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姑娘立下遗嘱:房产给闺蜜,帮我捐遗体(图)

广州日报 0

如果让你立一份遗嘱你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谁?亲人、伴侣还是朋友?对于一向忌讳死亡的中国人来说这一代年轻人的生死观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90后姑娘立下遗嘱,118平米房子给闺蜜

3月5日,28岁的陈姑娘走进了浙江省遗嘱库为自己安排了身后事:如果发生意外,那么她的遗体捐赠和名下一套118平方米的房子将由她的闺蜜来处理和继承。

小陈是宁波人,初中开始就上的是寄宿制学校,养成她从小就独立的性格,大学毕业后她留在滨江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运营工作。

工作第二年,小陈用大学时做兼职的积蓄,加上跟家里借的钱付了首付,购买了一个市中心的小套。不到三年,她卖掉这个“老破小”,又置换成了新房。

小陈和闺蜜是大学同学,一个寝室上下铺四年,也处成了最好的姐妹,大学毕业后,尽管闺蜜被家人叫回了温州工作,但是她们从没断过联系。

“换房时,钱差了点,她听说后直接打钱过来了。她去相亲、订婚也是拉我去鉴定的,我在医院动了个手术,她还请了一个星期假特意赶过来照顾我……”小陈说两人在情感上支撑对方走过了这些年。而且她们从大学开始就一起做公益活动,照顾孤寡老人、去四川支教,陪伴自闭症儿童等。

过年期间,小陈从老家宁波去温州看闺蜜,没想到刚好遇上疫情,这一住就住了大半个月。这期间,闺蜜的父母也拿她当女儿一样照顾,怕她吃不惯,变着法子做温州的特产给她吃,还打电话给她父母让他们放心。

想捐赠遗体遭父母强烈反对 这次疫情让她下定决心

小陈一直以来有个愿望,打算捐赠遗体,但这个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这次疫情,小陈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医护人员献出生命,看到无数的90后报名支援武汉,她触动很大,决定把捐赠遗体和名下的房子都“托付”给闺蜜处理。

“其实我有暗示过她,我说:万一我有意外了,你帮我捐了,然后房子归你。她觉得我开玩笑,骂我乌鸦嘴,还说童言无忌。”小陈说。

亲笔撰写遗嘱、进行精神评估、所有过程录音录像……一个多小时,陈姑娘就把身后事搞定了,“就感觉把决定已久的事情给办了而已。”

有的90后还在被催婚有的已经开始立遗嘱

传统观念里,关注生后事向来是老年人的“专属”。而近几年来,立遗嘱的90后也逐渐增多。

90后立遗嘱,早了吗?

广州日报去年12月26日曾报道:“90后”女生立遗嘱将房产留闺蜜,背后原因催泪




而在网络上,“90后好友相约为自己购买联排墓地”曾引发热议,awsl(啊,我死了)更是成为B站(哔哩哔哩,年轻人网上文化社区)评选出来的“年度弹幕”。

有两组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年轻人对待生死的态度:

2019年7月2日,国内首个器官捐献登记网站“施予受”登记人次突破100万,登记志愿者中90后占比超过53%。

中华遗嘱库发布的《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同样显示,中国内地立遗嘱人群年龄趋向年轻化,截至2019年10月,全国90后立遗嘱人数为246人,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

除此之外,还有90后为喜欢的二次元文化(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以及相关的核心产品或者衍生产品)来立遗嘱的,比如说为收藏的洛丽塔裙子、汉服、cosplay服装,以及各种手办、成片、道具、妆发等找到“归宿”。

也有为了游戏账号、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等虚拟财产来立遗嘱的。

买墓地、立遗嘱、捐遗体90后生死观更豁达也更理智

不讳生死,是当代青年展现出来的生命态度。触碰、了解、接受,是90后正确认识生死的前提,消除恐惧后,他们开始作出更多未雨绸缪的选择。

不再忌讳死亡之后,年轻人反而更加懂得尊重生命,选择去追求一种有益于身心的生活方式。

购买保健品、保险,是90后正视疾病、灾难,甚至死亡风险的“讯号”。

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90后”养生报告》显示,国内长时间使用保健品的90后占比21.9%,有接近一半的90后偶尔会使用保健品,而排斥保健品的90后群体只占3.9%。

国内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慧择网出炉的《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显示,“90后平均持有4张保单,并且自主筛选能力强,购买决策比80后平均快3.6天,特别是二三线区域90后保民增长速度迅猛。”

而买墓地、立遗嘱、捐遗体,也不再是出于焦虑抑或是想要引发关注,相反,90后希望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给自己一个合法的保障、理智的选择。

中华遗嘱库公益推广部主任陈瑾认为,订立遗嘱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的行为,无关年龄,甚至表明现在的90后对于生死,显得更从容、更理性。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5231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