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香港人住这样的房子:我还没死,就已住进棺材(图)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0

 



大家好,我是象君

最近在微博上来自@今日俄罗斯RT

发布的一个关于香港住房的纪录片

《方寸间的地狱》刷爆了网络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香港住房的困境



香港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高楼

同时也承载着最大的人口密度

这里享有极低的税率和高额的工资

并荣登国际金融中心的宝座



但看似光鲜靓丽的背后

香港的房价则让许多年轻人

饱受生活面积不足的困扰

即便你月薪5w,一年60w

至少也需要不吃不喝3、4年

才有可能攒的起首付

香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

那就是省钱买房



而香港房价最高的地方

不是中环、浅水湾或山顶豪宅

而是最贫穷的深水埗

这里每尺(约0.09平),最高租金可达300港币

这样1平米便将近3000元

保守估计,现在仍有将近25w的居民

住在1.4平至9.3平的“陋室”中




/ 笼屋 /

2平米的全部家当

当象君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笼屋时

感到非常震惊

联合国甚至曾斥责:

这是对人类尊严的侮辱



笼屋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

最初是提供给移民到香港劳工做临时住宿用的

现在成了新移民或年长者居住的地方

拿一间70m²的房子举例

里面可能放了几十个3层的铁笼

100多人就分别挤在

一张张铁丝网包围起来的床位




区区两平米除了床具

装满了生活用品和个人的全部家当

一群老弱贫苦的社会底层

生活在这个似罐头的“贫民窟”里

对于他们来说

锁上铁网就是一个不至于流浪街头的家





就这样极端恶劣的居住环境

一个笼屋一个月的租金都要高达2000元以上

而现在香港大约仍有10万人居住在这里

有的租客甚至蜗居在“笼屋”长达40年之久



1994年,香港颁布了《床位寓所条例》

力图改善并减少“笼屋”

考虑到笼屋租金低廉、靠近市区

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政府没有简单地取缔



但有些危楼里,存在消防等隐患

一旦被发现,便会被当成违规建筑处理

住在这里的人

可能要冒着随时露宿街头的风险



片来自纪录片《方寸之间的地狱》截图,老人们怕被拍摄后住所被查封,所以禁止拍摄


/ 棺材房 /

我还没死,已经住进棺材


“我还没死,就已经立起了四块棺材板!”

一位住在棺材房的香港人这么说





当平面空间已经压缩到极致时

房东们便把目光投向了立体空间

棺材房就这样诞生了

如同火车卧铺的车厢一样

在一定空间内,分割出上中下6个床位



每间高度不超过半米,长度不超过2米

平均面积小于4㎡,甚至最小的仅有1.4㎡

租金高达¥1600~¥3200/月0/月



在油麻地、深水埗、观塘太多这样

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

白天辛苦谋生,夜幕降临就回到这样的“家”中

不能站着或坐着,必须躺着

甚至爬进爬出

“棺材”房也因此得名



为了把物品储存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

这些房客不得不绞尽脑汁



看着这四周全是金属皮的隔层

难以想象夏天这里是多么的燥热

四面不流通的空间夹杂着久散不去的香烟味、

臭烘烘的汗水味、食物腐败的气味……

这样的居住环境

光是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阿丁生活在1.1平方米的隔间里,这可能是香港最小的“房子”



这些照片大多是来自

香港摄影师Benny Lam

他花了4年时间

走访了100多套劏房、棺材房、笼屋

他曾坦言道

“拍摄完这个项目,回到家就哭了”

见识到香港底层人们民的生活

与自己的生活做对比

最后只能用绝境来形容








/ 劏房 /

5平住下一家4口

看完上面两类令人窒息的“房子”

再看劏屋你会觉得好受很多

劏(tang),在粤语的意思是 " 剖开 "

劏房就是把一个完整户型剖成

十几甚至几十个隔断间

类似大陆的群租房

但是面积要小很多




好一些的劏房

多为厨房、卧室、客厅三合一

但面积大多不超过10㎡

独立卫浴更就不要想了

往往马桶就在灶台旁边



居住条件差的便只能摆下一张床

甚至连窗子都没有




面对高昂的租金

遥遥无期的公屋

(公屋: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廉租房)

许多香港人选择住进了劏房里

单人住劏房都是奢侈

这里往往挤着一家几口

平均价格至少也要4000左右









以香港傲林轩一间150平米的三居为例

这里被劏成了18间带厕所的套房

去除过道,平均一间也就大约6.5到7平方米

每间租金约为8000港币!



相信大家多少在一些港剧或电影中

多少看过类似的场景

逼仄的环境、差强人意的卫生条件

家里的边边角角都被堆得满满当当



电影《一念无明》剧照



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房间里

一家大小所有言谈举动

都在彼此的眼皮底下进行

这里隔音非常差

隐私更是无从谈起



在前面提到的纪录片中

67岁的老伯朱生拿着每个月3000港币的养老金

一个人住在11平的劏房里

他靠收废品,捡垃圾来补贴家用

至今没有娶老婆,也没有拍过拖

他说:这样的条件怎么养人家




这个小房子是朱生

在1978年,花7万港币买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房子涨了30倍

现在价值200万左右

但是对于香港高昂的房价来说

这几乎是九牛一毛




曾经的香港作为机遇

大部分人认为靠双手打拼总会挣到钱

但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这些被落下的底层人民

城市却没能还以他们一片安身的地方

有些独居老人

甚至住在不到5平连腿都伸不直的劏房中

而朱生只是千万中的一个缩影







现在,差不多一半的香港市民

住在政府的补贴的公屋里

租金大约100-300美金

但想住上这样的房子

你得在排队名单上等很久

因为有几万人申请公屋

官方表示单身要排队3年

但往往至少要等10年以上

才可能有机会等到





设计师也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做出改变

James Law Cybertecture公司

用水泥管道来做成公寓房

直径为2.5米

实际可用面积大概为9平方米

并配以独立的卫浴空间




房间内配有沙发、空调、厨具和收纳空间

沙发拉开就可以成为床

水泥屋基本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这样一个屋子造价大概约7.5w元

包括所有家具、厕所和水泥管本身

并且是可以直接用吊车运走

设计师想要把它打造成世界上最便宜的房子



虽然创意很好

但如何实施,如何普及,如何入住

这些都是问题



香港拥有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因历史、地理环境及政治等原因

土地开发率仅23.7%

其中用作住宅用地的仅77平方公里

大量土地囤积在开发商手中

房子也越建越小(地贵,房子多则赚得多)

这样也就导致了房价越来越贵

750万市民真正的住房需求没能得到解决



然而,政府每次出来干预

想要开发多的土地

甚至填海造岛都会遭到反对

富人当然不想手上的房产贬值

但穷人竟然也不支持

香港有超过60-70%的人负担不起房价

虽然他们觉得生活的很艰苦

但仍然不愿意离开香港



在纪录片的结尾

住在劏屋里的朱生老伯说

现在的处境和生活(住在劏房并靠捡垃圾为生)

难到他觉得是老天在惩罚他

他说自己不是好人,是个坏人

并且罪孽深重、罪无可恕

如果自己死了,希望永不超生

来弥补这一生的罪恶

……


内容参考来源:

微博@今日俄罗斯RT 《方寸间的地狱》

看客insight 《香港蜗居:我还没死,就住进棺材里》

部分图片来自:摄影师Benny Lam



内容参考来源:微博@今日俄罗斯RT 《方寸间的地狱》看客insight 《香港蜗居:我还没死,就住进棺材里》 部分图片来自:摄影师Benny Lam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711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