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disco!虎门大桥的前世今生:年收费10亿(组图)

财经杂志/物联传媒. 0



据了解,虽然已经收费运营了23年,但这座大桥恢复通车后,收费还将至少持续10年,有人因此提出疑问:虎门大桥一年收费可达10亿左右,运营方应当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何时才会免费通行呢?



图/视觉中国

文/《财经》记者 李皙寅

编辑/施智梁

近期广受关注的广东虎门大桥已经通过了体检,但仍未宣布何时通车。这座启用于1997年、投资近30亿元的大型交通枢纽,因为5月上旬发生多次原因不明的抖动而牵动人心。

当安全检测已不是问题时,外界开始测算这座大桥的商业价值。据悉,每停止通车1天,虎门大桥将少收费300万元。“一公里收40元,真贵!”这是不少人对通过虎门大桥的第一印象。据了解,虽然已经收费运营了23年,但这座大桥恢复通车后,收费还将至少持续10年,有人因此提出疑问:虎门大桥一年收费可达10亿左右,运营方应当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何时才会免费通行呢?

围绕这座知名大桥的说法很多,有误解,如虎门大桥通行费包含三段道路,这一“联票”制度在广东首开先河;有趣事,虎门大桥和虎门渡口曾大打价格战争抢客源;有心酸,筹款不易,通车前夕遭遇五次股东变更;有吐槽,超负荷的大桥因拥堵得名“苦闷大桥”。

如今横跨珠江的交通选择日益增多,不再拥堵的虎门大桥成了两岸发展的特殊见证。若不是大桥突然出现异常,它原本是珠三角一座沉默的跨海桥。

5月5日下午至6日中午,广东虎门大桥多次发生抖动现象,引发全网关注。为确保司乘人员和桥梁结构物安全,虎门大桥从5日下午起关闭。事件初步归因于,海风吹到修桥专设的水马,进而发生涡振。

“感觉好像是晕船了。”潮汕人士林先生告诉《财经》记者,在桥上开车的他,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虎门大桥是广东省境内一座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于1992年动工建设,1997年建成通车。虎门大桥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化悬索桥,曾获詹天佑土木工程奖。从使用年限来看,其质量和安全性应当有保证。

体检无碍,通车尚无确切消息

“悬索桥结构安全。”广东省交通集团12日发布消息称,虎门大桥悬索桥结构技术状况和承载性能保持稳定,振动未影响结构安全,桥梁关键构件均未发现异常。与会专家建议,根据现场监测和风洞试验结果,采取抑振措施提高行车舒适性;加强监测,定期评估。

“我们在桥梁抗风、抗地震的这种知识普及上不够。”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原同济大学风洞试验室主任、当年虎门大桥主桥风洞试验的参与者宋锦忠告诉《财经》记者,大桥在维修前,应该请专业机构和专家来论证把关再大修,这次没做到位。

5月13日,南方报业APP显示,大桥管理方表示将采取抑振措施提高行车舒适性,大桥开通时间尚未确定。

“尚未通车的理由很多。”一位桥梁工程师告诉《财经》记者,一方面,相关部门现阶段十分谨慎;另一方面,管理方或许会趁交通暂停期间,抓紧时间进行桥梁维护保养。

在涡振前,虎门大桥正处于更换吊索作业中。据悉,虎门大桥悬索桥主跨888米,共有吊索288根。鉴于吊索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虎门大桥自2019年3月份开始开展吊索全面更换工作。至2020年4月28日,已完成吊索更换128根。

虎门大桥管理方,广东虎门大桥有限公司(下称虎门大桥公司)对《财经》记者透露,为了保障大桥的安全,自大桥建成通车以来公司每年都会检查大桥,及时处置病害。

上述桥梁工程师告诉《财经》记者,考虑到当时的工程技术、使用环境等综合因素,更换钢索正当时。

停摆日损300万,尚能收费10年

虎门大桥公司成立于1994年,当前注册资本2.74亿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与境内合作),孙楚文任董事长与董事,并为公司法定代表人。

虎门大桥公司共有6位股东,其中大股东是持股达35%的新粤虎门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是持股比例22.78%的越秀(中国)交通基建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越秀交通基建,01052.HK),广东省交通集团旗下的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持有15%股份。另外,A股上市公司东莞控股(000828.SZ)持有11.11%股份。

2007年,东莞控股以2.55亿元受让虎门大桥公司10%的股权。除却需要将税后利润的三成上交给交通主管部门作为建设基金,东莞控股实际获取虎门大桥公司7%的投资收益。

截至2006年底,虎门大桥公司资产总额23.43亿元,负债总额18.04亿元,净资产5.39亿元,应收账款2475万元。

因为南沙大桥、番莞高速通车分流增加,加上虎门大桥开始限行火车及若干客车等原因,虎门大桥的赚钱能力有所下降。东莞控股2019年年报透露,2019年,虎门大桥公司营业收入10.6亿元,净利润6.43亿元,净利润下降了42.6%。

越秀交通基建2019年年报提到,虎门大桥2019年日均路费收入为284.1万元,公司余下经营期限尚有10年。

一纸合同定死收费年限,这种模式近几年来在业内颇具争议。

浙江省公路管理局路政处处长林尹亘撰文呼吁,现有高速路收费年限的测算方式存在缺陷,使投资回报超出了合理性范围,应实行年度审查制度,灵活调节。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直言,现有收费法规尚存空白,未明确经营性公路提前完成收费目标该如何处理,也未明确赚到何时才算“合理回报”。他建议,应设定回报利润率的限值,只要达到了这个固定利润,即可认为已经达成了经营预期。

筹建一波三折,曾和轮渡打价格战

“贵”是不少人对虎门大桥通行费的第一印象。曾有网友吐槽,一公里不到的大桥收费40块钱,快赶上景点门票了。

事实上,上述说法并不准确。虎门大桥采用分段收费,从摩托车到21吨以上货车,价格区间为10元至180元。通行费包含了虎门大桥及其链接配套工程项目圹(坑)亭(角)高架桥和太平互通立交,总共三段桥梁道路,全长39.22公里,动态总投资49.27亿元人民币,上述三个项目由三个不同的建设单位筹资建设。“三合一”的联合收费开了广东省的先河。

《财经》记者拿到的一份名为《虎门大桥及配套项目联合收费测算方案的制订与实务处理》的报告显示,直到预定通车半年前,建设单位才提出收费申请,当时中央、广东省未有对联合收费的明确观点,由于高速公路主线不便短距离设置仨收费站,最终决定联合收费。

“制定收费标注的任务十分艰巨。”上述报告透露,虎门大桥技术复杂、建设成本极高、约占该工程总投资本金47%,只有普通高速公路收费标准,难以收回投资。再加上各建设方的公司性质、材料应用、地质条件、工程单位成本、回报率、出资方式等差别迥异,在反复讨论协调后,方案才上报获批。

赚钱不易。虎门大桥建成后,还曾与虎门渡口为夺客源展开过价格血战。

“虎门大桥的建设一波三折。”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80年代初就曾对虎门大桥展开过可行性研究,确定了大桥选址、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但受限于投资规模巨大和时局变化而暂停运作。

1991年5月,虎门轮渡码头开通,成为珠江两岸最重要的交通枢纽。15分钟就能横跨3公里海面,比绕道广州可缩短近百公里。很快,虎门渡口就不堪重负。次年,虎门渡口日均车流量已达万辆,超过了轮渡日均交通量达3000辆车便应设置桥梁的建设规范。

但由于桥梁和渡口可能的利益冲突和筹集巨款的难度,从虎门大桥立项到建成,期间共有5次大的股东转换,直到1997年4月虎门大桥通车前夕,才最终确定股东和股比。

由于大桥建设成本高、还贷压力大,虎门大桥通行价格是轮渡的两倍多。为争夺客源的虎门大桥和虎门轮渡,宣布半价通行,大打价格战。虎门轮渡还推出随行赠送快餐的服务。

据曾就职于广东省公路建设公司的曹植英在暨南大学的MBA学位论文《虎门大桥——收费定价策略》中记述,价格战导致双方各自受损。以饱和通行能力算,30年经营周期内虎门大桥根本无法还清贷款。原来是当地效益最好的虎门轮渡公司被迫裁员减薪,总经理月薪也从万元降至6000元。

随后双方和谈,各自划分主营市场、区分调整价格。直至2000年4月1日,虎门大桥再度提价,将12座以下客车价格恢复到大桥开通时物价局审批的全款,自此虎门大桥共有四次调价。

时间就是生命,该走还是得走

虎门大桥向以风景极佳而闻名,后来因交通极堵而闻名,前几年虎门大桥被粤语方言区大众称作“苦闷大桥”(粤语“虎门”与“苦闷”同音)。

在粤工作的商旅人士唐晟明告诉《财经》记者,虎门大桥对于湾区来说,意义十分重要,虎门大桥连接的刚好是珠江出海口隔开的两边(东边深圳东莞惠州,西边佛山中山珠海),湾区几个核心重镇,制造业核心,虎门大桥责任重大。

“如果我去深圳从南沙走,不堵车前提下比从虎门多25分钟左右。”长期开车经过虎门大桥的唐晟明补充称,除非是三更半夜,不然每次往返他都会遇上堵车。

虎门大桥的交通拥堵情况已持续多年,当地有关部门的治超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8月,虎门大桥的车流量由1997年建成时的日均1.84万标准车次,到最高日均17万标准车次,远超其日均8万车次的设计标准。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官网信息显示,2013年-2016年之间,时任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的徐欣曾多次主持召开推进虎门大桥治超优化工作会议。

2019年,中新社在一篇题为《广东虎门大桥严重超负荷 实行管制保养》的报道中指出,虎门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关键通道,车流量的持续增长造成这条交通大动脉已不堪重负。

事实上,虎门大桥两侧的跨江交通设施也在增多,拥堵情况有望缓解。

“我相信政府和专家的说法。”林先生告诉《财经》记者,他期盼着虎门大桥早日通车,不会有“心理阴影”。

“外地人顾虑多,广东本地人会觉得时间就是生命,照过不误。”唐晟明如是说。受虎门大桥备受舆论关注的影响,全国多地紧急为大桥做体检。近期,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就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组织开展跨江桥梁养护紧急检查,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临时抱佛脚是不够的。宋锦忠呼吁,只有从建设方、设计、施工、监理、科研、维保,各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做到全寿命服务,才能让一座桥在100年至150年的服役期里面,正常地运营、服务大众。

相关报道:虎门大桥“呼吸”事件最新结果公布,物联网结构监测成评估利器

近年来,桥梁事故屡见不鲜,或虚惊一场,或人财两失,严重程度大相径庭。

就在近日,相隔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发生了两起桥梁事故。

4月26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桥体出现波浪般的晃动。此后,该桥管养单位武汉市城投集团公司回应称,此次桥梁异常振动系特定风况引起,振幅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桥梁结构运行正常,安全有保障。

5月6日下午,主跨888米的虎门大桥桥面出现了幅度明显的“抖动”,桥中间的隔离带上的指示牌也随之上下摇晃,甚至直到第二天凌晨仍在振动。



悬索桥振动模型

好在两起事件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也因此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尤其后者,以各种“姿势”出现在各大平台的热搜榜上,引得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此次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在各界或质疑、或猜测、或调侃、或借势推销的声浪中,网友们也探讨起了“虎门大桥”是否是豆腐渣工程。就此我们采访了业界专家:



5月10日,最新发布的报告对此作出了回应,它确实不是豆腐渣工程!



从虎门大桥“呼吸”事件说起,我们怎么看结构健康监测?



虎门大桥作为一座具有标杆意义的大桥,此次“呼吸”事件的发生也给我们现实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借鉴意义:

预防已有桥梁事故发生的必要性,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结构健康监测,提高发现类似情况的速度,从而能够及时采取交通管制的措施;

发生突发事件后的评估为应急响应提供辅助决策;

给后续同类型桥梁设计优化提供数据和经验,来源于真实的场景的数据比实验数据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在这些借鉴意义的背后,是数据,是结构健康监测,也是基于两者而做出的事故提前预警。

如果说虎门大桥事件离大部分人的生活不够近,那不妨从更加接近我们生活的地方聊起。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佩戴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心率、步数、环境噪声等,再借助收集而来的数据分析人体的健康状况,比如通过Apple Watch监测并输出专业水平的心电图、糖尿病呼患者随身佩戴血糖监测仪器以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等,这些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那么,如果把桥梁比作人体,则桥上安装的监测系统相当于功能丰富的智能监测设备,它们可实时收集各类环境监测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再对桥梁状况进行分析。同人体监测设备存在的目的一样,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存在也是如此:

一方面,通过长期的结构监测获得结构响应的变化,这些数据具有长期性、累积性的及统计性的特征,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或者潜在的问题,监测系统也能够跟踪其变化发展趋势,为结构性能变化以及损伤推演提供支持。

说了这么多,何为结构健康监测?



再来说说,结构健康监测发展过程中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即是监控系统,那到底能监控哪些关键指标想必也是大家都关心的内容。对于大型桥梁来说,一个全面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可实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实现环境监测,如车辆载荷、船舶撞击、风速风向、风压、地震、温湿度、余量和视频监控等;

第二:实现结构整体响应,能监测到振动、变形、位移和转角;

第三:实现结构局部响应监测,包括应力应变、裂缝及索力。

总体来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要发挥着监测及预警的作用。

结构专家如何进行桥梁结构监测系统设计?

人在健康的情况下尚且要长期进行监测,作为在交通事业承担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桥梁也是如此。那些表面看似稳固的桥梁,或许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突发异常变化的桥梁也不能武断地认定是设计、施工存在问题,而是需要依赖土木结构专业知识,并结合长期历史数据进行推论。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步骤

在确定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目标后,结合被监测结构的设计、施工图纸资料以及历年的检测报告等,我们会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结构的力学行为规律,掌握起关键部位、荷载及理论响应,对监测方案的结构部分进行概念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才能进一步对监测系统的传感器选型、布设方式、传输策略、数据存储管理方式等进行细化技术设计。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意义在哪里?能提供什么价值?

虎门大桥“呼吸”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明白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对数据的应用上,因为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零散而又片面,并不能独立提供价值。只有结合结构专家对被测对象结构特点的专业知识,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解析和利用,才能让数据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提到监测数据的应用,或许还可以用另外一个发生不久的案例进一步佐证。

该案例的主角是四川泸州桥隧群,该桥隧群监测项目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完全采用无线传感技术进行结构安全监测的桥隧群项目,其建设工期为90个自然日,布设了近4000个传感设备,实现了对全市30座桥梁、3座隧道的全天候实时自动状况监测。2019年6月18日宜宾地震,监测系统1小时内即形成应急响应函,并在24小时内生成应急分析报告,为桥隧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泸州公路交通管养模式向预防性、主动性转变。



在这个案例中,正是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才能及时响应并快速生成分析报告,化被动为主动。该案例的服务提供方为北京源清慧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高新企业,也是由清华大学孵化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代表企业及行业规范起草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源清慧虹已连续5年服务于交通部索承体系桥梁国检项目,在其方案中表现出了众多的亮点:

(1) 快速无损布设、超长免维护期

(2) 灾害全程记录,提供完善的结构响应原始数据

(3) 感知端人工智能、百倍信息密度提升

(4) 关键芯片和协议自主可控

(5) 组网自适应、排查“零延误”

(6) 高精度授时、微秒级偏差

当结构健康监测遇上新基建......

我国交通建设投资不断增加,未来桥梁建仍会保持上升的趋势,再加上由于我国早前建设的桥梁大部分还没有加装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因此对于桥梁监测来说,这是增量与存量并存的蓝海市场。

同时,“新基建”政策的出台为结构健康监测市场“再添一把火”,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结构健康监测具有由重设备转变为重服务的特点,长期可靠的服务是客户价值所在,这一点与新基建不谋而合。新基建可利用先进技术(无线传感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解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养护问题,这是无疑也是智慧城市的目标,而说到底结构健康监测也是实现智慧城市安全有保障的手段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基建也将成为结构健康监测未来可拓展的市场方向。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648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