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蚝也有寄生虫?不但无孔不入 甚至同类相食(组图)

SME科技故事 0



如果你是生蚝爱好者,看到一条毛绒绒的虫子在你的开胃菜上爬来爬去,尽管这种蠕虫对人类无害,想必也会胃口全无。 用“生蚝”和“蠕虫”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你会得到大量的图片,每张图片都不会让人有什么胃口。尽管令人作呕,它们寄生的生活方式还是很吸引人的。虽然这确实会对宿主造成一定的伤害,但这些寄生虫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动物王国里寄生虫是很常见的  来源:Geoffrey Read, CC BY

泥泡蠕虫属于环节动物下的一大类群,我们统称为多毛类(Polychaetes)。泥泡蠕虫是在生蚝、鲍鱼以及扇贝等动物壳中钻洞生存的众多物种之一,在那里它们度过整个成年时光。

然而生蚝和扇贝的外壳是由营养价值极低的碳酸钙构成,蠕虫在此横行似乎有些奇怪。不过它们并不是以壳为食,这些蠕虫在壳基质中创造了一个惊人的隧道网络。

与其他直接以宿主为食的寄生虫不同,泥泡蠕虫侵入宿主的外壳,必须从外界获取食物才能生存。

这些蠕虫将宿主的壳当作处所而不是食物来源。它们将触须通过壳上的小孔伸出来,从周围的海水中获取食物。

那么单个壳中能容纳多少蠕虫呢?研究人员曾经在一个被严重寄生的太平洋生蚝的壳中,发现了多达120多只蠕虫。 被寄生的生蚝表面看起来并没有异样,一旦被浸到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溶液中,数量惊人的蠕虫就会出现,就像僵尸电影中的那些生物一样。

成虫一般是永久定居在一个宿主的壳中,这意味着它们一直呆在自己创造的隧道里,不会主动离开住所。然而,它们的后代是自由游动的,幼虫出生后被释放到水中,遍布整个海洋。 在交配后雌虫会产生一个包含数千枚卵的卵囊,有些卵能够孵化出幼虫,有些根本不孵化。后者成为“哺育卵”,即成为养育成长中后代的食物。这就是事情变得有趣的地方。 在对这些蠕虫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哺乳卵被耗尽的情况下,较大的幼虫通常会恶意攻击并吃掉自己卵囊内的兄弟姐妹,而这种同类相食甚至会在哺育卵还存在的情况下发生。 雌虫会选定一个时间,用触须破碎卵囊,释放幼虫。因为它全权负责将后代从卵囊中解放出来,所以实际上雌虫完全操控着后代兄弟姐妹的生死。

幼虫之间自相残杀

兄弟姐妹自相残杀,这听起来很残忍,但在动物王国里其实很常见。比如沙虎鲨也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兄弟姐妹在子宫里互相争斗直至死亡,不过母鲨并没有像泥泡蠕虫的雌虫那样发挥很大的控制力。 当沙虎鲨在它们母亲的子宫里发育时,一些幼崽会比其他的长得更快更大,它们通常是最先从被包囊的受精卵中孵化出来的。当达到一定大小时,饥饿的幼崽就会转向较小的兄弟姐妹作为方便易得的食物。

“这只大约100毫米的幼崽开始攻击、杀死并最终吃掉其他的幼崽,在这段时间里实现指数级生长发育。”一研究小组在《生物学快报》上写道。

更重要的是,一旦未出生的幼崽吃掉了所有的活胚胎,接下来他们就会转向母亲的未受精的卵,这被称为“食卵性(oophagy)”。



和很多动物一样,雌性沙虎鲨会与多个雄性进行交配。在自然界中,雌性通常通过选择身边最出色的单身汉来决定后代可能具有的基因。如果雌性与多个雄性交配,最终产生的后代可能会与有不同父亲的兄弟姐妹共享同一个子宫。

然而在有同类相食的情况下,就有两种选择模式在起选择的作用。雌性可以选择配偶,但这并不能保证雄性基因就能成功传递给下一代,它们参与产生的胚胎还必须在随后发生的疯狂同类相食中存活下来。

不过同类相食的进化意义,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在亲缘关系相隔甚远的蠕虫和鲨鱼等动物身上至今仍未完全研究清楚,这仍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门领域。 幸运的是,这些寄生在贝壳类生物壳上的蠕虫对人类没有威胁。除了意想不到的“加餐”蛋白质,不小心吃了这些蠕虫不会导致任何健康问题。 然而在水产养殖业中,这些蠕虫是臭名昭著的存在。严重的虫灾会导致贝类生长减缓,因为这种软体动物必须把生长的能量转移到修复壳上。除此之外,据报道受感染生蚝的肉比未感染的在稠度上更“水”一些。这些影响共同导致了水产养殖场的损失。



被攻陷的牡蛎

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们建议使用化学物质或者对生蚝进行热刺激来控制这种蠕虫,但是现在还没有可以根除蠕虫寄生的灵丹妙药。 不过寄生是地球上生物最重要的生存策略,并且通过稳定食物网和调节种群大小,在维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可能是动物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事实之一。 和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一样,这些蠕虫的幼虫作为食物链中较顶端动物的浮游食物,对海洋群落的整体结构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下次你在一家海鲜餐厅点了几只生蚝,试着把壳弄碎——也许在你吃完之后,你可能会发现一些隐藏的“吃白食者”。

原文链接:https://phys.org/news/2020-06-parasitic-worms-shellfish-creepy-popular.html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100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