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疫情汇总 西班牙拐点已到 法国批英德人不守规矩

欧洲时报/新欧洲/参考消息 0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4月9日表示,西班牙疫情的“拐点”已经到来,将很快对封锁措施进行降级。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9日报道,桑切斯表示,西班牙的新冠肺炎病例数量已经达到峰值,西班牙政府将很快开启对封锁措施降级的进程。此外,他要求议会批准延长该国的紧急状态至4月26日。

据德新社马德里消息,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援引最新公布的确诊病例说,西班牙当局已控制住了新冠病毒疫情的暴发。

桑切斯在议会发言时表示,3月15日以来西班牙一直处于紧急状态,这有助于遏制病毒的传播。

根据西班牙卫生部9日公布的数字,在过去24小时,西班牙确诊病例增加了6000例,累计病例达15.2万例,新增病例已多日保持稳定。

西班牙议会定于9日晚些时候就是否将全国封城令延长至4月26日进行表决,但该议案获批已成定局。(编译/何光海)












意大利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4万 死亡病例超1.8万

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9日,意大利民事保护部门表示,意大利较前一天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204例,累计确诊143626例,累计确诊病例数全球第三多;新增死亡病例610例,累计死亡18279例,死亡病例数仍是全球最高。(海外网 刘强)

英国新增4344例确诊病例 累计确诊超6.5万

据《曼彻斯特晚报》报道,英国政府当地时间9日下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新增434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65077例;新增死亡病例881例,累计死亡病例升至7978例。(刘强)

意大利已有100位医生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据德新社罗马消息,自意大利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该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的医生已经达到了100人。

报道称,意大利全国医师联合会表示,最新一位受害者是一名62岁的女医生,她是威尼斯省的一名家庭医生。

意大利受新冠疫情冲击严重,医护人员在面对疫情时缺乏足够的防护措施,如手套和口罩等。

意大利全国医师联合会主席菲利波·阿内利说:“在这些悲惨的数字面前,组织上的缺陷和疏漏很难令人理解,更无法自圆其说。”

截至8日,意大利报告了近14万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近10%(13522例)与医务人员相关。(编译/王娜)


在上海确诊新冠的法航飞行员治愈出院

4月9日,上海市卫健委通报称,此前确诊的法航飞行员已出院。

早前:

4月4日,上海卫健委通报2例境外输入病例,其中病例1为法国籍,货机机组人员,3月31日自法国出发,4月1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因有症状,入关后即被送至指定医疗机构留观。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其负责的1600万只口罩滞留上海。

法内长要求撤回口罩强制令!巴黎人19点扎堆跑步,法媒批英德人民不守规矩

马克龙再赴前线

突然决定立即见“争议”教授

前天(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刚视察完死亡率超高的93省医疗机构,今天(9日)又奔赴巴黎南郊94省Kremlin-Bicêtre医院,慰问那里的医疗工作者,并向那里的医疗研究团队了解新冠病毒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路上,马克龙不断合掌鞠躬,向医疗工作者表达感谢。



眼尖的网友发现,之前3月31日,马克龙考察法国最大的口罩厂也是一路这样合掌鞠躬。



除了合掌鞠躬  ,马克龙还为Kremlin-Bicêtre医院医务工作者热情鼓掌!



再加上考察93省时,抱拳拜托民众保持1米距离,马克龙为这次疫情真是操碎了心。



考察完Kremlin-Bicêtre医院后,马克龙又赶往马赛地中海研究所,与研究所主任拉乌尔教授会面。据透露,马克龙是在与Kremlin-Bicêtre医院研究团队见面后,才临时决定立即去马赛见Kremlin-Bicêtre医院。

这位马克龙突然急着要见的教授到底是谁?



▲ 拉乌尔教授。(视频截图)

原来拉乌尔教授不久前推出氯喹治疗法治疗新冠,而且他任职的研究所每天24小时全天候接待出现呼吸道症状病人,免费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在这里检测呈阳性的患者需要接受氯喹治疗法的临床测试。

当时这个消息一出,马赛研究所门口就大排长龙。



但政府对此一直保持谨慎态度,认为不应该轻率冒险。可以说拉乌尔教授的治疗法一直饱受争议。因此马克龙与拉乌尔教授的会面格外受到关注。

口罩论战再升级

内政部长要求撤回“口罩令”

在法国国立医学科学院提出所有人都应戴口罩(即使是使用非正式的替代性的口罩)后,法国各地许多城镇自发行动起来,下令居民出门必须戴口罩;更有不少市镇长开始组织志愿者生产口罩发给居民。

比如,尼斯市长4月6日宣布,尼斯市将为全市居民每人发放一只口罩,这种口罩可清洗,可重复使用一个月。尼斯市将出台法令,一旦口罩就位,将强制当地居民在外出时戴口罩,不戴不许出门!



巴黎市长伊达尔戈也表示希望全民普及戴口罩。

没想到,才过没几天,9日,法国内政部长卡斯塔内就表示对各地市镇长下令要求民众戴口罩的做法非常不满。

当天,他在国民议会说,已经要求各地省长通知这些市镇长撤回对居民发出的“口罩令”。卡斯塔内论证说:“这(他的要求)符合居家隔离措施的要求,因为(让大家必须戴口罩)等于暗示民众可以出门。此外这里也涉及地区间的平等问题,有的城镇又能力给居民提供口罩,有的地区没有这个能力。”他也再次提到戴口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没有医学上的证明”。



法国政府发言人迪亚耶(Sibeth Ndiaye)也在当天表示,如果科学上对戴口罩的预防病毒的效用有共识,政府就会采取措施让所有法国居民都戴口罩,但目前学术界和医疗界对此并没有统一的见解,比如世卫组织并没有要求所有人都戴口罩。

看来这个口罩论战终将留存史册,就看谁笑到最后了……

巴黎人19点排队跑步

法媒还在批英、德禁足令不行

除了口罩争议,关于法式禁足令到底够不够严的争论也从没停歇过。由于巴黎人总是扎着堆跑步,巴黎市府不得不痛下决心,规定4月8日开始,在10点到19点间禁止所有户外个人体育活动。

万万没想到,禁令一出,巴黎就出现19点一到,大家排着队跑步的景象。



那欧洲其他国家做得怎么样?法媒忍不住了:英国人、德国人比法国人还要不遵守规矩!

先看看法国BFMTV驻伦敦记者发来的伦敦画面,可以看到记者背后人来人往,没有人戴口罩。



记者采访了两位在外闲坐的男子,他们表示:“的确今天外面人很多,但今天天气好!我们平时每天就出来散步一小时,我向你保证,我们一般不会像今天这样坐下来。”



一位在海德公园散步的男士顺带批评了一下巴黎的禁足措施:“巴黎10点到19点间禁止所有户外个人运动其实并不可取,这样只会造成其他时间大家聚集出来运动。”



还有位女士表示:“我们需要出来,这对保持身心健康很重要。”



再来法国电视二台记者最近几天拍到的德国柏林画面。



连法国记者都惊叹:这人也太多了!德国禁令也太松了!

这不,德国汉堡Eppendorf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罗泽(Ansgar Lohse)近日表示:德国其实已经走在“群体免疫”的路上。他本人是“群体免疫”的支持者。他认为,德国政府目前已经意识到群体免疫是唯一存在的选项。



不管怎么样,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度过这段艰难时刻。

最后给大家送上一个马克龙式感谢,感激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及严格遵守禁足令的各位。



【三名宇航员4月9日启程飞往国际空间站】



据法新社4月9日报道,美国宇航员克里斯托弗·卡西迪、俄罗斯宇航员阿纳托利·伊万尼申和伊万·瓦格纳当天搭乘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启程,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国际空间站第63次长期任务。



【运量大减开张难,法荷航集团4月、5月继续缩减运力】



据法媒4月9日报道,法荷航集团预计在四月和五月暂停公司90%以上的运力。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航空业受到严重影响,今年三月,法荷航运载的旅客数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6.6%,其中中短途航班和飞往亚洲的航班运量下滑幅度超过60%,在最新的一份公告中,法荷航预计将在4月和5月进一步将运量缩减至90%以上,但将继续保持从阿姆斯特丹和巴黎起飞,前往其他主要城市的航班。



【研究显示猫易感染新冠病毒,世卫组织密切关注】



据路透社4月9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正在密切关注家庭宠物与人之间互相传播新冠状病毒的情况,研究显示猫感染新冠状病毒的机率高于其他动物。这一研究被发布在学术期刊《科学》网站上,研究人员在实验鉴别哪些动物易感染新冠状病毒,以进行疫苗测试的过程中,发现猫高度易感染新冠状病毒,而狗、猪、鸡、鸭则表现不明显,研究人员明确表示对猫进行新冠状病毒感染监测应被视作帮助人免受感染的辅助措施。虽然目前已有案例证实动物可被新冠状病毒感染,但WHO要求切勿对动物展开报复,“它们也有自己的权力,它们值得被温柔以待,它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受害者。”

【实验动物死亡率100%,法国紧急叫停“海蠕虫血液疗法”治疗新冠测试】



据法媒4月9日报道,巴黎公立医院联盟(AP-HP)宣布为治疗新冠状病毒病进行的“海蠕虫血液疗法”测试暂停。据悉,在3月27日收到法国国家药物和健康产品管理局(ANSM)的许可后,AP-HP于4月4日正式展开测试,但ANSM在2011年进行的一项类似实验显示实验猪的死亡率高达100%,在得知这一消息后,AP-HP决定不再推动这一实验,并强调没有任何新冠状病毒感染者已进行这一实验。按照原计划,10名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法国新冠状病毒感染者将接受该疗法,以进行耐药性测试和器官给养评估。



【27.1摄氏度!巴黎今日气温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据法媒4月9日报道,巴黎当天气温达到创记录的27.1摄氏度。据悉,2017年4月9日,当时26.5摄氏度的气温创下巴黎在4月9日这一天的最高纪录,三年之后的2020年4月9日,这一纪录被打破,目前,下一个等待被打破的纪录是1939年4月11日创下的28摄氏度,整个巴黎历史上4月份的最高气温纪录则出现在1949年4月18日,当时气温达到30.2摄氏度,法国气象局的预测显示,由于未来数日巴黎天气仍将以晴好为主,因此相关纪录极有可能被打破。

传5G致新冠,英国民众怒烧手机基站,但是,这帮傻X居然烧错了......


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江湖上就流传着各种关于它的迷思,比如新冠病毒来自蝙蝠汤、这种病毒只影响老人等等。


这其中最不靠谱的当属5G能传播新冠病毒,最好笑的是有人敢说,就有人敢信,这个一打眼看就不靠谱的说法居然还引起了不少人的拥护。



有人敢信,就有人敢动手,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自上周四以来,英国至少有20座手机基站塔被人为蓄意纵火或蓄意破坏,范围主要集中在利物浦(Liverpool)和西米德兰兹郡(West Midlands)。



关键是,由于这届网友的无差别推塔,这20座基站塔中大部分其实都是3G和4G基站。而且,他们还迁怒于维修人员,对他们进行辱骂。

这让英国手机运营商MobileUK非常头疼,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向英国民众喊话,希望大家能帮助制止这种行为:

“5G和新冠病毒没有任何关系呀!大家把3G和4G基站都给烧了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如果你看到有类似的行为,请帮忙制止。”



看不下去的各位网络巨头表示会净化相关内容,以免误导群众。

比如谷歌就发表声明说将把和5G传播新冠相关的广告删除;在YouTube上面,拥护这个谣言的视频也被删得差不多了,菌菌上去搜了搜,基本都是这种状态:



可是谣言从何而起?

事情还要从3月18日说起,一位名叫托马斯·科万(Thomas Cowan)的教授在Youtube上传了一则视频。



在这段十分钟的视频里,他”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为啥5G能够传播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最先在武汉爆发,那是因为那里最早将5G商用啊;为啥在非洲没有病毒传播呢?因为那里基本没有部署5G信号塔呀。两者一对比,结果很明显嘛。



真是逻辑鬼才,但这一听就站不住脚的神逻辑也依然在YouTube上引起了超过66万次的观看。

还有人认真对比了历史上曾经爆发过的瘟疫:1916年发明无线电,1918年爆发西班牙流感;2003年3G对应SARS病毒;2009年的4G对应的是猪流感,最终得出结论,这一次的新冠病毒肯定就是5G的锅!

那菌菌这个好奇宝宝就想问问了,中世纪的黑死病又是谁的锅呢?



其实反5G组织在国外一直存在,但为什么偏偏这一次就激起了如此剧烈的反应?

一方面是新冠病毒自带话题点,另一方面,这谣言能如此广泛的传播还少不了明星的推波助澜。



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所(Oxford’s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甚至还认认真真地对其专门做了项调查。

他们的调查显示,20%新冠病毒迷思都是通过明星或政客传播,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占总发布内容的69%。

可以想像坐拥千万粉丝的明星政客们影响力有多大。



和周董一起演过《惊天魔盗团》的伍迪·哈里森(Woody Harrelson)就好几次在Ins上发布关于5G基站致疫情爆发的无根据言论。



曾在2012年“超级碗”演出上出了“竖中指”丑闻的英国女歌手MIA也多次在Twitter上发布不当言论,攻击安装基站的工作人员,还说自己在接近5G基站时会出现新冠肺炎的症状。



胆子更大的英国拳击手阿米尔·可汗(Amir Khan)更是直接说新冠病毒是人造的,就是为了减少人口,而各国目前采取的戒严措施是为了给进一步部署5G基站打掩护。

这脑洞开的,都能写小说了,退役了或许有潜力当个小说家哦。

5G有害的言论漫天飞,有人还试图以此发家致富。

英国一个阴谋论者团体宣称俄罗斯研究了一款能防止5G辐射,保护使用者免受新冠病的...USB,每个售价350镑。菌菌想说,难道是拿USB来开启巴啦啦能量场吗?



根据BBC的报道,其实相比它的同门前辈3G和4G,5G虽然传输速度快,频率更高,但传送距离更短,所以覆盖5G网络需要修建更加密集的基站,每一个基站产生的辐射强度相比4G要更低。



另外,在电磁频谱中,5G发出的射频信号属于“非游离辐射”范围,拿英国物理学家戴维·格里姆斯(David Grims)的话来说就是,它们的能量太低,不足以破坏DNA,使其产生癌变。



所以5G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引发新冠病毒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嘛。

要菌菌说啊,这些人与其浪费时间去破坏基站,不如先去了解一下5G到底是个啥吧。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040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