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第8天,我向领导提出辞职了”(组图)

壹青年Young 0



作者丨角麦儿

推荐人丨爽哥

大家好,我是爽哥的小小小跟班角麦儿。

(冒着被爽哥抽死的风险,写下了这个选题。一会儿看完别管我写得好不好,就冲我这份勇气,就给我点个“在看”好不咯~)

想问问你们复工了嘛?在家办公的你们还好吗?

反正我的感受就是“睁眼就上班,闭眼还没下班”,腰痛腿痛肩膀痛。

综上所述可得,我还是比较适合去公司上班,我爱工作 。

01

自由职业,不是每个人都做得来的

今天是在家办公的第8天,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发现了自己真不适合做自由撰稿人和自由职业者。

穿着睡衣,桌子上摆满了老妈投喂的爱心零食。

曾几何时我也羡慕着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没有老板监督,自己就像是一只“自由的小小小小鸟”。

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这只小小鸟像被折断了翅膀一般,每天都在经受腰酸背痛加心神俱疲的考验。

一开始在床上办公,经常写着写着就开始躺下,效率别提有多低了。

办公地从床上电脑桌到房间学习桌,最后终于驻扎在餐厅的饭桌上了。

地点变了,不变的是——费腰。

今天同事在群里问了一下:为什么在家办公会腰痛?



其实不仅是腰痛,我的颈椎好像也要到临界点了,20出头的年轻人,颈椎像是提前老化了一般。

突然有点想念办公室能360°旋转、自由调整高度、自带脚蹬的电脑椅了。

尝过了做“自由职业者”的滋味,你还想在家远程办公吗?

02

远程办公突显的问题

腰痛颈椎痛还只是身体上的受伤,心里的疼痛又有谁人知呢?

和很多人一样,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云社畜”的办公时间从原来的996变成了007,甚至是随时待命的状态。

前几天,知乎有个很火的问题——为什么在家办公,会这么累?

有人回答说:在家办公累,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家没有准时下班的共识。

答主是这么解释的:

“就算是work from home,你为了跟别人讨论问题,你知道别人10点前不会来,5点后找不到,你自然会只在这个时候讨论工作,早了晚了都没用,只能干自己的事情。

别人也会如此默认你,所以你work from home过了5点就安静了。如果大家平时就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你觉得大家可能随时都在,大家也觉得你可能随时都在,互相干扰。

结果取了个大家工作时间的并集,根据习惯的不同,这就变成了一天24小时都有人在工作,于是你一天要工作24小时。”

所以,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关键点在于取大家工作时间的交集,我和同事是这么约定的。

我们六点半下班,五点半大家都把明天要发的推文发到群里,互相找茬。

这样既不用担心另外一方没有整理好预览,也会占用我们的下班时间,一举两得。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点,远程办公还有两个比较突显的问题,沟通和工作效率。

首先,是沟通问题。

就拿日常很简单的修改文章这件事来说,原先在办公室,我只要将稿件发给主编审核,之后有什么问题直接面对面沟通交流即可。

这种沟通方式的好处很明显,就是文章的框架结构是否合理、哪些需要重点修改的地方等等,花上十几二十分钟讲解,就可以解决了,而且沟通之后不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而在微信用文字沟通可能需要花上2-3倍的时间,才能保证主编传达的反馈信息和我所接收、理解的修改意见方向是否一致。

无论是微信群、钉钉还是其他沟通软件,这种用信息流进行沟通的形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

其次,是工作效率。

比如,明天要发的两篇推文,主编说我们在线上开语音会议讨论标题。

平时,我们商讨一个标题大概是15分钟左右。你猜,这次我们用了多久的时间?

30分钟。

我们比之前多花了1倍的时间,却是事倍功半。



通过取标题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远程办公其实并不适合开展讨论型的工作,更适合给员工安排任务型的工作。

老板布置好任务,员工知道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按部就班去完成即可。

等到每晚写日报,我们就知道自己今天哪些任务完成了、哪些没有完成、没有完成的进度怎样了,所有东西都是一目了然。

而老板也能很明了的看到员工每天的任务完成的程度。

但是,讨论型的工作就不同了。

像我一个朋友,团队今天需要给某家电出一个创意营销方案。在规定时间内,每个人都要想一到两个idea,时间一到,大家语音会议走起。

我们都知道“创意”这东西,很多都是在团队全体成员“头脑风暴”的时候产生的。

在会议室,大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会比信息流的方式更适合去讨论问题,碰撞出创意。

而语音会议,无论是讨论的结果还是效率,都是不尽如人意。

03

如何建立“秩序感”

聊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其实前面提到的有些问题,并不是只有远程办公才会出现的。

比如,工作效率的问题,是很多人日常工作都会遇到的问题。

有的人工作一段时间,可能会对日复一日相同的工作内容产生懈怠或抵触的情绪;有的人,遇到了工作量突然增加的突发状况,生活就会立马失控……

那么,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怎么做,才能把工作与生活拉回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不让工作支配生活呢?

那就是建立自己的“生活锚点”。

我们怎么理解这个概念呢?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回答:

“生活锚点”就是通过建立某种有规律的新行为,给生活重新找到一种秩序。从而为后续的一切行为树立一条准线,一个“从此开始”的起始点。

就好比用圆规画圆,用其中一只脚固定在某个原点,画出来的结果都会是圆,接下来要画大画小,全由你自己决定。



那具体如何操作呢?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并坚持21天。

在行为心理学中,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

因为,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像我最近报名参加了一个“21天英语短文摘抄”活动,将每天摘抄的一篇英语短文并将其中的金句、重点词汇整理好之后,发布在打卡群里。

如果在这21天内,有了间断就是挑战失败,“惩罚”就是群主将我进群时交的20块入群费,帮忙捐给慈善机构。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自制力比较好,不需要其他人监督,就不必用我这种方式。

等你的目标坚持了一段时间,完成度也不错,你可以考虑将时间延长到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是半年、一年。

坚持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其实重点已经不再是做什么事情了。



看到村上春树的写作习惯,我想大家会更容易明白这个道理。

“写长篇小说时,我规定自己一天写出10页稿纸,每页400字。

其实心里还想继续写下去,也同样在10页左右打住。哪怕觉得今天提不起劲儿来,也要鼓足精神写满10页。

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

像我现在一天不抄一篇短文就感觉少了点什么,就算工作再忙也不间断。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定的目标一定要保证“简单可持续”。

道理很简单,试问一件事如果无法开始,那么还谈何继续呢?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也都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反正我是想赶紧回到公司,见见亲爱的同事们,不想再过“睁眼就上班,闭眼还没下班”的日子了。

最后,借用村上春树的“活着就意味必须要做点什么,请好好努力”,共勉吧。

点个“在看”,希望疫情结束后,大家都养成了新的好习惯!!!

大家好,我是爽哥,一个靠自己的骚气,噢,不,是努力,当了新媒体广告公司CEO的90后。(怎么样,给90后扬眉吐气吧?)

欢迎大家添加我的微信(qzyjs03),手把手教你增值自己、升级思维、升职加薪,理财搞副业。

你平时都怎么培养好习惯的呢?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229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