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神话彻底破灭!美股对中国的通道变窄了(组图)

智谷趋势 0

都21世纪了,中国上市公司还不知道作假是要受惩罚的?

没错,也许是被中国大A股惯的。

该来的终究会来。

 

昨晚,狂奔一年多站上美国资本市场的瑞幸,收到了一纸退市通知。

在调查结果还没出来前就勒令公司摘牌,实在罕见。

它提前宣告着瑞幸的终局:

这家去年5月才刚刚赴美敲钟的企业,极有可能成为纳斯达克退市最快的公司。

本来,今天是瑞幸股票停牌44天后恢复交易的日子。这一记暴击,像是雪上加霜,驱使着更多投资人避之不及。

那些被套牢的股民,只会更加绝望。要知道,停牌前,瑞幸股价已经因造假从每股50美元跌到了每股4.39美元。



瑞幸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

官媒也在第一时间发文,再次痛批瑞幸造价现象,表示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在任何市场,在任何国家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背后,颇有杀鸡儆猴的意味。

瑞幸,还能再蹦跶吗?



由此前的“元气满满”到现在的“夜不能寐”,瑞幸董事长陆正耀的心情起伏犹如过山车。

一开始,陆正耀有点轻视财务“自曝”对瑞幸的重创。看着各大门店消费挤兑的现象,他还在社交平台发文给瑞幸咖啡加油打气,“今天更要元气满满!小伙伴们加油!”



紧接着,随着关联企业“神州系”股价暴跌、证监会进入瑞幸总部行驶长臂管辖权等消息不断传出,陆正耀不得不启动内部调查,一锅炒掉CEO钱治亚、COO刘剑,上演一出“挥泪斩马谡”的戏码。

收缩撤退的步伐也在加速。据界面报道,瑞幸在北京400多家门店中,今年要关掉近五分之一。

不过,这些常规举措并未扭转美国监管层的态度,在调查尚未结束之时,纳斯达克提前下达强制退市通知。

对此,陆正耀在今天凌晨公开发声,表示这些天他也是痛苦自责、夜不能寐。

针对近期争议,他直言瑞幸绝不是以“概念做局”来欺骗投资人,坚信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是成立的,会倾尽全力维持门店运营。所挣到的钱也几乎全部投入到实体企业中,没有用于个人挥霍,更没有转移资产,对此愿意接受任何调查。

 



陆正耀声明全文

 

这样的事后解释,未免太过苍白。

无论是浑水代发的89页匿名做空报告,还是瑞幸4月初自曝伪造了22亿销售额,都已经把它的“底裤”给扒光了。



退市危机爆发至今,瑞幸仿佛早就做好了准备,一直在死磕。

 

这边,先展现“拖字诀”,第一时间在美申请摘牌听证。

瑞幸深知借此翻盘,概率极小。但在最终摘牌前,瑞幸咖啡依然有听证会的机会,并在听证结束前,仍可保持上市状态。

毕竟,这样的听证期,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大半年。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尽可能拖得越久,是瑞幸争取时间窗口、度过危机的不二法门。

另一边,瑞幸在港起诉瑞信(瑞士信贷银行),义正词严地拒绝提前偿还5.32亿美元贷款。

瑞士信贷银行是瑞幸在纳斯达克上市时IPO联席承销商之一,也是持有它家可转债的机构。

造假事件爆发后,瑞信联合其它5家持股机构,申请冻结瑞幸在内地和香港的所有资产用以清偿,甚至牵扯到陆正耀个人的无限连带责任质押担保。

陆正耀并没有认怂,多次在公开声明中极力撇清与财务造假的关系,拒绝了提前还款通知,还利用实际控制的投资公司,起诉瑞信,可谓杀了一记回马枪。

这韧性,要是用在精进核心业务上该多好。

 



从 “蒙眼狂奔”到造假暴雷,瑞幸需要付出更多代价。

美股也不是A股,不是罚60万就万事大吉。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若以2020年初至今作为时间段来算,粗略估算,面临集体诉讼的瑞幸将面临总计约112亿美元的赔偿,折合人民币754亿元。

此外,高盛18号在一份声明中称,陆正耀家族信托基金掌控的一个实体,未能履行5.18 亿美元保证金贷款的相关条款,贷方已经对7640万股瑞幸咖啡股票采取了强制执行程序。

因此,瑞幸最首要的还是筹集赔偿资金,巨额赔款肯定少不了。

这个时候想方设法寻求孙宏斌之于乐视那样的接盘侠,恐怕没戏,陆正耀只能自救。

他本人也表示,即便最终要退市,也会倾尽全力维持门店运营,让瑞幸这个品牌走下去。

那么,瑞幸真能保得住吗?

答案很悲观,但不是没有转机。

要知道,退市主要涉及资本端,对运营端暂时没有太大影响。

时至今日许多人都在微博发声,希望瑞幸挺过去、活下来,依然觉得它是割美国韭菜的“民族之光”。在疫情和造假风波的双重打击,瑞幸数千家门店仍在坚持运营”。

可见,在分化的圈层时代,瑞幸品牌依旧有其存在的价值。

另外,瑞幸本身采用的又是VIE架构,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是它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母公司,与瑞幸在中国的运营实体只是合同关系。因此,在目前整体市值较低的情况下,最终申请破产只是瑞幸在开曼注册的那家母公司,其在中国的经营实体有望被买下来。

瑞幸开的那么多家门店不是吹的,哪怕逐步削减也初具规模优势。既然是国内资产,保下来就还有化增量为存量、继续造血的转机。

当然,这一前提是陆正耀有能力保证资金链不出问题。最终能否回购成功,还需取得董事会的一致同意,得主要股东一致认可公司仍有被回购的价值。

留给瑞幸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无论如何,从顶端迅速跌落,瑞幸不冤。

冤的是中国企业。

瑞幸这一镰刀下去,直接阻断了一批企业的赴美上市路。

 

曾经,能去纳斯达克挂牌,对国内企业而言是一本万利、锦上添花的好买卖。

既能逃脱中国上市漫长的审查和等待,又能让一了些中小型公司快速套现,获得美元外汇。外加上纳斯达克上市的光环,还能吸引更多的国内投资者,甚至拿到补贴。

 

但这条路,已经差不多被瑞幸这类自作聪明的公司给堵死了。

 

最近,纳斯达克就打算修改上市规则。

 

据路透社昨日的消息,纳斯达克将对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实施新限制。

 

一方面,纳斯达克历史上首次对IPO规模设定最低数额,要求企业的IPO募资额达到2500万美元以上,或至少达到上市后市值的1/4。

 

据Refinitiv数据,2000年以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155家中国公司中,只有115家企业的IPO募集资金高于2500万美元,剩下26%的企业还未达到这个标准。

 

另一方面,纳斯达克还要求审计公司确保其报表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并计划全面审查那些审计中国上市公司账目的公司。

 

针对性很明显了。瑞幸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需要整个中概股行业共同买单。

 

相比赴美上市的佣金成本提高,更糟糕的是,这一事件树立了一个糟糕的名声,需要“中国概念”用相当长的时间去洗刷。

毕竟,无论企业承认与否,中概股在美国投资人眼中都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757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