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上热搜的陶勇医生,终于复出,感动上百万网友

居里生活笔记 0

你们还记得陶勇医生吗?

 

对,就是年前被人砍伤,命悬一线的眼科医生。

 



在经过100多天的治疗后,他终于全面复出,开始接诊病人,但和以前不同,以前不限号,现在他一周出诊一次,一次只放出10个号。

 

这是无奈之举。

 

因为他的左手还没有全面恢复,依然还需要做复健,以及等待下一次的手术。

 

今天,微博上的一个热搜,感动了我们。

 

在一段3分钟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精神还挺不错的陶勇医生。

 

视频中,陶勇医生依然如故,耐心解答着患者的病情,仔细叮嘱需要注意的事项。

 



他依然很忙,虽然只接诊10人,但从出诊的那一刻起,就没休息过。

 

下午6点,医院门诊大楼关门,但他诊室依然向患者开放。

 



这是他出诊的第二天。

 

那些预约好的患者,都会带一束鲜花送给他。患者们所有的期待和慰问,所有的心疼和感谢,都放进了这些鲜花里。

 



这些鲜花让我们相信,黑暗过后,前方仍有光明。

 





事发

2020年1月20日,是陶勇的至暗之日。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给患者看病,一个男人悄悄走到了他的后面。

 

男人突然提起手中的刀,向陶勇砍去。

 



反应过来的陶勇立马向外逃,此时他的手已经严重受伤,甚至连骨头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陶勇从7楼逃到6楼,歹徒就从7楼追到6楼。

 

最终,保安赶到,追逐才停止。

 



此时的陶勇已经伤得很重:左右手均有不同程度的砍伤,左手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被砍断,头部被砍三刀,差点导致高位截瘫……

 



陶勇想不到,砍他的凶手是他曾极力救治的患者。

 

说起来,一切显得如此荒谬。

 

这名患者,没有家人,经济贫困,眼睛天生高度近视,大部分医生看到他的情况,基本建议放弃手术。

但陶勇依然坚持,在背上还钉着6颗钉子的情况下,忍着剧痛给他做了2个小时的手术。

 

陶勇这样形容手术的难度:一张卫生纸,裹一层胶水,然后揉成团放置几个星期,再把它撕开,且不能撕坏一个地方。

 

最终,患者的眼睛保住了。

 

陶勇很满意这次手术,对他来说,这双本已被放弃的眼睛,被他治好了。

 



但患者不这么想,这场手术远远没达到他的预期。

 

内心的恨意,和一直以来受到的屈辱,让他提起刀,砍向救治他的医生。

 

午夜梦回,陶勇会想,如果当初不给他做手术,我是不是就不会被砍了? 

 



陶勇的手术还算成功,但复健的过程异常痛苦。

 

陶勇的左手打了一个月的石膏,拆石膏的时候,手指已经僵硬,只能硬生生地把手指掰开。

 

想象一下,你的手指被一根根掰骨折,那种痛就是陶勇所经历的。

 



掰手指只是第一重劫难。

 

他的手还得用电锤电击,以防止肌肉萎缩。

 



因为手上的肉、皮、肌腱都粘死在一起,需要用手扒开,皮肉分离的痛,我们常人真的难以想象。

 



在复健过程中,陶勇常常痛到大叫,跺脚,流汗。

 

但,复健的过程越痛苦,他手恢复得就越理想。

 

到现在,陶勇手上依然还留有醒目的伤疤,记录着这场触目惊心的事故。

 

一切都是未知数,没人能100%保证陶勇的手能恢复如初。

 



这意味着他要放弃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

 

治疗期间,陶勇最放心不下的,是他的病人们。

 

 “我自己可能还好,但对他们来说损失太大了。”

 



这个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的人,说自己“还好”,说损失最大的是他的病人。

 





  信仰 

医生,不是陶勇的职业,而是陶勇的信仰。

 

小时候,陶勇的妈妈有沙眼,眼睛里都是白色的结石。

 

妈妈的沙眼是遗传的,妈妈的奶奶也是沙眼,眼睛完全看不见。

 



老人家有时候叹气,说:“这辈子还能再看见该多好。”

 

小时候,陶勇曾陪过妈妈去治疗眼睛,医生用针把妈妈眼里的结石一颗一颗地挑出来。

 

然后妈妈觉得舒服多了。

 

这件事,在陶勇的心中发了芽,为别人治眼睛,成了他的梦想。

 



梦想慢慢变成了职业,职业慢慢变成了信仰。

 

2009年,陶勇和一支公益医疗队去偏远地区,为当地的白内障患者做手术。

 

在这之前,老师叮嘱说:“复杂的病例不要碰。”

 



因为一个年轻的医生,在职业生涯的开端就发生失误,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但陶勇遇到一位老奶奶,患有特别严重的白内障,已经完全看不见。

 

但在当地有个习俗,就是一定要自己缝制一件寿衣,否则去到那边都无法和家人重聚。

 



在无望中,一步步走向终点,这是极度绝望的事。

 

本可以选择视而不见的陶勇,终究放不下,还是给老奶奶做了手术。

 

手术成功后的一个星期,老奶奶穿着自己缝制的寿衣,安乐地离开了。

 

当了医生后,陶勇的诊室从来不限号,他的工作时间往往都会被延长到深夜。

 



因为限号的话,从外地来的病人就要在北京再呆几天,住宾馆又要增加这些病人的负担。

陶勇不忍心。

 

陶勇攻克的眼疾领域,是一个不怎么能赚钱的领域。

 

因为患这种病的人,往往都是家庭条件差,生活压力大的人,有时候,陶勇还得自掏腰包给患者治病。



他说:“仅仅是因为那点钱的事就放弃一个眼睛的话,就觉得很可惜。”

 

每一个眼睛疾病的背后,都是这个人悲惨的人生,陶勇没办法袖手旁观。

 

在陶勇的意识中,他更多的是渡己,而不是救人。

 



所以,当第一时间知道砍他的人是谁后,陶勇先是惊讶,然后表示理解。

 

他理解这个人一生中,遭受了太多歧视和偏见,遇到过太多屈辱和黑暗,所以才会把自己埋在仇恨中。





 晨光  

但理解不代表原谅,陶勇希望能严惩凶手。

 

陶勇不想站在道德至高地,去谈宽恕,因为这样只会鼓励这种行为:患者只要不爽,就能砍杀医生。

 

对待自己的内心时,要慈悲和宽容,对待法律破坏者时,要严惩不贷。

 



在陶勇的微博上,到处都是热爱生活的踪迹。

 

他拍青涩的桃子:

 



拍路边盛开的花朵:

 



拍别人送给他的礼物:

 



他说:“总有一些美好让我们感动:人间值得。”

 



本该被仇恨吞噬,他却选择了和解;本该被黑暗笼罩,他却选择了光明;本该被戾气覆盖,却选择了温柔。

 

他选择看到玫瑰花,而不是玫瑰花的刺。



在每一个采访中,他甚少谈及自己的伤势和委屈。

 

他谈:希望糟糕的医患关系,能在他这里画上句号。

 

他谈:从医以来看到的悲欢离合,穷苦贫困。

 

他谈: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自己从事的公益项目。

 



陶勇今年40岁,但他的眼睛干净澄亮,还带着少年气的纯真。

 

他的乐观和积极,也激励着后来人,让许多将踏上医学这条路的人,不那么孤凉和害怕。

 



在采访中,陶勇很坦诚地说自己需要更多的关注。

 

因为他参与的一项盲童公演的公益,需要更多的人看到和帮助。

 

他帮助的这些盲童,都是视力无法恢复的孩子,既然不能医好他们的眼睛,那就改善他们的经济。

 



这个说话儒雅的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像晨光一样,温柔而和煦地照耀着他生命中的陌生人。

 



陶勇曾作过一首诗,居里特别喜欢它的结尾,我把它送给亲爱的你们:

 

我要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796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