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防治新冠疫情 中国早已“今非昔比”

上报/新新闻 0

  有评论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中国新闻媒体可以操作的空间今不如昔。另有评论认为,无法获得及时、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可能带来灾难性的误判。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台湾《新新闻》发表评论《新冠疫情暴露中国治理薄弱环节》,作者张倩烨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中国政府在治理层面的应对,存在多个薄弱环节。2月中旬,湖北省、武汉市委书记换人,虽然看上去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命令,但正式的通知并没有解释换人的原因,甚至外界从文本中看不出原来的官员是因履职不力而被撤职,还是未来另有任用。最高层首要关切的仍是政权稳定,因为对他们来说,疫情总是可以被"战胜"的,需要关注的只是这场战争的伤亡人数、持续的时间和战后恢复的成本。如果有人期望在"战时"藉民意不满挑战政权的根基,这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

  文章说,这是中国官僚体制的边界:可以有限地追责,但不能完全被民意压力胁迫。出于自救本能的意见表达,与良好愿望的社会改革建议,像气压阀一样限制在一定空间内。媒体可以监督的政府层级也从来都是有限的:黄冈市卫健委一问三不知的主任可以被媒体批评,但对国家卫健委官员的采访就不是自由的。与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媒体自由度相比,20年新闻媒体可以操作的空间今不如昔。

  近日,武汉《长江日报》就日本援助物资箱上的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发表了一篇文章,大意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等口号正名,文章还加了一句"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引起舆论纷纷。台湾《上报》发表评论《"武汉加油"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灵魂》,作者哈奇士说, 先且不去比较今次疫情中中日两国的民间公共用语的雅俗,就这篇文章前后的结构用语,不啻演绎了一个莫大的笑话。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德文barbarisch),出自德国哲学家阿多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悍将,阿多诺一生对从启蒙理性变异为工具理性带来的科技压迫,物化世界下人的异化,文化工业对大众的意识形态欺骗批判不遗,其对世俗的资本主义社会最大诊断是"同一性"追求,从背后有层层资本操纵而表面看上"风格"多变的流行音乐,到净化族群的法西斯集中营。而这种完全排斥异质的"同一性"发展模式,恰恰不正照应了类似《长江日报》评论员"宏伟的集体有一颗强大的灵魂"、"不惜一切代价"这般赤裸裸的宣告吗?

  作者说,二十世纪人类社会经历过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种特别会讲故事的政权的摧残,反对宏大叙事和不断解构只会带来权力压迫的大主体,反思世俗现代性里对同一性和廉价的线性进步史观的追求,已是不可能再回头。想起前一阵医师李文亮病逝后被群众塑造成民族英雄,生前受社会制度规训一事被不断挪用为支持功利式说真话(吹哨,对于大众)的资源,而人们在虚拟网路忙完一番悼念后不了了之,可见批判的精神难于来自悦耳的话语。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倍可亲 查看原文
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20/02/25/673769.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