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歧视中国人?他们遇到疫情时对自己人更狠(组图)

冰川思享号 0

俄《新报》公布了2月24日,中国驻俄使馆向莫斯科市政府递交的照会表示,当今世界上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都没有对中国公民进行特别监视,中方理解流行病学措施的必要性,但是不能过度和歧视。


▲冬天的克林姆林宫(图/图虫创意)

01对付中国人措施难以接受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俄罗斯对华反应之快速,体现了“北极熊”罕见的敏捷。

1月30日,俄罗斯就关闭了俄远东地区中俄边界,同时,对中国公民暂停办理电子签证。

2月20日起,又宣布临时禁止部分中国公民入境,大批中国留学生无法按时返校。如果说上述两项措施是为了防控疫情输入,那么在莫斯科等各大城市对中国人的歧视性措施,则很难让人接受。



▲在莫斯科乘坐公共交通需要填写的申请表(图/网络)

海外多家媒体报道,莫斯科官员命令警察搜查旅店、宿舍、公寓楼和商家以追查日益减少但仍留在莫斯科的中国人。当局还授权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针对“中国面孔”。

俄罗斯媒体说,当局还在莫斯科公共交通上识别中国公民,包括公交车、地铁和电车等。工作人员被要求阻止从中国来的乘客,要求他们填写问卷,回答诸如在俄罗斯的原因,是否在遵守隔离期、健康状况以及住址。

莫斯科公共交通工会的主席尤里·达什科夫对媒体表示,公交车和电车驾驶员向工会抱怨被要求找出中国人的调度报告。他们愤怒地表示,无法区分中国人、越南人或日本人。

02随心所欲反复骚扰“中国面孔”

针对中国人,而不是针对流行病学的客观标准,也没有统一的管理,而是各部门随心所欲地反复骚扰“中国面孔”,即便是常年待在俄罗斯的中国人也会受到针对,这显然不是正常的防疫手段。

俄罗斯如此作为,也不符合疫情以来中俄人员往来的实际情况。

2019年中国公民赴俄罗斯旅行总数为225.7万人次,其中149.3万人次是旅游。相形之下,2019年访日的中国大陆游客将近980万,远高于俄罗斯。但是,日本在疫情后始终没有出台针对中国人的所谓防疫措施。考虑到去俄罗斯的三分之二中国人是去旅游的,疫情爆发的“俄罗斯之冬”显然不是高峰期。



▲俄罗斯街头(图/图虫创意)

由此可见,俄罗斯高度敏感的歧视政策都很难从防疫角度进行解释。从民意角度看,俄罗斯也不应该存在特别的压力——日本是政府做什么都挨骂,而俄罗斯的普京政府是做什么是鲜花掌声。

要理解俄罗斯的行为,要从这个国家的疫病经历中寻找线索。

03沙俄时代怎样消灭病人

俄罗斯作为东西交汇之地,对防控疫病向来是高度重视,而且手段也与众不同。别人是消灭疫病,而沙皇时代的俄罗斯是消灭病人,苛刻对待疫区人民在沙皇时代是一项惯例。

1830年霍乱大爆发,塞瓦斯托波尔市率先发生了暴乱,掀起了俄罗斯全境的“霍乱暴动”,从圣彼得堡到西伯利亚,席卷全境。诡异的是,风暴起点的塞瓦斯托波尔市事件被称为“鼠疫暴动”,而更诡异的是该市并无瘟疫爆发,完全是人祸——先是长达两年的鼠疫防控,把城市居民搞得筋疲力尽,随后又因霍乱防控再加压力,终于引发反抗。



▲19世纪后半叶的塞瓦斯托波尔市(图/网络)

可笑的是,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塞市当局从未向居民解释过新的疫情风险,直到暴乱前还在发放(更确切地说是出售)所谓“鼠疫检疫证明”。

最终,沙皇以一个师的兵力镇压了这座城市。六千人被审判,死刑、鞭刑、流放,整座城市为之一空。但是,流出的每一滴血都是健康的,没有鼠疫,也没有霍乱。

此事发生在1830年初夏,而这一年的夏季就是闻名世界文学史的“波尔金诺之秋”,诗人普希金宅在自家领地波尔金诺村躲避疫情时创作了大量作品。血和艺术双重激情的奇妙混合,是双头鹰的底色。

04苏联时代用“一国之力复兴了结核病”

苏联时代给俄罗斯人的“瘟疫情结”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上世纪70年代是瘟神在俄罗斯大地收获颇丰的时代,号称免费高效、技术先进的苏联医疗体系大范围地滥用抗生素,终于把结核菌培养成了耐药的超级细菌。这种“会传染的癌症”经阿富汗战争传向了世界,被传染病学家评论为“一国之力复兴了结核病”。

还有1979年4月的炭疽泄漏事故。从秘密军事设施中散播出来的炭疽杆菌随风向东南方向缓慢移动,引发沿线50公里居民及牲畜患病或死亡。自然状态的炭疽杆菌可没有这样的能力,苏联的科学做到了。



▲炭疽杆菌50公里直线感染区域(图/网络)

这些梦魇一般的经历,俄罗斯人应该不会忘记。或许我们不该责备俄罗斯的歧视政策,因为他们对自己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被誉为“战斗民族”、受到很多国人膜拜的俄罗斯,这次让很多人失望。这是意外吗?谈不上,莫斯科的寒冷从不是秘密。

嘲笑新加坡佛系、日本淡定者,应该感受一下来自莫斯科的冷风,或能让他们冷静思考一下?硬核、硬扛的粗暴做法,是不是值得“抄作业”?有一句孔夫子教诲很有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348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