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车主们,别再把这种“强奸文化”当幽默了(图)

人生研究所 0



 

我是何索。

你知道最近最火、最流行的贴纸是什么吗?

“打开妹妹的扇贝,全是别人的安慕希”

 

“小生不才愿用一夜冲动,换姑娘十月安稳……”

 

不堪入目,不再赘述。 

 







小小的车贴,承载了无数人的“恶趣味”。

这些车主把这些车贴当成自己的幽默,把污秽的文字当作自己的文采。

迫不及待地想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性骚扰技术”。

 

有网友怀疑原博主:

“你这是 P 的吧?”

“就是为了贩卖焦虑,吸一波网友的流量?

 

你看,人们宁可揣测一位陌生人揭开真相的动机,也不愿相信这几枚恶臭车标的真实存在。

 

但博主耐心解释,所有照片都是粉丝投稿,并附上了一张新图。

 

是排版不同文案却一致的“小生不才……”。



这条文案绝非车主一时淫虫上脑,同样的标语早就流通于全国各地。

 

这个事儿一旦细想,便无法不恐慌。

 

比如,某天这个男车主车后,有一位妈妈开车送女儿上学。

 

女儿会指着前面那辆车的车贴问妈妈:

“「妹妹的扇贝」是什么?” 

“扇贝里面为什么会有安慕希?”

妈妈没办法回答,只能选择沉默。

我再看了看这条热博的评论区,一片谴责的声音。



 

我重又仔细搜索了一番,结果看到了更加不堪入目的图片……

 

“身背两杆枪,长的打鬼子,短的打姑娘。”

 

“香蕉君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老婆是妻,车是小妾,妻和小妾,都不能借。”

 

“回收大姑娘、小媳妇儿、二手老娘们儿……”

 

“如有震动,请勿打扰。”

 



可是,只有汽车车标吗?

 

我又找到了那句熟悉的标语,“小生不才……”

 

这次它贴在了外卖小哥的保温箱上。

 

“……莫怪小生用三年牢狱之灾换姑娘一世阴影。”

 

试问,哪个姑娘敢接你的外卖?

 



不过这也变相说明了,车标只是这种恶趣味的载体之一。

 

只要够无耻,还可以印在衣服上、画在脸上、纹在身上,随时挂着这张脏皮去恶心全世界。

 

但最令我感到无言的其实是下面这条微博。

 

3 年前,合肥某本地官微发了一条关于恶臭车标的微博。

 

结果评语写着“哪里恶俗了,博主今年 40 有 6 了吗,思想观念怎么还是那么老套呢?”



你看,仍然有无数的人默认甚至赞许这种恶俗的文化。把它定义成“开放”,甚至拥护它、赞美它。

“对女性评头论足,

 

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女性的性幻想,

 

否定并诋毁女性的社会价值……”

 

这几乎是东亚社会的通病了。

 

很多自以为是的男性都乐于用这种肮脏的文字,炫耀自己的“性能力”。

 

但站在女性视角,我看到的不是幽默,而是把“性骚扰”当玩笑,是没有教养,是道德败坏。

更可怕的,是我们纵容了这样的人,让他们大摇大摆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在我身边,几乎每个女孩子都曾被传授过与“偷拍、性骚扰、强奸”相关的认知经验。

 

幸运的女孩子有家庭和亲友帮着定规矩。

 

“不要穿短裙”

 

“不要走夜路”

 

“随身携带防狼喷雾剂”

 

被亲人疏忽的女孩子也能在网上搜索到各种经验贴。

 

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用来自保。

 

为什么害怕?

 

这些车贴不就是答案吗?

 

用恶俗言语明目张胆地侵犯陌生女性,光天化日地穿梭在城市里,怎会不让人恐惧?

 

但可悲的是,这样的新闻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只需动动手指,稍微检索一下信息,案例哗啦啦倾泻出来。

 

绝味鸭脖在 2017 年的双 11 促销文案:鲜嫩多汁,想要吗?

 

再配上图片简直绝臭无比。

 

两根锁链拉开了女孩的腿,它想暗示什么,网友们看得明白。



与这个店铺页面匹配的,是绝味鸭脖官方微信的推送文章《我不搞预售,我就是玉兽》。

 

小面一排小字赫然写着“这几个月我提前来了,味足「量」更大”。



当然,这算是案例考古吧。

 

朋友对我说,这都 2020 年了,净网扫黄都已好几轮,这种文案怕是早已绝迹了吧。

 

那么聊些就近的例子。

 

2019 年 4 月 19 日,是广告文案大佬杜蕾斯的翻车纪念日。

 

这次是杜蕾斯与喜茶的联合品牌营销,海报文案是“今夜,一滴都不许剩”。

 

随后很多网友评论“从此对喜茶有阴影了”。

 

但蠢点子总是一筐筐扑来的。

 



因为杜蕾斯发布的微博文案是:

 

“Hi,还记得第二次约会,我对你说「你的第一口最珍贵」”

 

浓烈的处女情结和低级的性暗示,彻底颠覆了杜蕾斯维持许久的分寸感。

 

再把时间线推一推,就有个现成的。

 

《乘风破浪的姐姐》首期开播那日,网友们看得热火朝天。

 

不仅嚷嚷着要 pick 姐姐们,还对芒果台的文案赞不绝口。



“努力与翻越,不馁与坚信

肆意笑泪,青春归位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写得确实高大上,很尊重姐姐们的奋斗史。

 

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那条插播在节目中间的优思明避孕药广告。

 

这是一条找骂的广告。

 

因为它用“挽回男人要靠无套”这种奇葩的逻辑来推销产品。

 



我真的无法理解,在以“肯定女性价值”为主题的节目里,搞这么多从清朝穿越过来的价值观是什么意思。

 

才第一期,就迫不及待消费了一波“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或许姐姐们真的坦荡自由了吧。

 

那么女性观众呢?

 

为了在现实生活中也成为光鲜亮丽的姐姐们,是不是还要买一盒优思明聊表心意?

 

这种收割观众的方式难道不无耻吗?

 



 

上面的每个例子,都是真实发生的。

 

即是说,身为女性,在各种场合都遭遇着密集的侵犯。

 

我感到窒息。

 

这种“窒息感”让我想到一部电影《82 年生的金智英》。

 

家庭对她来说是个牢笼,外面的社会也是。

 

其中有段情节,是金智英因为带孩子而分神,一时失手打翻了咖啡。

 

于是后面一个上班族男性在公开场合对同事说,这个人是“妈虫”。

 

在韩国,“妈虫”这个词专门用来贬低在公共场合无法管教大声喧哗幼童的母亲,或是那些没有收入的全职妈妈。



“妈虫”和那些车标一样,都是羞辱性的词汇。

 

电影中的金智英听到了这个词,她站起来与该男子理论。

 

荧屏上是一张苍白、濒临崩溃而饱受屈辱的面庞。

 

但回到现实,面对着肆虐的“男性雄风”,很多女性却选择了容忍。

 

之所以容忍,是因为哪怕“她们”一再表示厌恶,“他们”仍旧不愿改变。

 

丽贝卡·索尔尼特在《爱说教的男人》一书中说道:

 

“确实有一种针对女性的暴力模式,广泛、深刻、可怖,却又不断地被忽略。”

 

这种暴力模式的衍生品就是“强奸文化”。

 

其特征之一就是男性对女性进行猥亵和挑逗的亚文化。

 

就像这样的车标,看似作风开放,其实会让女性陷入“被强奸”的恐惧。

 

没错,当这种自以为幽默的蠢话出现在女性面前,她们在害怕自己被强奸。

 

不仅如此,她们还在害怕自己的女儿被强奸。

 

如果你是一名正直的男性,你理应觉得这种话会伤害你的妻子和孩子。

 

但他们为何无所畏惧呢?

 

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错的,更不觉得这是错。

 

大量男性仍旧把性骚扰当成“无伤大雅”的幽默,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玩笑会给他人带来困扰。

 

同理,忍受的人越多,车贴也会越多……最后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说到底,是我们制止得不够。

 

因为我们得过且过。

 

我们只是拍下这些标语,在互联网上完成独奏式咒骂和批判。

 

但是,面对丑陋、邪恶,我们的愤怒不能只存活于互联网上。

 

下一次,我会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拒绝忍耐。

 

我会告诉自己身边的朋友,我们需要改变。

 

我再也不要成为冷眼旁观的同谋者。

 

希望你也是。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427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