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张文宏曾光等齐聚:停工停产阶段过去了(图)

态℃ 0

3月7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光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金冬雁教授等中国顶尖的医学专家汇聚在“走出至暗时刻”多学科线上论坛,首次通过云直播的方式和全国医学工作者和公众讨论疫情的最新进展。

在论坛上,钟南山院士认为,在新冠肺炎的检测方面,lgM监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张文宏对新冠肺炎保持可持续性的有效控制是非常核心问题,如果能保持持续的有效控制,复工复产不是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光教授认为,中国的疫情用“走出至暗时刻“是合适的,但对世界范围来讲还不太适合,有的国家刚刚进入(爆发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金冬雁教授认为,现在医学界最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研究新冠肺炎的后续传播力是否能减弱,以及它是否已经变异,成为在人类中长期存在的疾病。如果是后者,后期疫苗研发就非常关键。



以下是本次论坛各位专家核心观点的整理:

钟南山院士:lgM监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众所周知,诊断是疫情防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份数据记录了大概72000个病例。其中,你可以看到有些被称为确诊病例,另一部分被称之为诊断病例,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值得我们思考。

明确的诊断对排查疑似病例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用两种方法进行双重检测,除了要对病毒核酸序列进行荧光定量PCR,还要进行即时的lgM检测。荧光定量PCR已经是诊断标准了,因此我就不再赘述了。最近我们开发了针对COVID-19感染的快速lgM检测试纸,通过测流式免疫层析法实现,我在这里不多讨论实验过程,你可以看到这里有两组数据分别来自未感染者和感染者,可以看到感染者的在lgM位置上显示出了一条条带,一个是lgG,一个是lgM,在这里我们做核酸和lgM的双重检测。



实际上感染7天后,或者出现症状3-4天后,即可以检测出lgM,这个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一个补充。

同时与流感的鉴别也很重要,为此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叫做恒温扩增芯片。这是一种特殊的方法,仅需和缓冲液一起完全破碎然后再这里上样,因此我们可以同步对多个患者进行检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新冠病毒和A、B型流感以及现存的其他病毒的原因。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

如果对疫情保持可持续性的有效控制,复工复产不是问题




在这次疫情里面刚开始很多医护人员感染,后来过去的几万医护人员很少听到感染的状况,所以医护人员防护问题一定要重视,要坚持不要松懈。

复工问题应该是从事商业人士更关注,但是目前在医院方面,很多病人不敢来医院看病,有的肿瘤如果不及时治疗是很危险的,所以说,医院开工迫在眉睫。中国在现阶段很多地方已经不再出现新增病例,但还不敢复工复产。理论上来讲,我们保持常态的医疗检测,第一时间控制住病情,尤其是保持可持续性的有效控制,我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才能正常向前推进。

另一个是新冠疫苗大家都非常重视,现在中国、美国都在努力研制新冠疫苗,具体结果不是很清楚,但是现在有些团队向上级汇报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成果。我相信不管中国还是美国研发出疫苗,都是给全世界用的。这个疫苗不是给现在的人来用的,而是给未来可能患上新冠疫情的人使用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光:希望3月份武汉能够赶上全国步伐



在中国来讲,我们的主题“走出至暗时刻“是合适的,但对世界范围来讲还不太适合,有的国家刚刚进入(爆发期)。

我们现在可以讲,中国疫情是向着乐观方向在进展的,形势是相当好的。我们现在主要分为两块,武汉和武汉以外。武汉过去积累的问题太多,一是确诊病例,二是从发病到就诊本诊断的时间。武汉之外的地方这个一般就在一两天,武汉现在很不容易减少了7天,这就是说明之前病人不能及时就诊,出现人等床位的现在,现在是床位等人。我希望3月份武汉能够赶上全国步伐,确诊病例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我是很有信心的。从2000多降到100多武汉用了半个月时间,一个大大的降低,再降下去还是很有信心的。

到现在,据我掌握的数字,一半的县区从来没有一个病例,也跟着在一级里面。现在有七个省从一级降到二级,九个省从一级降到三级了,按这个标准还有14、5个省还在一级。都降下来的话社会生活就都开始了,这个风险等级是个大事,那么大家就有一个问题你国内风险还都没解决,国外现在也出现了疫情,现在每天都有输入病例出现,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这种情况应该相信我们自己,经过和新型冠状病毒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我们的检测能力、发现新病例的能力都加强了。国外跑进来的病例,我们现在能看到都第一时间发现了。那么这种背景下,停工停产措施这种阶段应该已经过去了。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金冬雁:

超级传播者是存在的


国内控制收到一定成效,但全世界来说新的疫点已经出现,比如意大利、伊朗,所以全世界范围内能否控制住这是一个问题。现在医学界最需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新冠肺炎的后续传播力是否减弱了,以及它是不是已经变异,成为在人类长期存在的疾病。如果是后者,后期疫苗研发就非常重要。

可以说,目前是有超级传播者的。例如钻石公主号在船上的传播很有可能就属于,在香港也有很多聚集感染的情况,以及韩国新天地教会的案例。超级传播者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一点一定要小心。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周新:

有导痰的核酸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率


关于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核酸检测是非常重要的诊疗指标。事实上,有40%—50%的病人一开始的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的,也就是假阴性。我们发现,如果病人有痰可以用来做检测,以及配合下呼吸道的分泌物检测以及粪便检测可能提高检测准确率。有导痰的核酸检测可以提高阳性率,方便鉴别和诊断。

新冠肺炎的轻症和危重症治疗方案不是一样的。轻症最重要的还是依靠于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临床上使用阿比多尔、磷酸氯喹等大家熟知的药物都是可以应对的,轻症和普通症状的病人一定要早些用这些药物,这个病80%-90%是轻症,这些药都是能治好的,当然病人心态也要好。危重症病人的话,我们现在有单克隆抗体技术,以及恢复期血浆的治疗方案,目前来看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昕:

方舱里病人左右床就像邻里一样


刚开始病人来到方舱都是很不习惯的,我们不仅要注重病人的身体治疗,还要有心理治疗。方舱里的医患沟通都是面对面的,医护人员会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字画画,有的护士医护服上写着“想吃周黑鸭“,让病人放松。第二是互联网方式沟通,我们拉了很多医患沟通群,病人有问题在群里直接问医生,很多病人的问题的类似,这样医生能高效率的回答问题。



我们还发挥党员作用,成立党支部,党支部里有病人也有医生,有时候在方舱里面开开会。这些党员病人会慢慢成为病人里面的主心骨,甚至帮助我们整理和开展一些互动,慢慢方舱里面就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病人左右床像是邻里,这不是个医疗模式,是个社会模式,彼此之间保留很好的情谊。

多学科救治是成功的保障之一。我们这边是17家医院集中在一起,不仅是多学科支援,还是多医院支援。危重症病人是我们的治疗重点,让病人转危为安是我们下一步攻关的重点。

深圳市康宁医院刘铁榜:

前线医护团队一定要有心理专家参与


一线医护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心理专家在团队里面,便于心理精神专家对所有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进行检测、处理,让易感者早期下火线,不是说轻伤不下火线的事情,这不是政治问题这是专业问题。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489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