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酒量这件事,中国人从基因上就输了(组图)

生命时报 0

“沾酒就上脸”是中国人常见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因此又被称为“亚洲脸红症”。

喝酒爱脸红,到底是酒量好还是酒量差?

近日,英国《自然》杂志细胞子刊发布了ChinaMAP队列研究。该研究对中国人的营养代谢和药物代谢相关遗传特征也进行了分析比较。



《生命时报》针对这一研究,带你看看中国人的酒量到底怎么样。

受访专家


解放军第302医院酒精性肝病研究所所长 邹正升

酒精对中国人更不“友好”

ChinaMAP万人基因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遗传特征与东亚人群非常相似,与欧洲、非洲、南亚和拉丁美洲人群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与非洲人群差距最大。

而对于代谢疾病,研究证实,单个基因突变影响不大,多个突变有大影响。 研究者认为,“中国特色”的代谢能力需重视,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 中国人酒量不好,更易脸红

在饮酒方面,与欧洲和非洲人相比,中国人的酒精清除率普遍较低。

 乙醛脱氢酶2基因突变是东亚人特有的,该突变导致饮酒后脸红和酒精代谢不良。中国人口中该突变的携带者(纯合比例为4.50%,杂合比例为34.27%)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具体来讲,解放军第302医院酒精性肝病研究所所长邹正升曾向《生命时报》记者表示,酒精进入体内要进行两个步骤的代谢:

第一步,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将酒精分解为乙醛;

第二步,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将乙醛分解为没有毒性的乙酸。

与欧洲、非洲人不同的是,中国人的乙醇脱氢酶活性较高,第一步代谢很快完成。遗憾的是,约1/3中国人存在乙醛脱氢酶突变,第二步代谢无法有效进行,于是大量乙醛滞留体内,导致血管舒张,脸色变红。

北方人确实比南方人更能喝酒

从我国的地理区域分,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相对更好,藏族、蒙古族、彝族人民和河南人酒量居于全国前列,山东人酒量并不突出,福建人和广东人排在最后。



 


中国人喝酒,食道癌风险更高

乙醛脱氢酶2基因突变也是食管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所以,喝酒脸红还应少喝酒。

科学家证实喝酒真的会致癌

大量数据和既往研究证明,酒精是重要致癌因素。酒精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头颈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均有直接关系。

2017 年来自美国临床肿瘤协会最新数据显示,41%的口腔癌,23%的喉癌,22%的肝癌和21%的食管癌均与饮酒相关。

 

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发表在Cancer上的一项覆盖了日本全国33家医院(2005-2016年)12余万人临床数据的研究发现,随着饮酒者饮酒量和饮酒时间的增长,其癌症风险持续攀升。

 

长期饮酒,患癌风险持续上升


“少喝点”对身体有益吗?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小酒怡情,大酒伤身”。更深入人心的说法是,少量喝酒特别是红酒,对心脑血管有益。“少喝点”真能对身体有益吗?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分析了来自19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83项研究,涉及近60万人的数据,结果显示:

喝酒没有一点好处,无论多少都会提高患病风险甚至减寿。该研究刊登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乙醛列为一级致癌物,喝酒上脸的人更易受其影响,患癌风险更高,因此对他们而言,酒精的安全摄入量为“0”。

在喝酒实在无法避免时,尽量小口慢喝,喝前吃点东西。《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女每天摄入酒精不得超过25克和15克。

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100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1两半、52度白酒1两;

女性则为啤酒700毫升、葡萄酒200毫升、38度白酒1两、52度白酒6钱。▲

参考文献:Cao, Y, Li, L, Xu, M, et al. The ChinaMAP analytics of deep whole genome sequences in 10,588 individuals. Cell Res, 2020, Published: 30 April 2020.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784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