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个中国男孩 在这讨论如何娶到外国老婆(组图)

书单 0



前几天,书单君刷微博时,看到了一条非常奇怪的内容。五一假期时,有个女孩认识了一个巴基斯坦男孩,两人非常合得来,很快就确认了恋爱关系。

女孩觉得很开心,就发微博分享了自己的心情。



因为她是个只有200多粉丝的小透明,按说这件事应该没什么人关注,但这条微博却被评论了381次。

一些人出于关心,提醒她不要被恋爱冲昏头脑,当心被骗。但大多数评论都是冷嘲热讽和羞辱,而且用词非常过分。

很多人骂她是easy girl、国际公交、免费妓女、洋人慰安妇,坐等她痛哭流涕悔不当初……





这些评论让书单君非常迷惑:

这个女孩只是交了个巴基斯坦男友,又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怎么就被一众网友喷个狗血淋头呢?

按理说,跨国恋这几年越来越普遍,民间对这件事的态度应该是趋向开放的,但现实却截然相反。

为什么跨国婚恋会变成敏感话题,一碰就炸?

今天书单君想和大家聊聊,当我们谈论跨国恋时,究竟在讨论什么?



婚恋大局?

说到跨国恋爱,人们习惯于把目光转向中国女性,今天我们就反其道而行,先从中国男性入手。

恰好前不久,我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中国男生为什么很少能追到外国女孩?



很多男生在这个问题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在围观了一圈底下的回答后,书单君发现,这些答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抨击种族歧视派。

点开这个问题,第一条答案就是讲种族歧视的。

这位大兄弟从刻板印象,谈到文化影响力,从大陆移民谈到中国经济发展,和华人家庭的经济实力。

恍惚间,我以为自己点进了一个国际时政专栏,看得一脸问号,不是在谈跨国婚恋吗,咋说得跟跨国贸易一样?

可是这个回答却获得了四千多赞,成为点赞最多的几个答案之一。



第二类,撒狗粮派。

问题下面,有不少人晒出与外国女孩恋爱的经历,这类回答大多成为了高赞答案。

从这些回答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与外国女性恋爱的男性,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少,而且网友对这些狗粮喜闻乐见。



当然也有看不过去的——

一位仁兄,义愤填膺捶胸顿足发文:高票答案居然全是中国小伙俘获大洋马的个例答案,咱们中国老爷们儿是自卑到什么程度,应该好好反省!

紧接着又开始大谈中国的国力,男性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文化输出的问题。

这个答案也获得了1634个赞。



第三类,学术分析派。

这类回答,虽然不少,但显然没有前两种受欢迎。

有个哥们儿,正儿八经地结合实例谈到了语言障碍,配合社科研究结果图,分析了西方社会对压抑的偏见,根据朋友的经验,讲了外貌审美差异,还结合名人明星的跨国恋情,谈了文化差异的磨合。

满满的干货,结果只得到惨淡的6个点赞。



而同为分析派,一条多图安利东欧美女,鼓励想娶外国老婆的男士们,前往乌克兰、白俄罗斯碰运气的回答,就讨喜得多。

我相信,很多人点开这个问题时,想要了解的其实是:

彼此之间的文化和审美差异在哪儿,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双方是如何相处磨合变得越来越合拍;

谈婚论嫁时需要办理哪些官方的手续,会遇到哪些现实的困难;

这种跨文化的婚恋模式给彼此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但刷完这些答案,书单君发现:

在跨国婚恋这个问题面前,无论聊什么,话题总会走偏成讨论“国际大局”的宏大叙事,最应该被讨论的两个主角,却在无意中被忽略了。



媒体环境和社会舆论的双标

对人种歧视和民族自信的敏感,并不是跨国婚恋一碰就炸的唯一原因。

最惹争议的,其实是大众对男性和女性的双标。关于中国男性与外籍女性结合,社会舆论的反馈总是正向的。

有则“中国保安小伙娶了美国洋妞”的新闻,书单君头一次见是十多年前。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小蔡,早年在中英文校园当保安时,认识了到中国任教的美国女大学生迪芬妮,喜结良缘。

前两年,我还看到过一条追踪报道,说如今他们有了娃,生活非常幸福恩爱。

很多人都夸赞小蔡“为中国爷们争光”。



可性别互换一下,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文章开头那个女孩的遭遇并非个例,2018年媒体曾报道过一则新闻,“中国女子在美遭家暴后被残忍杀害,退伍白人男友被判终身监禁”。

在这个条新闻底下,竟有不少人幸灾乐祸,阴阳怪气地暗示说这名女子活该。





别说普通女孩,就连女明星与外籍男孩合照,都被说成是黑料。



这种双标不仅存在于网络媒体,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

书单君有个相识十多年朋友叫笑笑,她前男友是个美国人,之前两人交往时,打出租车有时就会被拒载。

有的出租车司机,车都开近路边了,一看是个中国女孩和外国人在一起,就又把车开走了。

很多女孩和外国人走在一起,哪怕只是朋友之间寒暄几句,就会立刻被周围的一些人当成不自尊不自爱、崇洋媚外,被扣上easy girl的帽子。

但我却没看到,有人把在知乎上撒狗粮的男生称为easy boy。

为什么女孩与外籍人士交往会被人辱骂,而男孩们却被点赞?

根源显然不在于国籍,而是在看待跨国婚恋时,一些人不自觉地把女性与“性资源”联系在一起:

看见中国女孩与外国人交往,就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反之,看到中国男孩和外国女孩交往,就觉得自己“赚了”。



“外国女友”是门生意

上月底,澎湃新闻报道过一条令人哭笑不得的消息:微信批量出现“多国女子想嫁到中国”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的国家包括朝鲜、乌克兰、越南、日本、白俄罗斯等等,甚至出了“单身男有福了,全球女性都想嫁到中国”的标题。



这类鸡血营销文在全网都非常赚流量。

记者以“想嫁到中国”为关键词在某度上搜索,页面显示有2850万条相关信息,咨询页面显示有45.2万篇相关内容。

显然,继“多国渴望回归中国”和外国网红们的“我爱中国”之后,“外国老婆”也成了一门生意。

并且,这件事绝非赚流量这么简单。

书单君在微信上如法炮制,搜了搜“外国女友”和“洋妞”这两个关键词,发现除了民族主义鸡血文,大量健身号也在把这两个词作为营销噱头,吸引客户。



在众多“想嫁到中国”的意淫中,最受追捧的就是“乌克兰美女”。

以此为关键词在微信上搜索,结果会让人产生一种“中乌两国之间,存在一个大型人口买卖团伙”的幻觉:

“娶一个乌克兰女友要花多少钱?”“这个地方,美女愁嫁,一辆国产车就能娶到一个美女!”



这些消息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在寻找人生伴侣,还是在花钱招妻?

此外,还有大量中国“屌丝”花几万元迎娶乌克兰美女后,走向人生巅峰的爽文。

这明摆了是在骗中国男性,去乌克兰相亲。

先不说这事儿水有多深,得益的自然是婚介机构,因为不管你能否抱得美人归,想去就得先交价格不菲的会费。

在此提醒各位为此心动的男生,如果既不会语言也不通文化,还非得问“在哪儿能娶到乌克兰美女”,答案只能是:在梦里!

“外国女友”俨然已经从流量生意,转型为实体经济。

外国女友、外国老婆生意的背后,不仅是中国3000万男性的光棍危机,更是一种建构在金钱上,急功近利且畸形的婚恋观念。



 ✎✎✎

林林总总讲了这么多,书单君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明明是讨论跨国婚恋,可人们总在顾左右而言他。

谈政治、讲经济、辩种族、算金钱……爱情,似乎成了各种宏大话题的附属品。

我惊讶于在这个婚恋自由的年代,当人们谈论跨国婚恋这个话题时,还是会陷入各种荒唐的争议。

甚至觉得,与其旁观那些意淫爽文和长篇大论,还不如看看一百年前,胡适先生与美国女友韦莲司的跨国之恋。

1914年,胡适在美国结识了一个叫韦莲司的女孩,并为她的学识谈吐和艺术修养所倾倒。

胡适虽然没什么艺术天分,却与韦莲司心灵相通,他们在一起热烈地探讨过许多问题,韦莲司带领胡适走进了西方文化世界,对他的思想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胡适曾在日记中写道:“吾自识韦女士以来,生平对于女子之见解为之大变,……今始知女子教育之最上目的,乃在造成一种能自由能独立之女子。”

可惜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两个灵魂的契合,没能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早在出国留学前,母亲就已经为胡适订下了一门亲事。

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地将自己抚养长大,胡适实在不忍拒绝母亲的安排,在爱情与亲情的矛盾中,他最终屈服于后者。

而韦莲司虽是美国女子,却出生在一个保守的家庭,受清教传统影响,终身未嫁,一生都默默地爱着胡适。



胡适夫妇与韦莲司(右二)

回看这段百年前的恋情,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胡适和韦莲司的感情足够纯粹,无关种族、利益和国家地位,却受时代的保守风气和包办婚姻的陋俗所困。

而在这个开放的年代,人们却在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了国家地位、民族自信和崇洋媚外。

这何尝不是一种观念上的后退。

如果胡适与韦莲司在现代相遇,会是怎样的结果?或许会像韦莲司在信中所写的那样:

要是我们真能完全生活在一起,我们会像两条溪流,奔赴同一山谷。

跨国婚恋的重点是“婚恋”,而非“跨国”,当我们谈论跨国婚恋时,本质还是在探讨爱情与婚姻。

愿每个人都能把那些虚伪的交易,与宏大的叙事抛在一边,单纯去相爱,与爱人白头偕老。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848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