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突然发现:新冠疫苗大规模生产 有个重大瓶颈(图)

环球时报/金融界 0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针对该病毒的疫苗研发一直备受关注。但从5月开始,陆续有不少外媒报道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疫苗本身的研发外,疫苗生产中一个看着不起眼的配件,成了制约其大规模量产的一个重大瓶颈——玻璃药瓶。



图源:路透社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药瓶,实则大有学问。据笔者综合过往报道,医用注射药瓶必须要保证清洁卫生,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更不能与内盛药剂产生化学反应。此外,一些不达标的药瓶,容易在医护人员打开药瓶的过程中混入异物,这在注射过程中容易造成危险。

正因为这种药瓶的制作过程非常考验技术,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国际制药企业联合会等著名机构都曾发出预警:目前全球的玻璃药瓶产量,可能难以满足新冠疫苗的量产。

5月2日,一直捐资致力于研发新冠疫苗的比尔·盖茨,曾在其个人博客网页上发表署名文章表示,要控制这场疫情,全球需要生产140亿剂疫苗。这意味着盛放疫苗的玻璃瓶需求量也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图片截取自《商业内幕》新闻

据路透社报道,包括德国肖特科技集团、法国SGD Pharma等著名医用玻璃制品生产商的负责人都表示,要满足全球疫情防控对疫苗的需求,作为玻璃药瓶配件生产商,他们认为“这将是相当有挑战的事情”。尽管肖特科技集团负责人表示对满足市场需求有信心,但他也表示:“这意味着我们将必须做出几个非常困难的商业决定。”

不过,除了欧美的玻璃药瓶产商外,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也在行业内逐渐脱颖而出。

23日,环球时报英文版采访了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省药用玻璃有限公司。作为全国60余家玻璃药瓶生产商中的翘楚,两家企业均表示“有信心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据中国疫苗学会官方的年度报告披露,中国每年能量产80亿个用于疫苗生产的玻璃药瓶,产量能满足疫苗生产需求。

小药瓶与大难题 疫苗用玻璃瓶全球“告急”的背后

  医用玻璃瓶已经短缺好几个月了。  

早在今年4月下旬,比尔·盖茨在接受Ezra Klein Show的采访时就提到过:即使把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玻璃药瓶装满,也无法满足世界范围内的需求。

  5月的库存数据是“2亿个”。美国牛津大学医学教授John Bell表示:全球只剩下2亿个玻璃药瓶了。因为世界各地所有能参与疫苗研发的人都已经参与进来,玻璃药瓶的存量正在被一点点吞噬耗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目前有超过120个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项目正在进行中,超过10项疫苗进入临床开发阶段——这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总是认为,一旦疫苗被成功研制,这场蔓延全球的灾难也就到了尾声。

  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6月16日,《华尔街日报》网站再一次发出警示:全球性的玻璃短缺已经出现。即使新冠疫苗真的被研发出来,也无法及时有效地被运往世界各地。

  

  第二轮预警

  这一次的短缺预警是由外国制造商提出的。

  药用玻璃瓶巨头肖特集团(SchottAG)年生产量在5亿左右,近期却接到了10亿的订货需求。面对仍处于疫苗研发阶段的制药公司不断飞来的订单,公司不得不选择拒绝。

  “如果在现在的试验阶段就投入全力生产的话,我们恐怕就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留给那些真正被证明有效的疫苗了。”肖特公司的CEO表示。

  药用玻璃瓶的需求量暴增,其背后原因有三:

  其一,国外疫情形势依旧严峻,不断有新公司参与到疫苗研发这一产业中来。

  其二,疫苗的测试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即使在某个单一的测试阶段,志愿者们也可能要接受多次注射。

  其三、随着越来越多的疫苗从研发阶段进入临床试验,参与测试的人数也在变多,从主要评价安全性的临床第1阶段到论证有效性的第3阶段,接受注射的人数可能呈几何级数增长。

  另一方面,疫苗瓶是由专用玻璃制成的。为防止玻璃中的某些成分可能被所接触的药品析出,或发生玻璃及药品成分相互迁移等情况,药用玻璃中一般含有特定能抵抗极端温度变化及保持疫苗稳定的化学物质。

  由于专用材料的储备有限,面对暴增的需求,供给无法在短时间内跟上。

  因此,疫苗用玻璃瓶开始承受不亚于疫苗本身的注视强度。

  各大制药公司不得不提前布局:强生发出了2.5亿的订单;而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由于担心日后可能出现的对药用玻璃的出口限制,直接在意大利和墨西哥购买了整条生产线。

  年产80亿支?

  将目光转回国内。

  从5月开始,从事药用玻璃管制瓶等药用包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正川股份(31.80 +7.07%,诊股)股价屡创新高;而另一家中硼硅模制瓶龙头山东药玻(51.20 +0.35%,诊股)如今的估值则处于十年以来的最高位。

  

  

  6月16日,第二波外媒的预警消息刚传到国内,几家相关概念公司的董秘又收到了提问:

  “请问全球范围内玻璃瓶紧缺,对贵公司业务有没有影响?”

  “现在全世界疫苗瓶短缺,可以转生产玻璃瓶吗?”

  “新冠疫苗”的搜索指数居高不下,在6月15日-6月18日当周,百度指数环比提升176%。

  小小的玻璃药瓶,大有接棒口罩、熔喷布与呼吸机之势。

  事实上,在第一波“玻璃瓶短缺”的消息出现时,中国疫苗业协会就进行了回应:我国具备优质疫苗瓶生产的产业基础,疫苗玻璃瓶年产量至少达80亿支以上,能够满足新冠疫苗生产需求。

  这“80亿”和John Bell所说的“2亿库存”,差距实在有点大。

  问题出在“用什么瓶子”上。

  目前,国内大量的仿制药注射剂使用低硼硅或钠钙玻璃瓶,可以推测,疫苗业协会所提及的“80亿支玻璃瓶”就是这两类。

  而国际上,中硼硅玻璃瓶则为使用比例超过70%的主流注射剂包材。

  2017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到:注射剂使用的包材标准,不建议使用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

  而到了今年的5月,新版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政策指出:参与一致性评价的注射剂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和质量性能不能低于参比制剂。

  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之下,可以预测,国内注射剂包装将向中高硼硅玻璃靠拢。

  但是,根据现在国家药监局网站上的数据,截至目前,以“中硼硅”为关键词在“批准的药包材”栏目中进行搜索,返回结果共57个,“高硼硅”则为14个。

  

  

  可见,我国能生产中高硼硅玻璃瓶的企业仍然不多。

  另外,这一市场寡头性极强。据草根调研,山东药玻作为绝对龙头,以2亿支的产量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中硼硅玻璃瓶市场。

  追风口的人

  疫情之下,从口罩到口罩机、从熔喷布到熔喷布生产设备,这一轮又一轮不同主题的投资狂潮,使得原本不起眼的产业在资金的追涨杀跌下经历了相似的“过山车行情”:

  一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在三月份时出厂价格约为1.5元,后来则跌落到0.5元左右,大量批发甚至还有议价余地;

  一台全自动口罩机,市场最热时超过100万每台,如今价格腰斩,不到20万就能拿下;

  医用95级熔喷布的价格从高峰期接近70万每吨下降了七八成;

  一台小型熔喷布生产设备在三四月份能卖到百万以上,现在降到十几万一台,却依然有价无市。

  

  在前赴后继的入市者中,有不少是响应政府号召临时对生产线进行改造的厂商,一旦市场缺口被填补,它们能很快回撤到自己的主营业务上来,但也不乏那些与该行业毫不相干的投机者。

  对于这些人而言,一旦踩不准节奏,极有可能血本无归。比如在最近的一则新闻中,两位食品行业人员在5月初花690万购入一台熔喷布生产设备,一个多月后依然无法生产出合格的熔喷布,厂家也拒绝退货。

  中高硼硅玻璃一定的生产门槛与既定的市场格局,客观上挡住了一批想要进入市场的人。而面对突至的风口,在主观上,也不妨多一点理性思维。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4011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