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奥再批中国 暗示美从欧洲抽调军队应对中国(图)

多维新闻/美国之音 0

中印边境局势近来十分紧张,冲突罕见导致人员死亡,美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在此期间多次发声抨击中国。




蓬佩奥再批中国

美国务卿蓬佩奥6月25日通过视频出席了布鲁塞尔论坛(Brussels Forum)。当被问及美国为什么减少在德国的军队数量时,蓬佩奥说,如果在某些地方,美国军队减少了,那是因为他们被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他表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行为意味着“对印度的威胁、对越南的威胁、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威胁以及对菲律宾的南海挑战”。

他还说:“我们将确保美国军队有适当的姿态来迎接挑战。”他还强调说:“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时代的挑战,我们将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


据悉,本周早些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誓言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撤出数千名士兵。特朗普6月15日说他将把驻德美军人数大幅削减约9,500人,留下约2.5万人。而此时,亚洲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正陷入新一轮的边境冲突之中。

蓬佩奥6月19日参加了加哥本哈根民主峰会(Copenhagen Democracy Summit)的视频会议时也就中印边境问题批评了中国。他说,解放军加剧了同印度的边境紧张局势。“我们看到中国将南海军事化,并在那里非法宣称拥有更多领土,威胁到重要的海上航道。”

蓬佩奥还说,中国共产党并不仅仅是其周边地区的流氓成员(rogue actor)。“它影响我们所有人。”

对于中印边境紧张,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也多次表态。特朗普6月20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局面。我们正在和印度对话。我们正在和中国对话。他们在那里有一个大问题。他们打起来了,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我们会尽力帮助他们的。”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6月18日也批评中方。他说,为了夺取领土,解放军似乎在中印之间挑起了自1962年开战以来最激烈的冲突。他还说:“世界其他国家都在严重关注这两个核国家之间的暴力冲突。我们鼓励缓和紧张局势,希望实现和平。”

中印冲突罕见导致人员死亡

中印这轮边境紧张局势开始于5月初。6月15日,两军在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爆发了致命冲突,罕见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使得局势进一步升温。

印度方面死亡20人,中国也有伤亡,但是没有披露具体的数字。据悉,这是1975年以来,中印边境冲突首次有人员死亡,局势十分危险,两国有爆发战争的风险。印度军方有人支持对中国进行有限的军事打击。两国有爆发战争的风险。

蓬佩奥:自由与威权之间无妥协 美欧设对话机制应对中共挑战


国国务卿蓬佩奥星期四(6月25日)在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布鲁塞尔论坛上发表讲话时呼吁欧洲盟友共同应对中共政权带来的挑战。

他并宣布,美国接受欧盟的提议,成立美国与欧盟有关中国问题的对话机制。他重申,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在迫使欧盟在自由世界与中国的威权愿景之间做出选择。

蓬佩奥国务卿在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举行的2020年布鲁塞尔论坛上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发表了题为《一个新的跨大西洋对话》讲话。他说,尽管美国与欧洲在意识到中国这个威权政权的崛起及其对我们自由社会的影响的问题上都很缓慢,但是中共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使美国与欧洲都觉醒过来,而中共政权对新冠病毒的隐瞒加速了人们的觉醒。他说,很明显,大西洋两岸的人正在意识到所发生的事情的真相。

他呼吁欧洲与美国联手应对中国。

蓬佩奥说:“我今天要传达的信息是,为了维护我们的自由社会、我们的繁荣和未来,我们必须共同努力,继续大西洋两岸的这种觉醒,以应对中国的挑战。”

这位美国首席外交官说,这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在中国赚钱的商界来说。

但是他说,有关美国应该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接受日益好战的中共政权的主张是不可接受的。

他说:“这是无稽之谈。我们不接受这种论点。在自由与威权之间是没有妥协的。我不希望我们的未来由中共来塑造。我敢打赌,参加今天这个讨论的人中,也没有人希望是这样。”

蓬佩奥重申了他6月19日在哥本哈根民主峰会上的论点,即不是美国迫使欧洲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而是中国在迫使欧盟在自由世界与中国的威权愿景之间做出选择。他说,他看到欧洲大陆对中国有着更加现实的看法。

这位国务卿宣布,美国接受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博雷利提出的成立美国与欧盟对华对话机制的提议。

他说:“我对此感到兴奋。在这个新的机制下,我们将讨论我们对中国对西方以及我们共同拥有的民主理念所构成的巨大挑战的担忧。”

蓬佩奥说,他和博雷利会尽快见面,设立这个机制。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411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