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迎“半月考”:为何患者都“谜之乐观”?(图)

启阳路4号 0

“没有特效药,乐观就是特效药。” 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如是说。

“从心态上来说,被方舱(医院)收治,相当于给患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解释。

“我们一开始对方舱非常紧张,严阵以待,但事实比我们想象的情况好得多。”一位在方舱负责安保执勤的一线民警私下坦言。

1月23日,人口超千万、华中地区交通枢纽、中部核心城市—武汉一声令下封城,被国际舆论点评为“Unprecedented(史无前例)”。紧接着是十天建造完成的火神山医院的“基建奇迹”,从一片滩涂到专业传染病医院,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快马加鞭,一批又一批的定点医院不断增加床位供应。

然而与床位一起增加的是患病人数。截止2月17日24点,武汉已累计确诊42752名患者。火神山、雷神山合计2600张床位,各大定点医院超负荷运转,此前曾有多家媒体报道疑似、确诊患者无法收治,在医院和家里往返奔波,增加了传染的几率。

如何做到“应收尽收”?如何从“人等床(位)”到“床等人”?方舱医院成为扭转疫情的关键一战。

什么是方舱医院?在疫情之前,或许只有少数军事迷听说过方舱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便携式野战医院”,将医院复杂的救治功能精简缩小到一个标准集装箱的尺寸。2月3日武汉开始筹备,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多个场所改造为“方舱医院”。2月17日武汉第十家方舱医院正式启用。



图注:方舱医院位置图(来源:长江日报)


半个月时间内,10个方舱医院拔地而起,床位以千(张)为单位快速增加。如今这些方舱医院运行的如何?患者是否得到有效的救治?后勤物资保障是否能跟上?数千人集中住在一起是否会有摩擦纠纷?

在方舱医院运行半个月之际,记者辗转联系到近十位方舱医院的患者和管理人员,试图从病人、医护人员、保障人员三个不同视角还原方舱医院的全貌,共同评价:这场方舱“半月考”能得多少分?

01

患者众生相:

练瑜伽、搓麻将、相亲

“你要说条件,方舱肯定条件不如在家里。但说句老实话,这个时候能有这个条件,已经很不错了。” 接到记者的电话,35岁的王红直言。

家住江汉区的王红,在确诊新冠肺炎后,入住了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以下简称“武展”)的方舱医院。她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方舱内练瑜伽、跳广场舞的视频,引发不少网友点赞关注。

方舱医院里似乎wifi信号比较弱,在多次语音通话突然中断后,记者拨通她的电话,详细询问了医院里生活起居。

“每天早上医生一般9点前会查房,一个医生管20多个床,询问恢复情况和体温。每天护士会发两包药,都是中药,早上下午各发一包。早中晚饭都是护士发,吃的还不错。睡觉的话,武展(方舱)是大灯,不能完全关掉,只能调暗一部分,每个人发了个眼罩,大家都是生病的人,很早都睡了,晚上挺安静的。”

在电话里,王红听起来中气十足,偶尔伴随着几声咳嗽,但心情不错。记者问到一些细节:不开空调的话会不会冷?晚上睡觉被子厚吗?送来的饭是热的吗?上厕所需要排队吗?能洗澡吗?

“不冷,不能开中央空调,每个人发了一床电热毯,这几天武汉温度高了,根本用不上电热毯。送的饭都是热的,有肉有菜,荤素搭配,听说每天餐标是一百多,具体我也不知道。”

记者看到了方舱医院的盒饭照片,有肉有虾,看起来挺丰盛。



图注: 方舱医院的盒饭


“上厕所是要排队,毕竟有这么多人,但还算干净,不停有人在打扫。大家也都互相理解谦让,早上起来尽量错峰用厕所。没有条件洗澡,但可以接点水泡个脚,毕竟都是特殊时期,别要求那么高。”

电话中,王女士似乎对于居住条件适应的不错,当问及是否有不满意的地方,“其实真的还好,每天早上护士都会问有没有什么需要的,能满足都尽量满足了。”

她提到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一个老太太晚上想泡个脚,颤颤巍巍的从卫生间打了一盆热水端到床边。泡完脚后本来准备端到厕所倒掉,路过的护士看到,赶快接了过去,让老太太回去睡觉,她帮忙去倒了。“按理说,倒洗脚水不是护士的工作,她完全可以不管,但大家都有个善心。”

说起方舱医院里的休闲活动,王女士谈兴大开,详细介绍了每天的广场舞瑜伽等活动,每天不同时段护士都会带着做一些活动,一般每天至少有一两场。方舱的角落还有一个图书角,挺多人在那里拿书看。

“白天经常能看到几个人在空地上打打拳,活动一下,躺久了、坐久了也要活动一下筋骨,护士也鼓励我们好好锻炼身体。”

“您好像比我这个身在外地的武汉人还要乐观?”在电话中聊了半个多小时,记者依然对她的“谜之乐观”感到好奇。

“不乐观不行呀,医生说了没有特效药,只有增强自己抵抗力,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早日康复。乐观就是特效药。”王女士斩钉截铁的说到。

当问及目前出院的人数,“具体每天出院多少人不知道,但方舱有个角落是做核酸检验的,经常看到有人在那里排队做检测,希望过几天我也能去排队。”

相比练瑜伽、跳广场舞、能说会道的王女士,记者联系到的另一个方舱医院患者赵爹爹似乎不愿意多谈。

“蛮好蛮好,冒得事(武汉方言:没有事)。”接通电话的赵爹爹用武汉普通话(汉普)简单回答。对于方舱里面的生活起居、吃喝拉撒,他都觉得“蛮好蛮好,没啥不满意的”。

当听说记者也是武汉老乡,赵爹爹瞬间切换到地道的武汉话,聊起自己的方舱生活:“这段时间也闲着没事,我每天在平板上搓麻将,牌技大涨,现在一般人都不是我的对手。”

年近六旬的赵爹爹说自己早都退休,儿女都在外地,平日就自己和老伴两个人在家,“也冇得(武汉方言:没有)么爱好,就喜欢打个小牌,这要不是疫情,春节估计天天都要打牌。”

第一天搬进方舱的赵爹爹找了半天没看到接线板,“当时我就在想,这日子几难熬,每天又不能打牌,不是像坐牢的。”

第二天问了管床的护士,才知道由于方舱刚刚启用,一些细节还没布置到位,“第二天插线板就接好了,我就能充电,在平板上搓麻将,日子一天天就过得快多了。”

“我和几个老牌友天天在微信群里闲扯,他们在家里也快憋死了。等这段时间过去,我们几个老伙伴约好一定好好打个牌,打个一天一夜。”

作为一位麻将的“骨灰级”爱好者,赵爹爹谈及疫情过去后的生活非常兴奋,停顿半晌他突然补充:“不过还是要戴口罩,麻将室里空气不好,谁不戴口罩不让他上桌子(打麻将)。”

除了爱跳广场舞练瑜伽的王女士,爱打麻将的赵爹爹,方舱医院的患者里面还有一群特殊的人—基层领导干部。38岁的李天是一位街道办主任,负责一个数百户人家的防疫工作。

“从封城开始,就没休息过,每天上班。这次防疫中,社区成了第一线,很多职能都是社区干部在承担,但社区干部又比较年轻,很多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遇到复杂情况还是拿不下来。” 李天提起自己的工作,瞬间打开“话匣子”,在连续工作两周后,他也“不幸中招”,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其实你要说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那也是骗人的。毕竟每天接触那么多人,包括社区里的一些疑似和确诊(病例),但不幸中的万幸是轻症,进了方舱我就安心了。我们还有个街道办副主任情况比我更严重。”可能是因为对就医渠道和过程有一些了解,李主任在接受电话采访时非常淡定。

“进了方舱医院,我也没闲着。感谢组织的关心,我还当了基层组织的书记,管理一群病友,平时大家心里有些想法,有些想不开的时候,也愿意和我唠唠。” 李天介绍,有些干部、基层管理人员、公务员“中招”后也进了方舱医院。

“现在管理很严格,不存在能找个关系能提前入院,都是社区一层一层上报,我也是排了一段时间才进的方舱。公务员、基层干部在方舱里相当于承担基层一级组织的作用。其实和我在社区中的工作差不多。”

“除了患者这个身份,我还有一个身份是党员。所谓基层组织,也不是说要组织学习活动,就是起个模范带头作用,多听听群众的意见,把困难群众的意见及时反映上去。”

当记者问及,领导干部住方舱医院会有特殊照顾吗?

李天一口否认:“怎么可能,都是一样,如果是普通的病有可能领导过来慰问看看。这是传染病,都需要隔离,没有任何慰问探望。”

提及微博上热议的方舱医院里还有“相亲”、介绍对象的情况,李主任称“完全可能”。

“其实方舱的气氛没有外界想的那么紧张,能住进方舱说明都是轻症,都是患者,也不存在歧视。而且朝夕相处、大灾大难面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我旁边床位的大叔,经常悄悄观察评论,说(对床)这个小伙不错,出去后介绍给我家外甥女。”

在连续多天的电话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不管是爱瑜伽的王女士、沉迷麻将的赵爹爹、还是继续工作的李主任,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真的要感谢社区”,“感谢组织”。

02

医护人员:

最怕一种情况

对于多位患者的乐观情绪,以及方舱里面安排的各种放松休闲活动,记者也找了一些相关医护人员了解情况。因未获得授权,部分医护人员为匿名采访。

“他们(方舱医院)现在最怕一种情况,就是轻症突然转成重症,救护车突然把人拖走,每天抬出去几个,这样就有可能引发恐慌。”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最好的情况是每天都出院几个病人,这样大家都会很振奋。”

2月1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率领团队到达武汉后了解情况,建议迅速建造方舱医院。

他在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提出建方舱医院,主要是解决收治容量的问题。“在体育馆这些大场所加上一些床位,哪怕是医疗强度、医疗条件都不是很大,但是容量很大,很快增加床位(数量),解决床位不足。”

王辰院士提到:“(方舱医院)能使确诊轻症病人得到医疗照顾,能和家庭社会隔离开,能减少大量轻症患者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感染。”

上述医生也提到,方舱的重点在于隔离,隔离的同时让病人静养。

他分析病人的乐观情绪其实不难理解:“一开始患者得不到诊断,没地方住院,没有被收治,一直生活在恐惧中。突然有一天,有医院收治、有医生护士每日检查。而且在方舱医院说明病情相对较轻,这会让患者在心态上有一个从恐惧到舒适的转变。”

一位曾供职于武汉某三甲医院的护士长分析:“护士在方舱医院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不只是打针发药,更多是管理者、组织者。”

她解释,一个护士管理几十个床的病人,如果单纯看人数,是非常多。但相比定点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方舱里面不打吊瓶,不吸氧,统一发放中药,承担的医护职能相对简单,但需要更多的心理干预职能。

“可以想象,病人住在里面也想早日出院,每天都会问护士还有多久能恢复能出院,好转没有。面对各种七嘴八舌的询问,护士要保持耐心,还要鼓励病人,相信自己能挺过去。” 她笑言,“对护士来说,带着病人跳广场舞也是一生难得一次的体验。”

提及出院,两位医护人员都提到,目前特殊时期,出院需要确认患者已经完全康复,注意隔离避免二次感染。

据媒体报道,2月11日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的首批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经过治疗顺利出院。据武昌方舱医院负责人介绍,出院的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是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标准,同时达到4个标准,即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为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出院之后,生活能否回归到正常?武昌方舱医院提醒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休息、保证饮食,仍要注意居家隔离,以免再次被感染,提示患者一个月后CT复查肺部。如出现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就诊。

“现在业界基本都认可,不能只看核酸检测,有可能存在假阴性的可能性。”上述医生提到。

北美放射学会权威杂志《放射学》(Radiology)的一份研究显示,在16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有5人的肺部CT显示有病变,但病毒核酸测试结果依然为阴性。后来,这几人才在核酸测试中呈现出阳性结果。

“假阴性”结果频出,是否会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占成表示,任何病毒的核酸检测的检测结果,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阳性。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也不例外,它检出的假阴性也是在所难免。检测的结果也受患者本身病情轻重程度、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取样采样的方式方法和实验室自身检测条件相关,对于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检测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要是检测结果阳性,可以确诊。如果初次检测是阴性的疑似患者,按照现行要求需要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观察。

03

管理者:现实情况比我们想象的好得多


关于方舱医院,备受关注的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但背后还有一群看不到的后勤保障力量,他们虽然不住在方舱医院,但每日在医院外围执勤巡逻,准备了一摞应急预案。

记者辗转联系到负责并了解方舱医院的一线民警和多位业内人士,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看到方舱医院背后的故事。因未获得授权,为保护被采访者隐私,均为匿名采访。

“其实我们一开始非常紧张,把方舱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严阵以待,但事实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情况好得多。” 一位了解方舱医院治安情况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们一开始最怕方舱成为一个‘火药桶’, 因为收治的好多轻症病人都是之前辗转医院多时,一直无法被收治入院,怨气很大,也可以理解。”

“当时担心的是,病人好不容易住进去了,但方舱的(医疗)条件肯定比不上定点医院,病人毕竟会焦虑,又一点点不满意会爆发,他可能会觉得入院了应该得到最好最全面的照顾,但方舱条件毕竟还是简陋,医生还是少。”

他直言,因为方舱不打针,之前预计到肯定会有一些患者抱怨:“怎么就给我发点药,不给我打针,不给我好好治病。”

上述业内人士还提到为了避免一些矛盾,他们还提前做了不少预案,而且在选址上就考虑到最坏情况。

“我们之前最怕的是轻症患者突然转危重,甚至有生命危险,病人又都住一起,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人被拖出去,这会造成极大的恐慌。所以我们的方舱医院基本都在医疗实力最强的几大定点医院旁边,例如同济、协和、金银潭医院,(方舱)外面停着救护车,如果情况恶化,可以第一时间转诊到定点医院,那边有更强大的医疗团队去解决危重病人。”

谈及方舱医院的管理和安保,另一位一线管理者有点“委屈”。

“总是有人说我们搞晚了,搞慢了,但其实这种大规模的收治是非常有风险。方舱医院是一个敞开式的场合,不像酒店隔离,可以把每个人关在房间里。方舱里面大多是公共区域,而公共区域一旦发生纠纷,不管是医患纠纷,还是患者之间的纠纷,都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而且如果出现病重、甚至死亡的病例,情况将一发不可收拾。大几千人住在一起,肯定多少有点摩擦矛盾。”

“好在上述我们预计的最坏情况还没有出现,现实情况比我们预料的好得多。”上述两位业内人士异口同声提到,“现在比较太平,没出什么事。”

另一位曾在一线执勤的民警也在感慨:“虽然平时经常碰到鸡毛蒜皮、扯皮拉筋,但这次还真没碰到特别刁难的病人”。

上述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住在方舱说明大家的病症都差不多,都是轻症,都接受一样的治疗,也没人搞特殊化,大家都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反而比平时更团结,互相更体谅。虽然不熟悉,但陌生人之间多往来几天也会互相关照。”

“我经常看媒体报道说武汉人在外面受歧视。其实真正在(武汉)内部,我觉得大家一起都没啥好嫌弃的,这时候反而更团结。这种时候,我们都是武汉人,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谈及这段连续工作的感受,民警有点感慨,“只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武汉人都能回家好好过日子。”



图注: 执勤民警工作辛苦,经常不能按点吃饭,只能靠方便面充饥


目前方舱医院的建设依然没有停止,还有多个方舱医院都在建设中。武汉谌家矶“方舱医院”建设18日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近期启用,设有3840张床位,也是目前武汉市建成的最大规模“方舱医院”。

2月16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召开视频会,部署开展为期3天的集中拉网式大排查,摸清底数,做到“确诊患者百分之百应收尽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检测、发热病人百分之百进行检测、密切接触者百分之百隔离、小区村庄百分之百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

“拉网式大排查”之后是否会出现更多确诊患者?这些患者将入住新的方舱?目前方舱床位还需要多少?这些问题都值得密切关注。

“现在我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等到疫情过去想出门好好吃碗热干面。”热爱搓麻将的赵爹爹在结束通话时平静说到,这或许代表了千万武汉人最质朴的心愿。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王红、赵爹爹、李天均为化名)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190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