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万以色列民众在哭墙为中国祈祷 咋回事?(组图)

世界华人周刊 0


曾经,中国是犹太人的希望,如今,感谢以色列人民为中国的祈祷。

当地时间2月16日下午,大批以色列民众涌向哭墙,为中国祈祷。他们手挽手围成一圈,祈祷新冠病毒疫情能早日结束,有人还流下了泪水。哭墙又称为西墙,是犹太人最神圣的地方。在斑驳的哭墙墙面上,有一道用希伯来文和中文的投影。上面写着:犹太人民为中国的平安和战胜困难而祷告。



疫情爆发以来,以色列人民自发做了很多声援中国的暖心举动。

2月11号晚间,在北京的友好城市特拉维夫,民众手持“中国加油”的横幅,背后的市政厅大楼亮起“中国红”。



▲以色列驻华使馆多次更新微博,为中国加油





孩子们的笑脸和以色列人民的热情,让我想起2015年,以色列驻中国大使馆发布的一则视频。

在这段以《谢谢上海》为题的视频中,不同职业、年龄的以色列人民,高举着用汉语、希伯来语和英语写成的“谢谢”标牌,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他们为什么要感谢中国,感谢上海?

故事还要从二战时候说起。



谁都同情,可没有一个国家伸出援手

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党随后实行一党专政,大肆推行“反犹”政策。在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中,他直白地说:“雅利安人最大的对立面就是犹太人”。

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犹太人,遭受到空前浩劫。希特勒颁布《纽伦堡法案》,禁止德意志民族和犹太人通婚,剥夺犹太人公民权。

禁止德国人去犹太商店买东西。禁止犹太人从事公务员、医生、司法等工作,出入浴室、音乐厅和艺术展览馆等公共场所。

随着纳粹德国势力的扩张,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国也开始“反犹”。纳粹分子疯狂袭击犹太人,打砸犹太人商店,甚至驱逐犹太人。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水晶之夜”被捣毁的犹太人商店。“水晶之夜”被认为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犹太人面临的选择是,要么逃走,要么等死。据统计,仅1935年这一年,在绝望中自杀的德国犹太人就高达8000人。

当时,已享誉世界的精神分析学派开山祖师弗洛伊德,因为是犹太人,在家中遭到了纳粹冲锋队队员的抢劫。以爱因斯坦、茨威格为代表的犹太人开始纷纷逃离纳粹控制区。

面对人道主义灾难,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虚情假意的营救。1938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32个国家,在法国埃维昂举行了一次专门讨论犹太难民问题的国际会议。各国都表示,犹太人处境非常值得同情,但谈到接收犹太难民,却都支支吾吾,甚至在对犹太难民“部分开放”这个问题上也未达成一致意见。



绝望中,中国是犹太人唯一的护身符

几乎无路可逃的犹太人,猛然听到了“福音”:到上海去!

因为,上海是唯一一个不要签证就可以来的地方,也无需有人宣誓担保,无需警方证明,无需保证经济独立。

但是,当时的纳粹规定,离开德国必须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

于是,成千上万个的犹太人奔波于各国使馆之间,由于各国均不愿意接受犹太难民,所以,大多没有结果。

幸好,当时中国也有一位“辛德勒”——何凤山。



▲何凤山在中国驻维也纳总领馆办公场景

17岁的犹太少年高德斯陶伯,他跑遍了当时驻维也纳的50多个国家使馆,都一无所获。

1938年7月20日,绝望中,他走进中国总领馆,很顺利一举拿到20份签证,当时他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全家逃离虎口的美梦成真!

消息传开,中国总领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长龙,许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成功逃离欧洲去了中国,或经上海转道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国。



▲ 犹太人在中国领事馆外

而发放签证的正是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

但是,那时中德关系不错,德国军事顾问帮助中国训练军队,国民政府大量采购德式装备,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也在德国学习军事。

何凤山向犹太人大量发放签证,无疑是与德国和本国政府“唱反调”,其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 何凤山签发的签证

中国驻德大使陈杰,甚至直接威胁他不要再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何凤山不为所动。曾经为了保护一名已经拿到签证的犹太人,何凤山与盖世太保发生争执,遭到生命威胁。

后来,纳粹干脆没收了中国领馆的房子,何凤山就自掏腰包,租房子继续发放签证。保守估计,何凤山向犹太人签发的签证约有2000份。

他还勉励领馆员工“做好事要做到底,继续签证,能多救一个,就多一条生命。”“大胆签发,上面追查,责任由我负。”



▲ 何凤山

据统计,从1933年开始,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导致海陆逃亡路线被完全切断,约有3万欧洲犹太难民来到上海。其中,5000人先后离开上海辗转到其他地方,约2.5万欧洲犹太难民把上海作为他们的家园或避难所,一直生活到二战结束。



▲一艘犹太难民船抵达上海

著名的犹太学者克兰茨勒评价说:“上海这个名字,对于千千万万个犹太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护身符。他们可凭此将一生中的噩梦,改变成得救的开门咒,而有希望逃脱纳粹的恐怖统治。”



死里逃生,他们在中国有了一个家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用“死亡坑”“死亡营”等大批量、集中的手段屠杀了约600万犹太人,使欧洲犹太人骤然减少了1/2,全世界犹太人减少了1/3。最残酷的奥斯威辛死亡营用毒气室杀害了100万犹太人。

逃亡到中国的犹太人,幸运地躲过这一浩劫。

犹太难民抵达上海后,基本都选择在虹口区落脚。因为那里屡经战乱,物价比上海其他地方低30%,房租也要低75%。但出国时迫于纳粹规定,每人只允许带不超过10镑的现款。

所以,犹太难民的生活十分清苦,特别是住宿更是简陋、拥挤,基本都是男女分住集体宿舍,少则6~14人一间,多至150~200人住一个大通间。



▲上海犹太难民的集体宿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宣布划定区域,将德、奥犹太难民圈禁到提篮桥一带不足1平方英里的隔离区内,建立联防制度,由犹太人保甲长在路卡检查日方签发的出入证。



▲犹太人在中国的家。来源: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在这1平方英里的隔离区里,2万多名犹太人和10万多中国人,开始共同生活。犹太人也开始学习融入中国社会。

他们住进了中国人的房子,到中国医院里看病,尝试吃不太合口味的上海食品,有的人还穿起了中式服装。犹太难民弗兰克·塞莱格在回忆录中写道:“一到上海,我就尽量使自己‘当地化’。我开始吃几乎所有的中国食品。”



▲ 犹太人在中国的家。来源: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犹太人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生活中苦中作乐。

他们当中有10多名专业乐师,组成交响乐队,每星期在兰心大戏院(今上海艺术剧场)演出,每周更换节目表、不断翻新,除演奏18、19世纪的古典作品外,也不时演奏巴赫、亨德尔以前的古老乐曲和20作曲家的新作。

1939年年底至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段期间,他们竟同时办了三份德文报纸——《上海犹太早报》《上海回声报》《八点钟晚报》,当时流亡世界各地(包括美国)的犹太难民,还从没有办过报纸。还有不少人,开起书店,卖有四书五经等中国名著翻译版本。



▲犹太难民子女学校难民子女学校



▲上海犹太难民英式足球社团



▲上海犹太难民婚礼



▲上海犹太难民子女

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史泰因·理查德,犹太人,192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39年1月他逃难到上海,并奔赴晋察冀边区参加八路军。聂荣臻给他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傅莱,任命他为晋察冀军区医药指导委员。

1944年经聂荣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他留在了中国,并加入中国国籍。2004年11月16日傅莱去世,遵照遗愿,他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骨灰撒到河北唐县,与白求恩等战友一起长眠在中国的土地。



▲傅莱(右二)在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和附属医院从事教学和医务工作

汉斯·米勒,犹太人,1915年生于德国,24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到中国,在延安受到毛泽东宴请。

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延安国际和平医院,他挽救了无数抗日军民的生命,有段时间,因为水土不服,他得了痢疾,但照常做手术,甚至晕倒。



▲1945年9月,朱德总司令为汉斯•米勒出具的服务证明书

迈克尔·布卢门撒尔,犹太人,1926年出生在德国。1939年,13岁的他随父母逃离德国,在海上漂泊了一个月到上海避难,居住在虹口区舟山路59号,一度以送面包为生。

1947年前往美国,1977年被任命为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之后,他先后十多次来到中国,到上海时,他还习惯用上海话说“蛮好,谢谢侬!”



▲2015年2月7日,迈克·布卢门撒尔来到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他指着说:“那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房子”



谢谢中国,也谢谢以色列

二战结束后,上海犹太人有一部分通过安排,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1948年以色列建立后,派领事前来上海办理签证,接回许多犹侨。至上海解放时,还有约10000名德、奥犹太人。解放后,经过中国政府的协助,又有970人到了以色列。

距离在中国避难已有70多年历史,但“上海犹太人”成了很多犹太人及其家族的印记。



▲2015年以色列“犹太难民在上海:大爱无疆”画展作品

现在生活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Dinah Schwarz,她出生在上海。父母告诉她,当时,许多中国人把房子让给难民,而自己睡街边。若无中国人的帮助,一家人是活不下来的。父母还时常向她强调,一定要记住中国人对他们的恩情。

在国外视频网站,关于犹太人在上海避难的视频,常常能够看到外国网友留言对中国的称赞和感谢。











何凤山生前从没有向家人和朋友,讲起他在二战期间拯救犹太人的事迹。在他1997年去世后,他拯救犹太人的英勇事迹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2000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以色列最高荣誉“国际义人”称号;2001年,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为何凤山建立纪念碑,碑上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何凤山儿子何曼德先生和女儿何曼礼女士代表父亲接受“国际义人”证书和奖章

2015年,恰逢二战结束70周年,以色列人花了4个月时间,走访了海法、特拉维夫、死海等著名的以色列城市和地标,超过100名犹太人参与其中,用中文、英文、希伯来文等语言,感谢中国在二战期间庇护犹太人。

视频中,一名犹太妇女手持白纸,上面以中文写着:“二战期间,20,000多名犹太人从被纳粹占领的欧洲逃至上海避难。”



悠扬的乐声中,白发苍苍的以色列老人出现在镜头中,手中举着的标牌默默叙述着自己的身份:“二战期间,20,000多名犹太人从被纳粹占领的欧洲逃至上海避难。”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在视频最后代表该国人民说:“我们永远感谢你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谢谢!”



滴水之恩,没齿难忘。今天,当他们走向哭墙,为我们流泪祈祷,我们知道,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这段恩情。

谢谢以色列!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165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