周转困难。

一条产业链上的合作企业之间,账期一般都是固定的,而只要在任何环节拖一拖现金流,就会辐射到上下游的很多企业。

不幸的是,中小企业往往会最先沦为炮灰。无法落地的应收账款,使企业背负着高额的财务成本。

建筑行业本来就是账期比较长的行业,在疫情的影响下,亚厦控股的上游企业资金压力非常大。

单个企业来说,银行融资一般只占企业财务成本的20%,而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等的财务成本占比却超过了40%[9]。





2014年2月17日,郑州,建筑工人

如今,全国企业每年的应收账款规模约26万亿左右,然而金融机构为应收账款融资只有2200亿,还不到1%[9]。

而企业另一种现金流的困境,是货卖不出去。

拿汽车经销商行业来说,行业的特质决定了它需要大量资金流转。

一家4S店平均每月需要5000-6000万元的流动资金,可在客流少、销售、租赁及售后服务停滞的特殊时期,收入一旦减少,不出几个月,就会快速被掏空,面临倒闭的困局[10]。





2020年3月14日,湖北宜昌,夷陵区发展大道附近,一家4S店存放的汽车

你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觉得,企业家们犯得着这么惨淡,借钱、贷款不就好了?

可钱,远比你想得难借。不少企业属于“轻资产”的小本经营,既没有东西可抵押,也无法获得担保;民间借贷融资成本又至少在12%-15%左右,想获得额度较大、利率合适的贷款,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根据清华、北大对995家跨行业中小企业的调研,即便在疫情的重压下,也只有两成多一点的企业,能够选择贷款来度过难关。

走上绝境的企业,只能另谋出路,于是,两成的中小企业选择减员降薪;三成的企业走向停产歇业,或者靠投资人再输血,甚至还有0.6%的中小企业企业要靠员工集资挽回[11]。

谁都能看出来,这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中小企业老板的出路

到底在哪里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上述的问题似乎陷入了无尽的“死循环”。特殊时期,中小企业老板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现代产业往往环环相扣,唇亡齿寒,中小企业经营不下去,核心企业迟早会受到波及。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不会无动于衷,他们的作为或许能让老板们看到生存的希望,中小企业想活下去,或许也没有那么难。

今年国家对保证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重视到什么程度?

3月,中国银保监会专门向金融机构发文,要求“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加大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从而“减少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 

日前,国务院公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再次强调要保障中小企业钱袋子里有“活钱”。

这意味着,中小企业的现金流也能重新“活过来”。

比如,浙商银行的金融创新手段,对被拖欠账款的中小企业来说,就是一条出路。

上文提到过,中小企业手里很容易积压应收账款,想要盘活资金,往往要依赖保理来获得融资,简单来说,就是将应收账款拿到银行变现或抵押融资。但是这个过程,既耗时耗力,又会遇上核心企业不愿确权的困境。

但现在,浙商银行通过区块链技术,就能把应收账款,改造成为“区块链应收款”,成为一种电子债权凭证。

这样的优势是,区块链上的账目信息公开透明,并且记录不能更改,贷款时信用保证就有了着落,这样一来,中小企业的账期大大缩短,可以实时变现从银行获得融资,或者对外支付,解一时的燃眉之急。

如果把视野放在产业链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区块链应收款的帮助下,整个产业链的账款都能够盘活,危机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在区块链应收款的帮助下,整个产业链的账款都能够盘活

还是以亚厦控股为例,有了浙商银行区块链技术的支持,向上游供应商采购时,他们可以用在线签发区块链应收款的方式,偿付上游供应商的货款。

而收到区块链应收款的上游供应商,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苦等账款到位了,只要把区块链应收款转让给浙商银行,他们可以立刻在浙商银行获得流动资金。以现在的情况来说,这笔流动资金对于复工复产无疑是非常宝贵的。

上游的企业恢复产能,很快就能让整条产业链恢复生机。

更快的生产也让整条产业链的周转率都跟着变高,收入也相应增加。

除此之外,对于企业的销售和融资困境,浙商银行也有对应的解决之道。

作为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核心企业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在金融机构也往往保持着良好的信誉,贷款相对比较容易。当中小企业需要贷款的时候,核心企业可以“借给”它们信用,帮助它们贷款,也扩大自己的销售。

核心企业深知,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当下,如果不共同应对,没有人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如今的核心企业,大多是这样做的。像格力旗下的区域一级代理经销商,也在想方设法让格力电器小商家“借到钱、活下去、多卖货”。





2020年7月4日,武汉武昌,格力电器客户服务站

作为格力的指定区域代理商,盛世欣兴就向小经销商开展了“信用输出”,将在疫情期间销售能力强、融资能力弱的小经销商们推荐给银行。

比如一家叫明达丰的电商,由此向银行累计贷款3250万,远超出自身能向银行申贷的额度,而且相比过去,这样的融资要节省超过3%的成本。

有了这笔钱,明达丰实现了提前备货,获取了淡季囤货的商业折扣,扩大了热销机型备货占比,度过困境,也不再是一种奢望。

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借助应收款链平台,与3000多家核心企业合作,为两万多家上下游小微企业,借助核心企业信用以及银行增信,来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金额超过了3000亿元。

2020年很难,不少中小企业走到了山穷水尽之处,老板们的无奈,无人理解。可困境之下,没有人会孤军奋战,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老板们的出路,就在眼前。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9111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