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普通的植物实验,得到了颠覆认知的结果(组图)

量子科学论 0

从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到开始建立太阳系模型、甚至是宇宙模型,总是能看到“神学”的影子,在牛顿之前科学和神学傻傻分不清。

当人们遇见科学无法解决的事情时,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搬出上帝来说事,牛顿大神虽然在17世纪建立起了一套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推翻了神学千年的根基。




从这时起人们就可以利用科学手段来定量、定性的分析事物的表象,并得出可被证伪的结论,然后利用这些结论去预测事物未来发展的动向。

例如在牛顿之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很多现象已不再神秘,就连天上遥远的行星我们也可以预测它的过去和未来。



最成功的一件事当属,18世纪人们竟然用笔尖算出了海王星的存在,以及它精确的运行轨道。科学的魔力第一次展现的淋漓尽致。

看似科学在与神学千年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但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人类在科学道路上才刚跨出一小步,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



就连牛顿本人有时都无法摆脱“上帝之手”的左右,足以见得科学在面对未知事物时,有时也会显得很无力。

其实这也怪不得牛顿,就拿今天来说,神学依然是科学头顶上的一朵乌云,为什么?因为我们无法准确的解释宇宙的起源,无法解释生命的起源,更无法解释物质粒子的组合如何会产生意识!

而且随着对科学深入的研究,随着我们对微观世界的了解,随着量子力学在20世纪末的成功,人们愈发觉得科学好像与神学又走到了一起。



此话怎讲?你看,宏观世界具有确定性,我们玩的很转,但是到了微观世界,宏观世界的法则就不适用了,什么不确定性、叠加态、观察者效应,让整个物理学彻底的经历了一次灵异事件。

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世界,就是一系列的几率波,处在各种可能的叠加态中,只有当人类测量的时候,几率波才会随机坍缩到一个确定的状态。

人类的测量不就是一种意识行为吗!难道意识可以决定物质状态,意识可以决定宏观世界,可以决定宇宙的状态!



那么我们宇宙这个确定的状态,是否是因为在宇宙之外存在一个更加高级的观察者。这不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吗?意识决定物质?

不过诡异之处远没有结束,随着对量子力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了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也就是量子纠缠。

两个共生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一种纠缠关系,不管它们相隔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进行干扰,另外一个粒子立即就能做出反应。



这种现象超越了四维时空的限制,超越了我们已知的任何物理定律,它们之间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传递,冥冥之中就有种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

至于到底是哪种联系,人类并不清楚。目前只能确定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这难免不让人觉得量子纠缠这种现象就像是两个粒子之间可以意识到对方一样。

这也跟我们古人经常说的,万物皆有灵性(意识),万物皆有联系,吻合的恰到好处。科学发展到这里,又面临了一个“意识难题”。



意识这个玩意真的非常抽象,实证科学无法对其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研究,

但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惊人的实验,对植物意识、甚至是无生命体意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颠覆认知的结果,被称为“巴克斯特效应”。

巴克斯特是一位测谎仪专家,测谎仪可以根据人的心跳、呼吸、以及手指排汗增多导致的电阻率下降,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



在他的办公室有一盆观赏性植物龙血树,1966年2月2日巴克斯特在为龙血树浇完水以后,突发奇想,将测谎仪与植物连接,想要看下水从根部到叶子需要多长时间。

植物水分的变化会导致电阻率的变化,就会在测谎仪上留下变化曲线,但是得出来的结果,像是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曲线。

这一下让巴克斯特脑洞大开,他想看看植物在面临威胁时会不会和人一样,表现出同样的反应。怎样威胁植物呢?



巴克斯特心想用火柴烧树叶,但是当时身边并没有火柴,就在这时测谎仪上的曲线猛烈的震颤了起来。跟人的面临威胁时的反应一样。

这让巴克斯特觉得是植物洞察了自己的内心,在自己还没有做出“烧”这个动作的时候,植物已经知道了他接下来想要做什么。

接下来巴克斯特做了所谓自认为是的小心、严谨的求证,他这回真的取来火柴,得出来的实验结果据他描述是这样的:当他准备试图烧树叶的时候,植物就会做出反应。当他假装烧树叶的时候,植物就没有反应。



于是他得出结论,植物不仅具有意识、情绪,而且能够事先洞察接下来的危险。这是不是比量子纠缠还要诡异,毕竟量子纠缠还需要两个共生的粒子才能发生联系。

而植物竟然能够和毫不相干的人的意识发生纠缠,能够在你做出行为之前,知道你的意图。如果这个实验是正确的,那么这比任何一次科学发现都要伟大。

这说明意识就跟质量、能量、自旋一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而且两个不相干的事物也存在一种深层次的联系。



这更能说明,植物里面包含着宇宙的真谛,什么量子纠缠、平行宇宙都是小儿科。

我们只要研究植物,就能发现科学寻找的圣杯,这个实验结果简直颠覆人的认知,让人觉得整个宇宙就像一个有意识的整体。

你觉得巴克斯特的发现靠谱吗?简直扯到没有边际,因为这项实验没有严格的标准来区分怎样算是试图烧和假装烧这两个心里状态。



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偏好而去选择想要的实验结果,因此这个实验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可以说巴克斯特犯了科学实验的大忌。

而且他没有做对照实验,也没有做双盲实验,也就是两个人在互相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记录“试图烧”“假装烧”的心理状态,和植物相应的反应,然后一一对照数据。

这样就能排除实验者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而且巴克斯特也没有做统计实验,也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一系列实验,获得统计结果。



而且他同样应用这个不严谨的手段,做了植物对其他生物被杀死时也会做出反应,以及植物可以辨认出伤害自己“凶手”的实验。后来他还将这项实验扩展到了没有生命的鸡蛋上。

这样的实验结果肯定无法发表在主流的学术期刊上,而是发表在了伪科学的杂志上。

但是这样一个不严谨的实验,导致了“植物心理学”的诞生,而且经过媒体报道,被大肆的宣传,实验结果已经广为人知,我们以前听说植物有意识,有情绪也是从这个伪科学实验开始的。



后来直到1974年众多的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才开始对这项实验进行探究,但无一人能重复出巴克斯特的实验结果。

例如生物学家霍洛威兹1975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科学家科梅兹1977年在《美国心理研究会杂志》上发表论文驳斥“巴克斯特效应”。



所以植物具有意识、具有情绪、具有喜怒哀乐,目前在科学界被认为是伪科学,因为它们根本没有中枢神经,甚至连简单的神经也没有,更别说是冷冰冰的无生命体。

万物皆有灵性(意识),万物皆有联系,也许只在哲学层面上具有意义。在科学层面上我们目前只发现了共生粒子之间的神奇的纠缠关系。

但这也不能说明,两个纠缠的粒子之间有意识交流。更不能说明,意识就是物质的本质,而在量子力学中,我们认为人类测量虽然是意识行为,但是测量的手段和过程依然属于量子行为。



这怎么理解呢?你看,我们测量任何粒子,都需要用光子与其发生相互作用,这样反射出的光子才能被仪器接收到,这就是测量行为的过程。

但是当光子与被观测的量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光子的能量就会将量子的状态限制在一个确定的状态,就是所谓的波函数塌缩。



所以并不是意识决定了物质状态,而是测量时发生的电磁相互作用导致了物质粒子确定的状态。

在宇宙面前,科学还有很多的未知无法解释,而这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领域就是神学茁壮成长的地方。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820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