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16%天生不会得艾滋 竟与300年前的天花有关

精益医疗 0

“艾滋绝缘者”是如何被发现的?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美国加州一名叫洛琳·维纶伯格61岁女子成了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洛琳早在23年前就被诊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她的身体却一直在自发地控制HIV病毒。23年来,她从没服过药物,也没有任何症状,和艾滋病毒达成了“和解”。

男同性恋群体是艾滋高危人群。但研究者在一次调查中偶然发现,有极个别的男同性恋有过多次高危性行为,却一直没有感染艾滋病,他的历届伴侣都得艾滋了,只有他多年来毫发无伤。



2014年,法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报道了两个 “HIV精英控制者”的病例。一位57岁,1985年确诊HIV呈阳性;另一位23岁,2011年确诊HIV呈阳性,但他们从未发展出艾滋病症状。截止到2018年,全球约有3790万人携带HIV病毒,其中只有0.68~1%的天选之人拥有抑制HIV病毒复制的“超能力”,他们被称为“HIV精英控制者”(HIV Elite Controllers)。



有抗体、无症状,不检查的话永远不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

我们都知道,艾滋病的感染,需要足够量的活性HIV病毒和有效的传播途径。

HIV以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 T细胞为攻击目标,将其自身基因插入人类DNA并快速繁殖。当CD4+ T细胞数量下降到极低水平时,没有CD4+ T细胞辅助的后天免疫系统几乎失灵,难以杀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和体内发生癌变的细胞,患者很快就会死于各种感染,甚至可能是一场不起眼的流感。

而且,HIV一旦潜入人类DNA就无法被彻底清除,所以艾滋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其体内的CD4 + T细胞必然是持续下降的,最终难逃一死。

但是,“艾滋绝缘者”就不一样了。他们一旦感染了HIV,即使不吃药,体内的CD4 + T细胞数也不会大量减少,HIV病毒含量也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不会引发任何症状,不检查的话甚至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

所以,对于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如果在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前,抗体检测阳性但病毒载量很低,意味着此人可能是“HIV精英控制者”。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并且连续三次检测病毒载量均在低水平,基本可确定该感染者是“HIV精英控制者”。

与普通人相比,“艾滋绝缘者”的身体有何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艾滋绝缘者”的体内到底发生了什么?答案就是:位于CD4 + T细胞表面的CCR5受体异常。HIV病毒进入CD4 + T细胞时不是随随便便说进就进的,必须以CD4 + T细胞表面的CCR5受体为媒介。但是,科学家发现,“艾滋绝缘者”的CCR5基因出现异常,使他们无法正常产生CCR5受体。如果没有CCR5受体,HIV病毒就不能进入CD4 + T细胞,也就无法增殖。因此,CCR5受体发生特殊变异的人,HIV病毒很难在其体内复制。



因祸得福:欧洲人的CCR5受体突变率高,竟是因为300年前的“天花大爆发”

从全球范围来看,CCR5受体突变率最高的是白种人,黑种人其次,黄种人最为罕见。那么,北欧各国的艾滋病致死率最低,除了发达的医疗卫生条件外,是不是也和“CCR5突变”有关呢?

在北欧,科学家在16%的白种人体内发现了CCR5受体突变,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巧合的是,已经灭绝的天花病毒也是利用CCR5受体进入CD4 + T细胞的,而欧洲是16~18世纪天花肆虐的主要地区,历史致死人数高达2亿。

18世纪欧洲“天花大爆发”



所以,科学家合理推测:

从“天花大爆发”中幸存下来的欧洲人,遗传了这种CCR5受体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在300年后的今天竟成了抵御艾滋病的利器,可以说是因祸得福了。“艾滋绝缘者”真的刀枪不入吗?非也

后来,有科学家用小鼠做了相关实验:

取出已感染HIV的小鼠T细胞,并将同人类“HIV精英控制者”一样的CCR5基因敲入其T细胞,再放回小鼠体内。结果,小鼠体内T细胞的数量增多,HIV病毒数量减少。

现在,艾滋病患者可以通过多种药物联用来抑制T细胞的减少和HIV的自我复制,其中有一种叫做“马拉韦罗(Maraviroc)”的药,实际上就是CCR5受体抑制剂。使用这种药物,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像“艾滋绝缘者”那样,减少HIV对CD4 + T细胞的入侵。

但是,“艾滋绝缘者”真的是刀枪不入的吗?

非也。



虽然“艾滋绝缘者”体内的HIV病毒载量极低,但是他们免疫系统随时处于战备状态,这对免疫系统是种很大的损耗。而且,随着这些HIV携带者逐渐步入老年,他们的免疫水平也会下降,某一天突然挡不住HIV了也是有可能的。

这么看来,到底有没有绝对的“艾滋绝缘者”或许还是个未知数。

目前为止,想成为真正的“艾滋绝缘者”,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

谨慎交友、洁身自好、关注健康,不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861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