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泊,有多美?”明珠”多达24880个(组图)

星球研究所 0


人们常用“明珠”比喻湖泊,在中国大地上,这样的"明珠"多达24880个,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或狭长、或曲折、或近圆、或棱角突兀,变化万千……



为了表现湖泊全景

本文横图使用较多

请注意观看

人们常用“明珠”比喻湖泊

而在中国大地上

这样的"明珠"多达

24880个

它们大小不一面积大于1km²的天然湖泊现有

2693个

总面积达

81414.56km²

它们形态各异或狭长、或曲折或近圆、或棱角突兀变化万千

(上文数据据王洪道等《我国的湖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湖泊调查报告》,因统计时间、方法差异,湖泊数量、面积等信息不同资料存在差异;中国天然湖泊数量及面积统计,第50个湖泊后由圆点代替,并非湖泊本身形状;制图@赵榜&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它们遍及全国

从高山(请横屏观看,天山博格达峰西坡冰川湖;摄影师@张文静)▼

到平原(请横屏观看,江苏高邮湖;摄影师@清溪)▼

从内陆(请横屏观看,巴丹吉林沙漠达格图红海子;摄影师@滕洪亮)▼

到沿海

皆有分布(请横屏观看,杭州西湖;摄影师@肖奕叁)▼

此外

因为方言和习惯的差异它们名称众多(湖泊名称示意;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那么数量如此之多形态疏异如此之大的湖泊到底由何而来?它们又创造了多少奇迹?多少美?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

我们要知道湖泊的形成离不开两大基本要素一是可蓄水的陆地洼地即湖盆二是可供蓄积的水体即湖水

其中湖盆决定了湖水呈现的形态、大小是湖泊赖以存在的前提而在中国塑造湖盆的力量多达8种这便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火山的力量

首先出场的是热到爆炸的“火”的力量

地表以下火热的岩浆剧烈运动一旦发现上覆岩石的脆弱点就喷涌而出岩浆以及被炸出的围岩碎屑

在地表堆积形成火山锥

喷火口休眠后岩浆柱冷却收缩火山锥顶部凹陷形成的碗状漏斗承接大气降水成湖则为火山口湖(火山口湖形成示意;如果火山多次喷发,早期火山锥发生断层沉降,则形成破火山口湖;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它们形如被托举到天上的火炬故常常以“天池”为名

东北地区是中国火山口湖聚集区大兴安岭阿尔山一带的

阿尔山天池、月亮湖天池都是典型代表(阿尔山天池;摄影师@赵高翔)▼

从空中俯瞰近圆的月亮湖天池如蓝宝石一般镶嵌在丛林中动人无比(月亮湖天池;摄影师@钟永君)▼

著名的

长白山天池历经多次喷发火山口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请横屏观看,长白山天池为破火山口湖;图片源自@VCG)▼

同时也是中国最深的湖泊最大水深达373m平均水深204m储水量达20亿m³超过许多平原大型湖泊(请横屏观看,长白山天池为中朝两国界湖,总面积达9.82km²;摄影师@翟东润)▼



冰川的力量

 

与之相对冷酷的“冰”的力量大刀阔斧地开启了对高山的改造

在寒冷的冰期中国西部高山上的冰川较之现代更为发育之后气候转暖冰川融化、退却那些由冰川侵蚀而成的洼地或由冰碛围堵的槽谷积水则形成各种各样的冰川湖(冰川湖形成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它们往往湖体较小分布海拔较高常以冰雪融水为补给

是许多高山河流的源头(图一为冰斗湖, 拍摄于四川稻城;摄影师@陈磊;图二为冰碛湖,拍摄于西藏林芝;摄影师@李珩)▼

如果冰川多次后退则可形成多级冰川湖如同串珠一般镶嵌在冰川槽谷之中(多级冰川湖,拍摄于甘孜乡城县;摄影师@李珩)▼



风的力量

“冰”与“火”之后“风”成为了沙漠湖泊最主要的塑造力量

它扬起沙尘又将其抛下堆积成高高低低的沙丘沙丘间的洼地在地下水及降水的补给下积水成湖即为风成湖(风成湖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样的湖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巴丹吉林沙漠

(请横屏观看,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摄影师@戚伟民)▼

在腾格里沙漠在库木库里沙漠等西北沙漠区皆有分布(阿尔金山库木库里沙漠百沙泉;摄影师@李学亮)▼

这些沙漠湖泊存在的本身

以及孕育的植被或微生物又或是因剧烈蒸发而累积的盐类矿物都给单调的沙漠带去了别样的色彩(巴丹吉林沙漠达格图红海子;摄影师@林北岸)▼



海洋的力量

在沿海地带

海洋也当仁不让地参与到了湖泊塑造过程中

当沿海漂流携带的泥沙封闭海湾形成湖泊则为海成湖也称潟湖(潟[xì]湖形成示意;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受波浪和潮汐强度的影响中国大陆沿岸潟湖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广东、广西五省区

东海沿岸则少有潟湖发育(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潟湖;摄影师@徐树春)▼

海南岛、台湾岛沿岸亦有不少潟湖分布(三亚潟湖;摄影师@韩阳)▼

它们常被开发为避风港口

或优良的种植场所



岩溶的力量

在碳酸盐岩分布区流水持续溶蚀大地形成各种洼地、漏斗、落水洞如果岩层坍塌或外物进入堵住泄水口则可储水形成岩溶湖即喀斯特湖(岩溶湖形成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广布岩溶湖广泛发育

只是它们的形成往往具有突发性以贵州威宁草海为例

1857年7-8月连续的降水使大量沙石草木堵住了古湖盆中的落水洞而再次积水成湖贵州省第一大湖即由此而来(威宁草海;图片源自@VCG)▼

云南中甸的纳帕海西岸存在三个水平落水洞底部亦有裂隙发育故而在洪水期湖面常因湖水泄露而出现漏斗状旋涡枯水期则为浅水池沼(纳帕海;摄影师@彭建生)▼



堰塞的力量

形成更具突发性的湖泊则属堰塞湖

1719-1721年

黑龙江德都县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发

多股岩浆进入白龙河白龙河受岩熔阻塞积水形成5个念珠状湖泊著名的五大连池就此诞生这便是岩熔堰塞湖(五大连池形成示意;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同属黑龙江的镜泊湖则由玄武岩阻塞牡丹江及其支流而成它也是中国最大的岩熔堰塞湖(镜泊湖,目前湖水以漫流形式流过玄武岩堤坝形成瀑布,并在堤崖前冲出一个深潭;图片源自@VCG)▼

更为常见的堰塞湖通常由重力滑塌形成

在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区地震、冰川活动、强降雨等因素常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河床上游积水便堰塞成湖(堰塞湖形成示意;制图@星球研究所)▼

1933年四川茂县叠溪附近发生里氏7.5级大地震大量山体崩塌物进入岷江在17km范围内形成了多级堰塞湖叠溪海子曾经的叠溪古城也就此被覆于地下(叠溪海子;摄影师@谢洪)▼

1953年波密县古乡附近冰川活动引发泥石流阻塞帕隆藏布江形成了一个长5km,宽1-2km,水深20m的湖泊即古乡湖(春季古乡湖;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与其他湖泊不同堰塞物组成的堤坝结构松散很容易因上游大量积水而决堤给下游居民造成严重威胁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北川县城上游的唐家山堰塞湖随时都有决堤的可能彼时抗震救灾指挥部不得不一边疏散人流

一边空投挖掘机械和兵力开挖排洪槽泻洪解除威胁(2008年5月30日,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决战唐家山堰塞湖时,摄影师乘坐军用直升机拍下唐家山堰塞湖;摄影师@朱建国)▼

当然

堰塞湖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在经历时间的磨砺后也会孕育出绝美的风景

九寨沟中众多湖泊如长海、芳草湖天鹅海、箭竹海、熊猫海都叠加了重力崩塌引起的堰塞作用的影响号称九寨沟最美湖泊的五花海则是典型的堰塞湖(五花海;摄影师@李珩)▼

至此已有六种神奇的力量塑造出了各种姿态万千的湖泊

但是它们都太小太小太小了绝大部分面积不足1km²常常被忽略不计

那些耳熟能详的大中型湖泊将由余下的两种力量来造就



河流的力量

在河水泛滥的平原区河流是湖泊的主要缔造者

它所携带的泥沙或不均匀堆积形成洼地或淤塞河道使河流积水或是洪水时侵入两岸低地

或因废弃河道的积水皆可形成湖泊它们被统称为河成湖(白洋淀湖泊群;摄影师@余明)▼

受此影响中国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淮河中下游平原形成了众多大大小小的湖泊群而成为中国湖泊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以江汉平原为例虽然近现代以来湖泊数量锐减但仍保留了181个面积大于1km²的湖泊面积较大者有洪湖、梁子湖、斧头湖等等(梁子湖,面积351.77km²;摄影师@柳斌)▼

1194年之后的700年间黄河改道,夺泗水入淮河使得淮、泗两河排水不畅河流潴水形成了一系列湖泊可谓河成湖的经典案例

泗水排水不畅形成的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后经修建大运河等人工活动影响不断扩大合并

形成了著名的南四湖(微山湖;摄影师@陈剑峰)▼

泗水入淮处潴水尤为严重许多小型湖沼洼地被连成一片加之人工修筑堤坝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就此诞生(洪泽湖,面积1663.32km²;摄影师@陈剑峰)▼

其他诸如

骆马湖、高邮湖、邵伯湖

等诸多淮河流域的湖泊的形成都与此相关(骆马湖;摄影师@陈剑峰)▼

即便是河成湖造就的湖泊仍以中小型居多大湖相当有限且仅仅分布在平原地区能完全触及广袤的中国大地的还要看压轴的力量这便是构造的力量



构造的力量

中国陆地板块结构复杂地质构造作用剧烈地壳褶皱、断层时有发生

或隆起形成高山或发生相对沉降形成盆地即为构造盆地

那些封闭、半封闭的构造盆地在大气降水、河流、冰雪融水、地下水等水源的补给下积水形成湖泊便是构造湖(构造湖示意,下图仅展示了部分构造湖,现实中构造湖常受多组断裂控制;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它们不仅遍布全国更在中国的大、中型湖泊中占有绝对优势

①首先中国10个特大型湖泊中的8个均属此类(中国特大型湖泊分布;制图@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它们分别是

面积为4254.90km²的第一大湖青海湖(请横屏观看,青海湖,近处为青藏铁路;摄影师@高泽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鄱阳湖(请横屏观看,语出自王勃《滕王阁序》,鄱阳湖,面积3206.98km²,中国第二大湖;摄影师@廖昊)▼

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请横屏观看,语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洞庭湖,面积2614.36km²,中国第三大湖,图为洞庭湖及岳阳楼;摄影师@叶长春)▼

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呼伦湖(请横屏观看,呼伦湖,中国第五大湖;摄影师@赵高翔)▼

是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面积为2129.02km²的色林错

(请横屏观看,色林错,中国第六大湖;摄影师@小风)▼

以及面积为2040.90km²的纳木错(请横屏观看,纳木错,中国第七大湖;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是新疆的第一大湖中国第十大湖博斯腾湖(博斯腾湖,面积1004.33km²;摄影师@徐树春)▼

跨越中俄两国的兴凯湖则有些特殊

其总面积约为4350km²因中国所有的水域面积仅1057km²在排名中只能屈居第九(图中近处为小兴凯湖,远处为兴凯湖,两者以沙堤为界;图片源自@VCG)▼

②其次17个大型湖泊中的15个同样由构造湖组成(中国大型湖泊分布示意;其中班公错为中印两国界湖,其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贝尔湖为中蒙两国界湖,中国部分仅38.4km²;制图@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分别是位于西藏的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羊卓雍错、班公错、昂拉仁错(请横屏观看,当惹雍错;摄影师@柳叶刀)▼



位于青海的哈拉湖、乌兰乌拉湖、赤布张错鄂陵湖、扎陵湖(请横屏观看,图为鄂陵湖,鄂陵湖与扎陵湖是青藏高原上唯二的大型外流淡水湖;摄影师@王生晖)▼

位于新疆的

艾比湖、乌伦古湖阿雅克库木湖(乌伦古湖;摄影师@李保民)▼

位于安徽的巢湖

(巢湖;摄影师@陈剑峰)▼

以及跨越中蒙两国的贝尔湖

(贝尔湖;摄影师@涟漪de)▼



许多中小型构造湖也成了不同地方的“代言湖”

在云南第一大湖滇池(请横屏观看,滇池,面积300.38km²;摄影师@柴峻峰)▼

第二大湖洱海(请横屏观看,洱海,面积248.44km²;摄影师@陈方翔)



第三大湖抚仙湖皆为构造湖

值得一提的是

距今12000年以来抚仙湖周围山体持续抬升湖盆持续断陷致使其最终发育成中国第三深水湖最大水深达155m,平均水深89.6m(抚仙湖,面积214.53km²,蓄水量达189亿m³,相当于16个滇池或7.5个洱海的蓄水量;摄影师@商睿)▼

在四川泸沽湖(请横屏观看;泸沽湖,面积为50.81km²,其中2/3位于四川境内,1/3位于云南境内;摄影师@阿五在路上)▼

与邛海则为难得的“大湖担当”(请横屏观看,邛海,面积为31km²;摄影师@石磊)▼

在新疆

位于北天山西段的赛里木湖水质清澈、水色湛蓝如镶嵌在天山之上的蓝宝石(请横屏观看,赛里木湖,面积462.63km²;摄影师@焦潇翔)▼

在台湾

位于玉山、阿里山之间的

日月潭虽然湖泊面积不过4.4km²却是台湾宝岛上最大的天然明珠(日月潭,目前已被改建为水库,面积也有所扩大;摄影师@柴江辉)▼

不过更多的构造湖还是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上

比如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纳木错至班公错一带的“一错再错”

(冈底斯山以北湖泊众多,除色林错、纳木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班公错、昂拉仁错6个特大、大型湖泊外,还有众多中小型湖泊,且皆以“错”为名,故而被称为“一错再错”,图为帕龙错;摄影师@孙岩)▼

比如

阿里地区成对出现的玛旁雍错与拉昂错(请横屏观看,下图左侧为玛旁雍错,右侧为拉昂错;摄影师@行影不离)▼

比如山南地区的普莫雍错都十分精彩(普莫雍错;摄影师@山风)▼



合力创造

除此以外

多种因素叠加形成的湖泊则进一步增加了湖泊界的丰富程度

例如新疆阿尔泰山、天山的许多冰川湖前期多为构造谷地受构造断陷和冰川刨蚀的双重影响这些湖泊比一般冰川湖更为深壑(天山天池;摄影师@刘剑聪)▼

由此而来的喀纳斯湖其最大水深达188.5m

平均水深120.1m为中国第二深水湖(请横屏观看,喀纳斯湖;摄影师@崔永江)▼

至于

中国第四大湖太湖的形成原因至今仍存在争议相应的假说包括潟湖成因、河流成因、构造成因甚至陨石撞击之说(请横屏观看,太湖,面积2537.17km²;我们也希望有更有力的证据来揭示太湖形成的原因;摄影师@韩阳)▼



湖泊的命运

就这样八种伟大的力量塑造出的火山湖、冰川湖、风成湖海成湖、岩溶湖、堰塞湖河成湖、构造湖以及多成因湖泊共同组成了中国陆地上的“亿万明珠”(中国主要湖泊分布;制图@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与此同时

“明珠”的缔造者往往也是毁灭者对于许多小型湖泊来说尤为明显

火山口湖

会因火山再度喷发而破坏

冰川湖

会被前进的冰川所覆盖又或是被突如其来的冰川活动冲毁堤坝

风成湖

会因沙丘的移动而被掩埋重新变回地下水

海成湖会因海浪与潮汐作用淤积泥沙逐渐转变为陆地

岩溶湖

往往因为落水洞、裂隙的再次发育而干涸

堰塞湖

本身就极不稳定溃坝决堤十分常见

当然多数湖泊会经历从形成到消亡逐渐变化的一生而内流湖与外流湖又各自拥有不同的命运

内流湖常因盐类矿物的累积而经历从淡水湖(玛旁雍错,高海拔地区最大的淡水湖,面积达409.9km²;摄影师@山风)▼

到微咸水湖到咸水湖(昂拉仁错,微咸水湖,可以看到不断退却的湖岸线;摄影师@蒋晨明)▼

到盐湖再到干盐湖

不断演化的一生(新疆玛纳斯湖,干盐湖;摄影师@飞翔)▼

外流区的湖泊

常因泥沙淤积

不断缩小并逐步转化为沼泽、陆地(若尔盖沼泽;摄影师@乔力)▼

只是无论是内流湖还是外流湖所有的演化过程并非按部就班构造背景的转变气候的变化以及湖河关系的转变都会影响湖泊面积、储水量、水质等多属性的变化(色林错,因青藏高原降水及冰雪融水增加,面积从1976年的1132.76km²至2010年已扩展到2349.46km²,并取代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摄影师@马春林)▼

不过

历史时期以来尤其是近代以来除青藏高原以外的湖泊更多的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东部地区人类围湖造田直接减少湖泊数量与面积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则使大量泥沙随河入湖加速湖泊淤积(洞庭湖南段横岭湖,洞庭湖年均入湖沙量为1.2985亿m³,为中国淤沙最严重的湖泊;摄影师@余明)▼

受此影响大量湖泊萎缩消失

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无一不在缩小(鄱阳湖;摄影师@余明)▼

且以洞庭湖萎缩最为严重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100年间面积从近5000km²缩减至2700km²由曾经的第一大淡水湖变成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滩地;摄影师@朱立)▼

近30年来随着对盲目围垦现象的控制湖泊大量消失的现象已有所遏制

而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入

引起的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则成为更为严峻的湖泊问题(巢湖;摄影师@石耀臣 )▼

在西北干旱区

上游拦河建坝、截流用水以致下游湖泊缩小甚至干涸的现象屡见不鲜(干涸的罗布泊;摄影师@李学亮)▼

相对而言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较小却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及冰川融水增加在1970-2010年的40年间湖泊面积整体呈现出扩大趋势(1970-201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但过于快速的扩张往往又会带来连锁反应

2011年8-9月期间连续的强降雨使可可西里地区的卓乃湖决堤湖水外溢一路贯穿数个内流湖并与长江外流水系连通对周边生态环境及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等工程设施造成了严重影响(卓乃湖;摄影师@秦晖)▼

至此我们知道湖泊是美丽的更是脆弱的(喀纳斯湖;摄影师@蒋晨明)▼

我们接受

它自然的生死演替但也要警惕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湖泊危机不要让今天的美丽成为明天痛心的回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879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