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9年前悲剧的警示:我们为什么不能随意消毒?(图)

正解局 0



◆不要让消毒剂成为安慰剂,无效的消毒无异于放毒。

正解局出品

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却也有致命弱点:

1. 56℃高温30分钟

2. 乙醚

3. 75%乙醇(酒精)

4. 含氯的消毒剂

5. 过氧乙酸等

于是,不少人依葫芦画瓢,创造出各种“抗疫妙方”。

比如说,喝高浓度酒消毒、吹风机狂吹灭杀病毒、蒸桑拿热死病毒、童子尿预防病毒、56℃热水洗澡烫死病毒……

如果现实真如此,恐怕病毒早已逃之夭夭,躲在角落里惶惶不可终日。

很显然,上面的“神仙药方”要么不切实际,要么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所以,许多人矛头一转,瞄上了消毒剂,一场全民上阵消毒的战役就此展开。

但问题很快来了,很多我们看起来很“过瘾”的消毒,效率低、效果差,有些甚至和放毒没什么两样。

病毒没杀死,反倒可能把自己搭进去了。

1. 争奇斗艳的消毒方式


2月初,重庆荣昌一小区业主,据说,同时也是当地的畜牧科学院院长,受非洲猪瘟消毒机制启发,在小区门口策划了一条消毒通道。

原本给猪消毒的设备,一改装就用到人身上。

据说,这条消毒通道长约5米,由加湿器喷释出雾化后的消毒药水。进出居民在测量体温后,都要经过“云雾缭绕”的消毒通道消杀一番。

通道一亮相,受到全国各地网友的极大追捧。

几天里,深圳、广州、合肥、长沙等地的部分小区,纷纷建起了消毒通道。



和消毒通道同台竞争的,还有无人机消毒。

山东菏泽一村民用农业植保无人机,花了2个小时,完成喷洒面积230亩,给全村消了个毒。



厦门则后来居上,高性能的无人机一次带足32斤消毒液,10分钟喷洒8000平米,树木、楼顶、楼层间,无死角作业。

鞋底消毒池、喷雾消毒枪360度扫射、全自动感应喷洒门等等消毒机制,也纷纷应运而生。



有些地方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一天喷洒消毒药液竟达到了40吨。

还有很多农机厂,直接把农机喷药装置改装成了消毒装置。

由“可防可控”“有限人传人”到全国在家休息、确诊人数超过非典,再到不戴口罩出门买菜15秒被感染、门把手上发现病毒核酸、有人朝电梯按键吐口水等等报道。

病毒带给人的阴影挥之不去,甚至有人连呼吸都觉得有毒。

所以,这一系列离奇消毒法的出现也见怪不怪了。

但这样的消毒,只能用“过度”两个字来概括。

背后,却可能得不偿失。



2. 神经质消毒

这样惨痛的教训,在国外并不少见。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许多国家派遣医疗队入非援助,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含氯消毒剂。

据统计,任务期间,医疗队员平均受含氯消毒液挥发气体刺激次数为5次,并不算多。



尽管如此,不良反应还是出现了:流泪、头痛、咳嗽、恶心、咽部异物感等等,不一而足,涉及眼部、咽部、呼吸道、神经系统多个部位。

这并不是少数人的事,仅头痛、一般咳嗽这两项,发生率就分别达到了71.43%和67.86%。



医护人员尚且如此,几乎半截身子泡在消毒水里的患者,情况更不容乐观。

2016年2月,利比亚流行病学家法拉赫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在1000名参与调查的埃博拉幸存者中,有60%患有眼疾,53%深受关节痛和肌肉疼痛困扰,68%的人神经系统出现问题。

两个月后,法拉赫再次表示,有近75%的幸存者受到头痛影响,72%的患者得了抑郁症,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现失忆、行走困难症状。

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却潦倒地活在后遗症的阴影中。

无独有偶,WHO发现,在塞拉利昂的东部城市凯内马,约有一半的幸存者视觉受到损害。

这些症状被统称为“埃博拉后综合征”。据世卫组织的一份报告,含氯消毒剂的过度使用、疾病本身、治疗手段都被认为是可能的罪魁祸首。



另一个例子,则是我们的邻国日本。

大概在十年前,国内流传着一个故事:日本清洁工喝马桶水。虽然这个故事真假性存疑,但也透露出日本人很爱干净。

确实,在抗菌、消毒这事上,日本人可以称得上神经质。

除了基本的消毒液、消毒巾、消毒喷雾,他们还有抗菌圆珠笔、抗菌衬衫、抗菌砧板。



(日本的抗菌砧板示意图)


从厨房消毒、厕所消毒到地板消毒、窗户消毒、床上消毒,日本人执着于消毒,举世罕见。很多日本家庭中,消毒药品比洗发水使用频率还高。

为避免病菌“走街串巷”,日本人还将大人和小孩的衣服、内衣和外衣分开洗,最后再加一道程序:加消毒水洗涤。

但这一切背后,却是免疫力的江河日下,一个直接体现就是过敏患者的增加。



(日本过敏性患者的增加推动口罩需求上升)

不仅如此,许多第一次来中国的日本人,很容易感冒、拉肚子。

因为缺少在“脏”环境中磨炼摔打的日本人,一旦置身于一个新环境,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另一起悲剧,发生在韩国。2011年,利洁时韩国子公司为提高加湿器效果,向产品中添加杀菌剂。

长期受此影响的孕妇和儿童,患上了重症肺炎,最终239人死亡,1528人受到直接伤害,数十万人受到潜在伤害。

处于舆论漩涡的利洁时形象一落千丈,赔偿金额达数百亿韩元,14名相关责任人入狱,被处以5至7年有期徒刑。2017年,利洁时还被迫关闭了其在韩国唯一的生产工厂——益山市工厂。



3. 消毒不能耍流氓

过度消毒,很大程度上吃力不讨好。

就像重拳出击,结果却打在棉花上。

据上海疾控中心消毒科主任朱仁义所说,新型冠状病毒大概率在病人的飞沫能够到达或者手经常接触、有利于病毒留存的地方,如门把手、门铃按钮、楼梯扶手等,这些地点可根据需要进行消毒。

而室外环境、绿化则无需消毒。

室外的空气,几乎不存在新冠病毒。即使有病人对着空气打喷嚏,喷出的气雾中含有病毒,也会很快随风而散。

此时用无人机大面积空气消毒,就跟向大海里撒胡椒粉差不多,没有意义。



此外,很多小区用含氯的消毒剂喷在脚垫上,对鞋底消毒。但实际上,含氯消毒剂不稳定,无法确保消毒浓度,很难有消毒效果。

至于消毒通道,也一样。

撇开消毒浓度和作用时间谈消毒,无异于耍流氓。

有时候做了无效消毒不说,还伤害了身体。

就拿消毒通道来说,这种“喷雾式”消毒最大的问题在于,违背了消毒操作的基本原则:不能对着人喷。

呼吸道黏膜损伤、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儿童哮喘等,都可能会因为消毒通道而复发。



甚至有观点认为,过度消毒损伤人的呼吸道黏膜后,更易感染新冠病毒等病原体。

和非洲猪瘟同款的消毒通道,其实早有问题曝出。有养殖户称,在给猪场和饲料厂消毒的时候,有些工人长时间使用这种方式,回来就拉肚子。

疾控专家对这种消毒通道更是直言:过度消毒会变成“留毒”。

当然,除了消毒通道,其他一些过度消毒行为,再加上消毒知识的匮乏,也会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比如,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的话,会引起化学反应,产生氯气,轻者让人咳嗽、胸闷,重者让人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曾经有记者采访了20名家庭主妇,有18名不知道二者混用会中毒,有1名主妇自曝曾将两种清洁剂混用,出现过头晕症状。

随后,记者走访了几家大型超市,发现洁厕灵和84消毒液普遍被摆放在同一货架上,大部分没有提示二者不能混用。



如果说化学反应忘了的话还情有可原,那连酒精会燃烧都不知道的人,就很令人痛心。



2月初,杭州一小伙为防止病毒尾随入家门,使用酒精对自己的头、脸、脖子、四肢以及身上衣服消毒后,用电暖气取暖,结果造成深度烧伤。



过度消毒行为,也给不良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各种无效、甚至有副作用的产品开始在市场上流行。

消毒卡就是其中之一。据说,这种消毒卡产于日本,通过释放二氧化氯气体来消毒。

只要挂在脖子上,就可在1米范围内形成一个结界,百毒不侵。

而且,一个卡片可以使用两个月,环保又高效。

原本以为这些宣传只会得到大众的冷嘲热讽,但关键是,还真有不少人信了。



有人花了近千元,将消毒卡送去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除菌率为0。

其实,早在2013年,日本消费者厅就曝出该产品的安全问题:使用时容易发生化学灼伤。

与其相信消毒卡,还不如相信电子口罩。

对于公共环境,过度消毒也导致了不少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规划所所长宋国军曾表示,残存在城市表面的消毒剂如果随着雨水进入河流,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非典时期,台湾淡水河及其支流,因为被倒入了大量漂白水,含氯量大幅上升,鱼群大量暴毙,过了半年河川生态才慢慢恢复。



这次疫情中的过度消毒行为,同样殃及池鱼。据说,已经有不少专家接到城区、高速路口鸟类批量死亡的报告。

而许多地方喷洒的“环保酵素”,实质上是厨余垃圾发酵的产物,是细菌和真菌的代谢废物,非但不能防疫,还会促进细菌繁殖,污染空气。

《新闻1+1》里,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一语道之:

城市大规模消毒是不可能的事情,害处大于益处。



其实,各种细菌、微生物甚至是病毒,原本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它们其中很多,比人类更早出现在这个星球上。

现在,如果不择手段,过度消杀,其实也是在打破自然生态的平衡。

而我们知道,不论是非典还是新冠病毒,在相当程度可以说是自然对人类疯狂进攻的回击。

只可惜,我们在另一面又要犯同样的错误。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375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