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奥改变对习近平的称谓 细节透露美对华攻略

香港01 0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近期的涉华表态又有了细微而重要的变化。5月31日,蓬佩奥在接受霍士新闻(Fox News)提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时,并没有如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一样称呼习近平为“主席”(President Xi),而是用了“总书记”(General Secretary Xi)的称呼。如此变化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这并非是蓬佩奥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中如此称呼习近平。2019年10月30日,蓬佩奥在曼哈顿哈德逊学院晚会上演讲时开始称习近平为“习总书记”。

除他之外,他很多美国官员就此问题还进行过讨论,并出台了相关报吿。美国众议员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也称中共领导人为“总书记”。

美国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Newt Gingrich)也多次在演讲中表示,美国人之前把习近平称为“President”是一个错误,习近平应该被称为“总书记”。

美国国会委任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在2019年11月14日发布的年度报吿中就指出,应该以习近平的党魁头衔来称呼他,才更准确地描绘了他的政治角色。
中国国内舆论在不特指的情况下,更习惯于以“总书记”称呼最高领导人。然而在国际舞台上,则按照规定和国际惯例,以“国家主席”称呼。目前国际舆论上,西方媒体和大多数国家领导人在报道和提及习近平时也都一贯使用“习主席”(President Xi)的称谓。那么,蓬佩奥和部分美国政客转而使用“总书记”的称谓,又是意欲何为?

显然,蓬佩奥等人“总书记”的措辞,与中国国内舆论的语境不可一概而论。蓬佩奥近期的公开和外交场合上总是将“中共”和“中国”区分得非常清楚,是试图有意强调中国共产党并不代表国家。除了此次5月31日的采访的例子外,他在1月20日与外交大臣蓝韬文(Dominic Raab)会晤时也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核心的威胁。”

蓬佩奥等人有此表现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这是刻意的政治策略。以蓬佩奥为代表的美国政治人物在公开场合刻意区分“中国”和“中共”的表述,是试图展示自己的批判言论仅针对“专制邪恶的、剥夺人民自由的中共”,并非针对“善良勤劳的中国人”。这也是多年以来美国政府发表涉华演讲时的一贯立场,只不过在两国关系平稳时不会刻意做此等表态。

第二,蓬佩奥此言也是出于对“党不同于国”的普遍共识所影响,以及对中共和中国政制的不理解与不接受。目前大多数国家政制都是多党制,他们的党派往往只能代表一部分国民的诉求,通过“宣传自身政纲,赢得人民支持,乃至获得大多数选票”的方式执政。这也是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模式,在此模式下,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代表所有国民的诉求,也不需要代表所有国民的诉求。

中共及中国政制的情况则不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直接写明中国乃由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这是客观事实。这本身就令中共异于欧美等国政制下的政党。从文化角度而言,欧美等国政制下的政党,更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牛党”“李党”,又或是“阉党”“东林党”,中共的本质则更类似于“朝廷”;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而言,中国政制的核心思维也在于协商和集体决策,政纲制定力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未必反应当下大多数人的核心诉求,改革开放之初优先发展广东,而今调动全国资源优先发展人数占少部分的“西部大开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这种政制在过去数十年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能否长远有效,有待时间的检验。

美国很明显不认可这种政制,且对于不同于自身制度的国家,美国不仅不认同,也向来不接受。针对那些对自己构成竞争压力的国家,也一贯采用打压手段;针对既对自己构成竞争压力,又与自身制度不同的国家,打压也尤其强烈,且在打压策略上会着重突出这种“国家不同于政党”的论述。借此,蓬佩奥等政治人士可以将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自由民主主义阵营形成对比,以获得国内外人士的支持。毕竟今天中国政制有待检验,而大部分人都是更认可“国家不同于政党”的。

在此上两个因素之余,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让国际环境出现了动荡。在各国奋力抗击疫情的同时,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个竞争的现象:哪一个国家的制度在抗击疫情更具优越性。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之下,蓬佩奥等美国政治人物自然会在这一时机抨击中共制度,展现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文学城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6/03/9529561.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