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边撤兵一边加急采购军火:飞机坦克还有潜艇

局座召忠 0

印度陆上撤军了,会不会再从班公湖上搞事情?

中印边境争端,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对峙与博弈之后,迎来转机。7月5日晚间,中印两国达成一系列共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第三轮军长级会晤达成的脱离接触基础上双方同意后撤。

 

从执行情况来看,确实后撤了一公里左右,拆除了帐篷等临时设施。应该说这是值得欢迎的,为双方进一步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奠定了基础。

       

6月8日和7月6日

加勒万河谷卫星图对比

印媒称“双方的建筑似乎都已拆除”

(图源:Maxar Technologies)

 

从我对印度的研究来看,这只是缓兵之计。

 

最近加勒万河谷发大水,印度很多营地遭遇大水,听说T-90坦克也给泡了,不撤也呆不下去。已经部署到位的数万人吃喝拉撒后勤保障都跟不上,利用冬季到来前的一两个月加紧补给,估计这个冬天印军将会在拉达克地区安营扎寨长期部署了。

       

印军装备的T-90坦克

(图源:ZEE)

 

班公湖方向,双方争议焦点在手指4地段(总共8个手指,8个手指是指8个山脉),据说这个地方双方已经撤离。但是印度用C-17环球霸王运输机把数十艘先进快艇运到班公湖印控区,陆上争议区撤离了,会不会在湖面上争夺?中国西海舰队面临军事压力。

      

班公湖8个“手指”大致位置

(图源:Youtube)

 

中印边境至今没有划清边界,印度侵占大片中国领土,还占了便宜卖乖贼喊捉贼,对中国进行各种制裁打压报复,把中国的忍让谦卑好意当做软弱可欺。

 

我们必须好好从战略上进行研究应对,很多毛病都是惯出来的,前方不能因为技术性后撤而放松警惕,只有保持军事压力才能给外交谈判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图源:社交媒体)

印度一边撤兵一边加急采购军火,除了飞机坦克还有潜艇…

随着中印两军在边境地区的和谈与后撤,本次边境冲突似乎也逐渐平息。对于我们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而言,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显然是最好不过的。但很显然,印度方面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并不以我们的主观好恶而决定。

       

(图源:YouTube)

 

印度加急采购军火

 

7月6日,根据印度防务新闻网站报道,印度国防采购委员会已经决定采购价值55.5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了44.4亿美元的国内采购计划。这笔订单的价值不高,但却涵盖了多个种类的不同武器装备。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这笔订单既包括向俄罗斯增购一批米格-29战斗机、向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采购更多的苏-30战斗机,也包括对现有的米格-29战斗机的升级。此外,印度还向国内军工集团订购了包括“皮纳卡”火箭炮的国产武器装备,并在国内对BMP-2步兵战车进行升级改造。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此外,印度这笔订单还向美国采购了一批M982“神剑”精确制导炮弹,这些炮弹将用于印度陆军此前采购的M777轻型火炮。以色列制的“长钉”反坦克导弹和俄制“针-S”防空导弹也在采购的列表之内。最后,印度政府已经和俄方接触,计划购买价值8亿美元的军火,并特别指出需要在一年内交付。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总体而言,这批采购案既包括了对现役武器装备的增购,也有对老旧装备的升级改造,还有对“一次性”的炮弹和导弹的采购储备。总体来说,这些武器装备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到手即用”,没有什么额外的高技术,也不需要额外的训练和培训,就能很快投入使用,能够迅速形成战斗力。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另外,印度政府还向军方授予了“特别财政权力”,允许军方在短时间内采购一批价值超过5700万的军火。这笔资金虽然不多,但是可以为陆军迅速采购坦克穿甲弹、火箭弹、反坦克导弹和防空导弹,为空军采购常规炸弹、精确制导炸弹、空对空导弹或空对地导弹等实战中大量消耗的武器弹药。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当然,除了这些现有的武器装备,印军也计划采购一些更加先进的技术装备,例如俄罗斯最先进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此外,印度海军也计划向俄罗斯采购一批更新型的基洛级潜艇,这显然已经大大超出了“边境冲突”的需求了。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如今冲突已经告一段落,双方各自后撤形成缓冲区,明面上来看两军几乎不可能再度发生什么大规模的冲突。但印军此时宣布采购这样一批武器,显然绝不是简单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那么简单。

 

为什么印度武器装备不能国产化?

 

此前我们曾经说过,冲突在即,印度“临时抱佛脚”采购武器装备恰恰反映出了印军武器装备水平落后的问题。虽然中印两军并未爆发真正的武装冲突,但这样的落后让印军不得不迅速采购武器装备扩充实力。如今冲突或许告一段落,但印军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仍然存在。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2017年洞朗危机后,印军深感在技术装备上不如中国军队,因此斥巨资采购了大量的先进武器。但两年后的今天,这些武器基本上都没有交付部队,更谈不上形成战斗力了。花了钱却拿不到货,印军显然对此非常不满。因此本次冲突后,印军采购的武器基本上都是“现货”,或者是“增购”和“改装服务”,还特别要求要在一年内交付,就是为了避免长期的拖沓问题。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纵观印度近年来的军事装备采购,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严重的拖沓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这些采购案能够顺利推行,也很难说对印度的军事实力带来多大的提升。一方面,印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实际上已经落后于我军,另一方面印度始终坚持国产化,但却导致装备的性能和产量大幅下降。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印度的手里却“变了味”:由于印度本国严重缺乏工业基础,事实上印度根本无法完成这些新型武器装备的国产化。不要说是先进的“阵风”战斗机,就连生产使用多年的苏-30战斗机也还是问题频发。直到今天,印度也没能完成T-90主战坦克的国产化,仍然需要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零件才能使用。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军事工业原本就是极为复杂的,需要完备的冶金、化学、制造和电子产业相配合,而印度在这方面却堪称是“一穷二白”,根本不具备发展军事工业的实力。想要发展军工,仍需要大力推进其他基础工业的建设。但印度却偏偏不信这个邪,特别是莫迪上台以来大力推行“印度制造”,特别是加强军事装备的国产化。但国产装备始终“扶不上墙”,也导致印度军队的装备水平始终没有什么提升。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是本次的边境冲突事件,印军恐怕不可能得到这样一个向国外采购新锐武器装备的机会。结合印度政府对边境冲突“事不关己”的态度和印军的动向,这次的边境冲突不排除是在印军的策划下,以制造边境冲突为手段来进行军备的更新。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当然不论如何,印军采购这些武器装备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他们并不甘心于当前的现状,而是企图在下一次冲突时取得更大程度的装备优势。或许本次的冲突已经告一段落,但未来又会如何呢?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633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