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月入多少算小康家庭?达到“这个数”就行(组图)

聚富财经/新华社/法广 0

近期,交通银行发布了《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本期小康家庭现在家庭收入变化下降5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这一则调查报告刚发出就引起了大家激烈讨论,很多网友都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家庭是小康家庭,判断小康家庭的标准是什么?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一张小康家庭收入表,其中表明年收入在36万到50万的家庭是小康家庭。如果以一家三口去计算的话,那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个家庭成员年收入要达到12万到17万左右。很多人,刚看到这个表格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又在拖后腿了。

不过,网络上流传的这张小康家庭收入表只是网友自己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官方的想法,所以大家看看就行了,没有做太多的解读。



那年收入在12万到17万的人又有多少呢?在我国算是中等收入了吗?

首先,如果你要年收入超12万,那也就意味着你月收入要达到1万才行。那么,在我国,又有多少人月收入达到1万了呢?

4月28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月入超5000的人占比是27.6%(2.4亿人左右)。显然,在我国还有绝大多数人月入没有达到1万的标准。

另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去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0733元,其中城镇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359元,农村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021元。这显然要比12万少。

而对于年入多少算是中等收入水平,曾经任劳动部工资司副处长、处长的苏海南早在2013年的时候,就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等收入的界定标准是:



第一,年收入6万元到12万元左右;

第二,家庭拥有一定数量的储蓄以及其他货币性投资;

第三,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稍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四,恩格尔系数在30%到34%左右……

究竟什么样的家庭能够称为小康家庭呢?年入多少算是“达标”呢?调查报告来了!



据《东北网》2017年报道,交通银行以及全球著名的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财富景气指数。调查范围为北京、上海、广州等五大核心城市,以及东部、中西部、南部、北部等21个省会城市。调查报告指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税后家庭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成都10万元以上,其他城市8万元以上,即为小康家庭,列为调查对象。

当然了,这是2017年的数据,如今几年时间过去了,这类数据应该增加了。而且在我国这种地域之间差距比较大的国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毕竟每个地区的物价以及工资水平不一样,对于小康生活的要求也不一样。



其实,如果你达标了小康生活,也就表示你拥有了一个中等财富,不仅仅能够在物质上满足自己,在精神层次上也能够满足自己,生活处在一个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状态。

大家可以对照一下,交通银行和全球著名的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联合发布的数据,看看自己家庭有没有“达标”。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行吗?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五月底表示,中国仍有六亿人月均收入人民币1000元。这句话经总理之口说出,人们立即对当局提出的年内“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打上问号。再加上刚刚走出疫情,失业人口剧增,年内建成小康社会,行吗?

然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6月10日考察宁夏时,重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这几句话,18大以来,叫的很响,但是现在时间就在眼前了,就是要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选在一个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表态: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他还说,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新华社今天报道习近平讲这句话时,没有点出实现小康社会的时间,但确指的是2020年应该毫无疑问。时间还剩下半年,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破天荒没有提出今年的经济目标,显然形势严峻,一切都难以把握,不要制定出具体的指标,以免落空。抗疫官方宣布取得了胜利,但不得不承认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各项经济指标都很差,根据官方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同比下降6.8%。

如果考虑中国的现实的话,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往后推一推,似乎更现实,更合乎情理。但是,习近平说得很干脆,没有丝毫周旋的余地,不但要建成,而且要全面建成,而且要“决胜”。

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10日报出了一组为2020年奠定基础的数字,借以说明“更多的数字记录着中国飞速发展的步伐,浓缩了中国百姓生活越过越好的事实”,这组数字包括: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为形成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

北京自己制定的小康社会有一个重要因素:“脱贫”,根据中共党刊『求是』的解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那么,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什么?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官媒宣布:“到2019年底,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降至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

但现在外界为什么比较怀疑中国今年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因为李克强总理在人大闭幕时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没有就业那就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这里的六亿人口显然不全是农村人口,应该包括流落在城市的半城半乡人口,收入极少,勉强度日的城市流动人口,如此收入,按李克强的话说,在一个中等城市租房都困难,如果他们生活在农村,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吗?

而且,中国政府对失业率大约6%左右的预估,一般认为远远低于实际的失业率。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今年实际失业率的估计在15%-20之间,不少中国的专家也大体同意,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4月20日在『证券时报』发表的“中国实际失业率有多高”一文中就指出:

“将我们测算的失业人数加总,我国真实失业率或已达到20%以上。目前新增失业人数可能已经超过7000万,这也能解释为什么1季度会有近5000万外出务工人员的缩减,而新增7000万失业对应的失业率大概在20.5%。” 另外,深圳望正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刘陈杰4月初在『财新』杂志撰文表示,瘟疫可能导致中国2.05亿工人失业。这在中国7.75亿劳动人口中,有超过25%失业率。

在“决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前,解决数目巨大的人口就业恐怕最为紧要,否则,如何“全面脱贫”?习近平看重宏大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李克强显然要现实得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新华社评论员: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新华社评论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宁夏考察时,深入农村、社区、扶贫车间等进行调研,对民族地区发展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作出新部署。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再次宣示了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汇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民族地区发展得怎么样,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过得如何,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牵挂。“我的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都留下了总书记访真贫、问冷暖、解民忧的足迹。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关心关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部署,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为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既意味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进步,更意味着覆盖的人口要全面。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是大家庭的一份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民族地区发展日新月异,各族群众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各民族团结携手迈入全面小康,是14亿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民族地区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役,也是当前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三区三州”都在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摆脱贫困还有不少难题。这是一场只能打赢的攻坚战,必须迎难而上、攻城拔寨,啃下这个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打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要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兜住特殊贫困群体民生底线,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发力;要在精准施策上做文章,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要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上动脑筋,加大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力度,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要在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上出实招,把扶贫同扶智、扶志更好结合起来,增强民族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奋进史。五十六个民族心手相牵、不懈奋斗,就一定能用汗水浇灌出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花,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149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