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将刺激中国经济加速反弹 资本出清更残酷(组图)

多维新闻 0

2月17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正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然而也使得中国的改革和经济转型更加明确了发力的方向。中国目前正在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正在全力复工,极力补足社会治理和经济短板。

正如多维新闻在《新冠疫情或将再次坚定中共改革目标》一文中分析的那样。在2月14日,通过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共正在选择以疫情暴露出的经济短板为突破口,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加速财政、货币的针对性支持和经济刺激。除了继续鼓励高科技创新产业外发展外,尽快进行民生领域的投资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预期是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民生投资项目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再次发力的起点。



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表示,要求以疫情暴露出的社会治理和经济短板为突破口,继续推出一批重要改革方案。图为,2月10日习近平视察北京新冠病毒防疫情况。(新华社)

虽然有观点认为,复工并不重要,重启需求才重要——由于疫情导致中国社会总需求的下降,即使及时复工和经济刺激也难以避免中国经济增速的再次下滑。下一步不是人民币的贬值,就是再次放开房地产市场。一些国际金融和预测机构已经将2020年中国GDP增速下调了1%至2%。可以说,从单纯的西方经济学观点来看,这种逻辑有其合理性。但是,可惜的是这种经济学的模型本身过于封闭和落后,没有考虑“人”的因素和中国特殊制度与经济改革的因素。

中国在原有西方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原发利润驱动确实已经“熄火”,但是他们却忘记了,中国经济从来就不是在这个模型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正处在更换经济驱动机制,以高科技和民生建设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升级进程。

从某种程度上,此次新冠疫情或加速中国经济转性和升级的步伐。不仅给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中央政府调整地方政府管理和投资结构提供了契机。之前以利润为主导的投资机制难以启动的民生投资,通过对此次疫情教训的反思,现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投资内容。应急保障、卫生防疫、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等等的高达数百万亿元建设需求,不仅应视作经济运行的成本支出,也将成为高水平发展的动力来源。以政府投资为先头,广泛开放社会投资,并通过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实现长期投资的风险分散与收益激励。民生投资市场急需通过改革来释放应有的潜力。

中国政府显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先要在保障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上,保住就业,稳定内需存量。之后,再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调整社会财富分配结构。通过,提高民生保障,开展医疗、教育、养老,以及土地供给、资本市场、财政分权、官员激励等等改革,中国政府在2020年将继续启动新的投资收益机制,最终得以在根本上重启内需,实现可持续、可以保障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



习近平政府一直在致力启动民生投资,建立最新的资本回报机制和官员激励机制,以打破掠夺性的权贵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加速中国经济转型。而对此次疫情的反思,则将将强这一社会共识,加速改革进程的推进。(新华社)

可以说,此次新冠疫情的教训将加速这一改革进程的实施。下一步随着,中国政府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资 以及官员激励政策的落实,整体中国经济将迅速恢复并反弹,但是对于不良中小资本的出清进程也将更加残酷。

大量低效的、脆弱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尤其是大量依托压低工资、低端竞争、甚至依托裙带关系和哄骗为生的小企业将剧烈出清。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产业的聚集度将显著增加,更多资源将被挤出,流向连锁服务、平台服务、线上服务等产业模式。大量中小微企业,出现零增长、负增长的情况将很正常。中国经济将出现20%的企业保增长,80%的企业保就业的情况。

大量中小企业,尤其是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为零,更多的是为了补充社区服务和实现自我就业。而产业化的、集团化的大企业将更多贡献增长。疫情对于企业来讲将是一个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正如曹德旺所说“捱不过三个月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这就话尽管并不讨好,但确实道出了实情。

因此,相比于担心2020年部分中小企业无法渡过难关,中国经济将出现衰退,还不如担心,面对流动性防水和经济刺激需求,出现通胀抬头、地产调控再度放松以致中国经济改革功亏预亏的情况。而在外部,中国则有可能面对贸易战的再次反复,以及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失控,全球经济将再遭打击。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185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