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 中国人是如何靠直播守望相助的?

虎嗅 0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农历年后,按照以往惯例,本该又是工人筹划返工、学生准备开学的季节,但是大家放下写满疫情播报的手机一抬头发现,好像全世界都在,限行?

  为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企业延迟开工,学校暂停上课。白领接到在家办公的通知一路由2月2号、10号、17号,改到24号;老师把教案铺进了直播间,在线给大家表演《滕王阁序》、三角函数。

  虽然2020年初的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暂时改变了世界的运行轨迹,但对比起2003年SARS袭城,互联网发展到这个时候,它的社会工具价值已经表现得明明白白。

  比如企业开启“云办公”,生鲜电商送菜到家,学生“停课不停学”在家上直播课,让特殊时期中的社会运转依然能有章可循。

  这种应对方式,是拜科技进步所赐。与其消极地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如积极地看作是技术正在重度参与历史的进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的直播热,除了主流玩家都在重推的教育直播,像快手这样本来就存蓄着几亿用户样本的头部直播平台,价值就进一步突显了出来。客观地说,甚至在相当程度上补齐了众多媒体都难以触及的观察视角,并且高效盘活了供需信息的流通。

  比如快手上,有武汉雷神山工地的工人在直播中实时求助招工,两三个小时里就得到了相应工种的工人迅速到场应援。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医生,第一次开通快手直播讲解卫生防护知识,直播间便涌进上万观众询问。

  河南商丘宁陵村口,刚过完22岁生日的小伙子坐在车里义务执勤,在快手直播间和网友聊起村里动态,告诉大家当天的限行情况。

  内蒙古赤峰长途客运站从大年初三全线停运后,滞留在家关注出行信息的当地人,从客运站安全员每天的直播中询问交通实时动态进展。

  如果将短视频的表达方式看作是个体选择的结果,是一种影像记忆的回音室,那么作为时代现象的直播,则是天然带有社会性信号的信息流通载体。

  一方面,直播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来自空间概念的限制,提供了最直观、最丰富立体的即时交互可能。另一方面,直播也成了普通人之间打破信息黑市的通用货币。

  尤其是特殊时期,在直播间“不懂就问”,让每个人都有了成为他人信息世界“超级节点”的可能,在相当程度上规避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盲目恐慌,也客观上因消弥了对未知的恐惧,而成为抚慰个体情绪的缓冲带。

  这个特殊时期,如果你打开快手,到直播广场刷一圈,不难发现有很多把讲案搬到直播间的老师,把健身房开进客厅的教练,还有守在家里给网友分析楼盘的售楼小哥,甚至还有武汉方舱医院里的大爷打起太极拳。

  要是合并起同类项,其中很多已经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群体,一个无需组织而自发诞生的群体。

  如果说这些在其他平台偶尔也能看到,那凭着老铁信任去量秤发货的菜农,村长勒着商标还没揭去的口罩向路上行人喊“怎么还不听话,越撵越远了呢”,带着各地口音支援武汉的志愿者在夜里收工后分享一线情况,则几乎是只能在快手看得到的画面。

  这些播主几乎都不是什么大V。在快手,这些普通人往往只有几千、几百甚至几十个粉丝,但所记录的却是最真实的世界,最质朴的生活。翻翻他们的短视频作品,不难看到就在20天前,那些作品的主题大多还都是柴米油盐,岁月静好。

  瞬间就切换成了雷厉风行的模式。

  客观地说,这场不能以简单的灾难二字去形容的灾难,意外地通过直播平台得到了一定降解。从这个角度看,那些在阳台上和在屏幕前高呼“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其实不单单是为行政概念加油,而是为自己、亲友,以及陌生同胞的生活加油。

  毕竟,真实的生活要想继续,不能只靠喊着口号过。

  而让生活重建秩序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让信息流通起来,让需求与需求碰撞,用理性去唤起理性。

  由于接受门槛几乎为0,某种程度上,直播成了当下国民最简单直接、最接地气的信息交互方式,人们有了更充分的条件去扩展自己的远程视野,甚至有了肌肉记忆一样的使用习惯。

  这两年媒体经常这样做这样一种对比:如果说传统社交平台绝对覆盖的,还是有限的飞机高铁直接触达的城市,那么快手这样的直播平台,显然填补了高铁再倒绿皮车、甚至大巴转牛车这样地域的信息真空。

  最重要的是,这些难以被社会直接看见的一手信息,以前所未有的接地气的方式得以传播。

  “还要水电工吗”,“空调还有多少没装,要不要我来装”,“康宝”每天都会在快手直播间里收到许多类似的询问。

  康宝,是武汉雷神山工地上一个工人在快手上的网名,有时吃完饭,他会举着手机给网友直播一圈建设中的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但更多的时候是边干活边实时招工。

  比如在直播间问哪位老铁会做木工,工地急缺,最好两三个小时能赶到。有时网友会主动说昨天看你们直播时,密封胶打得不大好,想出份力去打密封胶。

  “有一次,孝感的一个老铁说要给我带100个工人过来”,2月8日晚上的直播中,康宝显得有点激动,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没有等来,屏幕前的老铁安慰他:“木工还要吗?我黄石的。”“我在恩施,想想可以怎么过来。”

  康宝的另外一位工友“老虎”也在快手开直播,9号晚上他一进到直播间就开始和大家抱歉,说本来承诺的是前一天晚上8点进来,结果刚一开播,就接到了临时通知,又去加班加到近凌晨2点,这已经成了常态。

  毕竟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偶尔也难免抱怨,“今天也是6点起床,还不知道凌晨1点能不能睡成。”

  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不用滤镜。

  在快手直播间,网友很少调侃自己是“云监工”,在看到工地现场最真实的画面后,常常互动的是几句诚心实意的鼓励。

  有网友在直播间里说:“希望以后老板们都不要拖欠农民工工资,他们真的很不容易。”

  武汉以北500多公里外的河南商丘宁陵县,才刚过完22岁生日的小冰,每天坐在村口义务执勤。疫情初期,小冰会给来往车辆喷消毒剂,疫情加剧后,村里开始封闭式管理,他的职责就是把守村口“要塞”。

  执勤的间隙他偶尔在快手直播间里跟老铁们唠唠嗑。有个同龄人抱怨说觉得这几天管得实在太严了,哪也去不了,小冰直接跟他讲:“只要还憋着有一口气,就别出门,别出去这个瞎蹽那个瞎蹽”,“为什么让你们不要出来,我不怕你传染给我,我是怕我万一传染给你 。”

  农民们并不掩饰自己对和钱相关话题的关心,有人问他:“主播你在快手看到没,朱志文给(灾区)捐了20万,看到没?”

  还有人问他一个月能开多少工资,“1600,我们把这个路口是没有工资的,俺这是纯义务,公民,义务,没有工资,包括我们吃的泡面都是人家捐的。”

  这样的直播平台原汁原味还原此刻,让人不用考虑什么形象包袱,也就容易自来熟。有一次一个陌生的老乡在直播间鼓励小冰:“辛苦了,疫情过后我回老家请你吃饭。”

  一次疫情确实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生活,重新肯定自己的价值,肯定群体互助,也肯定自己的良知与努力。

  在快手直播间,让老百姓看到,在危机来临的关头,你会帮助我照顾我的父母孩子,我也将帮助你守护你的兄弟姐妹。

  一面,物质等方面的民间互助,依然是这次人们对抗灾难的主要方式。另一面,更多没有办法直接提供帮助的普通人——也是过去所谓“沉默的大多数”,在这次疫情中通过社交平台的发声、帮自己和他人快速重建秩序,不能不说也在客观上铺起了一道缓解这场灾难影响的减震带。

  黄玮是在武汉抗疫情一线的医生,也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主治医师,2月上旬在快手开通直播当天,直播间很快就涌进了上万网友,有人问“薰醋这些方式能不能预防感染”,有人问“听说新冠病毒怕热,开空调能不能预防感染”。

  他一一耐心辟谣,“不要喝75度的酒精,喝酒没有能预防肺炎的依据,而且很危险,你想想日常四五十度的酒就已经度数很高了”,“双黄莲不能治肺炎,现在并没有明确的有效治疗药物。”

  破之后还要立,黄玮也时不时给出老铁们建议,比如每天可以通风15分钟到半小时左右,因为细菌在空间里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才容易引发感染;又比如可以在家里的玄关设置一道“缓冲区”,进门后把钥匙这些衣服之外的东西留在这里,并在玄关处准备好消毒液,把手机等物品做消毒处理再进房间。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这些当然不是无谓的建议。如果以1月22日湖北省——疫情源地——正式启动二级响应,为疫情大爆发的起点来计算,那么到今天也不过只有20天的时间,但各级卫健委统计出的确诊病例就已高达6万。每分钟都有人在经历生死时速的20天,让人感到度日如年。

  除了海量的UGC内容,在快手直播间里,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集结到湖北疫区帮助救治动态,地里新鲜出产的蔬菜水果被装上卡车运到一线,“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友邦漂洋过海捐赠医疗物质。

  在直播间里,这些普通人于疫情中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呈现出一种集体特征。这种集体特征让我们看到,原来生活还是可以继续进行的,孩子可以在网上学习,白领可以“云”协作,菜农可以在线批发。

  在疫情中,普通人所经历的痛苦就是痛苦,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可言,除非是在痛苦中得到真实的认知,并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力量。而这些,需要态度,需要行动,也需要像直播这样的技术助力。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倍可亲 查看原文
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20/02/14/671761.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