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被歧视和滥杀 美国黑人为何无法“革命”?(图)

乌鸦校尉 0

前几天,一段美国黑人大哥劝导黑人少年的视频,让网友非常感动。

视频中,31岁的黑人大哥面对参与打砸抢的少年,实在忍无可忍,他气愤又绝望,声音哽咽地告诉一位16岁的少年:

“你现在看到的一切,10年后还会发生,根本没用,你们的任务是想出更好的办法,而不是做这些...”



网友也因为这个视频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黑人的运动应该支持,有人认为打砸抢烧不能支持,有人认为黑人现在的抗争需要一个领袖,他们没有组织,没有自己的思想,注定会失败。

其实,历史上,黑人民权运动不是没有过组织,不是没有过思想,也不是没有过领袖。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

时至今日,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广场遍布美国。

但其实,马丁是美国南方黑人运动的领袖,当时还有另一个与之齐名的领袖,主张的道路和马丁相反,是北方领袖。

他的名字叫做马尔科姆·X。



他们两人年龄相仿,经历与观念截然不同,相同的是他们的结局——被枪击暗杀,仅仅时隔两年多。

当时很多人认为,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因为他们的牺牲,换来了1964年的美国《民权法案》,黑人运动因为这样的“殉道者”而“成功”了。



但今天,残酷的现实告诉美国的黑人,当年的“革命”不仅没有成功,他们甚至连如何“革命”也没有搞清,留给今天的16岁美国黑人少年的,仍是未知。

对于美国黑人平权运动来说,最让人绝望的结果,不在于革命失败,而是自认为“革命”已经成功。

1

1925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夜晚,美国奥马哈市,一队尖帽白袍的3K党来到当地一个黑人社区一栋小木屋前。

这家的男主人不在家,他们只遇到了一名孕妇。

这队3K党愤怒地一拥而上,把房子的窗户砸了个稀巴烂,对女主人发出警告:

要么在当地黑人当中停止传播“危险信息”,要么滚出这里!

这群3K党所说的“危险信息”,指的是这家男主人宣传的黑人平权思想。

一周后,女主人肚子里的男婴降生了,名字叫做马尔科姆·利特尔。



4年后的1929年1月15日,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奥本街501号,一幢维多利亚式的小楼里,同样有一名黑人男婴诞生,他就是日后名满天下的马丁·路德·金。



马丁和马尔科姆的不同,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马丁·路德·金外祖父和父亲都是牧师,是全美最有影响力的黑人浸信会牧师家族之一,算得上南方黑人社区里的家境优渥的了,穿着考究,食不厌精。



所以一开始,马丁的成长就比其他黑人顺得多,他能够就读亚特兰大大学创办的一所实验学校,能和其他人一样充分展示自己的演讲辩论才华。

15岁时,他就带着“神童”的美誉,入读亚特兰大的莫里豪斯学院。

17岁时,他第一次在教堂上台布道,演讲水平当场震惊了他当牧师的父亲。

18岁,他就获得了全职牧师的资格。

从莫里豪斯学院毕业后,他来到宾州切斯特的克罗泽神学院攻读哲学硕士学位;之后,他又进入波士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马丁的履历相当优秀,怎么也算是黑人里的佼佼者了,也正是因为他的路走得比较顺,马丁后来才不希望用过于暴力的手段抗争。

然而,在当时的美国社会里,即使是马丁这样的黑人,也会因为肤色遭受歧视。

在一次参赛返乡的过程中,马丁在车上碰到了一个白人司机,那个司机毫无道理地勒令他把座位让给白人乘客。



马丁在后来的回忆中称:“那是一个我终生难忘的夜晚。那种屈辱、那种愤怒,深深伤害了我。”

而早年的马尔科姆,并没有这么幸运,他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噩梦里度过的。

马尔科姆的父亲伊尔·利特尔是一位黑人民权斗士,地位还比较高,是一个叫“全体黑人进步协会”奥马哈分部的负责人。

那个时候美国种族主义泛滥,黑人在美国要平等,是有被人杀全家的风险的,字面意思上的杀全家。

伊尔的四个兄弟,也就是马尔科姆的四个叔叔,全部死于白人之手。



伊尔带着老婆孩子搬到密歇根后,白人种族主义者也没有放过他们。

当地有一个白人种族主义组织叫“黑色军团”,是3K党分裂出来的,也是白人至上主义组织。

他们几次三番找上门来,先是恐吓,恐吓不成就袭击,点火烧了马尔科姆家的房子,报警都没用,警察和消防员也是白人,来了就在现场袖手旁观。



马尔科姆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被白人种族主义者谋杀,杀死以后尸体还被扔到有轨电车轮下,当地警方只说是“交通事故”。

马尔科姆11岁的时候,母亲精神崩溃,他和7个兄弟姐妹被安置到不同的家庭生活,全家被活活拆散。

马尔科姆本人被一个白人家庭收养了,上的也是一所白人学校。

在班级中,他是唯一的“有色人种”。但是马尔科姆成绩非常好,还当选了班长,怎么说也是班上顶尖的学生了。

但在马尔科姆信心满满地向老师表示,自己将来想成为一个律师的时候,老师却说:

“你作为黑人(原文为nigger)你得现实一些。当律师可不是黑人的一个现实的目标。

应该学门手艺,为什么不去当一个木匠?”



没有人知道他的老师说这段话的时候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但这段对话摧毁了少年马尔科姆对“正道”的希望。

在经历过那种噩梦般的童年后,马尔科姆本来还抱有一丝幻想,觉得自己应该积极融合,努力去“成为一个白人”,以后就不会被歧视了。

可是,哪怕他再怎么努力,白人也不会接纳他。

在这种深深的绝望中,马尔科姆放弃了学业,辍学了,不念了。

1941年,年仅16岁的马尔科姆来到波士顿当了街头混混,在当地一家舞厅擦鞋,暗地里给妓院拉皮条。

后来,他又辗转到了纽约,在哈林区的黑人聚居区酒吧当招待。

结果这个酒吧是当地黑社会的老巢,马尔科姆又给黑社会当了马仔,后来他和黑社会“老大”起了矛盾,为躲避追杀逃回波士顿,又“自立门户”靠偷窃抢劫为生。

1946年,他们的小犯罪团伙因为抢劫失手被抓了,结果,他们的白人女性同伙只是被判管教。而他和同伙“小矮子”(shorty)则被判十年监禁,而且,他们因为抢劫被判的,甚至不如“勾引白人女性上床和犯罪”要重。



可以说,青少年时期的马尔科姆,几乎就要滑入最底层的深渊,行窃、抢劫、吸毒、拉皮条,各种犯罪他都干过,黑人在这个社会生存的酸甜苦辣,他几乎是丝毫不剩地尝了个遍,一副放弃治疗的样子。

入狱以后,马尔科姆还是桀骜不驯,经常和狱警对着干然后被狱警重点“照顾”。

马尔科姆一度皈依基督教,但他后来不再信仰,经常破口大骂上帝和《圣经》。



他的狱友巴姆毕劝导他好好利用监狱的图书馆提高学识,也不知道骂社会骂累了还是不想自暴自弃了,马尔科姆听了。

马尔科姆在监狱中刻苦学习,常常在熄灯后还趴到狱门前借着过道上的昏暗灯光读书,他甚至还尝试把整部字典背下来。



“当我倾心于阅读时,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洞开了。”

果然图书馆是一个经常出扫地僧的地方。

在监狱里,他还改信了伊斯兰教,加入了美国的黑人宗教组织“伊斯兰邦”(Nation of Islam),组织的最高领袖伊莱贾·穆罕默德主张黑人才是世界之源,白人是恶魔。

1952年8月,马尔科姆提前获释,出狱不久他就给自己改了个名字——马尔科姆·X。

他觉得,黑人哪有什么自己的姓?黑人从非洲被贩卖到北美大陆后,后代只能是被白人强奸生出来的,本姓只能是未知的X,所以我不要这个姓氏了。



马尔科姆在图书馆修炼完成后就是不一样,很快就成了“伊斯兰邦”最得力的干将。到1956年,组织在全国新增的分支机构,绝大多数都是他主导建立的。

他对黑人运动的主张非常激进,“革命是血腥的”:

“我说了那么多革命的例子,只是想告诉你——没有什么和平的革命。没有什么‘转过另一张脸’的革命,根本就没有非暴力革命这回事。” 

“革命充满了敌意,革命对妥协不屑一顾,革命就是推翻和摧毁拦在路上的一切障碍!”



而且,马尔科姆已经敏锐地认识到,黑人和白人的矛盾,不仅仅是种族问题,更是阶级问题,是被剥削者和剥削者的问题,白人所犯的罪绝不仅仅只是针对黑人,而是对于所有非白人的种族!

在后来他的自传中,甚至专门有一页去谈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他说:仅仅因为一个国家拒绝被毒品侵蚀,你就要发动战争,侵占其领土吗?

1959年,纽约市新闻电视广播播出了以马尔科姆·X为主角的伊斯兰邦纪录片《因恨生恨(The Hate That Hate Produced)》。

等到《纽约时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媒体一篇篇深度报道出来后,马尔科姆名声大噪,一个激进的黑人民权领袖诞生了。



与此同时,在学校念书的马丁·路德·金,接触到了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思想,打算把甘地和基督教的思想做一个融合。

他说,正规的学术训练帮助他形成了“积极入世的社会哲学理念”,使他“坚信在受压迫民众争取社会正义的过程中,非暴力抵抗是最适宜、最具威力的武器”。

1955年,拿到博士学位的马丁·路德·金,本打算专心做一个牧师。



但同年12月,黑人妇女拒绝给白人让座的“罗莎·帕克斯”事件,让金博士登上了民权运动的舞台。

蒙哥马利黑人居民发起了对公共汽车抵制运动,金博士作为领头人,领导了为期一年的运动,成功使蒙哥马利市公车上的种族隔离规定被废除。

金博士由此声名大噪。

1959年,马丁还专门去了一次印度,去自己偶像的地方“朝圣”,感到自己和“圣雄”心意相通,更坚定了自己的非暴力抗争之路。



2

在密西西比州,一个叫迈可·帕克的黑人被一名白人暴徒以私刑处死,与此前一样,凶手再次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更多的地方,白人正在用恐吓手段迫使黑人远离投票箱。

最高法院早就规定学校董事会必须想办法终止种族隔离,但六年过去,只有百分之四的黑人进入了当初的“白人学校”。



面对这种事,马尔科姆都是直言要用最激烈的手段反击。

黑人内部也有支持和平抗争的人,他们对马尔科姆多加指责,但马尔科姆不屑一顾,只是轻蔑地嘲讽反对派是拜在白人脚下的“汤姆叔叔”。

当被问道,他本人以及黑穆斯林是否真的恨透白人时,马尔科姆意味深长地回答:“当白人问黑人是否恨他时,这情景就像是强奸犯问被强奸者,狼问羊‘你恨我吗?’”

马尔科姆在一个城又一个城市演讲,从纽约到芝加哥,广场上的黑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允许白人参加,因为马尔科姆要让白人也尝尝种族隔离的滋味。

在演讲中,马尔科姆金句频出:

“我在坐牢时看到一篇文章——别那么吃惊,你现在也一样在坐牢。这就是美国——监狱。” 

“白人把你送到韩国,你浴血奋战。他们把你送到德国,你浴血奋战。他们把你送到南太平洋打日本人,你浴血奋战。

你的血为白人而流。可你家乡的教堂被炸毁,你的小女儿被谋杀,你并没有为他们流血。你流血是因为白人叫你流,你咬是因为白人叫你咬,你叫是因为白人叫你叫。

我讨厌这么说我们自己,可事实如此。”

“如果不相信我的话,请看一看你自己的生活,看看你周围的生活,不能只是因为你们运气不好吧?

再往中央公园附近的中城街区走,去看看白人的神给白人带来的东西,看看白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去看看白人的公寓、公司、摩天楼;从这一头到那一头地看看白人从不知怀疑的印第安人那里、用二十四美元买下的曼哈顿岛吧! ”



而马丁路德金截然相反。

1960年,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几百名黑人学生创建了“学生非暴力协作委员会(简称“学非协”)”,马丁·路德·金提供了赞助和支持。

“学非协”抗议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到餐厅静坐,抗议餐厅不给黑人提供服务。

店家拒绝提供服务,马丁就和他们一起坐在店里抗议。

   


他们发起的静坐运动席卷到南方的几百个城市,但美国政府派出警察,大肆逮捕黑人学生,他们坦然接受殴打,慷慨入狱。

当时的学生之间交流最多的事情,就是你蹲过几次班房?受过几次毒打?

次数多的,往往引以为傲。



在北方,马尔科姆在集会上号召众人:

“不要受到非暴力信奉者的误导,如果你动手打了我们的左脸,别以为我们会转过右脸让你们打——恰恰相反,我们会反抗,把你往死里打。”

“白人民众的所谓美国梦,长年以来其实是黑人民众的美国噩梦”。



在南方的民权运动已成燎原之势的时候,马尔科姆的足迹也踏遍了美国北方。

对这些出身贫寒的年轻黑人来说,马丁·路德·金的主张过于中产化,过于绅士化,过于教堂化,不如马尔科姆的思想直击心灵。



面对国内四处燃起的黑人运动火焰,美国政府选择了拉一派打一派的方式。

主力舆论有意地把马尔科姆污名化,说他是“黑人法西斯主义者”,而有意无意地推马丁出来。

马尔科姆竭力鼓吹种族分离,以暴制暴,他觉得黑人和白人只要在一块儿这矛盾就无法解决。

1962年6月,一辆架从亚特兰大飞往巴黎的飞机坠毁,死者大半是白人,马尔科姆听闻后,在集会上直接评价这件事——“妙不可言”。

对于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抵抗,马尔科姆十分鄙夷,他干脆指出,是白人们资助了马丁·路德·金,这样,这位黑人牧师才会让黑人们解除自卫。

两人的路线越来越分道扬镳。



不过,尽管马尔科姆极力鼓吹革命,但他却从未在现实中一试身手。

FBI监视他的行动,监听他的电话,他的文档,他说的话,都被反复查阅,就是为了找出可以逮捕他的犯罪证据。

在一份情报中,FBI这样表述:

“他恨白人,但又不会直接发起暴力行为,这方面他表现得特别机智敏锐。”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带领三十万人,发起了“进军华盛顿”运动。



二十二列火车,两千辆巴士,以及无数的交通工具,浩浩荡荡,向首都出发。

马龙·白兰度等巨星纷纷到场,美国的电视新闻台全覆盖报道,整个世界都在注视着这场示威。

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马丁·路德·金面对排山倒海的人群,发表了他那场著名的演讲: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马丁的演讲让整个美国都沸腾了。



马尔科姆也观摩了“进军华盛顿”行动,但他却表示:“一天时间的‘种族融合嘉年华’,如何能抵消掉美国白人深埋了四百年之久的心理偏见?”

不过,无论如何,在他们的努力下,美国政府做出了让步,要通过一个能保障黑人权利的法案。

1964年3月26日,参议院举行“1964年民权法案”的辩论会。

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出席旁听,两个人在国会大厦不期而遇。

这是南北两位黑人领袖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面。

在现场,两人双手紧握,开怀大笑。

记者们记录下了这个历史性时刻。

这个《民权法案》,也是他们最后的高光时刻了。



3

白人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平权运动,一直在进行激烈的反扑,从来没有停止过。

1963年的一天,伯明翰市一所教会学校的课堂上,突然被丢进一颗炸弹,四名黑人小姑娘被当场炸死。



马丁·路德·金赶到这座城市向死者表示抚慰,但在葬礼上的亚拉巴马州州长却没有说一句悼词。

心情沉重的马丁·路德·金不禁开始思考,非暴力抗争是否真的有用?演讲和抗议是否真的能改变黑人的地位?

马尔科姆的革命导师是伊莱贾·穆罕默德,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马尔科姆一直宣扬这个伊莱贾·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结果这个导师和他的两个秘书发生了性丑闻。



一场集会上,马尔科姆的助手竟然对支持者说,如果你们知道了马尔科姆的所作所为,你们会亲手结果他的小命。

凭借在监狱养成的警觉,马尔科姆感觉到,自己的革命导师可能被白人收买了。

昔日的革命导师,如今却要互为仇敌,马尔科姆感到后背发凉,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主张是不是过于激进了。



马尔科姆的朋友说:“马尔科姆开始相信,马丁·路德·金开始理解他的所作所为,马尔科姆开始信奉非暴力,只不过没有说出来而已。”

民权学者大卫·霍华德·佩特尼认为,“当马尔科姆从早期思想撤退到更温和的立场时,马丁·路德·金正变得越来越激进”。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们俩都努力朝着对方靠近。”

然而,他们的生命都没剩下什么时间了,没有机会再去验证什么了。

一年后,马尔科姆在演讲时被几个黑人刺杀,连中16枪,当场死亡。



1968年,马丁·路德·金准备领导一次罢工,秘书劝他谨慎,他大笑:“你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置我于死地,我虽年纪轻轻,但本就会随时丢掉性命。”

第二天,一颗步枪子弹终结了他的生命。

随着两位领袖的逝去,风云际会的黑人民权运动也草草收场,受马尔科姆影响很深的黑豹党,后来也被美国政府用巧妙的手段镇压下去。

美国黑人运民权运动的百年孤独,仿佛又开始了下一轮的循环。



一轮又一轮的抗争,的确为黑人群体争取到了表面的权利。

到80年代,黑人的生存状况大为改善,他们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获得与白人主流社会比较接近的权利水平,体制化的种族歧视已基本消除。

很多黑人已经能进入军政界,如路易斯·韦德·沙利文在1989年3月出任卫生部长;1989年10月,黑人上将科林·鲍威尔登上美军参联会主席高位。

只是,种族主义者的仇恨从来未消亡。

明面上的歧视没有了,但暗地里的歧视一直都在,这次黑人的斗争不是不想提出什么诉求,只是从法律层面确实提不出任何诉求。

美国白人并没有公开歧视黑人啊,黑人能要求什么呢?再出一个法律?

口头上的平等,电影里充斥的政治正确,掩盖了阶级上的不平等。

美国表面上是一个移民国家,但本质上还是一个以白人为主体的国家,黑人、华人等其他族裔,可以为美国做贡献,可以归化当香蕉人,可以在这里生活工作。

但就是不可以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真正平起平坐,这是底线。

所谓的人人平等,只是吸引全世界人才来美国的一块牌坊而已。

在华盛顿,一直竖立着纪念马丁·路德·金的石像,与林肯纪念堂和杰斐逊纪念堂并列。



他成了一种图腾,被世人崇拜,他所倡导的非暴力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政治正确,马丁被捧成了一尊无害的神像,用来消解黑人抗争的革命性和危险性。

“非暴力主义完全可以当成体制的招牌或粉饰,它有那么一股奴才气,把正义通过下贱表达。”

“奴隶主留下汤姆,给他漂亮衣服,好的食物,甚至让他上一点学——只一点点,给他一件长风衣一顶大礼帽,让别的奴隶仰望他,然后他用汤姆来控制他们。

直到今天他们还在这么做,同样的白人,挑出一个尼格罗,宣扬他,把他捧成名人。然后他就成了尼格罗的代言人,领导者。” 

而主张暴力的马尔科姆,在被杀害之后就被刻意淡化了,少有人知。

如果不去刻意了解,没有人会知道马尔科姆是一个著名电影角色的原型——《X战警》里的万磁王。



看过《X战警》的人肯定都记得,电影里X博士和万磁王是“变种人”的两个领袖,他们惺惺相惜,分别代表了变种人和人类相处的两种模式。

当年马尔科姆和马丁在美国掀起的风暴,正如万磁王和X博士一般。

电影也更多地把主张和人类和谐相处的X博士塑造成一个正面角色,而主张暴力反抗的万磁王更像是一个迷人的反派。



这个时代不需要革命,美国更不允许革命。

只有当黑人再次付出生命的代价时,他们才会想起来,原来自己从未被真正平等对待过。

他们真正得到尊重的时候,不是民权法案通过的时刻,而是他们有枪,有组织,脑子里有信仰,能够实实在在威胁到白人的时刻。

正如1964年,马尔科姆在名为《选票还是子弹》的演讲中所说的那样:

“是选票还是子弹?是自由还是死亡?

如果你还没有准备付出代价,那么,就请不要说什么自由。”





参考资料:

陈国平:《光辉岁月:美国民权英雄心灵史》 东方出版社

《〈Malcolm X自传〉读书随笔》 好奇的星星

张承志:《真正的“黑豹”是马尔科姆,真正的人是X》 《读书》1994年第9期

赵华:《解读马尔克姆·X:革命乃流血维权》 博客中国

王丰:《看到弗洛伊德这个名字,我想起了马尔科姆·艾克斯》 风闻社区

【美】罗伯特·布恩:《从凶杀中起家——〈马尔克姆·X自传〉》  纽约时报书评

【美】马歇尔·弗拉迪:《马丁·路德·金》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电影《黑潮:Malcolm X》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055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