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出肠癌晚期,连手术机会都没有!医生痛心(组图)

家庭医生 0

17岁,本是青春阳光的年纪,未来充满着希望和无限可能。然而,杭州男生江江(化名),却在17岁这年,查出了癌症晚期,生命可能只剩下半年时间了……




图源/杭州日报

据杭州日报报道,5月30日,江江因持续腹痛,来到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科就诊。

起初,父母以为是吃坏了肚子,结果两三天都没缓解,还伴随着发烧的情况,才发觉不对劲。

检查时,医生发现江江腹腔内有鸡蛋大小的不规则肿块,感觉不妙。肠镜结果显示,这名17岁的男生已经是结肠癌晚期!

医生表示,江江存活的时间可能只剩半年了,连手术的机会也没有。



图源/杭州日报


经了解,江江并没有癌症家族史,生活也比较规律,没有不良饮食习惯。

但半年前,他曾发生过一次肠梗阻,当时只在当地医院简单做了腹部立位平片检查,症状好转后,就没有进一步做肠镜检查,也没细究病因。

对此,医生感到非常惋惜,如果半年前足够重视、做了肠镜检查,一切本还有机会挽救的。



忽视这件事,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

此前一项数据显示,美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在过去10年,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最大的“功劳”就归结于肠镜筛查的普及。

结直肠癌,是由肠息肉一步一步演变成的: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息肉癌变)→浸润性癌。

如果在早期发现肠息肉并切除,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而肠镜筛查,就是发现肠息肉的有效手段。



那么,哪些人需要做肠镜筛查呢?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建议—— 一般人群(非高危人群)

推荐50岁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每5~10年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潜血和肠镜。

高危人群


①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②本人有恶性肿瘤病史;

③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④有过炎症性肠病的人,比如曾患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人。

以上人群可以提前到40~45岁左右开始接受筛查,平均3~5年一次。

另外,一旦发现身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最好也去医院做一下检查↓↓↓



肠癌靠近的5个信号,别不当回事

1. 排便习惯改变


这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表现。比如之前排便很规律,但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里,拉肚子或便秘的情况十分频繁;或是之前一天只排便一次,现在却一天三番五次跑厕所。 

2. 大便带血

很多人会简单断定为痔疮,其实肠癌也可能导致便血。当便便通过已有癌症的肠道时,会摩擦表面,导致出血。

Tips:痔疮引起的便血,鲜血一般会附于大便表面,或直接滴入便池里;肠癌便血则通常与粪便混在一起。



3. 持续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大肠癌导致的腹泻,常常水性粪便中混杂着血液,同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反复发生,长期不能好转。

4. 粪便很细,排便不爽

平时较粗的便便,突然变得像铅笔一样细,就要警惕了。

肿瘤一旦变大,就会影响粪便排出,使之变细,且一次不能完全排尽,总感觉想排又排不干净。 



5. 持续腹痛、腹胀

持续性的腹部隐痛、腹胀感或腹部不适,也是肠癌的常见症状。当患者出现肠梗阻时,会有腹痛加重或阵发性绞痛的症状。



5个日常小习惯,沾一个肠癌近一分

1. 三餐不定

调查显示,压力过大、经常三餐不定者,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 

2. 无肉不欢

摄入的肉量一旦超过人体所需,多余的营养物质就会成为细菌的温床。在细菌的作用下,肉类中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迅速腐败,会产生致癌物或辅助致癌物。

肠道黏膜长期遭受有害物质“熏染”,容易在不断的“炎症——坏死——再生”的过程中走上“歧途”,发生恶变。



建议:荤素搭配要合理,注意控制红肉(猪牛羊肉)的摄入量,每周最好不超过1斤。

3. 爱吃熏烤、油炸食物

烧烤、油炸、熏制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种有害物质——苯并芘,它属于1类致癌物(确定致癌)。

当然,偶尔吃一次,不至于有明显危害,但如果长期摄入,胃癌、肠癌就容易盯上你了。

4. 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研究表明,摄入充分的维生素A、C、E,以及叶酸等营养元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建议:每天吃400~800克新鲜蔬果、600~800克各种谷物、豆制品,可以适当多吃点粗粮。



5. 久坐不动

研究发现,经常锻炼的人,患肠道息肉的概率可降低16%。

然而,现在很多上班族长期久坐、缺少运动,这样一来,不仅容易便秘、发胖,还会使腹腔、盆腔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肠道免疫功能下降。这些都增加了肠癌的发病风险。”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121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