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了!100多位委员建议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组图)

每日经济新闻 0

据@人民日报,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领衔提交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提案,建议重新疏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


该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仅仅几个小时,微博转发量达到了1.6万次,留言超过了6万条,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有的网友认为中考考体育可以,高考就算了。还有网友表示,这是给孩子变相增加负担。




对于这事,你怎么看?在评论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提案的具体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减负20多年,书包越减越重

据中国日报报道,36年前,福建55位企业负责人联合署名的“松绑”放权呼吁信,吹响国有企业改革的号角。从此,企业逐渐摆脱“束缚”,走上放权搞活、自主经营的改革发展之路。

今年的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领衔,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

为确保提案内容客观反映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愿望,从4月初起,吴志明就先后深入福州、宁德、平潭等地调研,倾听教育界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意见建议,不断深化论证打磨,百易其稿不停修改完善。提案一经提出,很快得到了众多全国政协委员的积极呼应,联名为孩子健康成长鼓与呼。

吴志明持续关注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他说,“减负减了20多年,中小学生的书包却越减越重,睡眠时间越减越少。中小学生体能日益下降,近视、肥胖发生率居高不下。”他表示,多年来,虽然国家和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教育减负,但实际上孩子们的负担还是“愈减愈重”。

吴志明指出,当今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育才观念依然陈旧。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仍存在“唯分数、唯排名、唯升学、唯文凭”的顽瘴痼疾,“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成广泛共识,重智育轻体育,变相挤占体育等技能科课时成普遍现象,严重忽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减负政策难以落地。由于对学校考评指标单一,学校以考试成绩为指挥棒,为应对各种测评排名,片面追求高分数、名校录取率和升学率。家长也热衷寻求校外各类培训,为学生购买大量教辅材料,每天文山题海,学生不堪重负。

三、课本数量有增无减。以南方某市为例,2009 年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教材总数有212种,2019年增加至253种,共增加41种,增幅达 16.54%;部分学科知识点前移,学习难度增加。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每天平均写作业3小时以上,是全球均数的两倍,课业压力繁重。

四、体育科目重视不够。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和教学能力不足,降低了体育教学质量,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及场地器材的缺乏,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教育部“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要求形同虚设。

“其实,校内减负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学生的校内负担是有增无减的。”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吴志明说。

于是,很多中国学生便有了“做不完的作业”,这些作业中不仅有大量的重复练习,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题目,“比如注水试题,现实中怎么会给水池一边注水一边放水,这多浪费水呀!”吴志明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一位民建会员还在上小学的女儿要完成的学校作业多达101页,一家人的假期是在‘写作业’和‘陪写作业’中度过的。”




“让孩子动起来是第一位的”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刻不容缓!为此,吴志明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一、转变社会育才观念。全社会要改变、更新对孩子们成才的多元理解,考不上大学不等于不成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扭转各行业招录人员唯名牌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重视考察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做到唯才是举。要加强社会宣传和对家长的引导,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排第一位,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孩子成长的自由。

二、建立多元考评体系。要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新梳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及奖惩学校和教师;注重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为未能升入高中、考入大学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和发展空间,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情况。

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管理,大量启用专业干部,让爱教育、懂教育的人管教育。而教师作为推进减负工作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要精简教材内容,防止知识点前移,减少重复无效布置作业,严禁超纲教学,加强社会培训机构管理。要减负增效,提升学习效率,并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全面提高体育权重。一是探索实施体育教育测试过程性评价,将体育科目纳入中高考考试科目范围,并设计与语文、数学等主科同等分数,激发学生、家长、学校内生动力,主动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和师资投入。二是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有合理的比例用于体育支出,提升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三是鼓励体育专业人士到学校兼职开展体育教学,带动校园体育活动的发展。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

吴志明认为,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抓住牛鼻子,这样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中国青年报称,其实,这几年各地也进行了不少相关的尝试,去年年底,云南省发布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将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并列为100分。不少体育老师说,学校家长重视了,孩子动起来了,老师们也不用被“生病”了。

也有人对类似的做法提出了异议,觉得这其实也是一种“应试思想”。不过,当应试观念依然有很大市场,考试仍然有着“指挥棒”作用的今天,这也不失为一种迂回的办法,正如一位教育管理者所说的那样:无论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动起来是第一位的。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810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