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困在家里 他们却被永远困在了2020”(组图)

世界华人周刊 0


在疫情中消失的他们,每一个都令我们感到悲痛。

武汉疫情,让国人感受到了“禁足”的滋味。 

有网友感慨:终于明白《甄嬛传》里为什么动不动就罚妃子禁足了,真的是太难受了。

 

“隔离”,也成为了今年的热词。



很多人望眼欲穿,恨不得马上出去逛街聚餐,在家里憋得太难受了。

 

然而,我们其实是幸运的。

 

我们只不过是被困在了家里。

 

有的人,却被永远困在了2020。

 

他们的身份各式各样:

 

曾经拯救过上百万人的“国宝级专家”;



奋战到最后一刻的医院院长;



 

主动延期退休的护士;

 

导演,诗人,基层干部,还有许多我们叫不上来名字、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英雄与凡人,都倒在了疫情里。

 

有人为他们悲伤得无以复加;有人利用他们的死大做文章,有人在悲剧面前茫然无措。

 

斯人已逝,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这是段正澄在世的时候,经常教导学生的一句话。

 

2020年2月15日,86岁的段正澄,死于新冠肺炎。



 

为他流泪的,不仅是他的亲友,还有无数的医护和病患。

 

他的研究成果,曾轰动医学界,拯救了近百万肿瘤患者。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宝级的专家。



国际首台全身伽玛刀,是他的得意之作。

 

“伽玛刀”,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手术刀,而是一种医疗设备。

 

通过这种设备,可以用射线有效消灭肿瘤细胞。

 

不仅治愈率高,而且副作用小。

 

他的这项成果,为无数病人挡住了死神的镰刀。

 

可他自己,却没逃过病毒的魔爪。



1953年,19岁的段正澄兴冲冲地踏进了华中工学院的大门。

 

他是镇江人,聪慧毓秀。

 

更难得的是,做起学问来毫不取巧,而是像山一样稳重踏实。

 

四年之后,凭借着拔尖的成绩,他顺利留校任教。

 

从助教到博士生导师,从默默无闻到名动天下……

 

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从未忘却过自己的初心。

 

那就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做学问,就是要对国家有用,对百姓有用,否则不如不做!

 

段正澄从没有“出名要趁早”的功利心,而是“坐得板凳十年冷”。

 

研发“伽玛刀”,花费了他整整10年的光阴。

 

他教过的每一届学生,几乎都记得他苦口婆心的念叨:

 

“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 自己就要震荡。”

 

即使白发苍苍,他还是亲自去一线车间,认真获取一手资料。



 

得到的科研奖金,他都捐给了贫困学生。

 

老先生平日里,“一箪食,一瓢饮”,布衣蔬食,过着最朴素的生活。

 

这样的人,却在2020年,以这样的方式突然离开了。

 

泰山崩摧,北斗摇落。

 

他走得那么急,甚至来不及再好好看一眼,他挚爱的祖国大地。

 



“要我去照顾你吗?”“不要。”

 

刘智明拒绝了妻子很多次。



▲ 刘智明和妻子的聊天记录

最后,他的病情已经严重到,说不成话,也打不成字。当妻子在视频里问他的时候,他还是努力摇了摇头。

他很爱自己的妻子。

 

可是哪怕到了生命的尽头,他还是不允许自己小小地“自私”一下。

 

因为他的妻子是护士长,太多的病人需要她的照顾。

 

他们是夫妻,也是战友。

51岁的刘智明,是武昌医院的院长。



 

作为行政一把手,需要协调各方,往往一不留神就会得罪人。

 

然而,偌大的医院,却没有人说刘智明一个“不”字。

 

外地年轻职工没有房子,需要跑很远上班,他安排在医院旁边租了房子,作为员工宿舍;

 

遇到难缠的病人,他永远和颜悦色,从来没有被投诉过;

 

最难得的是,遇到危险,他从来都是说“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



▲ 刘智明(中)

2020年1月21日,武汉疫情愈发严峻。武昌医院被设为定点医院。

这意味着,武昌医院要迅速改造好隔离病房,完成病人转运。

 

时间紧,任务重。

刘智明却没有皱一下眉头,没和上面讲任何条件。

 

疫情就是军情,再困难也要克服!

 

他连轴转了两天两夜。

 

同事们看到他的黑眼圈严重得要命。

 

他也感到体虚无力,自己误以为是劳累造成的。

 

殊不知,是已经感染了肺炎。

 

1月23日,刘智明住进了病房。

 

确诊之后,他根本顾不上询问自己的病情,而是拿起了手机。

 

他是在担心同事们。

 

如果由于自己的原因,导致同事们被感染,那他到死都不能原谅自己。

 

得知同事们没有发热症状,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刘智明很快做了最坏打算。他嘱托道:

 

“如有万一,不要插管。”



 

一旦进行插管,会喷溅血液,容易造成医护人员感染。

 

他宁死,都要保护自己的战友。

 

不过,刘智明的战友们没有“听话”。他们用尽了一切办法去抢救自己的院长。

 

却还是失败了。

 

他的妻子追着殡仪车,号啕大哭;他的幼子才读初中,就没了父亲。

▲ 现场视频让人落泪

 

而他的女儿,是医学院的学生。

 

他们说,会把她培养成最优秀的医生。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去年国庆节,共和国70华诞。刘智明领着全院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神采飞扬。

 

四个月之后,他为国殉职。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2020年2月14日,常凯病逝。

 

在此之前,他的父母、姐姐,都已经因新冠肺炎而去世。

 

他的妻子,也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一家人里,仅有远在英国留学的儿子,得以幸免于难。



 

然而,对那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这可能并非“幸运”,而是最大的“不幸”。

 

短短数日,亲人尽丧,还有比这更让人悲伤的吗?

 

当他看到父亲的遗言,一定会更加难过。

 

常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遗书中写下:“我一生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爱妻,为人尽诚。永别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这位湖北电影制片厂的著名导演,生命静止在了55岁这年。



 

我们再也看不到他的新作品了。

 

在常凯去世的同一天,柳帆也因肺炎而病逝。

 

柳帆,59岁,是一名护士。

 

她还有一个身份:常凯的亲姐姐。

 

由于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所以两人姓氏不同。

 

在疫情到来之前,柳帆本来已经该退休了。

 

可是疫情让她改变了主意。

她跑去找领导,申请延期退休。

 

因为是特殊时期,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领导同意了柳帆的请求。

 

多好的人呐。

 

她正常退休,没人可以指责她。她却义无反顾冲向了前线。

 

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只是一豆烛火,也要竭力为世间带来光明。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截至今天,已有2239人在这场疫情里失去了生命。

 

数字是冰冷的。

 

这数字背后,是2239个鲜活生命的枯萎。

 

“他们也曾有过最灿烂的笑,最柔软的情,还有难以割舍的万般眷恋……”

 

他们是孩子的爸爸、妈妈,是父母的儿子、女儿,是爱人最深的牵挂。

 

在每一个归家的夜晚,都有一盏灯火是为他们而亮。

 

他们却被永远困在了2020。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在灾难面前,生命如纸一样易碎。

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告慰他们?

 

是铺天盖地的悲伤,还是歇斯底里的愤怒?

 

这都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那个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老院士,最想看到的,是祖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

 

那个牺牲在一线的医院院长,一定是“但愿人间无疾病,宁可架上药生尘”;

 

还有那些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最大的心愿,一定是亲友都能平安。

 

他们希望我们把生命过得丰盛。

 

珍惜生命中点点滴滴的美好,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一切困难。

 



▲ 图片来源:微博@韩志晓HanZhixiao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是离开的人共同的心愿。

 

我们好好活着,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231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