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给儿子下跪一小时引爆热搜:穷人富养 就是谋杀!

一介/当时我就震惊了 0



为劝儿子上学

母亲长跪不起

不久前,一张图片在网上疯传。

为劝孩子上学,母亲在孩子面前长跪不起,而孩子只是一味低头玩手机,悠闲地翘着腿,对母亲视若无睹。




更可气的是,男孩不但不理睬已经跪了一小时的母亲,还拍照发朋友圈炫耀,并配文“开心每一天”。



母亲跪儿子,真是让人心寒。

不过,看到这位母亲如此卑微,低姿态地跪在儿子面前,我却同情不起来。

她儿子能有这副德性,都是她亲自惯出来的。

常言道: 慈母多败儿。正是父母无底线的爱,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明明是身在穷门,却要富养孩子的父母越来越多了。

他们大多持有这样的观念: 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多少父母宁可自己勒紧腰带过日子,也要满足孩子的物欲。

因而,也养出了种种不同模样的败家子女们。



穷门富养

养出败家儿

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父母:

有一对夫妻,靠一家小店维持生计,经营惨淡,每月收入只能勉强够交房租,平时吃饭都不敢点肉菜。

而他们刚上大学的女儿一开口就要最新款苹果手机。夫妻俩为了不让孩子在同学前自卑,硬是拖了一个月的货款才攒够了钱。

同事的朋友,朋友圈里总是分享精致无比的消遣,安利昂贵的大牌美妆,从头到脚都是名牌,不知情的都以为她是个富二代。

可同事告诉我:“她家境其实不好,父亲月薪四千,母亲下岗多年。”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于是不顾实际,倾尽所有给孩子超出自身水平的生活条件。

但,万事皆有度。

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欲,只会让孩子变成金钱的奴隶。



一位父亲送女儿到加拿大留学,殊不知女儿偷了卡,很快将卡里的钱全部转到自己卡上。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父亲苦口婆心地教育后,女儿竟然把父亲和所有亲戚全部拉黑,跟家里断绝联系,音信全无。

还有,12岁小学生为打赏游戏主播,花光环卫母亲四万积蓄。



14岁儿子打赏主播,住地下室、三班倒的父母辛辛苦苦攒下的3万多积蓄最后只剩1毛5。



一味的富养,让孩子形成了 扭曲的金钱观。

让孩子误以为钱是问来的,一问就有。

他们逐渐变得金钱至上,把钱作为所有行动的推动力, 有钱好商量,没钱免谈。

父母这样做,你以为孩子就会感恩吗?

不一定。

最近抖音一短视频大火:“从小被金钱过度奖励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视频里,母亲一直坚信女儿要富养,不管什么事都用金钱来解决。

让女儿买酱油,要跑腿费才肯去;

周末让她看望奶奶,也得给钱才行;

就连帮哥哥倒杯水,也伸手要钱。

到后来,母亲病危在床,女儿一如既往,要给钱才肯照顾母亲。

母亲重病,她关心的不是母亲的病情,而是开口就问家里要拆迁的房子。

可悲吗?

总是用金钱奖励孩子做事,只会让孩子掉进钱眼,最后变成 连孝顺都不会的白眼狼。



卢梭在《论教育》中指出: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不管是金钱过度奖励,还是无条件富养,都是父母为孩子未来种下的隐患。

这些父母正在把原本正常的孩子,用愚蠢至极的教育方法培养成混世魔王、白眼狼、吸血鬼。

可怕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方法有问题。

别人孩子有的

我孩子也要有

“穷门富养”的父母,主要是出于两大心理:

一是 补偿心理。正因为家庭不富裕,父母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担心给不了孩子好的物质条件,孩子会因此自卑。

很多父母吃苦吃怕了,不想孩子步自己后尘,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让孩子过得好。



这是大多父母的心声:

“别人家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不然会被别人看不起。”

“别人家孩子买得起,我就是借钱也得给孩子买,不然孩子会自卑。”

“大人苦点儿没啥,不能让孩子受苦。”

“我现在掏心掏肺地对孩子好,将来孩子有出息了,一定会感激我。”



二是父母转嫁到孩子身上的 攀比心理。

富人穿地摊货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

你家孩子去打工兼职是穷,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

正如此,贫穷的父母出于攀比心理,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拒绝让孩子打工穿便宜衣服,不惜超出经济承受能力为孩子添置大牌衣服鞋子。

这是很多父母的现状。

但现实却只是培养了孩子 过剩的自尊和 膨胀的物欲,牺牲了众多却换不来孩子的理解。



在老家,邻居老李就是这样,他属于老来得子,收入不高却对儿子有求必应,从小儿子吃穿用度都是大牌。

他儿子24岁还无业在家,不肯出去工作,老李到处借钱给儿子开了个工作室。可是儿子只知道吃喝玩乐,工作室赔得一塌糊涂,还 整天抱怨父母没本事,要求父母必须给他买车买房。

没吃过苦的孩子,不能体会父母的付出,长大就会变得没有担当,不懂感恩。

他们心安理得地啃老,变成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巨婴。

一个人没有不幸的体验,反而是他最大的不幸。

趁早放手

他不能永远都是孩子

真正的富养不是一味的物质满足,而是精神和人格魅力的熏陶。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你对待世界的方式正潜移默化影响着你孩子的三观。

他的路你无法替他走,更不能永远把他保护在你的羽翼下,趁早放手,未来得他自己走。



一位英国心理学女博士说: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而那些舍不得放手的父母,只会让自己孩子沦为巨婴,丧失生活能力。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让人看得很心酸。

山东潍坊有一位70岁的阿婆,她有个儿子,在家啃老二十多年,每个月仅靠着自己3000元退休金生活。

如今,儿子已经四十多岁了,每天只会在家打游戏。而母亲每日奔走在街头,帮儿子找工作。



22岁男生留学败光200万,弃学回家,天天宅家打游戏, 吃饭要奶奶一口一口喂。

48岁的海归硕士,回国后不肯工作,靠老母亲给的生活费苟活。他母亲已经82岁了,患有尿毒症,苦苦哀劝儿子出去工作,儿子却死活不肯。

正如武志红所说,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有太多的中国式巨婴,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拒绝长大。

那些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正在品尝当年自己种下的恶果。

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也能学会。

但20岁他本该独立赚钱养活自己了,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泰国短片《菠萝冰淇淋》,讲述了一个穷苦家庭的母亲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

孩子第一次主动尝试把菠萝冰淇淋拿去卖,可是并没有人买。母亲告诉她,“你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卖的。”孩子细心观察后,掌握了要领,很快她的菠萝冰淇淋被一抢而空。

视频里的母亲虽没有文化,但她知道要让孩子尽早适应社会,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像她说的: “哪怕有一天我不在她身边,我也相信她能过得很好。”

不包办,不设限,让孩子自己从生活中寻求答案。



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里写到一对母女的对话: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很多父母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干预孩子的人生,剥夺他选择的权利。

但孩子需要在生活体验中,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知。

与其用你的经验告诉孩子世界的模样,还不如让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感受。

有些路孩子非独自走不可,趁早放手吧!

那些你替孩子走过的路,未来都会成为他的坑!



相关报道:10岁女孩要跳楼,妈妈哭着跪下

>看过韩剧《请回答1988》的人应该有印象,要说在双门洞里最不受宠的孩子,应该就是德善本人了。 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她是老二。过生日每次都跟姐姐挤在一块凑合过了;家里只剩两个鸡蛋,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德善就说我不吃也没关系的;邻居送她的炸鸡也是一样,鸡腿姐弟各一个,她就吃鸡翅膀…



这样的情况不止在吃的问题上。

家里丢了钱,妈妈第一反应是问她有没有拿,而不是问另外两个;甚至一家人煤气中毒了,爸妈也是各自背着姐姐和弟弟逃命,还好被遗忘的她自己醒过来爬出了房间…



 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你要说家人不爱她?得承认,德善自己都觉得,世上不会有比家人更爱她的了。 但你要说家人偶尔偏心的爱完全没关系,即使大大咧咧的德善,却也曾经因为父母的偏心、因为又一次不得不跟姐姐一起过生日崩溃大哭过…



(图源于:《请回答1988》)

 而这也正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一碗水,永远都是端不平的。 就在5月23日,在江西景德镇,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10岁女孩因和姐姐闹矛盾,翻出了阳台跳楼轻生。 隔着窗户能看到女孩小小的背影坐在阳台上摇摇欲坠,很是危险。



而在房间里,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也正在上演着。 靠近阳台的地方,一个民警半跪在地上随时准备出手救人,再往里面一点,是孩子的妈妈跪在地上,朝着女孩的方向。

妈妈一边崩溃大哭一边求女儿原谅自己。 “我会改的,妈妈现在已经改了好多了。”“你也知道妈妈平时就是声音大一点,其实脾气没什么的。”



 此时女孩显然已经听不进去了,根本就没有放弃跳楼的打算。 妈妈仍旧跪在地上安慰女孩,并不断喊话。 “妈妈哪天有好东西不是先宠着你的?”“姐姐有的你都会有的。”“妈妈天天晚上睡客厅,不敢睡房间。”



 可一连串喊话之后,女孩依旧没有反应。 最后还是消防员从楼下的窗户爬出,趁其不备将小女孩成功救下。 后来这件事被媒体报道之后,标题是这样的——10岁女孩与姐姐因争宠跳楼,母亲下跪哭喊:我以后会改的!



照情况看来,这位妈妈已经做的够好了。 为了孩子她每天住沙发,还承诺给孩子,以后姐姐有的她也都会有的,而且妈妈会改掉自己的缺点。 所以一时间各种针对小女孩的骂声就来了。



 

可是,在众多的批评声音中,很多人却忽略了,孩子跳楼就真的只是为了威胁妈妈,想要以此压姐姐一头?



 10岁的孩子,本来就是世界观还不健全的时候,心理承受力和大人不可同日而语。

平时大人可能都不会放在心上的事,在孩子心里可能天都塌了。 

而且大家的争议点主要是在孩子要跳楼是在威胁,甚至吓唬妈妈,妈妈都跪下来哭成那样了都无动无衷,一看就有问题。



可是家长呢?那个跪在地上求原谅的家长就真的什么问题都没有吗?

视频中我们没有看见爸爸的身影,是“丧偶式育儿”还是“单亲家庭”不得而知,那就还说妈妈吧。 孩子有了问题妈妈先下跪、求原谅,又承诺自己会改、说其实自己就是说话大声你知道的,然后又崩溃大哭。

妈妈带两个孩子真的很辛苦、不容易,可在一个崩溃的妈妈面前,一个十岁的孩子又能做什么,当她翻出阳台的那一刻,就注定这个家庭的教育已经出问题了。



求生欲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仅仅10岁的孩子竟然没有了活下去的欲望,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我们不能平时没法好好做父母,等到孩子要跳楼了又当场下跪…

因为一念之间就可能酿下悲剧,到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更何况,类似的“争宠”事件也不止一例了。 2020年5月14日晚,某小区一10岁女孩爬到33楼欲跳楼。



 现场指挥员一边语言安抚,防止女孩作出极端行为,一边另一路消防员趁女孩不注意,瞬间冲上前将女孩救下。 事后了解才得知,女孩父母离婚,她随父亲生活,父亲再婚又生了个弟弟,就开始逐渐偏心起来,对她很冷落。 这一天,她和弟弟闹别扭,爷爷不分青红皂白向着弟弟说话,才导致女孩情绪崩溃,爬上了楼顶。



还有2019年3月19日,杭州警方接报,一个14岁女孩发微博“我要你们后悔”,疑似要吞药自杀。 民警赶到女孩家中,此时她已神情恍惚,家人却浑然不知。

女孩吞下了30粒镇静类药物,而且她之前就患有抑郁症,万幸因为及时抢救没有生命危险。 她为什么想不开?家人回忆,是因为奶奶给弟弟做了蛋花汤而她却没有,她觉得奶奶偏心,越想越委屈,便服药自杀。



对此家人还解释了,说不存在偏心,“可能弟弟年纪小就照顾多点。”



因为家人矛盾、偏爱,孩子寻死事件频发,于是众人就草率定下结论:现在的孩子太脆弱,惯坏了;一点不知道体谅父母,怎么那么不懂事啊… 完全忽略了那些让孩子们“自寻死路”的诱因背后,自己可能也是参与者。 比如家里有些亲戚就喜欢“开玩笑”逗她妈妈喜欢姐姐不喜欢你怎么办;比如每次兄弟姐妹有的东西她没有,还在她面前炫耀;比如父母再要求得比较严格,或者在一些细节上就区别对待…都可能让孩子一时冲动。 说到这,不禁想起之前某位妈妈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日常:冰箱里只有7只虾,五只虾给儿子吃,两只给女儿吃。 “妈妈的爱不大,但尽量平均分。”



 

这样的算法就很神奇了,原来7这个数字被平分之后居然是5和2,如果不尽量平均分,女儿大概一个都吃不到吧。 看得出来这位妈妈也没有在开玩笑,甚至还觉得挺满意挺自豪的,因为她真觉得自己是一个难得公允的妈妈了。 可这也恰恰是最让人觉得无奈的地方:当爱的天平倾斜向一方,本该最和孩子心灵相通的人不把这当一回事了,她不懂,也不愿意试着去懂。  或许这段话在网上引起热议之后,这位妈妈还会觉得疑惑:我压根就没有哪里做错啊!我都给她吃了两只虾了还不够吗?

只能说如果这明晃晃的偏心也能被称为“爱”的话,那这爱确实挺小的。



 

而最让人感到悲伤又无奈的是,每一次看见和孩子有关的新闻,评论区总是有人说——

“揍得轻,我们小时候都是挨打挨过来的”“不管他,你看他敢跳不敢跳”。



别忘了,鲁迅先生说过:“从来如此,便对吗?” 娇纵教不出好孩子,棍棒底下出的也不一定是孝子,很可能是另一个棍棒。 孩子真的是很在意细节的,他们要的不是爸妈有多少钱和愿意为自己花多少钱,她要的是爱,是理解,是呵护,是尊重,是一视同仁。 这并不难给,姐姐弟弟闹矛盾的时候一句公平的话;做蛋花汤的时候多打一颗鸡蛋;吃虾的时候要么一人一半,要么真分不出来就干脆都别吃了…

爱,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爸妈不容易,当孩子也不容易,父母与孩子,本该是来到世界之初就有着最亲密关系的人。 希望父母和孩子间的爱是平等的、尊重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真正地爱着,都能在回忆童年时发自内心地喜悦,而不是只能想到那些以爱为名的伤害。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970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