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部长释疑:疫情期间为什么还有重雾霾天气(图)

新京报 0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今天(5月25日)下午举行,“部长通道”会后开启。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称,十三五以来,重污染天在我国重点地区发生频率和强度大幅减低。



他给出一组数据:京津冀和周边地区28个城市,重污染天气2015年平均大于36天,2019年降到了20天,减少了45%;严重污染天气2015年京津冀地区是10天,2019年平均只有两天,降低了80%。

北京2015年重污染天数43天,去年只有4天,降低了90%,去年没有严重污染天气。从重污染天气变化情况看,治理途径是正确的,也取得了效果。

京津冀地区和其他地区排放仍然偏重,改善比较脆弱,因为会遇到不良天气的影响。今年1月底到2月中旬,连续出现两次重污染天过程就是典型的例子。

为何疫情防控期间排放水平降低,还会出现重污染天?他说,重污染天出现一方面取决于排放,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容量。春节期间,社会活动水平降低,排放降低,降低的部分主要是交通出行、餐饮、建筑工地等,但是冬季取暖等没有降低,钢铁化工等工业没有停下,所以排放量没有减下来。整个1月-2月,全社会污染物排放量和正常相比降低了30%。

但是同期,京津冀遇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因此地区形成大气逆温现象,环境容量降低了50%左右。所以重污染天气又出现了。

他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拐点还没有到来。接下来,中短期要实施重大污染减排工程,包括冬季清洁取暖替代等。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842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