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用半年扔家产,小家变高级,客厅能打羽毛球(组图)

一条 0

建筑师石磊夫妻俩,

在厦门经营着一家小型建筑事务所。

石磊从小在厦门旧城区长大,

2008年,两人把家安在了

厦门大学西校门附近的公寓楼里,

走出去不远,就是最美大学和漂亮的海滩。








2018年5月,住了10年的家,

光线涣散,四处堆满了杂物,

用石磊的原话说,

“就好像一片沼泽地,人都埋在其中。”

石磊把整个房子进行一次大改造:

采光不好,他就营造幽暗的阴翳之美;

东西太多,他就连续扔了6个月,

起码丢掉家里60%-70%的物件,

现在八岁的儿子能够自如地在家里奔跑、攀爬,

客厅甚至宽敞到可以打羽毛球。

自述 石磊 编辑 成卿





建筑师石磊与儿子小石头


我们一家人三口,住在这个房子里面,将近10年了。2018年,儿子小石头开始上小学,家里当时已经是非常混乱。

我从小就生活在厦门旧城区,这边在厦大西校门附近。从周边房价来说,换房在经济上可能不太允许。我和太太想,干脆就这次就一鼓作气,整个家重新改造装修。



改造前的家


我从小就是个有点“收藏癖”的人,见着、用着什么东西,旅行纪念品,甚至连一个好看点的玻璃罐都会留着,导致家里空间不堪重负。所以也走了一次断舍离的过程。

家里使用面积100㎡出头,简单的两室两厅。我们吃喝拉撒都要发生在这个空间里面,这个房子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光线、空气,窗外的景观、回到家的流线……这些就格外重要。





客厅变身羽毛球场


客厅改造是重中之重。首先,我们在原来的瓷砖上面铺了木地板,在家里走动给自己更好的一个脚感。

接下来就是划分出比较清晰的生活区域。之前小石头玩耍、一家人看电视、我们夫妻俩工作等一系列的事都混
杂在这里。我们做了三步——把沙发转向阳台,丢掉电视机,让小石头的玩具保证收在自己房里。





其实都是很简单的操作,便自然分隔出书架区域的工作台,和沙发区的家人活动区。

其他就是继续丢东西,每天上班带一包物品出门扔,陆陆陆续续丢了快6个月,起码丢掉家里60%-70%的物件。现在这儿甚至宽敞到可以打羽毛球。



阳台变榻榻米茶室


阳台这一次做了大动作。

原先的阳台,常常一排衣服晾晒排开,既挡视野又遮阳光,而且厦门这几年建设多、灰尘大。



改造前的阳台



改造后的阳台


于是,我们把阳台做进客厅里、加上榻榻米,像一个阳光房一样,能在公寓楼里有这么个空间很难得。

冬天尤其舒适,在这下象棋、看看书,哪怕什么都不做就躺在那边,也很舒服。原来觉得落叶很麻烦的芒果树也成了窗外的景致。



这么一改,从阳台到儿童房门口有9米长,小石头开发了一条奔跑路线:从榻榻米阳台跳上茶几、翻过沙发,一溜烟奔进他的房间。

之前房子的状态像一片沼泽地,他要垫着脚尖躲避东西,今天就像一个山谷一样,可以跳来跳去,只要孩子自己有想象力,我也不会阻拦他。





主卧室

两个卧室

大部分的生活都在客厅里面发生,主卧是很简单的榻榻米上放个床垫。

客厅和卧室之间的一整堵墙都是柜子,朝着客厅的是镜面墙,朝着卧室的是柜门,储物空间够了。





儿童房


小石头不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我们请他把所有玩具都收到他自己的房间,这样乱也只有他的房间乱。

但这两年也发现,他自己有意识地开始慢慢精简玩具。我们希望他能够对自己的东西进行分类,进行整理。并不是说孩子你就完完全释放天性,有一些社会规则需要建立,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虽说借着装修进行了断舍离,但我们家并不是像一些人家断成了“极简”,改造完住进来一年,家里东西也有增多的迹象。

我们不是追求空无一物、没有生活气息的状态,但保持干净整洁、分类清晰很重要。







我发现快到40岁,心态确实会发生变化。我们夫妻俩开始放下了建筑师那种很想要完成某种设计的欲望。这个房子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户型比较昏暗,我们就顺着昏暗的方式去做;朝着西面有阳光,就顺着光去做窗外的风景。

去赞美空间的优点,而不是一直盯着缺点去遮蔽。

实际上这套房子的采光非常不好,以前惯常的思路就是用浅色系墙面、装饰去反射得到更多光。但实际上,这只会让整个房子很不精神、没有灵性。



不是有一本书《阴翳礼赞》,讲的是日本昏暗的空间,用一些金色的屏风、蜡烛,这些微弱的光线在黑暗环境中透露出来的一种精神性。

这一次,我们就试验了深色系材料和色调:绿色瓷砖,黑色瓷砖,黑色的顶棚……尝试在一个在幽暗的环境中,营造精神性的状态。我觉得这次还是尝试出来了。

比如餐厅,用了近乎黑色的岩板做墙面,中间铺一道金属条。光线照射在金属条上,再散射至周边的黑墙,并不是彻底的幽暗、封闭。



不是直射进家的光线才是采光,周边环境反射进来的光线也可以被利用。

餐厅靠近西面这边,就把这面墙换成了玻璃砖。我们楼西面有玻璃幕墙建筑,早上阳光打在玻璃幕墙上又能反射进我们的家中,透过这堵玻璃砖墙,可以再一次照进餐厅。





家里深色材料乍看差不多,其实细看很多样。深色地板、黑色的顶棚,包括在卫生间里用了大量的深绿色瓷砖。

深色它会吸光,最后让光线更加柔和。把更多光线吸纳进自己包裹的空间里,很有张力,不会让人觉得精神涣散。



这次改造做的最大的一个调整,是把对着入户门的儿童房入口,调整去了朝向客厅的那一面,不然那的穿堂风都凶猛到让人不舒服了。

但儿童房入口变成一道墙之后,门廊就显得又黑又矮。于是想到在那里开一条竖直的缝儿。进门时候身处一个黑暗环境,眼睛自然就会去留意那条缝。



缝背后是儿童房朝西的窗户,我们大概下班5:30~6:00,西面的阳光会照到那条细缝上,又恰巧在我们归家的时候,你会感觉好像房子有一种在欢迎我们的状态。开门的时候,你会感觉好像我们的房子,跟我们的自然环境,建立了一种时间关系。

接近40岁,生活其实慢慢进入简单的一个状态,工作、旅行,然后跟家人在一起——这些东西,是我们认为越来越重要的。

其实顺从于某个状态,有时候也并非不可。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375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