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悲壮复工:经历那么多磨难 却倒在开业后(组图)

市界/燃财经/ 中国经营报 0



7月16日中午,北京蜂火影联CEO楼晓庆突然接到了自家影院员工的电话。员工告诉他,低风险地区的影院可以于7月20日复工了。而他的第一反应,却是怀疑消息的真实性。

“我是比较平淡的。但是,给我打电话的员工都哭了,因为激动。”楼晓庆说。

徐凌最开始对这一消息也有些麻木。他在全国各地开设了20多家影院,自1月23日闭店后,每周都在猜测什么时候能开业。要开业的小道消息,从4月之后就一直没断过,但每次的期望,最终都会变成失望。

“感觉自己是被抛弃了的孩子。”他说,“就像《疯狂的外星人》里头那个场景一样。”

“尽管7月16日早上10点,各种群里就有消息说中午会官宣复工,我还是没底。”徐凌说,“等消息真被落实,我还是兴奋的。”随后,他召集影院的人为复工做准备。

从事电影相关工作的张远告诉《市界》,他们一直都在等待影院能开门的这一天,所以“第一反应特别开心,我想没有影院会观望,应该都会连夜消杀、打扫、检查设备”。

电影投资人李菁表示,由于这半年影院无法开业,公司的发行工作受此影响暂停。“在影院可以开业后,跑前端的同事一下子就忙碌了起来。”

影院关停179天后,他们终于有了盼头。

01

影院开业第一天

然而,盼头虽然来了,喜悦之中却夹杂着一丝迟疑。

下发的复工通知明确要求,只有低风险地区影院能开放,上座率不得超过30%,排片时间减半,观影人之间要间隔一米距离……

“影院座椅大多是58厘米一个,也就是说两个人之间要隔两个座椅。”楼晓庆说。

在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下,7月20日影院开业第一天,国内安排场次的影院少之又少。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7月19日,全国83个城市391家影院7月20日的预售分账票房(刨除服务费部分)为94.8万元,观影人次为3.4万。而2019年国内观影人次为17.3亿人,平均每天为473.97万人次。

北京作为重要的票仓城市,截至作者发稿前,所有影院暂无场次安排。有一些影院只提供观影小吃,现在购买的话有效期为1-3个月不等。

           

对于这种场景,楼晓庆早有预料。在与《市界》交流时,他不止一次地强调时间太紧迫了。“按我原来的分析,通知市场复工应该提前一个半月。”但在7月16日之前,他没有得到一点要复工的风声。

在他看来,影院复工,要预留出给上游出品方的时间,因为“靠老片子根本支撑不起市场”;还要预留出时间给到宣发,尤其“北京很多宣发公司在疫情期间都倒下了”。

7月16日下发通知,7月20日就复工,这很有挑战。

原则上,影院放映的影片必须带有龙标和公映许可证。如果放映从网上下载的高清蓝光片,会涉嫌盗版。因此,20号能放映什么片子,就要看负责发行的中国电影跟华夏电影能给到什么片子。

据了解,3月份影院短暂复工时期,中影跟华夏电影的确下发过一批老影片,但是密钥已经过期。所以中影、华夏电影需要重新制盘,快递到院线和影院手里,然后拷贝到放映设备上。

“在复工消息确定之前,我们手头没有一部可放映的片子。20号能开业的,一般也是比较近的地方,像新疆、西藏可能要晚些时候才能拿到盘。”楼晓庆说。



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时间段能放映的、愿意在这个档期上映的影片,只可能是诸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美人鱼》《战狼2》《捉妖记》等较为经典的复映影片,以及体量较小的新片——7月20日只有此前宣布影院回归就上映的《第一次的离别》。

根据淘票票信息,《木兰:横空出世》将于10月1日上映,由马思纯主演的《荞麦疯长》、李一桐主演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均定档在了8月25日。不少网友期待的《夺冠》《姜子牙》《唐探3》等大制作影片,短期内怕是无缘得见了。

对于这种情况,徐凌表示理解。他将7月20号之后影院开业这段时间定义为“实验阶段”。在影视产业链条中,影院只是终端,能放映的影片得由上游制片商决定。“如果是投入了几千万、上亿元制作成本的影片,怎么可能会在回暖阶段上映?”

“另外,电影上映时间也有讲究。”李菁补充道,“一般影片的上映周期为一个月,类似《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十分优秀的影片,才能申请延长放映时间,进而增加票房收入。”

但如今的情况是,上座有限制、回暖不确定,新片也不知道能否延长放映时间,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

所以按照楼晓庆预测,为了回本和大卖,“大片可能会去抢中秋国庆档”。

02

饮料爆米花不让卖了

缺失了大片的影院,前期势必过得十分艰难。

根据猫眼数据,《第一次的离别》尽管为新片,但截至7月19日晚10点,想看人数只有1.8万。相反,《美人鱼》《战狼2》《大鱼海棠》《捉妖记》等老片,想看人数则在20万以上,对比鲜明。

事实也的确如此。青岛艺佳电影城将《误杀》定价为23元,4个电影厅总共售出51张票(截至7月19日数据),新片《第一次的离别》同样定价23元,同一截止时间下只售出了13张。

毕竟这个阶段,“只有影院的忠实观众才会去影院”,大片的魅力不可小觑。

除了影片,让徐凌头疼的还有原则上对饮料跟爆米花的限制。“‘原则上’这三个字就很值得品。”

众所周知,尽管影院最大头的收入来自于票房,但真正赚钱的却是非票业务,比如饮料、爆米花以及广告。



其中,广告的毛利率最高,因为几乎没有成本。但由于开业突然,并且也没有大片上映,影院目前大多都接不到广告业务。

但最让影院为难的还是不让卖饮料跟爆米花。“虽然顾客拿着水进去了,我们不能拦。”徐凌说,“但是万一出了事儿,责任一定在我们。”

据楼晓庆介绍,7月20号之后上映的影片分三种,一种是类似《第一次的离别》这种新片,影院会和上游制片方正常分账;另一种是复映的老片,这类不需要分账给上游,即票房几乎全归影院所有;还有一种就是引进片如《寻梦环游记》,即便是老影片,也会正常分账。

尽管前期支撑影院的影片为零分账的老影片,但是在定价上却十分令人尴尬。



“老片子很难卖高价钱。”楼晓庆说道,“关键是就算卖5块、10块,也走不了薄利多销的路子,因为还要限座、限制排片时间。所以,在不让卖饮料、爆米花的前提下,即便是零分账,也很难覆盖成本。”

由于影院一旦开放,租金、水电、人工成本都会提上来,尤其消杀、巡查工作是加倍的,人力成本就是往常的两三倍。据金睿天甲影业副董事长莫争透露,影院现在开门一天,损失的费用达15000元。

《市界》了解到,7月17日下午,成都和平电影院率先开启了网络预售,当天一共放出165张20日复工的票,每张票价3.1元,当晚全部售完。

而事实上,这3.1元中有3元是淘票票、猫眼等售票平台的服务费,只有0.1元属于影城的实际收入。也就是说,165张票,影城只收入了16.5元。此外,该影城并未放映新片。

更为艰难的是,有些影院还会受商场联动的影响。“比如为了给商场拉人流、促进其他消费,会打出免费看影片的口号。”徐凌补充道。

在种种条件下,影院很大程度上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开业比停业更赔钱。“所以在这些‘苛刻’的条件下,有些影院可能会因此先观望下这段时间的观影人次、人们的消费习惯,再决定是否开业。”

03

影院倒在开业后?

让不少影院从业者担心的还有影院未来的生存状态。在不少人看来,尽管他们撑过了最为艰难的关停期,但开业才是挑战的开始。

楼晓庆直言,这两个月可能会有一批影院闭店,徐凌则预测在9月30日之前,全国大概率有超过20%的影院会扛不下去。个中原因在于“不能哭穷了,该还的钱必须得还、该交的钱必须得交了”。



徐凌告诉《市界》,尽管疫情期间国家有政策支持适当免租,但针对的是国有、央企地产商,而他们影院所签的项目大多为私营地产商。“私营地产商是不会免租的,因为银行不给他们免租,他们凭什么给我们免租呢?”

疫情期间,徐凌的每家影院每月平均租金在15万元左右,不得已,他只能先把员工工资降到每个城市的基本工资水平,时间一长,有些员工会离职。“实在没办法了,我只能跟房东谈,承诺影院开业后加倍还钱来延长租期。”

徐凌每月单店支出在20万元以上,这在整个影院圈里为中低层水平。他也尝试过向银行贷款,但银行以“影院未开业没有流水”为由拒绝了他。“所以,只能用放映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来贷款,一个影院的设备价值四五百万,能到手的贷款数目为100多万,还要背负利息。”

实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他想过将影院盘出去,但“接盘侠”大多打的是趁火打劫的主意,想用白菜价来抄底。据他了解,疫情期间注销、倒闭的影院占比约为30%。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初,全国有大约17000家影院。

楼晓庆也面临了同样大的资金压力,这半年来他的损失有大几百万。“只有一个影院租的是国企的,房租减免了一些,其他私营地产商不肯减免。”无奈之下,他只好用手上其他产业的钱来支撑影院。

“但无论如何,在疫情停业期间,影院还不上房租情有可原、是有故事可讲的。”楼晓庆说,“但一旦开业了,再没了理由,债主们就开始要钱了。”



徐凌7月15日到北京来谈贷款相关事宜。16日影院刚可以复工,他就接到了地产商的消息,对方用恭喜的口吻跟他说“可以开业了”,这话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

尽管开业了,但在被催收房租、成本加倍、收入不足的境况下,即便是大的院线,也会活得艰难。

“能不能活下去,就看有没有资金了。”楼晓庆说。

“大公司也多在硬扛,因为有资本的支撑,变卖些资产总能撑下去。但撑下去的结果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徐凌了解到,有些公司已经连二三十万的设计费都付不起了。

李菁告诉《市界》,她周边从事影院这行的,几乎没人有信心能把产业热度恢复到疫情前,大多在盼望着两三年内能出现一部有突破性的影片,进而振奋一下院线。

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院线可能已经成为一个没落的黄昏产业了。“目前仍在坚持做这一行的,大多是对电影这个产品或者这门艺术有感情的人了。”

这让李菁有些感慨。“目前国内影视产业包括影院投资,还没有形成一个利于其发展的金融体系。”她解释道,“影院的现金流太紧张,一旦被迫停业,大部分影院撑不过3个月。而这对于商业实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在她看来,突发事件无法避免,只能做好风险控制。比如大流行传染病约20年一个周期,经济周期大约为五六十年,其中一般有一个10-20年震荡期。

所以,影院投资生意应该找到抗风险比较强的融资方式。“疫情可能只是一个因素,影院抗风险能力差,跟融资方式不是很良性也有关,产业、商业和金融没有充分配合起来。”

这是影院从业者接下来应该思考的问题。比如李菁公司推出了一个“保险”加“融资”的解决方案,专门用来应对这次疫情或未来突发事件造成的被迫停业,以让影院能妥善扛过危机,并有时间调整经营。

如今的复工,或许只给了影院从业者一个希望,影院能不能活下来,仍旧还是未知数。

“这个行业太脆弱了,若再发生什么突发性事件,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再扛一次。”徐凌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的徐凌、张远为化名。)

相关报道:影院复工第一天,电影人“进退两难”


继数天的餐馆杂工兼职后,和175天之前那样,7月20号早上9点,放映员小波第一个到达电影院。开门打卡,打开空调,再打开放映机测试 ,第一场电影定在10:20,他告诉燃财经,要放映的是影院复工后第一部定档新片《第一次的离别》。很多时候周一早上没有观众,但根据预售情况来看,这一次他的观众有6位。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20号0点,全国近200家影院成功预售出票,总人次达3.8万,实时票房超100万。停摆175天后,影院正在被激活。 


7月20日零点场,浙江某影城复工后迎来首批观众
来源 / 受访者提供

从7月16号开始,影片定档海报、宣传物料在行业群里蔓延开,有人同时在为7月25日正式开幕的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忙碌。各地影院人讨论着当地复工情况,“这边在积极准备批文”,“我们周一检查(防疫情况)”,还有在群里求“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的。

“求购二手影院座椅600个”、“需要做票纸会员卡的影城欢迎联系我们”、“提供影院座椅清洗服务”,一些相关服务群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基层员工沉浸在复工的喜悦里,但影院总经理、店长们反倒向燃财经表达了担忧。

“刚一复工,就会被捅一刀子。这么说有些夸张,但真的很纠结,很焦虑”,这是某院线副总裁林木看到复工通知后的心情。资深电影人印钢同样向燃财经做了一个相似的比喻,“这样简单的复工,电影院会心脏骤停的。”

经营者们面临着政策监管、疫情时代市场环境、影院内部经营三重压力。“不开,没有人好意思向你要租金,开了业总得支付吧”,印钢说。

这场等待太漫长,近半年没缴的几十甚至上百万房租、物业、水电,到底该怎么办?复工上座率不能超过30%,排片量降至一半,主要盈利来源零食,被规定原则上不能售卖,影院到底能有多少收入?而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座位与人次管控持续,未来影院该生存该如何维系?

资本市场同样不看好。7月16日消息一出,影视股集体大幅下跌。截至7月17日收盘,除接连有影片定档的光线传媒与橙天嘉禾小有涨幅,华谊兄弟、上海电影、横店影视小幅下跌,北京文化、幸福蓝海、万达电影、金逸影视等头部公司跌幅均超5%。

停工还可以苟延残喘、逃避面对,复工影院就真的要面临一场大失血手术了。不过,不论什么时候开启,影院都将经历这个艰难时刻,毕竟,开门才有希望,不开门是绝望。


01
艰难复工


当下影院复工首先要面临三大关,做影院卫生、接受防疫检查,接收影片硬盘与密钥。

这几天与影院人交流,他们不是正在做卫生,就是在去做卫生的路上。清理影院虽然繁琐,却是其中最简单的。“当时我们挨个坐,挨个擦,争取要给顾客一个好的感受。”某头部院线影院员工李飞告诉燃财经,本来影院有20多员工,现在只剩下他们5个人了。

上一次传出的复工消息是定在618,他们从六月初开始就特别认真地做卫生,把地板擦得铮亮,不能让顾客看到灰尘,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新发地疫情。只要影院一天没复工,他就担心又有疫情反扑的消息传来。 


来源 / 受访者提供 这种担心乃至恐惧,还将会伴随影院人一段时间。当下复工,影院最重要的即是防疫工作。 湖南某小县城影城经理李小顺采购了大量防疫物资。他对燃财经回忆,当时影院不能开门,在家里闲着没事,他花了1个月时间用60副牌,3000多张扑克,做了一个手工花瓶。现在他一天忙得脱不开身,准备复工材料到凌晨12点。 


来源 / 受访者提供 电影局下发通知后,省、市、区、县相应政府机关会依据当地政策制定防疫要求,影院需经宣传部和卫生局审批和检查后,才能够正式复工。根据燃财经获取的消息,四川、湖南、福建等部分地区影院复工,员工还需统一做核酸检测。 在李小顺分享的文档里,上报材料涉及疫情应急预案、承诺书、恢复营业说明函,还有影城恢复开放密钥申请等。他得在这两天准备完毕,周一工作日才能送审,“20号开不了,太急了”,这也是大多数影院无法在7月20号当天统一复工的重要原因。 


来源 / 受访者提供

影院一切准备就绪,在复工前一天,放映员小波就收到了影片硬盘,成功下载密钥。现在,在已经错过了春节档、情人节档、清明档、五一档、端午档等重要档期后,行业能否恢复活力,取决于影院和片方能否处理好“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关系。

不论是原计划排期上映的国产影片,还是好莱坞新作,都在疫情爆发后宣布延期至2021年或无限期延期。据拓普数据统计,截止目前,2020年上半年共计83部有影片推迟上映,其中包括73部国产影片和10部进口影片,《唐人街探案3》《中国女排》《姜子牙》等春节档大片最受瞩目;2020年下半年共计18部影片暂时定档,其中以定档国庆节的献礼片《我和我的家乡》体量最大。

影院归根结底为零售行业,需要优秀内容产品供给,才有机会迎来复苏。

现在明确上映的影片,有以《荞麦疯长》《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第一次的离别》等为代表的中小成本影片,以及以《当幸福来敲门》《哈利波特》系列为代表的经典影片。推迟上映中最受期待的大片还没有动静,倘若没有有爆款潜质的新片出现,预期中的报复性观影或难以实现。 


来源 / 受访者提供

“复工肯定是好事”,某影视公司总裁对燃财经表示,他手中的院线电影已经积压了大半年,但他目前还没有定档计划。观望的原因是想等到市场恢复得差不多的时候,比如不限制上座率,日票房能达到与去年同比的水平等。这是很多影视公司负责人的共同心理。

复工之初,走进影院的观众不够多,这意味着巨大的票房风险,但没有新片,对观众的吸引力不高,这会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等待市场恢复本身也是一种理想状态,何时才能不限制上座率,就与疫情防控何时能结束一样,充满未知数。

“一堆烂摊子事儿在等着呢”,某院线工作人员忍不住对燃财经叹了口气,复工真的难。


02
不赚钱,先攒人气


谁都不容易,就算困难重重,也总得先干起来。

这次复工要求严格,电影局下发的《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里涉及经营营收规定的主要有四条。首先是保证陌生观众间距1米以上,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其次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再者是电影放映场所原则上不售卖零食和饮料;最后是控制观影时间,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

林木给燃财经算了一笔账,一家影院收入至少要减少八成。

影院的营收由票房、零食售卖、广告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票房是大头,占比超80%,其次是零食售卖,占比10%-15%左右,最后广告占比5%左右。保利国际电影员工文秋向燃财经介绍,票房中顾客每买一张票,电影专项基金扣5%,税费扣3.3%,有40-43%归电影制片方和出品方,只有50%多一点由院线、电影院获得。由于票房要层层分账,而零食的毛利率高达70%,所以在影院利润占比中,零食同样是重要支柱。

根据财报数据,2019年万达电影毛利润中商品销售占比29%,横店影视的卖品毛利润占比达32%,李飞告诉燃财经,一家影院利润占比中零食售卖甚至可达40%-50%,原则上不售卖零食和饮料的复工规定,就砍去了影院近一半利润。


来源 / Pexels

而在最为重要的票房收入上,林木介绍,年平均上座率为15-20%,周末及节假日可到50%,当有爆款电影时,黄金时段上座率甚至可达100%。复工规定中一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以及排片减少至正常时期的一半,则意味着票房失去了节假日高峰期营收的机会,收入至少再下降一半。

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的市场限制,也让部分影片无法上映。而一部影片即便没有超过,也高度接近两小时,剩余不多的时间也让影院少了部分映前广告的机会。不过有个好消息是,现在上映的影片,主要集中在中小成本新片及经典影片复映,电影专项资金减免,并且后者大多由片方公益供给不用分账,也就是说一张票超90%的收益属于影院。

但这背后也存在隐忧。“都知道是公益的片子,卖不上价格的”,林木告诉燃财经,虽然观众纷纷表示支持影院,但人们抗拒不了实惠。之前因为有分账要求卡着,影院有一个不能跨过的成本价,现在公益片价格由各家影院制定,他预测紧接着的就是价格战,“以前一张票可以卖三四十块,现在九块九,甚至五块都有可能。”

这样的猜测并非没有依据。近日成都某一影院复映首日票卖光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刷屏,165张票全部售完,但收益其实只有16.5元。每张票售仅卖3.1元,据影城方面表示,其中有3块钱是售票平台受的服务费,每张票影城实际收入仅0.1元。

这显然是无奈之举,一切都是为了先恢复影院客流量和上座率,不排除未来有影院效仿。但这样的复工,也意味着影院观影人次下降,单价也上不上去。尽管目前票房收益难预估,燃财经询问多家影院经理,他们都坦言,复工肯定比不复工亏得更多。

03
进退两难


在燃财经交流的影院里,一二线城市当下的影院月租金在10-30万不等,三四线城市月租金7-15万不等。不论如何压缩,人力成本至少在2万-5万不等,停工月亏损在20万的影院居多。

“这么长的时间,很多影院都欠了上百万的钱。”某影城店长柳月告诉燃财经。现在等着他们的是新的亏损。

复工之后的账该怎么算?

某头部院线影院经理王强负责的一家影院地处上海非市中心区域,月租金15万,不算贵。停业员工每月总工资压缩至4万,电费1.5万,总计月亏损20.5万。复工后房租15万不变,影院运作起来员工人数和费用都要上涨,工资保守涨至7万,水电费增至6万,新增保洁费2万,总计月亏损30万,至少多出近10万的亏损。

华安证券7月17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参考“非典”后影院采取隔行入座的措施,在电影院开放的初期,受到电影院上座率的限制,以及优质影片的缺席,预计8-9月份国内整体票房将为历史同期的20-30%左右。


来源 / 视觉中国

王强负责的这家影院去年全年票房400万,平均一个月票房33万。由于票房收入严重依赖旺季,春节档15天甚至就可占全年的10%,8-9月淡季票房肯定不及月平均,如果票房如华安证券预估,则这一个月票房最多只有6.6-9.9万。

复工多亏损10万,换来几万块的票房,并且还不考虑分账、防疫、物资损耗,如此理想的计算方式下,复工仍旧比不复工亏损更多。即便是李小顺所在的竞争压力小、房租更便宜的湖南小县城,计算下来也同样如此。

更要命的是,复工亏更多钱,房东还可以正大光明开始收影院欠了半年的房租、水电、物业费。

“房东已经决定20号开始记租”,林木手里有影院承租国有物业,运气好,疫情期间有减免租金优惠。本来他们只用承担每月7万的融资费用,但复工通知一下发后,房东决定开始收租,影院亏损大幅扩大。

他同样向燃财经算了个账。复工前,30万房租全免,疫情期间影院只维持社保公积金的缴纳,人力成本只有0.5万。而一但复工,30万租金要付,去年同期花费水电空调费近4万,即便自己打扫卫生,省去保洁费,人力工资压到5万,也要多亏损39万。

他们去年全年票房780万,月平均65万。按照华安证券预估的票房下降至同期20-30%,今年一个月票房最多在13-19.5万。多亏损39万支出换来不到20万票房,亏损扩大20万。

各家有各家的困难,房东们已经按捺不住了。王强告诉燃财经,之前有房东一听说上海政府给影院补贴,就第一时间来向他们要房租,“我跟他们说有发,但一共不到4万,我把合同都递给他们看了,他们才没问下去。”

当然,每家影院房东态度不一样。王强听说有不错的国有物业,影院停业期间房租全免,还对复工的商户房租打六折。但同样有急需用钱的房东,急切地找上门讨租,两方不欢而散后,紧接着可能就是断水断电的“非常措施”。

在电影院下发复工通知之前,影院才有机会和物业谈免租。“现在这就不算是疫情期间了,还想减免?你觉得亏更多钱不想开,这个时候他们也会逼着你开工。说别人家谁谁就开了,你怎么不开?”林木有些激动,自问自答道,“这要我们怎么做?”。而要知道,更多私人商户是不会优惠房租的。

他粗略算了一个账,平均复工一家影院将多亏损10万,旗下有20家影院,那一个月就是多亏损200万,大规模的院线一个月多亏损上千万。好几个私人影院老板告诉他,今年都不打算复工了,起码还没有费用花出去。在燃财经与影院方的交流中,万达、保利、博纳、大地等头部院线都有了复工计划,而独立运营的影院复工的不算多。

“这是特别鸡肋的复工。团队再不复工就废了,但复工又要亏钱,只能两害取其轻。”林木感叹。

04
疫情之下,影院如何活下去?


不论什么时候开启,影院也必将会经历这个艰难时刻。开门是希望,不开门是绝望。

目前已定档新片里,集齐黄景瑜、马思纯、钟楚曦的《荞麦疯长》,算是阵容卡司最强的。“七夕是我们能选择的最好的档期。不想再往后拖了,再往后没有好处。”其制片人藤井树告诉燃财经,做出定档决策非常快,之所以会如此果断,是她先明确了一个大环境背景,即“防疫常态化”。

“难道熬到十月、十一月,影院就会全面放开吗?疫苗没出现的话,这个可能性很低。”

国内疫情严防严控,国外疫情仍旧严重,当疫苗没有诞生且大范围普及时,影院防控可能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所以当下这个关口,对于影院运营者而言,更严峻的问题是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顺利复工并走向盈利。


不论什么时候开启,影院也必将会经历这个艰难时刻。开门是希望,不开门是绝望。

目前已定档新片里,集齐黄景瑜、马思纯、钟楚曦的《荞麦疯长》,算是阵容卡司最强的。“七夕是我们能选择的最好的档期。不想再往后拖了,再往后没有好处。”其制片人藤井树告诉燃财经,做出定档决策非常快,之所以会如此果断,是她先明确了一个大环境背景,即“防疫常态化”。

“难道熬到十月、十一月,影院就会全面放开吗?疫苗没出现的话,这个可能性很低。”

国内疫情严防严控,国外疫情仍旧严重,当疫苗没有诞生且大范围普及时,影院防控可能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所以当下这个关口,对于影院运营者而言,更严峻的问题是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顺利复工并走向盈利。 


 印钢向燃财经介绍,国内院线可分为国有企业 ,以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幸福蓝海和保利文化为代表;房地产进军梯队,以万达集团、恒大地产、新城控股为代表;上市公司,如大地电影、金逸影视、华谊兄弟和横店影视,以及民营企业华人文化、博纳影业等。

根据新浪财经统计,从头部院线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万达电影预计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15亿-16亿,亏损原因为旗下公司下属600多家国内影院停业,粗略计算每家影院每月亏损40万左右。金逸影视预计上半年亏损3.1亿-3.9亿,旗下拥有近200家直营影院及200多家加盟影院,粗略计算每月亏损16万左右。

头部尚且如此,其余院线情况更不乐观。在4月份,国家电影局相关负责人在一次行业会议上估算2020年全年的损失票房不低于300亿。燃财经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我国上半年影院企业的注销或吊销数量达8852家。

投资人胡仕成告诉燃财经,“影院一直不是很好的投资标的,那么多影院赚钱的不多。除了一线城市其他的上座率一直很低。很多时间都被空置,分成、广告营销、饮料爆米花,它的营收都是很传统的营收。去影院的人目标都很明确,不是看电影就是等着看电影,太单一了。”

疫情把这个看似年轻实则古老的行业存在的脆弱属性彻底暴露出来。2002年,华纳兄弟开拓中国市场,国内拥有了第一家电影院。现在,影院增长至12000家,银幕总数增加到7万余块,总票房也由当时的9.8亿激增至2019年的642亿。迅速发展的数字掩盖了影院野蛮生长背后的顽疾,不止一位采访者告诉燃财经,真正实现盈利的影院不到5成。

“必须要做改变了”,某院线前市场总监杨光,在4月离开了这个从事并热爱了8年的行业,他坦言等待这个行业复苏,还得一两年。

截至目前,《囧妈》《肥龙过江》《大赢家》《我们永不言弃》《春潮》《灰烬重生》及即将上线的《征途》7部院线电影选择网络播出,优爱腾瓜分奶酪,再加上疫情常态化下消费一端流量被严格管控,数量骤减,影院面临的是产业链最上游制作端,以及播放终端两端的夹击。内忧外患下,还死守着“票房+零售”这两块很长时间都没有创新过的传统模式,影院生存只会更加困难。

不少人期待着这一次的绝境求生,能让影院经营者重新思考创新模式。而不论复工与否,这都是这个行业必须直面并解答的。“不做影院行业永远都这么落后,总要有人做,就看谁站出来做了。”林木说。

当然,目前行业最为要紧的,还是让影院先“活”起来。

目前有不错阵容的影片定在8月25号七夕档,影院和片方都还有1个月调整时间。在藤井树看来,如果七夕档票房不错,能激发更多片方定档在国庆节,影院的复苏才能逐渐踏上轨道。不过如果国庆档仍旧如此控制上座率,恐怕也难吸引片方定档。对于票房,不论是《第一次的离别》出品人吴飞跃,还是《荞麦疯长》制片人藤井树,都用了“尽人事,听天命”六个字。

“观众都在问我是不是20号开业了,太想念电影院了”,在采访里,李小顺反复向燃财经强调,“后面别忘了加希望,虽然开业比不开业亏的还多,但开业才是希望。我们相信都会过去的,会越来越好的。”

最后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阿弥陀佛,哪个地方不要再爆发了”,藤井树祈祷道。

*题图来源于受访者。应受访者要求,小波、林木、李飞、柳月、文秋、李小顺、王强、杨光均为化名。

复工首日票房破百万,但影院重启比想象中更难

停摆180天,电影院在经历“至暗时刻”后,终于迎来了复工的曙光。从7月16日中午开始,电影圈沸腾了:影片相继定档、上海国际电影节排片公布、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正式官宣、文体明星发起“重返现场倡议”……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20日0点,全国近200家影院成功预售出票,总人次达3.8万,实时票房超100万元。



7月20日大盘排片(来源:猫眼专业版)

仅有四天的复工准备期,影院真能如期开门营业吗?缺乏大片支撑,影院的收入能覆盖成本吗?2020年只剩下不到半年,电影人能把丢失的时间追回来吗? 

不少电影人表示,复工是一场硬仗,但不复工就没有希望。



影院复工路上三道关卡:卫生、检查、片盘与密钥 

“没有官宣,都怕是假消息。”成都一家影院管理公司负责人朱羽辰7月16日一早就收到了复工的小道消息。

从1月23日7部春节档电影全部宣布撤档到7月20日,关于影院“下周就复工”的传言已经上演了N次。

7月16日中午12点,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然而,一些电影院人士明确表示,不会在20日开门营业。

济南百丽宫影城经理董文欣指出,7月20日只是一个可以复工的起点,代表着主管部门层面的许可,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影院都具备复工的条件。“20日复工只能在一些局部地区或者极少数的影院能够实现。”

“不是不想开,实在没法立刻开,我们巴不得20日开业,但是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安徽一家影院的经理等等(化名)说,根据防疫要求做好影院卫生、接受相关部门检查、获得影片拷贝与密钥,是拦在影院复工路上的三道关卡。 

朱羽辰指出,《通知》发布仓促,时间紧急,各地还要根据当地政策制定具体执行细则,影院要接受当地的主管部门和疫情防控部门的检查、批准以后才能复工。

之后,院线要向发行方申请影片硬盘与密钥。电影密钥是指能让影院放映某部电影的密码,院线获得加密的数字拷贝文件和密钥后可实现正常放映。

等等表示,她所在的影院20日来不及复业,目前还在等待片方发盘,首要任务是要按照国家电影总局下发的指导内容进行防疫消杀。“乐观的话,周三(22日)、周四(23日)的样子(可以开业)。”

董文欣预计,全国大多数影院复工不会晚于7月底或8月初。



济南百丽宫影城筹备复工(来源:受访者微博)

除了时间紧迫的防疫准备工作,拦在影院复工路上的还有已经见底的现金流和开业后可以预见的亏损。

等等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停业半年,她所在的影院损失票房约460万元,有10万元的货品积压,有一半已经过期,还有一半即将过期,每月开支15万元,另外还有映前广告、按摩椅等各种广告场地租赁费用损失18万元。“给员工发了几个月基本工资后实在撑不住了,就停薪留职了。”

截至7月15日,以工商登记为准,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上半年共有约8400家影院相关企业注销或吊销。中国电影家协会5月27日发布《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近半数影院账上资金不足,现金流告急。

“我们家影院不算最难的,最难的比比皆是,有的电影院就剩下几个人了,要复工还要重新招聘。”等等说,“复工初期,防疫成本也很高,要不停地消毒,增加了物料投入以及人员投入。” 

复工要求严格,也让影院人隐隐担忧。《通知》要求,影院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场间间隔时间拉长,这无形中提高了影院的成本。

等等表示,开业初期只会开放100个座位左右的小厅,每个厅最多容纳30名观众。“一天少放三四场电影,30个人只够基本运营成本,也就是保本,盈利就不要想了。”

《通知》中对观影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规定也引起了从业者的广泛讨论。朱羽辰认为:“2个小时的限制对影院复工影响比较大,片长超过120分钟的片子最近就没法上映,即使是复映片也有一堆超过2小时的没法上了。”



小火慢炖,先攒信心

影院恢复营业的消息公布后,待映电影如何定档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1月23日,包括《囧妈》《唐人街探案3》在内的7部春节档电影在20分钟内全部宣布撤档,全国影院暂停营业。半年来,除了《囧妈》《肥龙过江》等少数几部电影试水线上播映,其余几部观众期待值颇高的国产片《姜子牙》《唐人街探案3》等迟迟未见定档,《花木兰》《007:无暇赴死》等国际大片也杳无音信。

《通知》发布后,多部国产新片紧急宣布定档:《第一次的离别》宣布定档7月20日,保证7月19日复工前夜硬盘拷贝到位;范·迪塞尔主演的超级英雄片《喋血战士》和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奇幻喜剧片《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宣布将于7月24日在内地上映;由马思纯、钟楚曦、黄景瑜主演的电影《荞麦疯长》将于8月25日七夕节当天上映。

“我们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上映,但太热门的档期往往大片扎堆,留给我们的市场空间会极为有限。”电影《第一次的离别》出品人吴飞跃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影的片名和内容调性都跟现在这个档期的氛围非常匹配,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档期”。

艺恩解决方案中心副总经理付亚龙分析,新片选择在这一时间上映,遇到的竞争不太大,好片子的票房长尾效应比较好,但目前条件下观众观影热情的快速拉动、低票价等问题也给新片带来了一些挑战,大盘空间较小,要达到一定的票房体量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

从目前公布的片单来看,主要以复映片为主,但之前呼声较高的《复仇者联盟》《复仇者联盟2》《泰坦尼克号》《流浪地球》暂时无缘复映;新片基本没有商业大片,多为中小成本、体量小的文艺片、爱情片。



董文欣预计头一个月影院上座率应该是比较低的。“我把这个过程叫‘小火慢炖’,先通过较低的上座率,让影院慢慢地适应疫情下的营运,观众也循序渐进地恢复起观影的信心。”

“本来四季度就是淡季,电影院最黄金的档期——春节档、半个暑期档已经过去了,下半年只剩下一个月暑期和国庆档,还是期待热一点的片子点燃市场。”等等说。

付亚龙推测,对于《夺冠》《紧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等片长超130分钟及投资较大的大体量影片,回归银幕的最佳时期或在国庆档。



中国电影人的“二次创业”:能早开门就开,只有复工才有希望

尽管困难重重,但先让电影行业“动起来”是行业共识。

“就当是一场二次创业,要拿出当年开业时做运营冲市场的劲头来。”董文欣认为,电影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已经预料到复工前期可能会出现票房不佳的情况。“复工以后可能赔得更多,但是只有复工,资金才能流动,市场才会有恢复的希望。大家看的不是当下,而是未来。”

观众对电影的热爱,或许是影院复工之路最有力的后盾。

根据《2020年上半年度电影市场数据洞察》,观众对于线下观影热情高涨,近九成调查对象表示期待能重回影院。观众对“缺席”档期的大片期待不减,因疫情被迫撤档的《唐人街探案3》想看量上半年新增126.5万人,《姜子牙》新增54.8万人,《紧急救援》《夺冠》想看量新增均超20万人。



来源:《2020年上半年度电影市场数据洞察》

“只要复工,难题总是能克服的。”等等说,“期待时间会给我们这群热爱电影的人一个完美的明天。”

在停摆180天后,不管是电影从业者还是观众都期待着重回影院,等待放映机向银幕投出的第一束光线,听到久违的前奏,看到熟悉的“龙标”亮起。

(校对:颜京宁)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852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