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艺术大师太情色,还是观者眼神不够清澈?(组图)

中国美术家网 0



巴尔蒂斯| Balthus(1908—2001)93岁高龄去世的巴尔蒂斯,一直拥有多重特征明显的标签,诸如:“爱猫如命”、“青春期性变态式画家”、“东方情节”等。毕加索称他为“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画家”。



青年巴尔蒂斯

  巴尔蒂斯出身波兰贵族,诗人里尔克是他母亲的挚友。很小的时候,他家的客厅中就有象征主义纳比派画家波纳尔、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和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等巴黎艺术界的名流。巴尔蒂斯总是有一些 “惊世之作”为他带来毁誉参半的名声。暗沉的色调,平凡的景色和传统的主题,却充满明显的性爱倾向。



巴尔蒂斯 窗

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的巴尔蒂斯(Balthus),1908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波兰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美术史学家和画家,母亲也在绘画上很有建树。他成名甚早,创造却持续到2001年去世前。





1934年,巴尔蒂斯在巴黎举办了首场个人画展。他借鉴弗朗西斯·培根和库尔贝的激发,大量描绘青春期的女孩,表现她们生理和心理的挣扎,而当时,这种近乎偷窥狂似的视角便在巴黎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而他具有古典和浪漫双重特质的风格吸引了当时一批和他灵魂相同的艺术家,包括毕加索。而巴尔蒂斯也从未停止过对女性的描绘,在70年代末隐居瑞士后,巴尔蒂斯的作品更加妩媚、娇嫩。



在瑞士居所创作的最后一幅未完成的作品。2001年,他在这里离世。当巴尔蒂斯的绘画日趋成熟,平整绵密的肌理、暗沉的色调、明晰的人物外廓,都显示他已逐渐离开印象派风格,但又带有一种幽暗而带着骚动的情绪,固置在青涩少女的形象中。



巴尔蒂斯 爱丽丝

他的肖像画虽是写实作品,但总能为模特营造出个性,人物姿势的往往以夸张的方式呈现。



一方面巴尔蒂斯借着耸动的题材,引起世人的注目,一方面在创作的作品中透露出对人类欲望的描写兴趣。这些女人被描写成惊恐、不安又充满性的暗示。





巴尔蒂斯晚年的作品备受争议,比如其80岁高龄时拍摄的2000张宝丽来照片,照片中的女孩,安娜——她在8岁到16岁之间,为巴尔蒂斯担任模特。媒体称这些具有争议的照片会被恋童癖者当成“盛宴”。



据悉,巴尔蒂斯采用拍照片的形式为绘画创作做前期准备。模特安娜·瓦利(Anna Wahli)与艺术家的家人都同意展出和出版这些照片。大多数照片拍摄的都是安娜,在照片里,这位十来岁的少女斜倚在躺椅、床和椅子上。



黄金的岁月

有一个简短的系列是在安娜洗澡的时候拍摄的,不过,照片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全裸的安娜。另外还有一些照片是从工作室的窗子看出去的风景,静物的细节,以及一只猫和一只狗。这些照片是巴尔蒂斯作画的原始参考材料,他习惯先对着模特作画,然后再独自继续完成创作。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的视力和灵活度都衰减到不得不终止画画的地步,因此才选择了摄影。



窗前的少女



梦中的特蕾莎

记录未成年人乳房的照片是淫秽品还是艺术?巴尔蒂斯本人似乎也并不认为这些照片是艺术。但因为它们是巴尔蒂斯最后岁月的记录,因此非常具有艺术史价值。



然而,这样的信念依然根深蒂固:道德的不法性可能冒出来,当令人不快的欲望浮现在脑海里的时候,我们不是简单地谴责自己,而是如此严厉地审查我们的思想,甚至稍有反常的想法出现就会苛责羞辱自己。





我们认定那些我们永远也不会付诸实施的欲望是道德功能障碍的症状(或者“罪恶”,如果从宗教的角度阐述)。其结果是,我们宁愿不去面对,例如巴尔蒂斯的那些作品,这样就可能使我们摆脱那些不必要的欲望。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性感图像的世界,在流行文化、音乐和广告领域则更是如此。我们更加着意保护孩子,认为童年是一段特别脆弱的时光。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如何确定(并达成一致)可接受和不可接受之间的界线,什么是有品位的,什么是让人反感的。



这种情况产生了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压力。尽管儿童性发育的话题早在1890年代就被弗洛伊德提出来,但时至今日我们的反应更多地还是被文化的先例和强烈的情感所左右,较少地把评估什么才有利于儿童的知识作为依据。



巴尔蒂斯在后期明白他的作品带给观众的困扰,但他说他是无辜的,是对色情的联想导致了人们的反应。巴尔蒂斯才不是无辜的,但是在艺术世界,我们看待有关儿童和性主题的作品的眼光也没那么清澈。



观众第一次接触到巴尔蒂斯的画时可能会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不适,因为从他的画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种“怪异的静止”。他的室内人像,光线稳定而朦胧,人物的躯体扭曲,表情中带有些许敌意,如果人物大于等于两个,那么这些人物之间是毫无交流的。



他的风景画,无论是罗西涅尔的风光还是巴黎的街景,都在表现某个特定的时刻,没有流动的物体,甚至连阳光也仿佛是凝固的。他表现的是生活中的停滞,而停滞是一种仪式。





可以说,他的这些画既不“现代”,也不“古典”,残酷戏剧大师阿尔托在文章中谈到,“在超现实主义革命与古典学院派之间,他的作品的革命性在于他给神秘的传统赋予了新的意义。”



艺术史定义他为具象绘画画家。具象绘画这个二战后兴起的绘画流派抛弃艳丽的色彩表现,追求对人的本能的挖掘,进而反射出人间的悲苦。

如何理解具象绘画的内心外化?具象绘画的情感是克制的,不是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因为有克制才有庄严。可以近似地把它类比于符号,符号的功能在于指称和传达。



红桌旁日本女子

罗兰·巴特对东方艺术的定义是“符号帝国”。而东方艺术,正使巴尔蒂斯的画作具有了一种“亲密的神圣”。这是一种非压迫的崇高,如前文所说,是一种交流的信任和授予。信任和授予的过程是逐渐紧密的,通过画作,欣赏者逐渐与画家本人进行交谈。



巴尔蒂斯推崇东方艺术,他不止一次地提到“物我合一”的状态,追求与自然交流,与人物合一,通过意象来表达自我,他所想要表达的是事物背后的东西,取法于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意境”范畴。

他同意塞尚的话:“画家在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同时,可以保证私生活不受到关注。画家应该留在阴影中。”



裸体与猫

浪潮中的坚守:“我从来就不喜欢超现实主义”巴尔蒂斯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在20世纪这个现代和后现代各流派争先恐后地在画坛崭露头角的时代,他也坚持认为自己是个宗教画家:“不管人们如何谈论我的作品和我本人,我始终是一位宗教画家。”

巴尔蒂斯,或者换个名称吧——巴尔萨泽·克洛索夫斯基·德·罗拉伯爵,他的父母是波兰王室分封的郡主,作为贵族门第出身的他身上就流淌着贵族的血液,他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深受家庭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他的父亲是是艺术史学者,母亲是画家,家庭环境给他带来了充分的艺术熏陶。画家勃纳尔、舞蹈家尼金斯基、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都曾是他家中的宾客。他与诗人里尔克私交甚好,尊称他为“精神上的父亲”,后者为他十来岁时出版的插画集《咪仔》写了序。



《咪仔》中的部分插画:巴尔蒂斯把这本书献给了他的一个同学,他和巴尔蒂斯一样经历了小猫走失的悲剧。

但巴尔蒂斯从未真正学过绘画,他父亲的好友,画家勃纳尔建议不要把巴尔斯蒂送到美术学校去。于是巴尔蒂斯先是跑到卢浮宫临摹古画,法国画家普桑是他的第一位老师,普桑画中的稳定和理性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然后他又到意大利托斯卡纳临摹壁画,在那里他遇到了弗朗切斯卡的壁画。在巴尔蒂斯的绘画中经营位置的方式、景物色彩和布光的处理、雕像化的人物与拙趣的肢体动作中,都可以看到弗朗切斯卡的鲜明印记。他在返回巴黎之后,又结交了贾科梅蒂、莫奈、马蒂斯、毕加索等一众现代派画家和纪德、萨特、加缪等现代派作家、哲学家。



弗朗切斯卡  基督诞生





二十世纪初的艺术家们深受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发表宣布了艺术界中的部分人已经扛起了与传统彻底决裂的大旗。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一个又一个颠覆性的流派登上了艺术史的舞台。

在这样强大的潮流中,巴尔蒂斯岿然不动,仍旧坚守着他的具象绘画,抱着一条路走到底的决心,似乎有些“边缘”般的顽固。

1946年他回到巴黎,巴黎的一切令他震惊。“所有人都模仿毕加索”,因为他不愿意模仿毕加索,不愿意追随“毕加索主义”的潮流,甚至有人指控他是法西斯画家。但他不欣赏现代的西方艺术,并不意味着他不欣赏过去的西方艺术。他的绘画深受普桑、弗朗切斯卡等过去的画家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塞尚等现代画家的技法。





“我并不希望人们把我当成一个中国或日本的画家,我仍旧是一个西方画家。我是一个西方画家,由于机缘巧合,在观察自然的时候,与传统和当代的中国画家视点相同。

……他们的表达方式准确、具体,是一种与抽象艺术完全不同的交流方式。从某种角度而言,所有的创作都包含抽象化的过程,时下的抽象艺术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美学行为,失去了深层内涵。”



房间

色情?恋童?猥亵的是观看者的目光巴尔蒂斯画中的性意味是绕不开的话题。性是永恒的话题,但提起来总是有些无奈。他绘画中的裸露元素招致了不小的非议。

在《凯西的梳妆》中,凯西披着浴衣,前身赤裸,双腿交叉,斜立在梳妆台前,在《爱丽丝》中,爱丽丝露出左胸,左脚踏在椅子上,双手梳理着左侧的湿发,《吉他课》中的少女斜躺在女教师腿上,女教师一手抓着她的头发,一手扶在少女腿根。那幅被要求撤下的《梦中的特蕾莎》其实已经相当含蓄了。



《凯西的梳妆》:为艾米丽·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所吸引,巴尔蒂斯为这本书作了一组插图式的素描后仍意犹未尽,又创作了油画《凯西的梳妆》。巴尔蒂斯曾向好友加缪传达,欣赏与表达情色是他潜在的第二重人格。





他画中的情色主要来源于一种“偷窥感”。少女们不自然的躯体动作,自然地能被观看者理解为“摆拍”(借用这个词语),而这些动作的大胆,似乎又为画中人增添上了一份迎合的意味。





再加之在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窗户(经典的偷窥意象)、“他人”(如《房间》中拉窗帘的儿童)、“他者”(如那些肢体有些僵硬的猫咪),这些“眼睛”一般的意象与动作大胆的人物并列放置,使得真正的观看者产生了偷窥的错觉。





被指“恋童”,是因为巴尔蒂斯更喜欢表现少女而不是成熟的女人,问及为何,他说少女的形体比成熟女人的形体更吸引他,她们更纯洁无暇。他没有可以描绘让人浮想联翩的场面,他画的是真实的人物,“我只是更欣赏她们天真无暇的身体”。



她的第二任妻子山田节子被问到如何看待恋童癖的传闻时回答:“(我应该关心)恋童癖的传闻吗?如果这不是真的,那又如何呢?巴尔蒂斯对此的思考角度是完全不同的。”



“情色是非常微妙的东西。我不像乔治·巴塔耶那样有研究,但我觉得情色与性毫无关系,与色情更是天差地别。我的绘画中的情色存在与欣赏者的眼中,思维中和想象中。圣保罗说过:‘猥亵的是观看者的目光。’”

至于为什么把巴尔蒂斯称为“猫系画家”,首先是因为他画作中的既疏离又情色的意味像极了猫咪,其次自然是因为他是个猫控。他的画中窜满了猫!猫!



《猫王》:“这个标题是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引申来的,里面提到‘猫王子’。在巴黎,很多人说我有猫的特性。”

巴尔蒂斯说:“猫,躺在扶手椅上,或坐在桌旁,当它们半睁半闭着眼睛的时候,肯定觉得时间在无限地延伸,在溶解,万物之间的关系奇怪地扭曲,颠倒,逆转和分裂。



女孩与猫



巴尔蒂斯 猫照镜

“它是亲近的魔仆,但是你无法捕捉到它们的目光,每一次发现它是那么锐利又那么空洞都会令人惊异,一种失落的凝视,紧盯着未来,将你看穿,将你化为乌有……”最后,巴尔蒂斯着实像猫一样,非常可爱。

以下节选自《巴尔蒂斯对话录》([意]贡斯坦蒂尼 编)Q: 您喜欢哪些影片?A: 有一部阿伦·雷乃的电影《生死恋》,快把我无聊死了,现在总算可以说了。……Q: ……但是那幅素描(指《亚历山大乘坐玻璃钟下海》)创作于1494年,年仅十一岁的拉斐尔怎么可能完成构思如此巧妙精美的绘画?A: 拉斐尔是一名天才儿童。Q: 像您一样?A: 别乱开玩笑。Q: 您如何看待达利?A: 他是一个有趣的人,风趣幽默,我很喜欢他本人。Q: 达利说他从不跟加拉上床。A: 他是一个有品位的男人,至少在这方面。Q: 您喜欢布列东吗?A: 他聪明风趣,可惜有点烦人。Q: 您如何看待莫拉维亚小说中俯拾皆是的色情描写?A: 完全没有兴趣。Q: 一个冒昧的问题:莫拉维亚的色情和您某些绘画作品中表现的色情有什么联系?A: 完全没有联系。Q:您不喜欢安迪·沃霍尔?A: 不喜欢。我只觉得他对金钱特别感兴趣。Q: 您能谈谈您对莫迪里阿尼的裸体肖像的看法吗?A: 我有点烦这个人。Q: 为什么?A: 他太矫情。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914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