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复苏最强音:疯狂的地摊经济 爆火的新基建

酷玩实验室 0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地摊经济的文章。在我看来摆地摊不是一次简单的调侃和玩梗,而是每一次中国人走到难关的时候,我们自救的出路。毕竟对于2020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活下去。




早些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表示,2020年全球经济可能会出现负增长,衰退程度可能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

所以复苏经济迫在眉睫,人不能被饿死。

而不止地摊经济,我们还有50万亿的“新基建”政策。

关于“新基建”政策网上已经有很多解读。其实这个概念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早在2018年就已经提出了。




大家都知道基建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各种修路和建设公共的基础设施,我们也称之为“铁公基”。

这些工程周期长、投资巨大,但是可以带动就业、拉动行业发展,长远来看也是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上世纪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罗斯福重要的一项新政就是兴建公共工程,借此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我们也在第四季度推出了“四万亿”刺激计划,猛搞基建,这才有了如今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里程、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等等。




而新基建就是除了这些旧基建,我们还要加上5G 的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七大领域。

这七大领域就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为什么选这七个方向,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因为,未来的世界还会是计算机创造出来的世界,而且相比于旧基建,新基建更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

在这七大领域中,处于“底座地位”的是大数据中心。

像充电桩、车联网、5G应用场景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反馈到数据中心,在这里再进行计算、传输以及存储。




所以大家也能看到,很多互联网大厂都在布局自己的大数据中心,动辄投资上百亿,都是实打实的投入。

而要建数据中心,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要有钱有实力,还要能选到一个风水宝地。

毕竟服务器太脆弱了。




第一它不喜热,太热了就死机,就好像我们的手机电脑,一发烫就各种运行缓慢出错。

第二它也不能冻着,冻着了硬件也会损坏。

第三它还需要很多的电,没有电一切免谈,同时电力还必须得稳定,要不然也无法保证运行。

细数全国,我们大家比较了解的大数据中心要数贵州了。




早些年的时候,贵州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还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的落后省份,茅台、老干妈是这里屈指可数的几张名片。

人们想到贵州,就想起“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就连著名的遵义,大家都以为它在四川。




这么多年,大家已经习惯贵州=贫穷。

但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感不高又很贫穷的省份,却吸引了苹果、华为、阿里、腾讯、富士康等一众大厂来这里建设大数据中心。

贵州,是咋翻身的呢?


在纪录片《创新中国》里,贵州给出了答案。

以富士康绿色隧道中心为例,它建在贵安两座山丘之间的垭口上,占地2000平方米,放了6000台服务器,储存量为3亿GB,用于富士康在贵安新区工厂的信息储存。




海量信息的存储,服务器势必会散发出巨大的热量,所以一般的数据中心都必须要建立冷却系统,以保护设备不至于因为高温毁坏。

也因此为了保证机房恒温,每年都需要消耗很多能源对存储器进行冷却。

富士康曾算过一笔账:“全世界每年用于服务器冷却的能源相当于一座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但在这里却看不到厚厚的保温箱,听不到冷却塔的轰鸣,甚至见不到一台空调。

简单来说,一大笔冷却成本被省去了。




而它所利用的就是贵州的自然环境,多山多风气温低。

在设计过程中,隧道顶端保留了排热孔,使热气可以自然排除,而且风力特别强,还特别对准了季风的方向。

“穿堂风”一吹过,即使外面温度27度,隧道里的温度也在20度以下。

整个机房就是一个天然的空调房,大大降低了电费成本。




除此之外,高海拔、低气温、低电价、非地震带,这些独特的优势也使贵州成为储存大数据的理想之地。

而大数据产业的落地也给曾经落后贫穷的贵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再加上政策扶持,贵州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下,成长为了“中国数据硅谷”。




十年前,贵州是全国常住人口流失最严重的省份,而现在贵州的常驻人口在逐年攀升。




现如今,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也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这是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博览会,五年来,数博会吸引了近千家企业参展参会。

不仅如此,世界最高的北盘江大桥在贵州,全球最大FAST射电望远镜也在贵州。

可以说,今天的贵州是越来越好的贵州。


而再往北走,在高纬度地区,我们还有一个不输贵州的“草原云谷”——乌兰察布市。

这就是著名的“南贵北乌”格局,乌兰察布和贵州并列为中国两大数据产业重镇。

如果说贵州我们多少还有点熟悉,那乌兰察布对我们来说就有点陌生了。

在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契丹、女真、鞑靼、瓦剌、蒙古都在这里生活着。

到了清朝,这里才有了定名:乌兰察布。




摄影:段建宁 /图片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在蒙古语中“乌兰”指红色,“察布”是山崖,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红山口。

和贵州一样,曾经的乌兰察布也是内蒙最穷困的地区之一。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五线城市,乌兰察布所辖11个旗县区中,曾经有8个国家级贫困旗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深度贫困人口一度占内蒙古的46.2%。

“穷、乱、脏、差、冷”是乌兰察布最初留给大家的印象。

曾经一度,大家都觉得这地方穷的只产土豆。

出门在外都会被人问:“你们那里只产土豆?难怪你们那么喜欢吃土豆!”


事实上,生长在乌兰察布的人,确实爱吃土豆,因为在内蒙“土豆炖羊肉”就是最特色的家常菜,就连最爱吃的包子馅,也都有土豆馅。

但是只产土豆,这可不是缺点。毕竟乌兰察布的土壤条件是十分适合种植土豆的,而且这里是我国最大的马铃薯产区。

“中国薯都”,说的就是乌兰察布市。

在疫情期间,乌兰察布还特供了2500吨马铃薯支援武汉,挑选的都是品质最好的土豆。




工人将仓库中存储的马铃薯装袋

当然,仅靠着传统的种植业还不够,和贵州一样,乌兰察布也有另一条出路——做北方的大数据中心之都。

首先乌兰察布也具有独特的冷凉自然资源。这里夏天平均气温18.8℃,气候十分凉爽。“冬到海南三亚,夏到乌兰察布”,不少人夏天都会选择来这里避暑。

也因此乌兰察布得名“中国草原避暑之都”,是中国北方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




塞外明珠——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湿地。(新华网 赵汉斌 摄)

同时乌兰察布在北纬42度,是国际上公认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黄金纬度”。

地理位置上,乌兰察布还是内蒙古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随着京张高铁的开通,乌兰察布市将正式进入首都1小时经济圈。

正所谓: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




除此之外,乌兰察布地质条件非常稳定,地下都是坚硬的玄武岩,有文字记载以来,这里还从没有发生或破坏性的地震和洪涝灾害,是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特别是灾备中心的理想区域。

而且乌兰察布还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输出基地,是“西电东送”的桥头堡,全市可利用风电面积6800多平方公里。

同时电价十分便宜,大数据产业的电价每千瓦时只要0.26元。




辉腾锡勒风能稳定性强,持续性好,品质高,是建设风电场最理想的场所

最关键的是,乌兰察布的市政府也对大数据产业十分上心。

他们认为必须要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

为此,乌兰察布规划了13平方公里的大数据产业园,重点承载大数据关联项目。不仅交通距高铁站3公里,距机场20公里,而且周边学校、幼儿园、公园、医院等一应俱全。

一句话:来了乌兰察布,工作生活全都有。

而且从18年开始,乌兰察布就开始参与“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建设,志在打造“草原云谷”,建立完整的大数据产业生态。

大厂如华为、苹果、阿里巴巴等7个数据中心项目都建在这里,服务器规模达到100万台。 


华为 乌兰察布数据中心

正是靠着大数据产业,贵州和乌兰察布都有了重新翻身的机会。

而未来,我们对数据中心的需求还没有到达天花板。

从疫情期间的数据来看,移动互联网在2020年春节消费了271.6万TB数据流量。

网上办公、网上听课、能搬到线上的活动,我们基本都挪了过去。但是突然增加的业务量却让数据中心的运维难度大大增加,网卡、延迟和宕机的情况屡屡出现。

刚复工的那阵,钉钉会议、腾讯会议、企业微信都先后崩溃,让人叫苦不迭。 


这就能充分看出数据中心强大与否对于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不过建数据中心这事,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一定要自己建一个吗,租赁一个它不香吗?

当然可以,早期很多公司都是租赁的形式。但是当业务需求量大到一定地步,业务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企业都会想要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

其一当然是为了安全,我们常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是不要放进别人的篮子里。

互联网时代,大家对数据都很敏感,这关乎我们的个人隐私,而对企业来说,用户的数据也是它赖以生存的基础。

2016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网络安全法》。




法案第 37 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简言之,中国的数据要留在中国。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苹果会在贵州和乌兰察布建立大数据中心,而对企业来说,当然也是留在自己的手里更安心。

其二就是企业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就拿短视频为例,这是现在最火最夯的信息传播方式了。

以快手为例,这是日活超3亿的短视频直播头部平台,直接导致快手在数据中心的体量上已经位于第二梯队,紧随第一大厂阿里、腾讯之后,为了长远发展,能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了。




而搭上新基建这趟列车,更是难得一遇的机会。

看看美国上世纪腾飞的例子就知道,正是由于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政策,才奠定了美国在信息时代的霸主地位。

1992年,克林顿在其竞选文件《复兴美国的设想》中说:

50年代在全美建立的高速公路网,使美国在以后的20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了使美国再度繁荣,就要建设21世纪的道路,它将使美国人得到就业机会,将使美国经济高速增长。

紧接着1993年,克林顿就宣布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搭建贯通全美的高速计算机通讯网络及相关系统,让美国全面走向信息化。

随后的1996-2001年,美国铺设了 1.3亿公里光缆,占全球光缆总长的40%,一大批科技巨头也在那时开始诞生酝酿。

而且在各自的领域里,如今都还是大佬级别。




所以建设数据中心,也是顺应国家新基建的号召。 正因此,快手联合乌兰察布,将在这里建设第一个自建的数据中心(包含IDC+网络+服务器)。其中将部署30万台服务器,60EB以上的总存储容量,相当于300万个国家图书馆信息存储量。

数据中心建成后主要用于大数据和AI训练,致力于用短视频平台帮助各行各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做线上的“地摊经济”。

作为短视频生态中的top,快手没有历史包袱,体现后发优势。

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第一个采用完全自主研发方式,独立完成整体的概念设计。而且数据中心启用后快手硬件资源储备在行业内将处在top5,硬件储备上向大厂靠拢。

并且快手将最大化利用乌兰察布的地理优势,PUE(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达到国际顶尖水平。预期最佳PUE1.08,平均PUE1.15,年节电5亿度,新一代间接蒸发冷却系统规模应用,较业内方案节水60%。

同时也为乌兰察布市带来了百亿投资,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培育数据中心相关产业生态,又能创造税收,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新基建”经济战略号召。

2020,我们又将见证历史,而“新基建”就是我们最佳的弯道超车机会。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0631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