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花巨资买百年老宅 发现一怪事 现神秘字符(组图)

钱江晚报 0

钱江晚报消息诸暨安华镇丰江周村,一座几近废弃的百年老宅正在“复活”。




“已经修了快三年了。”周益定掐着手指头算。他是做建筑生意的,10年前,通过拍卖成了这座老宅的新主人。

是修缮还是新造?纠结8年之后,周益定决定修缮,资金需要上千万元。

最近这两年多,从工作地上海到诸暨的乡村,周益定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开车来回。为了他的老宅修复大业。

“100年的历史,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这个被村民嘲笑“太傻”的老板说。

活着的历史

对这座老宅,周益定有着很深的情结。

周益定从小生活的丰江周村,周是大姓。村里有名的舞板凳龙起始于明朝隆庆年间,历来是诸暨民俗舞龙灯的重要代表。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4年)的周氏宗祠,算得上江南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几年前刚刚得到了修缮;村里还有进士牌坊,也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品。

今天要说的,是村里另一处重要的古迹。

百余年前,周益定的嫡亲舅太公周志桥造了一座大宅子。

房子是四合院式,坐北朝南,由门楼、座楼、左右侧厢组成,占地面积1115平方米,共有25个房间。

房子不仅面积大,还有围墙、花园、池塘、假山等等。不仅在当时,放到现在也绝对称得上是“顶级豪宅”。



老宅整体布局。

周志桥在安华镇经商,这个镇地处诸暨、义乌、浦江三地交界,自古商贸繁华。当时,周家还有田地出租,是当地有名的乡绅。

周益定记得小时候,母亲曾带他去大宅子里做客,那时就惊叹“太大了”,对这幢神秘的房子充满了向往。

岁月沧桑,这座房子几经易主,后来成了当地的一座粮仓。文革期间,多亏看守粮仓的人用石灰涂抹,房子里一些精美的建筑构件才得以保存。之后,老宅就一直被废弃,无人看管,那些好不容易才保存下来的构件也大多不知所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幢百年老宅,就是当地一部活着的历史,却摇摇欲坠。



老宅修复前的样子。



老宅修复前的样子。

一个“傻”子

少小离家,周益定很早就去了上海打拼,几十年来做建筑生意,积累下了一些资金。

2010年,周益定得到了一个消息,房屋当时的所有者,诸暨市粮食局要对这个曾经的粮仓、拥有百年历史的周家老宅进行公开拍卖。

参加拍卖的有四五个人。有的想在原址建一幢别墅,有的想办家工厂。

“参加拍卖的时候,我也没想过到底要用来做什么。”周益定说。

最终,他以200余万元的价格拍下了这座老宅。“当时很多人说我傻,花这么多钱买了一幢废弃的房子。”周益定说。

拍下时,这座老宅已经破败不堪,在常人看来,连住都没法住,的确没有什么价值。

但是,对周益定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情结。他想把房子保存下来。



再斥巨资

拍下老宅后,到底怎么处置,周益定一直想不好。

修吗?需要一大笔巨资。而且能不能修好,他也没有这个信心。拆了新造一座?虽然简单省钱省力,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周益定的一个亲戚是诸暨的文保专家。

“拆了太可惜,还是把它修复起来。”亲戚这样和他说,“一百年的历史,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在纠结了近8年之后,两年多前的秋天,周益定开始了这场浩大的修缮工程。

一开始,他做了四五百万元的修复预算。聘请专家,在图纸上复原老宅最初的模样;然后,到处寻找优秀的古建筑师傅,完全用人工的方法复原这座老宅。

周益定说,很多地方修复古建筑,采用的牛腿等构件都是用机器雕刻制作的。他认为,机器雕刻的没有手工雕刻的那样具有生命力。

这样一来,原本的预算就远远不够。周益定大致估算了一下,按照他的想法,起码得花费一千万元以上。



重新雕刻的牛腿等构件,十分精美。

文化传承

周益定找到了从艺30多年的周彪金师傅,把他请来做雕花。多的时候,在现场,这样手艺高超的师傅有二十来个。

“我们在里已经干了快三年了。”在一间厢房里,周彪金戴着眼镜,拿着刻刀,一刀刀地仔细雕刻。旁边在帮忙的,是他的妻子陈小青。

三十多年来,这对夫妻走了不少地方,都是给古建筑做木雕。



“这幢房子是典型的江南建筑,很大气。”周彪金说。在这里干活,他们每人每天的收入是300元。

这两年多来,周彪金也把生平所有的技艺都施展了出来。无论是木雕的题材设计,还是雕刻手法。上百扇的门窗雕画,琴棋书画、梅兰竹菊、渔樵耕读,这些传统的题材都得以呈现。



经过修复,老房子开始重新焕发出生机。

此外,周彪金还设计了传统老手艺系列、二十四节气系列等等。

最难的是,周益定给了他们一个艰巨的任务:把《清明上河图》雕刻到木板上。

“这幅两米多的木雕《清明上河图》,一共用了300多个工,一个人雕的话要雕上一年。”周益定指着厅堂上的三块木板说。

木板上,车船屋宇,树木牲畜,各行各业,1000多个人物,栩栩如生。

“老板总是叫我们慢慢雕,雕得更细致一些。”周彪金这样说,“老板很用心,这影响了我们。”

周益定认为,要做就要尽可能做好,把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管下一个百年,以后谁会是房子的主人,但在我这一代,就要把它保护好,传承好。”





神秘字符

白墙黑瓦,气势恢宏。随着工人们一天天的劳作,这座曾经死寂的百年老宅,正在渐渐恢复生机。

几年来,经常有古建筑爱好者来这里参观,他们都觉得周益定正在做的事情很有价值。

但是,一开始,就连周益定的家人也不理解。

这么多年来的打拼,好不容易把农村乡下的老房子换成了大城市里的商品房,怎么还要回来买老屋,花这么多钱修老屋。图个啥?

但是,随着老宅一天天变样,就连年轻的儿子也开始喜欢起来。一座老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干了一辈子建筑的周益定认为,自己做的这一切十分有意义。

“你看,没修之前就是这样的。”周益定指着围墙里一处快要倒塌的门楼说,“这是房子的后门,相当于现在的防火门。”

“至少要到今年底才能完工。”周益定这样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修好以后用来做什么?周益定说,还没想好。有人劝他做民宿,但周益定一口否决了这个建议。

“这座房子在我手上修好了,至少一两百年内不会倒,以后不管是传到谁的手上,其实不重要。”周益定这样说。对他来说,重要的是老房子有了新的生命力,能够一直保存下去。让后面的人能够看到,以前的老房子是这个样子的。

最近,周益定发现了一件怪事,十分疑惑。



老宅水池石板上的奇怪字符。

在清理老宅里的两个水池时,发现水池的石板上有几串奇怪的字,有的好像是英文字母,有的好像是俄文,有的是数字。百思不得其解。

这两个水池是老宅里用来蓄水防火的。

周益定猜测,可能是用来记录房子建造的年份。

“我请教了一些人,他们都说不懂,想请大家帮我一起看看。”周益定说。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983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