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中国制造?德国企业家:中国制造太好完全离不开

德国生活报 0

新冠疫情开始以来,国际贸易受到激烈震荡,对于依赖中国生产的欧洲和美国,影响尤为明显。德国《世界报》在今天的头条发布了一篇名为《“中国制造”在德国价值几何》的文章,希望为摆脱“中国制造”寻找一条出路。



文章写道:“几十年来,德国在进口商品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纺织品,玩具,电子产品和药品等产品。德国则为其提供机器。德国消费者受益于“中国制造”的低廉价格。中国也使得德国安然度过全球经济危机。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关系却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

而对于新冠疫情而导致的全球化贸易受到影响,欧洲许多政客和专家学者得出的结论是,不能过于依赖中国。

欧盟专员布雷顿表示:“新冠危机已经证明,欧洲过分依赖其他国家,经济上依赖中国,地缘上依赖美国。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并增强我们的战略自主权。”

特里尔大学中国政治与经济教授塞巴斯蒂安·海尔曼则认为:“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对中国的依赖。”

自民党FDP更是要求德国政府要求欧盟委员会向WTO提起对中国的诉讼,并加强德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的紧密合作。

然而,向来 依赖中国制造的德国如果真的与中国产品划清界限,德国老百姓的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呢?《世界报》选择了4种日常商品做对比,中国制造vs德国制造的成本以及售价的比拼。看完下面的对比,就会明白如果德国执意与“中国制造”说再见,受伤害的不只是中国企业,还有德国老百姓的钱包。以下是《世界报》原文---

中国制造VS德国制造

成本和售价大对比

01

Wilox女士袜裤



上图一目了然:在中国生产一条袜裤的物料成本1.34欧元,生产成本2.79欧元,最终售价10欧。而同样的产品在德国生产,物料成本2.43欧元,生产成本则需要7.73欧元,在市场上的最终零售价则达到了23.78欧元。

如果你打开德国随便一家人家的抽屉,在众多袜子之中很容易就能找到Wilox公司的袜子或者袜裤,Wilox每年生产大约5000万条丝袜和袜裤。

很多药店,超市和折扣超市的自营品牌丝袜和袜裤都是他们家代工生产的。甚至有些名牌也是通过Wilox代工。说Wilox是站在德国丝袜行业背后的巨头一点也不为过。

Wilox的老板马尔特·道恩(Malte Daun)在采访中并未透露他的客户有哪些,但是他很乐意告诉我们他们的货是从哪里生产的,一小部分委托土耳其生产,而大部分则是在中国。

为什么呢?道恩本人是这样形容的:

“任何曾进入过中国纺织厂的人都会知道中国人有多专业,他们拥有最巨大的工厂,最先进的机器,一切都干净整洁,有条不紊,效率至上。”

像阿迪达斯、Wilox这样的大公司都委托中国生产的原因,早就不只是因为低廉的价格了。像土耳其,保加利亚生产的商品有时候比中国还要便宜,但中国人显然更可靠,不仅质量更高,而且出货量更大。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近年来取代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纺织品出口国的原因,全球出口的纺织品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出口的合成纤维品的比例全球占三分之二。在德国销售的服装中,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制造,本土制造仅占3%。

根据纺织和成衣协会的数据,德国的时尚成衣品牌约有350个。其中只有数十家制造商只在德国生产。比如衬衫生产商Trigema。老板Wolfgang Grupp 总是说:“我们需要在德国生产,因为不想永远把专利技术交付出去。”

“然而这只有少数高价服装生产商才能实现,像德国这样的高薪国家,已经无法生产大宗商品。”《世界报》如此评论现状。

“在中国加入WTO之时,就开始崛起为世界无可争议的服装制造商。中国政府通过放宽政策、无息贷款、税收减免和补贴的方式为纺织业提供了大量支持。

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了2倍多,为了阻止生产合同流向劳动力更低廉的东南亚,中国政府在其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把纺织业列为重点产业。”

世界报还写了这样一句酸溜溜的话:“继续为各国和德国顾客生产廉价裤袜,是中国政府的国家目标。”





道恩表示,这一切在中国便宜得多,能源成本是一半,机器使用成本约为四分之一,因为中国的机器几乎全天候都在运行。每周生产6天,每天24小时,三班制。

但如果换成德国,一周只生产5天,每天16小时,两班制。甚至机器采购成本也贵,因为中国人现在不从欧洲订购机器了,而是自己制造。

和汽车不一样的是,德国人并不在乎自己的袜裤是不是德国制造的。

02

Heunec毛绒玩具



如上图所示,一个猫头鹰毛绒玩具,在中国生产的物料成本为1.88欧元,生产成本2.89欧元,最终市场零售价为11.95欧元。而同样的产品在德国生产,物料成本为3.66欧元,生产成本为9.93欧元,最终市场零售价则将高达34.95欧元。

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图灵根州的Sonnenberg被称为“世界玩具城”。直到一次大战之前,整个世界上交易的玩具中,约有五分之一在Sonneberg生产。

即便是今天,德国南部的一些传统公司,仍是世界上著名的玩具制造商,比如:Schleich的塑胶动物模型,Steiff的泰迪熊等等等等。但是,这其中的许多公司不再在德国制造大部分的玩具。根据德国玩具工业协会称,四分之三的所谓德国玩具是在中国生产的。

毛绒玩具生产商Heunec也是其中之一,家族企业第三代掌舵人Barbara Fehn-Dransfeld表示,从1970年代末开始,我们的玩具就不再具有价格竞争力了。



“1970年代,我们在公司总部Neustadt有30多名裁缝,而今天只有5个了,他们在那里只生产一小部分泰迪熊,而其他的毛绒玩具都外包给8个中国公司了。”Fehn-Dransfeld这样说道:

Fehn-Dransfeld说,在德国生产一个猫头鹰玩具的成本是中国生产的数倍,最主要的部分德国的人工成本太贵。并且,中国拥有更先进的机器。

中国工厂使用了激光计算机,用来为毛绒玩具制版和切割,可以实现迅速大量生产。但是在Neustadt,德国员工仍在使用落后硬纸板模版和切割机。

Fehn-Dransfeld,为了在德国生产猫头鹰,成本要高出大约三倍。“但是,没有人会花三倍的价格来购买。”并且,她认为,不可能将生产全部转回德国的根本原因并不只是人工和成本,最重要的是:“在德国根本没有这个行业的专业技术工人了。”

显然,年轻人不相信在德国土地上生产玩具会有未来。在全国范围内,目前仅有三名学员在学习玩具制造。一名学徒是来自阿富汗的难民,Heunec公司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招到这位学徒。

03

Sennheiser耳机 HD599



如上图所示,森海塞尔的HD599型号的耳机,在中国的物料成本为24欧元,生产成本为34欧元,最终市场零售价格为199欧元。而在德国生产,物料成本已经达到了100欧元,生产成本更是在中国生产的近十倍,330欧元,最终市场零售价则会高达600欧元。

翻到苹果手机的背面,你会看到“由苹果公司在加利福尼亚设计-在中国组装”。这就是电子行业的现状。

现在,德国市面上可以购买到的大部分智能手机、游戏机和耳机基本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耳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智能手机或游戏机不同的是,仍有德国品牌在全球享有盛名。例如位于汉诺威附近Wedemark的家族企业森海塞尔Sennheiser,拥有大约2700名员工,在欧洲乃至德国目前仍在生产部分产品。

森海塞尔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他在这个行业工作了数十年,他非常了解德国和亚洲市场,包括欧洲仍然存在的制造商。“所有知名品牌的廉价和中档耳机都是由中国相同的五,六家公司制造的。”

德国的零售商通常希望获得最终零售价格的45%左右的利润。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为每台HD 599耳机向Sennheiser支付约109欧元。像Amazon,Saturn或Mediamarkt之类的大交易商进货价会低一些,因为他们购量特别大。



这位内部人士说,Sennheiser公司拥有约300名工程师和开发人员,另外还有办公室员工和其他员工,人工成本巨大。另外还有,负责销售和市场营销的子公司的成本,这些平均到每只耳机大约需要30欧元的成本。在Wedemark的公司总部需要40欧元的利润维持公司赢利和运转。

剩下的33或34欧元就是中国工厂得到的费用。Sennheiser这款HD599耳机需要在中国组装24至30个零件,这位内部人士表示,这些单个零件在中国的成本是多少他们并不确定,他估计“大约24欧元”。

他表示,为这款耳机而开发的零件的开发费用大概为100万欧元,平均到每个耳机,物料成本则相较中国高出4倍,将近100欧元。再加上昂贵的人工和生产机器,仅生产成本就已经约为330欧元。相应地,在商店的零售价格价格会在600欧元以上。“当然,没有人愿意支付这个价格。”

04

抗生素



抗生素-庆大霉素成分在中国的原料成本为0.35欧元,生产成本为1.20欧元,最终售价为21.31欧元。而在德国,原料成本为1.15欧元,生产成本将近2欧,最终售价为26.44欧元。

“我们对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依赖实际上是丑闻,”德国医学界药物委员会负责人,该国最杰出的医生之一沃尔夫-迪特·路德维格(Wolf-Dieter Ludwig)说。

三年半前,当一家制造商的工厂在中国爆炸时,生产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重要原料变得稀少。该药物主要用于肺炎和复杂的医院感染,现在已稀缺。为了至少能够解决最紧急的情况,许多诊所不得不转向紧急计划。因为几乎没有其他药物可以替代此类药物。



制造商Teva(以前是Ratiopharm)生产的庆大霉素比例药根据开头的图片已经可以将价格降低到仅比中国高5欧左右。

根据梯瓦公司的说法,它仅在中国购买活性成分,它由五种C型庆大霉素组成。而在德国制成成品药。

但是有专家表示不可能在德国完全生产庆大霉素,已经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生产足够数量的活性成分。

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的健康专家莫里斯·侯赛尼(Morris Hosseini)计算出,完全在欧洲生产的抗生素会使制造商和德国医疗体系付出更多的代价。他的研究被专家认为是一种黄金标准。

以上对比,可以看得到,即使政客和专家热火朝天地纸上谈兵,德国企业主也并不可能贸然与中国做出切割,没有好的替代方案,抛弃中国制造对于德企来说面临的是巨大的成本问题,也代表着民众的生活成本也将大幅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生产产品的德国企业家,对于中国制造的认可并不完全来自于相较德国低廉的人工成本,还有日渐先进的机器和技术的依赖。

因此,自身的强大才是不可撼动的。政客只会打嘴炮,企业家才用脚投票。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673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