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被曝大规模高考舞弊案 不少顶替者已是官员(图)

多维新闻 0

高考在中国被视为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最大希望,而公平是高考的重要底线。但近来,中国各省份连续被曝高考舞弊案,事件幕后的滥权和腐败问题引发中国社会关注。

艺人伪造身份参加高考、农村考生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中国近期接二连三曝出高考舞弊案,揭开高考背后的,也让这项在中国实施了数十年的人才选拔制度再度遭到公平性的质疑。



高考的公平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图为2015年6月7日,在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明珠小区考点,工作人员在考生进入考点前检查准考证。(新华社


中国新生代艺人仝卓在一次直播中,自曝在参加高考时,把自己往届生身份改为应届生,成功进入心仪大学。事件在中国舆论掀起轩然大波后,中国教育部、中共纪检部门等相继介入调查。

官方调查显示,仝卓(当时名叫李振华)2012年在北京高考失败后,他的继父、时任山西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仝天峰打通层层关系,为仝卓办理虚假转学手续、伪造虚假学籍,帮他在隔年成功以应届生身份,考上中央戏剧学院。此外,仝天峰还托请人弄虚作假,为仝卓办理中共预备党员手续。

山西临汾、陕西延安纪委监委先后通报处理“仝卓造假”事件的21名责任人,其中8人被撤销、免除或解聘职务,3名涉嫌犯罪者移送司法机关。

临汾市人大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已免去仝天峰临汾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职务。同时被免职的还有临汾市教育局局长李晋平。

仝卓伪造身份参加高考的事件,涉及转学、报名、资格审核、录取等多个环节,牵涉到教育、户籍、学校等多部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一篇评论中指,相关人员能弄虚作假,成功打通诸多环节的重要因素是“权利干预”和“失序运营”。

这起高考舞弊案因触及“教育公平”底线,在中国舆论持续发酵后,中国媒体又披露,山东聊城一名农家女子近日在报考成人教育学校时,赫然发现自己16年前高考落榜,竟是因为有人花了2,000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美元)买走她的学籍。

另一名山东济宁的农家女子6月22日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1997年参加高考,考上北京一所大学,同样被人顶替上大学。据中国《南方都市报》6月19日披露,近两年内,山东省内高校排查发现有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上大学。

而除了山东之外,中国江苏也被曝至少有千余人顶替学籍参加高考,其中不少人如今已是当地相关职能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有报道称,不够完善的高考制度、学生急于跳农门、学校追求升学率、户籍管理的松懈等共同将顶替学籍参考这种荒唐事推上了时代的巅峰,看上去,这似乎和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有着某种密切的关联。

据涉事学校原校长汤某江(化名)称,在当年的高招政策中,应届生有很多有利条件。为了拉高升学率,学校就想办法让一些成绩不错的复读生顶替一些应届生的名字参加高考,“这种情况在当时应该存在了好几年,而且并不是只有我们学校有这个情况,全县、全市,可能全省都有这种情况。”

另据知情人杨某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前有一个预考制度,考试通过后才能参加高考,也正因此大部分人都被挡在了高考的考场之外。另外,在预考阶段,应届生的过线分数比复读生要低,再加上学校也有应届生升学的考核压力,因而顶替辍学学生的学籍参加高考的现象,在当时极为普遍。

翻阅历年高考政策可见,早在1980年,中国国家就开始试行高考预选制度,而在随后的一两年内,这样的制度被推广到全国,包含江苏在内的多个省份都采用了同样的制度。文件中指出,因恢复高考后,报名参考人数众多,但高招人数却极为有限,此举主要是为了降低高招经费。在此制度下,各地都划定了较为明确的录取比例,复读生自然难以与应届生享受相同的录取待遇。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考上大学是很多人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的唯一途径,于是便催生出类似顶替学籍充当应届生等多种违法手段。

实际上,早在1990年,这样的问题就已经暴露。当年,一份来自中国监察部驻国家教委监察局、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的通报文件指出,当年共有17人因在高考中弄虚作假被处理,其中,大部分为顶替学籍者。此外,1991年12月《河南省教委关于清退冒名顶替上学和其他舞弊问题学生的情况通报》一文共通报清退了611名不符合入学资格的学生,其中冒用学籍的情况也占到很大比例。这份文件同时指出,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松懈的户籍管理制度等都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所在。“这和当时那个时代有着很密切的关联,是历史遗留问题。”汤某江说。

针对上述乱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分析指,中国的高考在多数情况下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曝光的这些案件相信不是个案,除了惩处舞弊行为,也应堵住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

他也认为,学籍造假、冒名顶替等操作背后,暴露出滥用权利和腐败问题。

“教育公平和官员腐败一直都是热点问题……而且腐败的一个危害是强势集团对弱势集团的剥夺,本身也是公平问题,这些交织在一起,很容易牵动社会敏感神经。”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匀,中国高考招生的地域不平等也一直受到诟病,甚至催生考生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录取率比较高省份流动的“高考移民”现象。

高考舞弊案事关国本 山东地方危机处理本末倒置


前有官二代篡改学籍上名校,沾沾自喜自曝丑闻上演坑爹闹剧;后有农家女遭人顶替落孙山,力求上进再考大学揭开高考弊案。横批:无独有偶。山西官二代、演员仝卓高考弊案,随着仝卓继父等一众官员的落马,已告一段落,也算是给了公众一个交代。山东聊城农家女陈春秀高考被冒名顶替一事,因案情相对简单明了,顶替者陈双双也被停职,暂时淡出公众视线。

而由陈春秀被冒名顶替事件牵出的,山东济宁另一名被冒名顶替者苟晶,因复杂的案情依然牵动人心,成为中国社会的公共事件。

6月22日,苟晶在网络发帖称,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高考中“连续两年被顶替”。而第一次的顶替者,正是自己高三班主任邱印林的女儿,该班主任曾给苟晶写过忏悔书。

苟晶1997年高考被顶替之后选择了复读,最终,曾在考前摸底考试考到全区第四名成绩的苟晶的成绩并不理想,在未填报相应志愿下被录取至湖北一中专学校。后赴浙江打工、经商,实现逆袭。











此事一经爆出,迅速引起全网关注。苟晶称目前已向山东省教育厅实名举报,盼有关部门能给出公正的调查结果。

山东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发布通报:

有网民发贴称“1997年参加了高考,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被人顶替.....”。区委、区政府立即责成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迅速进行调查核实。目前已与发贴人建立联系。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这原本应该是一个揭开事件真相的开始。然而,事情的走向,却再一次出人意料。

在苟晶随后在社交媒体公布的内容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几天陆续有电话打到我家中,告诉我当地很重视,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但是也并没有说什么时候可以给我一个结果,或是通知我最新进展。对方虽然说得很委婉,但中心思想不外乎是希望我删帖,认为我在全国网友面前破坏了济宁的正面形象。也去我老家,联系我的亲戚朋友们劝我把帖子删掉。

而随着事件的发酵,苟晶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苟晶在自己微博中这样写道:“济宁中考在即,亲友的孩子正欲参加中考。所有能劝我删帖的人都动员了,我要因为自己求一个公道,让亲友为难,让亲友的孩子也跟着受牵连吗?自己再苦再难,我都能熬,让身边的亲友受牵连,我……”


从中不难看出苟晶的无力感。苟晶担心,“如果坚持为自己讨公道,就有可能再搭进亲友家的孩子上学的道路。我们整个大家庭的软肋正在被所有的人寻找。”

中国网络上有相当的声音认为:当地相关部门不仅没有第一时间积极解决问题,反而要求苟晶删帖,这样的操作着实很难让人理解。

有评论指出,如果说,严密的高考制度也能够被攻破,这显示了社会上大大小小的权力,为了私利敢于挑战任何防线的嚣张。那么,当地政府为了所谓的“正面形象”,通过各种手段“游说”苟晶删帖以消除影响做法,暴露的是地方官场长久以来不作为、乱作为的弊病。

这与中南海提出、并推进的第五个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格格不入。

因为,非常明确的是,影响济宁形象,给当地抹黑的,不是苟晶这样的受害者,而是苟晶的班主任邱印林,以及背后可能存在利益和腐败链条。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做的,是彻查事件背后的真相,严厉追责,而不是试图向受害者施压删帖。

“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更让人不解的是,涉嫌舞弊的苟晶高中时期的班主任邱印林,不仅没有接受调查,还四处奔走。这位邱老师不仅带着冒名顶替的女儿、女婿登门拜访苟晶的母亲,寻求和解。

据称,临走,80多岁的邱老师笑着对苟晶的老母亲留下一句话:你二女儿的孩子是不是马上要中考了?这让苟晶感受到了威胁的意味。

公开资料显示,邱印林曾是济宁市实验中学语文学科组长,高级教师,多次获得城区十佳班主任、优秀教师奖,1998年还获得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状。而就在1997年,他运作了女儿顶替苟晶到北京上学,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更有甚者,这位邱老师,甚至不顾年迈到远隔千里的杭州——苟晶如今的居住地,“一行三人”于6月24日堵门求见,希望与苟晶“私下解决此事”。舆论怀疑,他们“跨省面谈”到底是为了道歉,还是施压?

根据苟晶发布的消息,邱老师一行三人离开后,当天,山东济宁市任丘区的调查组赶到,与苟晶相约第二天面谈。6月25日,调查组问话7个小时。

相信,苟晶“两次高考被冒名顶替”事件引发如此关注,不久之后真相会水落石出。但让人们疑惑和 不安的是,还有多少陈春秀、苟晶这样的被冒名顶替者,失去改变了自己人生机会。

有媒体披露,从2002年至2009年的在读大学生中,山东省内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入学。那么,更长的时间跨度上有多少?全国又有多少呢?这些都有待彻底查清,并杜绝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因为,这不仅事关一一高考考生个体的命运,更事关国家“公平”的核心价值观。中国领导人曾言:“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如果事关国本的教育公平都无法确保,那么更何谈社会公平、司法公平……

“我希望要的就是希望受贿的人、暗箱操作的人得到法律的制裁……我希望正义可以早日到来,让这些渎职的人得到应有的处罚,也希望这样的遭遇不要再发生在任何一个年轻人身上。”这是苟晶自述选择站出来揭露黑幕的初衷。而这,无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希望看到的结果。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465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