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疫情 10年前就有人预言 还说了保命方法(组图)

酷玩实验室 0

对于这次疫情,我们都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 没有预料,没有准备。 等很多人终于搞清楚了什么叫N95口罩,最普通的医用口罩都已经脱销了。 等很多人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在全国都已经开始出现确诊病例了。 跟朋友们聊起来,大家都是同一个感受:“太突然了,谁能想到啊。” 然而,早就有一部纪录片曾经预言过:

全社会爆发致命性流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张截图来自纪录片《浩劫求生》。 放在今天重看,它简直就是拿了预言家的牌。 弹幕里全都是因为这次肺炎,赶来“补课”的观众。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们可能很难意识到,我们需要补上一课:

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的自救课。 纪录片《浩劫求生》的弹幕里,观众经常刷一句话:

感谢它又救了我一命。 然而它被刷上豆瓣9.4的高分同时,评分还不到1000人。       

       如此冷门小众,正是它最让人最遗憾的地方:明明应该是人人必备的知识点,却被我们严重忽略了。 这两天,已经看到不少人开始强烈推荐。        

       

        它的硬核,就凭两点:专业和实用。 有多专业呢?看看“致命流感”那一集的开头:        

       简单几句话,竟然精准地预言出了11年之后,中国今天的状态。 一模一样! 他们给出的应对方案也及其简单:居家隔离。 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这四个字,是最佳经验的总结。 毕竟,主持人凯德·科特立,前海豹突击队队员,生存专家。 纪录片里采访的专家,有消防部门专家——从业者。       

       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者。 

 天灾浩劫中的幸存下来的—— 亲历者。 

       

       

《浩劫求生》不是预言家,是以专业知识作为支撑的精准预判。 更加难得的是它的实用性。 它不是让我们变成迫害妄想症,每天挖地下室,囤积一个仓库的物资,防毒面具、防辐射服这些普通人不会有的东西。 

 这部纪录片里出镜频率最高的工具是——手电筒。 它很实用,而这背后的原因是:为了让我们在非灾难时期,能够正常地生活。 我们一定会遇到浩劫,但是放在人的一生来看,它虽然一定会出现,但是次数非常少,所以没有必要为它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而一旦遇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用最日常的工具逃过一劫。 这就是给普通人上的硬核生存课。 被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之后,回过神来的人们,终于认识到这部纪录片的意义了。  



如果社会上爆发了致命性的大流感,我们该怎么应对? 这一次,全中国停工停产,好好学习了这一节课。 《浩劫求生》里的教程,简直就是我这一段时间的写照。 第一步,为了减少外出,得在家里囤积足够的物资。 计算热量,准备充足的食物。        

       准备一些N95口罩。        

       它还专门提到了,N95口罩只有在近距离接触感染者时才有必要佩戴。 这一个知识点,可是直到在2月3号被钟南山院士提出来之后,才被人们广泛认识到的。 当时,N95已经被抢购到了紧缺的程度。



除此之外,我们准备要手电筒、垃圾袋、保鲜膜、雨衣、胶带,必要的时候用来自制防护用品。 没错,他没有教我们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因为普通人根本就不会有呀。 全身包裹成下面这样,不是在搞笑,而是有效的保护。 

当然,包狗是大可不必 它的防护效果还是比不上防护衣,但是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就地取材,用超市里就能买到的东西,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 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智慧。 上个月,网友@卖大叔的白菜 在微博上发帖,展示自己在医院里贴身陪护了感染新冠的妈妈5天,就用自制的“防护套装”保护自己,最后完全没有被感染。 其实她的做法也很简单,戴上浴帽和手套,用卫衣尽量把自己包裹严实,坚持一直戴着口罩,最大程度地避免接触病毒,回家之后再自己进行全身消毒。 

最好360度防护到位

许多人在评论里夸赞她:机智,聪明。 其实,她只是比我们多了一些保护自己的意识,多了一份物尽其用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如果有足够的重视,都应该能做到。 这就是《浩劫求生》教给我的第一课:

用最日常的用品,做最大程度的努力,积极自救。 第二步,就是注意给所有的物品消毒。 物品要用消毒水擦拭,或在阳光下晾晒两个小时以上,还要用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好在,这部分课程我们也都在很多地方学习过了。 第三步,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如何在家里照顾病人。 最近,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悲剧。 武汉十五中的两位退休教师,都是70多岁的老人,两人感染了。女儿已经因为感染肺炎去世。他们摸索着学习上网求助,就是为了给13岁的外孙女争取一个床位。 一位湖北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常凯,他的父母、自己和姐姐相继因为感染肺炎去世,家里只留下了妻儿。



 图:导演常凯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一个患者可能就会感染全家,一个家庭就此支离破碎,看了就让人鼻酸。 但其实,这也是有可能避免一二的——通过自制一个简易的负压室。 流感病人在家里隔离,不仅仅是单独呆在一个房间就够了的,病毒会顺着空气的流通传播。 负压室,是应对这种情况的有效手段,也是医院的隔离室采用的方法。 在窗口固定住一台电风扇,对着外面吹。        

       用胶带和塑料膜,把房间内所有的窗口、风口都封死。尤其要注意中央空调、新风系统这样的气孔。 利用气压,空气只会单向地从门缝流动进卧室里,再被风扇排出去。          可以再在大门处贴上一层塑料薄膜做的帘子,即使需要进出照顾,也可以多一层的防护。 如果进入房间,雨衣、浴帽、口罩、橡胶手套,有什么就穿上什么。   

       

《浩劫求生》还提到了一个重点,照顾病人的人选,必须身体健康,自身不能有慢性病或者基础疾病。



只要关注过新冠肺炎的死者情况,你一定能理解这个建议的必要性。 根据卫健委的报告,75%的死者患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 流感对于基础疾病患者的致命性,是要远远大于健康人的。     



       过去看这些桥段的时候,很多人恐怕都会觉得肯定用不上。

 如果出现了严重的传染病,当然会把病人送去医院的嘛,用不着在家里隔离。 然而,如今的现实告诉我们,医院真的有可能会被挤爆,居家隔离真的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浩劫求生》就是让我们明白,在万般无奈的时候,你永远还有一条路可走: 自救。 哪怕没有专业装备,只要拼尽全力,也能够有力地保护自己。 而先要保全了自己,才有可能保护其他人。   2.  流行病的可怕,中国都已经被上了生动的一课。

但其实,还有更加近在咫尺的危险,大多数人却浑然不知——

火灾。



图:火灾扑救现场 2018年,中国全年共发生火灾23.7万起,平均每天都有650次火灾发生。 一年一共死亡1400多人。 如果说看完流感求生这一集,我的感觉是茅塞顿开的话,那么看完火灾求生这一集,我却出了一身冷汗。 火灾求生的惊险在于:一个小小的错误,代价可能就是死亡。 如果说,流感爆发是在强调自救的必要性,那么火灾求生就教给了我们极为重要的第二课:

自救,绝对不是乱来。



弥漫的浓烟会在三分钟内使人休克

火场自救,你随时面临的都是高温、爆炸、烟雾的威胁,甚至要在所有路口都被大火封死的时候逃出火场。 难度可想而知。 火场自救没有大力出奇迹,乱冲乱撞乱跑,其实是更快的自杀。 在火场中,随意打开一扇门面对的可能就是爆发的火海。



因此必须用手背去试探门把手,确定是凉的才可以开门。       

       我们已经被科普过无数遍,火灾时不能坐电梯。

 

乱来的后果是什么?电梯门一打开,你可能面对的就是一片爆发的火海,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必须有却还没有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了。 你是否能想起来,发短信向朋友或警察实时通报你的位置,方便消防员及时找到你? 你是否能想起来,从火场出来的第一件事,是让你的联系人和消防员知道你出来了? 否则,消防员以为你还在火场,会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去找你。



图:消防员

 

你是否知道,如果被困在很高的楼层,如何让消防员迅速注意到你? 手电筒的光线基本不会被人注意到,但是可以用绳子绑着它,甩开形成大的光晕,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被发现。 

《浩劫求生》里反复地在强调一句话: 



 因为如果有避难的防火层,如果有洒水器灭火,打完119坐等救援,可能看起来更安全一些。

 

但是现实却往往让人揪心。

 

2020年的第一天,重庆的一个小区失火,消防车到来之后,却发现消防通道被随意乱停的车堵住了,根本开不进去。

 

一面是已经烧成如此惨状的绵延大火,一面是前进不得的消防车。

 



 万分火急的情况下,消防员只能尝试锯掉路桩通行。

 

最后,小区业主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一起掀翻了占道的车子,才让消防车通过。 

       

       

这中间消耗掉的每一分每一秒,可能就是我们活命宝贵的时间。

 

我们不能假设消防员总是能第一时间赶到,自救可能是你活下来的唯一机会。

 

第一时间要做的,是寻找消防楼梯。

 

注意:它可能并不是你常走的楼梯。

 

带玻璃的楼梯上玻璃会爆炸,装饰有壁纸、地毯的楼梯会被引燃,只有消防楼梯才是安全的。

 

结构上,它有强化纲梁,是最稳定的支撑。

 

而且顶上有高功率大型风扇,可以利用气压远离,阻止浓烟进入通道。

   

       

寻找的方法很简单,我们顺着“EXIT/安全出口”的标志走,就能找到。

 



了解大楼的结构和消防示意图,清晰地知道消防楼梯的位置也很有必要。

 

不要相信你的记忆力,最好用手机拍下来。

       

       

看起来,消防楼梯简直就是万无一失的设计,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在火灾丧命的悲剧呢?

 

第一,消防楼梯的功能经常被忽视。

 1月23日,湖南一小区电缆井起火。虽然没有燃起大火,浓烈的黑烟却从5楼飞速蹿升至顶楼24楼。 一对母子在逃生的过程中因为吸入烟雾,窒息身亡。 后来警察排查时发现,因为居民们嫌出入不方便,一直用东西顶着,让消防门常年都是打开的状态,看似方便了日常生活,却导致了浓烟夺命。

 

 图:火灾引发的浓烟 值得注意的知识点是,大楼里往往会有两座消防楼梯,如果一座消防楼梯已经被烟雾占领,迅速跑到没有着火的高楼层去找第二座。 这时候,你拍下的消防示意图就派上用场了。 第二,要找到消防楼梯,你需要穿过烟雾和大火弥漫的大楼,危险性也难以估量。 必须要做最正确的事。 没有专业设备,就把衣服和头发打湿,最大程度地遮盖住身体,注意把金属的物品都要拆下来,戒指、手表、包括皮带扣。 没有防毒面具,领带也可以成为避免烟雾“神器”,可以一定程度上过滤烟雾。       

       如果灭火设备没有起效,你也可以尝试手动打开灭火器。 洒水器的中间部分是保险丝,把保险丝撬断,就能让它喷水,可以给你短的保护。       

       如果走道已经不能通行,你也应当考虑砸墙的可能性。

 

办公楼的大部分墙面都是薄薄的石膏板,通过敲击找到钢筋之间的中空地带。

 

在离地面6-8寸的高度,砸开,通行。

 

这还没完,《浩劫求生》继续把几位演员逼上了绝境:两座消防梯全部堵塞,消防云梯也达不到你所在的楼层,无路可逃,如何求生?

 

再次祭出温馨提示。

 

 如果真的被逼上万一的万一,就只能利用索降,降到消防云梯上。

 

“索”从哪里找呢?

可以直接抽取电脑的网线。

 

注意彩色的是网线,黑色可能带电,78根拧成一股绳,就可以承载一个成年人的体重。

 

如果有人在上方辅助,最好选择瑞士椅的捆绑方式。

 

 你只需身体后仰,依靠楼上的人拉着绳子把你送下去,是最安全的方法。

 

留到最后的人,只能选择经典可控垂降法,像这样一脚缠起来绳子。

       

      

双手交替着爬下去,需要控制速度的时候,就用脚缠紧绳子。

 

这对操作者的力量有很高的要求。

       

       

最后纪录片还介绍了一种索降方式,难度更高了,不太适合普通人尝试。

 



 

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不推荐大家在有救援、有安全区域的情况下去使用。

 

但是,当你实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你也应该知道怎么做是最大机会幸存下来的。

 

比起来盲目地跳楼的悲剧,它可能也只是让你的生存几率提高了一点。

 

但是深陷绝境时候,不要放弃这一点的可能性。

 

如果成功,它拯救的就是你百分之百的人生。

 

 

 



刷这部纪录片,经常看到某个知识点,再联想到近期的新闻,都会产生一种种“怎么没早点看到”的遗憾。

 

1月13号,西宁的公交车站地面塌陷。

 

监控视频里显示,有人在奋力救人,也有人站在一旁围观,很快就出现了二次塌陷。

 

在《浩劫求生》中就有一段提到:地面陷落之后,四周的土地结构也会变得非常脆弱,站在边上就有可能导致周边也塌陷下去。 

 

如果要救人,尽量找一块板子趴在上面,最大程度地分散压力。

   

       如果有这样的意识,疏散人员,减少围观,减轻压力,会不会就有可能避免二次塌陷的出现呢? 以前,总觉得这些危机离我们非常遥远。 直到自己经历过这一次疫情,我才真的感觉:没有做好准备,才是最危险的事情。



疫情发生之后,我闲下来就会去洗手间多洗两遍手。

 

一个习惯上的小小改变,有用。

 

看完纪录片之后,我开始在家里和办公室常备手电筒和电池,深深记得灾害发生后一定要首先关掉掉燃气和电源。

 

心里多一点防备和警惕,有用。

 

我希望它能成为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常识,不是为了让大家恐慌,而是为了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多做一分的准备,我们对于灾难的恐惧只会更少一分。

 

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请照顾好自己。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399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